- A.60Co
- B.198Au
- C.241Am
- D.99TC
- A.有效性
- B.适用性
- C.可靠性
- D.安全性
- A.2
- B.3
- C.4
- D.5
- A.运行管理者批准
- B.指定的运行人员批准
- C.国家核安全监管部门批准
- D.指定的运行人员批准并且符合运行限值和条件
- 5
-
精心设计、制造、施工,确保核动力厂有精良的硬件环境。建立周密的程序,严格的制度,对核动力厂工作人员有高水平的教育和培训,人人注意和关心安全,有完备的软件环境。属于核动力厂纵深防御原则的第()条防线。
- A.1
- B.2
- C.3
- D.4
- A.主要含半衰期大于60天,但不大于5年核素
- B.主要含半衰期5-30年核素
- C.主要含半衰期大于30年核素
- D.α废物
- A.单项演习
- B.综合演习
- C.联合演习
- D.B或C
- A.最佳采矿
- B.正当采矿
- C.最佳核安全
- D.正当核安全
- A.行动程序
- B.行动时间
- C.概率时间
- D.时间概率
- A.固化
- B.净化
- C.减容
- D.包装
- A.评价或控制
- B.测量或评价
- C.测量或分析
- D.分析或解释
- A.应急干预水平
- B.应急行动水平
- C.应急操作水平
- D.应急响应水平
- A.性质
- B.类型
- C.总量
- D.活度
- A.不溶
- B.微溶
- C.少溶
- D.可溶
- A.调试
- B.首次装料
- C.预运行试验
- D.功率试验
- A.α放射性表面污染
- B.γ外照射
- C.UF6的泄漏
- D.放射性气溶胶的吸入
- A.=1
- B.≥1
- C.>0.99
- D.≥0.99
- A.5
- B.10
- C.15
- D.20
- A.可研调查
- B.场址评价
- C.安全评价
- D.环境影响评价
- A.普通烟囱
- B.高烟囱
- C.双筒式烟囱
- D.多筒式烟囱
- A.有效性
- B.可行性
- C.充分性
- D.可靠性
- A.2
- B.3
- C.4
- D.5
- A.α
- B.β
- C.γ
- D.中子
- A.1
- B.2
- C.3
- D.4
- A.主要
- B.直接
- C.全面
- D.监管
- A.兆
- B.十兆
- C.百兆
- D.千兆
- A.一回路失水事故(LOCA)
- B.二回路失水事故
- C.控制棒弹出事故
- D.运行瞬变
- A.12H
- B.24H
- C.48H
- D.72H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 C.《核动力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
- D.《核电厂营运单位的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
- A.内壁为塑料或有机玻璃等轻质材料,用以屏蔽轫致辐射;外壁用铅或铸铁屏蔽β粒子
- B.内壁为塑料或有机玻璃等轻质材料,用以屏蔽β粒子;外壁用铅或铸铁屏蔽轫致辐射
- C.内壁为铅或铸铁,用以屏蔽轫致辐射;外壁用塑料或有机玻璃等轻质材料屏蔽β粒子
- D.内壁为铅或铸铁,用以屏蔽β粒子;外壁用塑料或有机玻璃等轻质材料屏蔽轫致辐射
- A.0.1-10g
- B.10g-1kg
- C.1-20kg
- D.10g以下
- A.大气、土壤、地表水、地下水
- B.环境
- C.生物圈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A.单
- B.双
- C.三
- D.四
- A.1
- B.2
- C.3
- D.4
- A.4
- B.5
- C.6
- D.7
- A.1000
- B.1100
- C.1200
- D.1300
- A.事故工况
- B.预测源项
- C.监测结果
- D.应急运行
- A.最佳估算
- B.确定论
- C.概率论
- D.随机投点统计法
- A.核动力厂状态
- B.工程判断
- C.运行经验
- D.安全分析报告
- A.营运单位
- B.设计单位
- C.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A.是否遵守核安全法规和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
- B.核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得到有效的运转
- C.人员状况、装备情况和关键技术储备等是否满足其申请许可的设备活动的要求
- D.A和B
- A.国务院
- B.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 C.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
- D.营运单位
- A.2
- B.3
- C.4
- D.5
- A.营运单位
- B.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
- C.国务院有关部门
- D.国家法律法规
- A.源项发生变化
- B.应急状态发生变化
- C.源项或应急状态发生变化
- D.势态得到控制后
- A.一回路水量
- B.二回路水量
- C.进入二回路侧的一回路水量
- D.衰变热
- A.自由响应
- B.半自由响应
- C.非自由响应
- D.规定响应
- A.向堆芯插入或抽出中子吸收体
- B.改变反应堆的燃料富集度
- C.移动反射层
- D.改变中子泄露
- A.1600
- B.1700
- C.1800
- D.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