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运行事件报告
- B.特许申请
- C.修改
- D.定期安全评价
- E.运行经验反馈
- A.建立
- B.实施
- C.维护
- D.评价
- E.持续改进
- A.总的CDF(堆芯严重损坏频率)值
- B.截断值对结果的影响
- C.条件堆芯损坏频率,即始发事件发生下堆芯熔化的条件概率
- D.重要的事件序列
- E.主要的最小割集
- F.关键设备的重要性度量
- G.设备失效或不在役带来的后果
- A.废物包容量高
- B.固化产品均匀
- C.核素浸出率低
- D.操作简单
- E.安全性高
- A.免管废物
- B.极低放废物
- C.低放废物
- D.中放废物
- E.高放废物
- A.可以真实地检验出应急准备的实际情况
- B.可以真实地反映出从正常组织向应急组织过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 C.可以真正提高应急人员“常备不懈”的应急意识
- D.可以以真正提高应急响应本领
- E.可以提高技术水平、熟练基本操作
- A.核安全管理要求
- B.技术要求
- C.安全分析报告
- D.质量保证要求
- E.应急要求
- A.日常监测
- B.常规监测
- C.持续监测
- D.监督监测
- E.应急监测
- A.58Co、60Co
- B.90Sr
- C.137Cs
- D.65Zn
- E.63Ni
- A.瑞典
- B.芬兰
- C.法国
- D.德国
- E.俄罗斯
- A.低能加速器的运行
- B.中、高能加速器的运行
- C.医院
- D.研究所
- E.大专院校
- A.应急设施、设备、物资的管理、维护和检查
- B.培训
- C.演习
- D.应急计划与执行程序的评议、修改与发放
- E.通知和报告程序
- A.设计
- B.制造
- C.检查
- D.无损检验
- E.修理或安装
- 14
-
役前检验必须包括()。
- A.在役检查的所有部件
- B.在役检查样品
- C.焊缝和邻近母材的规定部分的全长度
- D.修理过的部件
- E.更换过的部件
- A.监督贮存
- B.有限制开放
- C.无限制开放
- D.立即拆除
- E.延缓拆除
- A.设施设计(包括平面布置等)
- B.警卫组织
- C.保卫制度
- D.人防措施
- E.实体屏障
- F.探测与报警复核系统
- G.出入口控制
- A.发酵
- B.腐烂
- C.热解
- D.辐解
- E.着火
- A.核安全设备活动单位技术能力的维持情况
- B.核安全设备活动单位管理能力的维持情况
- C.核安全设备活动
- D.营运单位对核安全设备活动的质量管理
- E.营运单位对核安全设备活动的过程控制
- A.核动力厂的重大火灾
- B.燃料操作事故
- C.放射性气体或液体的显著异常释放
- D.不法分子或犯罪分子的活动导致场内处于危险状态,但不会导致整个场区采取紧急防护行动
- E.不法分子和犯罪分子的活动,可能破坏关键安全功能
- A.0
- B.1
- C.2
- D.3
- E.4
- A.检验
- B.验证
- C.控制
- D.核实
- E.监督
- A.区域内所有有关水体的位置和水文特性
- B.厂址的描述
- C.位于厂址上游和下游的、可能影响厂址条件的已建或拟建的挡水构筑物的位置和描述
- D.区域内洪水的历史资料
- E.河流渠道
- F.如果可能,相关观测站的记录和历史洪水的洪痕标记
- A.设计措施
- B.管理规程
- C.运行规程
- D.运行实践
- E.退役实践
- A.有效性
- B.合理性
- C.可行性
- D.正确性
- E.充分性
- A.同时设计
- B.同时施工
- C.同时评价
- D.同时验收
- E.同时运行
- A.对安全的重要性
- B.其固有的可靠性
- C.所评定的运行时性能劣化的可能性和老化特性
- D.运行经验
- E.制造商的建议
- A.制订质量保证大纲的基本原则
- B.制订质量保证大纲的实施计划和方法
- C.采用对质量要求的验证,质保监查以及管理部门审查,来验证质量保证大纲实施情况的要求和方法
- D.质量保证文件的结构
- E.质量保证文件的内容
- A.维持或者加强现有的安全措施,从而保持与当前设计的一致性或者改进当前的设计
- B.从核动力厂故障中恢复正常
- C.改进热性能或者增加核动力厂额定功率
- D.增强核动力厂的可维护性,降低人员的辐射照射,或者降低核动力厂维修费用
- E.延长核动力厂的设计寿命
- A.法律法规要求
- B.风险等级
- C.国家设计基准威胁
- D.放射性后果
- E.实物保护系统的设计
- 30
-
监查是通过对客观证据的(),为确定所制定的大纲、程序、细则、技术规格书、规程、标准、行政管理计划或运行大纲及其他文件是否齐全适用,是否得到切实遵守以及实施效果如何而进行的审核并提出书面报告的工作。
- A.调查
- B.检查
- C.检验
- D.评价
- E.控制
- A.Ⅲ类放射源
- B.Ⅳ类放射源
- C.V类放射源
- D.低水平放射性废物
- E.放射性药品
- A.应急资源
- B.应急计划
- C.应急计划执行程序
- D.人员
- E.人员知识与技能
- A.磷酸盐和水泥
- B.初级磷发光粉
- C.钢铁生产
- D.天然气和石油提取
- E.燃气发电
- A.单位名称
- B.地址
- C.法定代表人
- D.许可证规定的活动的种类
- E.许可证规定的活动的范围
- A.由有资质的单位来开展
- B.制定出具体的辐射环境监测大纲
- C.辐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 D.辐射环境监测资料及时分析整理
- E.对调查的资料甄别和筛选和统计处理
- A.钥匙控制
- B.灯光音响信号装置
- C.控制台联锁的无人检查按钮
- D.紧急降源和开门按钮
- E.紧急停止按钮
- F.源升降机构的联锁系统
- G.校验源
- H.停电自动降源系统
- I.源架迫降系统
- J.贮源池水位监测报警与补给水系统
- A.氡
- B.镭
- C.铀
- D.放射性物质
- A.一
- B.二
- C.三
- D.二、三
- A.0.001mSv1人.mSv/A
- B.0.01mSv1人.mSv/A
- C.0.01mSv1人.Sv/A
- D.0.1mSv1人.Sv/A
- A.波特兰
- B.硼硅酸盐
- C.磷酸盐
- D.硫钼酸盐
- A.I
- B.II
- C.III
- D.IV
- A.审评核设施厂址选择审查意见书
- B.审评核设施厂址选择许可证
- C.审核核设施厂址选择审查意见书
- D.审核核设施厂址选择许可证
- A.过量空气焚烧炉
- B.控制空气焚烧炉
- C.裂解炉
- D.高温熔渣炉
- A.铀矿采冶
- B.核燃料生产
- C.核动力厂运行
- D.后处理
- A.环境中辐射及放射性核素种类繁多,辐射环境监测时它们有时彼此相互干扰
- B.环境介质复杂,对不同的环境介质需采用不同的监测(取样)方法
- C.辐射环境监测受环境放射性背景值及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
- D.只有在良好的技术保证条件下,才能取得准确的监测结果
- A.设施和活动的正当性
- B.辐射防护最优化
- C.限制对人员、社会和环境造成的危害
- D.纵深防御
- A.检查
- B.监督
- C.监查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A.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 B.核设施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
- C.核安全与环境专家委员会
- D.核安全与辐射安全专家委员会
- A.主控制室
- B.应急控制中心
- C.运行支持中心
- D.公众信息中心
- A.主控制室
- B.辅助控制室
- C.技术支持中心
- D.应急控制中心
- A.实际能力
- B.模拟件制作
- C.以往供货业绩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A.2007 2008
- B.2008 2009
- C.2009 2010
- D.2010 2011
- A.有效性
- B.可靠性
- C.充分性
- D.合理性
- A.16
- B.18
- C.24
- D.32
- A.保护环境
- B.保护人类及其后代
- C.A和B
- D.审管机构
- A.在特定厂址所在区域内所发生外部事件(包括外部自然事件和外部人为事件)对核电厂的影响
- B.可能影响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向人体和环境转移的厂址特征及其环境特征
- C.与实施应急措施的能力及个人和群体风险评价有关的外围地带的人口密度、人口分布及其他特征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A.1-5
- B.1-10
- C.1-15
- D.1-20
- A.废物量
- B.活度
- C.浓度
- D.A和B
- A.质量管理和过程控制
- B.技术和管理能力的维持
- C.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实施
- D.核安全设备的质量
- A.控制棒弹出事故
- B.主给水管道破裂事故
- C.主蒸汽管道破裂事故
- D.反应堆冷却剂泵泵轴卡死及泵轴断裂
- A.运行基准地震(OBE)最强地震
- B.安全停堆地震(SSE)极限地震
- C.运行基准地震(OBE)极限地震
- D.安全停堆地震(SSE)最强地震
- A.安全值
- B.有效值
- C.限值
- D.整定值
- A.确定性
- B.随机性
- C.个人性
- D.公众性
- A.国土资源部
- B.环境保护部
- C.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
- D.国防科工局
- A.营运单位
- B.核设施主管部门
- C.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
- D.国务院
- A.质量保证原则的基础课程
- B.质量保证大纲的要求和程序
- C.质量保证监查和其他专门技术的课程
- D.参与质量保证监查
- A.安全功能
- B.全部安全功能
- C.修改部分安全功能
- D.未修改部分安全功能
- A.安全分析
- B.质量水平
- C.工程实践
- D.正常运行
- A.总目标
- B.辐射防护目标
- C.技术安全目标
- D.纵深防御要求
- A.α
- B.β
- C.x
- D.γ
- A.氡
- B.α气溶胶
- C.氚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A.QA1
- B.QA2
- C.QA3
- D.QA4
- A.点数错误
- B.测量误差
- C.盘存失误
- D.非法转移
- A.QA是QC的一部分,QA部门一定隶属QC部门
- B.QA是QC的一部分,QA部门不一定隶属QC部门
- C.QC是QA的一部分,QC部门一定隶属QA部门
- D.QC是QA的一部分,QC部门不一定隶属QA部门
- A.1
- B.2
- C.12
- D.20
- A.H<sub>2 </sub>
- B.CO
- C.CH<sub>4</sub>
- D.C<sub>2</sub>H<sub>2</sub>
- A.国家核应急响应中心
- B.国家核应急专家委员会
- C.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
- D.国家核应急办公室
- A.0.2
- B.0.8
- C.1
- D.2
- A.为抢救生命或避免严重损伤
- B.为避免大的集体剂量
- C.为防止演变成灾难性情况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A.α
- B.β
- C.γ
- D.n
- A.同时设计
- B.同时施工
- C.同时竣工
- D.同时验收
- A.文件
- B.保证
- C.证据
- D.材料
- A.分散
- B.集中
- C.分类
- D.分级
- A.大破口失水事故
- B.主蒸汽管道破裂事故
- C.控制棒弹出事故
- D.反应堆冷却剂泵泵轴卡死及泵轴断裂
- A.污染源的稳定性
- B.待分析核素的半衰期
- C.特定的监测目的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A.辐射安全
- B.设备安全
- C.一般安全
- D.以上三者均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