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制造商
- B.运营单位
- C.研究单位
- D.专家
- E.管理当局
- A.反应堆堆芯的保护水平明显恶化
- B.乏燃料的保护水平明显恶化
- C.任何附加的失效可能导致场外应急的条件
- D.场外剂量接近紧急防护行动干预水平
- E.不法分子和犯罪分子的活动,可能破坏关键安全功能,或者导致严重的释放和照射的发生
- A.采取一切合理可行的措施防止核动力厂事故
- B.保证减轻任何事故的放射性后果
- C.在核动力厂中建立并保持对放射性危害的有效防御
- D.保护人员、社会和环境免受危害
- E.保证严重放射性后果的事故发生的概率极低
- A.审核
- B.检查
- C.试验
- D.校核
- E.监查
- F.核实并形成文件
- A.行政区划图(包括省(市)、县)和人口分布资料
- B.交通(包括铁路、公路、水路)图和交通运输资料
- C.地形图和地貌特征与分布资料
- D.地质构造和地震资料
- E.岩土特性资料
- F.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料
- G.气象资料
- H.辐射环境本底资料
- I.其他可能收集到的资料(例如军事设施、危险品仓库的位置等)
- A.构筑物、系统和部件的修改
- B.运行限值和条件的修改
- C.指令和规程的修改
- D.上述各项的组合
- E.组织机构的变更
- A.设计活动(工作)
- B.设计接口
- C.设计验证
- D.设计审查
- E.设计变更
- A.核材料衡算管理的质量保证的有效性
- B.核材料的接收和发货的管理
- C.核材料贮存和内部转移的管理
- D.实物盘存和衡算结果
- E.记录和报告系统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 A.布置要求
- B.防火区
- C.火灾封锁法
- D.火灾扑灭法
- E.火灾和灭火系统的二次效应
- F.火灾危害性分析
- A.土壤清污
- B.地表水去污
- C.地下水去污
- D.环境修复
- E.绿化
- A.电动泵流量、压头、振动等参数
- B.电动泵密封性
- C.阀门状态变化(全开←→全关)
- D.阀门密封性
- E.阀门动作时间
- A.扩散
- B.稀释
- C.弥散
- D.净化
- E.处置
- A.核材料的分级
- B.可能的放射性释放
- C.核设施的地点
- D.核设施的设计状况和安全性
- E.国内的具体情况
- A.ɑ模式(蒸汽爆炸)
- B.β模式(安全壳隔离损坏)
- C.γ模式(氢气燃烧产生的超压)
- D.δ模式(蒸汽和不凝气体产生的超压损坏)
- E.ε模式(地基熔穿)
- F.ν模式(安全壳旁通)
- A.确定核动力厂的安全重要物项
- B.确定防火区内可燃物的贮量、火灾特征和火灾后果
- C.确定防火屏障所需的耐火极限
- D.确定防火区或防火小区内所需的火灾探测和灭火手段
- E.确定需补充或附加的防火措施
- F.确定满足了保证停堆、排出余热和包容放射性物质基本安全功能的防火要求
- A.检验应急计划的各有关部分或整个应急计划是否可有效实施
- B.检验应急计划的可操作性及对各种紧急情况的适用性
- C.检验各级应急组织是否健全
- D.检验应急人员对各自职责是否熟悉,在紧急情况下能否正确响应
- E.检验各级应急组织的应急响应行动是否协调,验证应急指挥的有效性
- F.验证各应急设施、设备及应急器材的有效性和充分性
- A.管理
- B.程序
- C.指令
- D.技术
- E.范围
- A.可行性研究
- B.规划选择
- C.区域调查
- D.场址特征评价
- E.选址确定
- A.监测目的
- B.监测内容
- C.监测手段
- D.监测结果
- E.监测监管
- A.应急待命
- B.厂房应急
- C.场内应急
- D.场区应急
- E.场外应急
- 21
-
可溶毒物的缺点是()。
- A.增加或减少毒物量的速度十分缓慢
- B.反应性的引入率相当小
- C.只能用于补偿缓慢的反应性变化
- D.只能补偿很小的剩余反应性
- E.带来运行操纵的复杂性
- A.监测核动力厂参数
- B.监测核动力厂系统状态
- C.试验构筑物、系统和部件
- D.检查构筑物、系统和部件
- E.校准和标定仪表
- A.3H
- B.14C
- C.85Kr
- D.129I
- E.135XE
- A.可溶毒物
- B.浓度
- C.几何控制
- D.以上三项适当的组合
- E.慢化控制
- A.启动
- B.调试
- C.功率运行
- D.换料
- E.维护和维修
- A.许可证制度
- B.实物保护
- C.核材料横算与控制
- D.保证国家对核材料的控制
- E.制定应急行动计划
- A.贮存
- B.领取
- C.使用
- D.处置
- E.归还
- A.废物包的编号
- B.废物货包的体积、重量
- C.整备说明
- D.运输过程中废物包是否有损坏
- E.废物包表面剂量率和表面是否有沾污
- A.安全壳在堆芯损坏事故下受的载荷
- B.安全壳失效模式
- C.熔融物质与混凝土的作用
- D.放射性物质在安全壳内释放和迁移
- E.厂外后果
- A.免管废物
- B.极短寿命废物
- C.极低放废物
- D.低放废物
- E.中放废物
- F.高放废物
- A.文件审查
- B.现场检查
- C.环境评价
- D.辐射安全监管
- E.监督检查报告制度
- A.电极烧坏
- B.进料口堵塞
- C.尾气出口堵塞
- D.出料口堵塞
- E.熔炉冷却水管泄漏
- F.熔炉严重腐蚀
- G.产品出现黄相
- A.核材料
- B.装置
- C.设备
- D.配套设施
- E.安防中心
- A.是处理低含盐量废水的一种好办法
- B.操作简单
- C.易实现遥控
- D.连续运行
- E.去污因子较高
- A.地壳运动
- B.岩浆作用
- C.变质作用
- D.成岩作用
- E.地震
- A.监督
- B.检查
- C.试验
- D.维修
- E.记录
- A.《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
- B.《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监督管理规定》(HAF601)
- C.国核安函[2008]89号文
- D.国核安函[2010]11号文
- A.厂址
- B.类型
- C.状态
- D.工况
- A.纠正要求
- B.纠正措施
- C.解决方案
- D.解决办法
- A.应急待命
- B.厂房应急
- C.场区应急
- D.场外应急
- A.类型
- B.规模
- C.设计特征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A.20
- B.25
- C.30
- D.35
- A.5
- B.10
- C.50
- D.100
- A.2
- B.3
- C.4
- D.5
- A.控制棒导向管
- B.控制棒控制系统
- C.控制棒驱动机构
- D.控制棒驱动机构密封壳套
- A.过滤
- B.吸附
- C.净化
- D.衰变
- A.大于燃料的吸收截面
- B.小于燃料的吸收截面
- C.完全相同
- D.近似相同
- A.营运单位
- B.管理者
- C.管理部门
- D.上级主管部门
- A.可行的
- B.有效的
- C.可操作的
- D.可接受的
- A.继续评价
- B.进行详细的危险性评价
- C.作出安全分析
- D.不需作进一步的考虑
- A.干燥
- B.灰化
- C.净化
- D.A或B
- A.完整
- B.有效
- C.可靠
- D.周密
- A.安全监管
- B.监督管理
- C.统一监督
- D.统一管理
- A.慢化剂
- B.适当几何条件
- C.适当浓度或质量
- D.A和B
- A.45
- B.54
- C.56
- D.65
- A.F4
- B.F5
- C.F6
- D.F7
- A.修改前
- B.修改后
- C.发布前
- D.实施前
- A.确定
- B.随机
- C.短期
- D.长期
- A.营运单位
- B.设计单位
- C.调试单位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A.50 20
- B.40 15
- C.30 10
- D.20 5
- A.1
- B.2
- C.3
- D.4
- A.氢氧化钠
- B.碘化钾
- C.硼酸
- D.磷酸
- A.2
- B.3
- C.4
- D.5
- A.措施
- B.方法
- C.过程
- D.程序
- A.设计单位未
- B.设计单位已
- C.营运单位未
- D.营运单位已
- A.气载放射物
- B.液载放射物
- C.氢气
- D.余热
- A.《民用核承压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规定》(HAF601)
- B.《民用核承压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实施细则》(HAF601/01)
- C.《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
- D.A和B
- A.运行前的役前
- B.运行时的在役
- C.运行后的在役
- D.停堆时的在役
- A.200-400
- B.300-500
- C.400-600
- D.500-700
- A.2
- B.3
- C.4
- D.5
- A.<1
- B.<0.9
- C.<0.99
- D.不适用
- A.合理性
- B.有效性
- C.可操作性
- D.A和C
- A.最优化
- B.最小
- C.尽可能小
- D.可以接受
- A.I
- B.II
- C.III
- D.IV
- A.最高级别
- B.次一级别
- C.最低级别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A.HAF601或HAF602
- B.HAF602或HAF603
- C.HAF602或HAF604
- D.HAF603或HAF604
- A.具有可预见的故障模式
- B.具有已揭示的故障模式
- C.便于修理或更换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A.0.1
- B.0.2
- C.1
- D.2
- A.正常运行
- B.稀有事故
- C.严重事故
- D.所有运行
- A.设计
- B.建造
- C.来料
- D.运行
- A.M1
- B.M2
- C.K1
- D.K2
- A.规划限制区
- B.非居住边界
- C.应急计划区
- D.应急行动区
- A.核安全设备活动单位
- B.核设施营运单位
- C.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
- D.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及其派出机构
- A.0.3
- B.0.5
- C.0.8
- D.1.0
- A.3H
- B.14C
- C.16O
- D.40K
- A.1.405×10<sup>10 </sup>
- B.4.468×10<sup>9</sup>
- C.7.04×10<sup>5</sup>
- D.4.75×10<sup>4</sup>
- A.应急待命
- B.厂房应急
- C.场区应急
- D.场外应急
- A.2
- B.3
- C.4
- D.5
- A.采矿工艺的选择
- B.矿井通风防护
- C.清除堆积的铀矿石
- D.排除矿坑水
- A.公众
- B.环境
- C.非人类物种
- D.A和C
- A.2005年5月
- B.2006年6月
- C.2007年7月
- D.2008年8月
- A.2
- B.5
- C.8
- 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