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Ⅲ类放射源
- B.Ⅳ类放射源
- C.V类放射源
- D.Ⅱ类射线装置
- E.Ⅲ类射线装置
- A.评价待解决的安全问题
- B.评价运行事件
- C.发展运行规程
- D.改进应急运行程序
- E.操纵员培训
- A.责任
- B.接口
- C.协调
- D.联络
- E.权限
- A.事件树分析法
- B.故障树分析法
- C.状态空间和Markov分析法
- D.可靠性方框图法
- E.G0图法
- A.场区
- B.区域
- C.近区域
- D.厂址附近
- E.厂址地区
- A.生产
- B.销售
- C.移动
- D.贮存
- E.使用
- A.厂址
- B.设计
- C.建造
- D.运行
- E.源项
- A.实施停堆
- B.保持停堆状态
- C.导出余热
- D.缓解事故后果
- E.监测电厂基本参数
- A.关闭申请报告
- B.安全分析报告
- C.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 D.质保大纲
- E.监测大纲
- A.铀浓缩
- B.元件制造
- C.核反应堆
- D.乏燃料运输、贮存
- E.乏燃料后处理
- A.设计
- B.制造
- C.安装
- D.焊接
- E.无损检验
- A.产品
- B.服务
- C.材料
- D.工艺
- E.记录
- A.核供热供汽厂
- B.研究堆
- C.实验堆
- D.临界装置
- E.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处置设施
- A.计划安排
- B.确定频度
- C.单项监查计划
- D.书面通知被监查的单位
- E.监查前会议
- A.调查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水平含量
- B.确定核设施运行对其周围土壤的污染情况
- C.评价核及辐射设施退役前的放射性影响
- D.评价核及辐射设施退役后的残余放射性
- E.评价核事故对土壤的污染情况
- A.燃料包壳
- B.堆内构件
- C.压力容器本身
- D.水
- E.水中所含的杂质
- A.质量保证大纲
- B.质量保证大纲程序
- C.质保实际能力
- D.实施工作时发生的重大不符合项
- E.纠正措施
- A.场区的可接入性和设备的可接近性
- B.被监测物体的几何形状和结构的复杂性
- C.测量物体的表面状况和污染分布的不均匀性
- D.强辐射场的干扰影响
- E.污染核素的类别和污染程度
- F.α发射体和低能纯β-发射体测定的困难性
- A.质量保证总大纲
- B.质量保证分大纲
- C.质量保证大纲程序
- D.质量活动程序
- E.实施质量活动的依据文件
- A.Ⅰ
- B.Ⅱ
- C.Ⅲ
- D.Ⅳ
- E.Ⅴ
- A.检查必须是由未参加被检查活动(工作)的人员进行
- B.为进行这种检查,检查人员必须事先制订“检查大纲”(和程序),并按照检查大纲和程序实施检查活动(工作)
- C.“检查大纲”中应包括:检查的项目和步骤;检查的方式
- D.在“检查大纲”或适当的文件(例如,质量计划)中应规定“控制点”
- E.对已建成的核设施的设备,必须制订和实施所需的在役检查大纲,并对照(役前检查等的)基准数据评价其结果
- A.总α
- B.总β
- C.总γ
- D.3H
- E.某些特定核素
- A.工艺系统的设计、设备安装、调试必须确保工艺系统密封完整性,运行前进行严格检查,并在运行后定期检查与维修
- B.制定严格操作规程,有效控制操作温度
- C.限制UF6容器额定装料量,并留有适当的裕度
- D.工艺系统设有灵敏报警装置
- E.为在操作UF6物料的设备间设有事故排风,或在频繁操作的部位设有密闭小室和局部排风系统
- F.在操作现场配备呼吸保护器、毛毯、液氮,以便在发生UF6泄漏时,保护操作人员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以防事态扩大
- A.转移
- B.贮存
- C.处理
- D.处置
- E.减容
- A.去污仅仅改变了放射性核素存在的形式和位置,去污过程应防止交叉污染
- B.退污多用强去污法,但有时候需要采取适当控制或保护措施
- C.去污使用有机试剂,要考虑其热稳定性和辐照稳定性,要注意在去污过程中可能产生燃爆性气体,要警惕燃爆风险
- D.去污可能会使分散残留的易裂变物质溶出和富集起来,要警惕临界安全问题
- E.要监测去污过程产生的气溶胶,去污过程的排风和流出液要经过处理和监测,达到合格水平后才允放排放
- F.要重视“热点”的去污,对方案要做优化选择
- G.去污之后,可能出现放射性污染速度和程度比去污前更快、更高,这被称为第二次污染,要做适当的钝化处理
- A.始发事件
- B.事件序列
- C.基本事件
- D.设备不可用度
- E.人因失效事件
- A.影响区域内人群隐蔽或撤离
- B.应急响应所需外部资源进出
- C.潜在危险活动的工业设施
- D.易受可能释放的放射性核素影响的农业活动
- E.可能同时发生的外部事件
- A.分析
- B.预测
- C.估算
- D.评估
- E.监测
- A.也称恢复期
- B.持续时间取决于正常生活条件的恢复
- C.持续时间直接与事故释放的性质与大小有关,特别是与环境中含长寿命放射性核素的残存物有关
- D.只有当限制措施解除、地区恢复正常生活,才能算事故晚期结束
- E.辐射危害和防护行动都是与较长寿命的放射性残存物的存在密切相关
- F.主要的照射途径可能是食入和再悬浮吸入
- A.行政许可
- B.资质管理
- C.研究指导
- D.监督检查
- E.事件与事故的调查处理
- A.正当性
- B.合理性
- C.安全性
- D.经济性
- E.实用性
- A.初步调查、资料收集
- B.初步勘查、资料收集
- C.资料评价
- D.详细资料收集与厂址确认
- E.详细资料研究与厂址确认
- A.前苏联切尔诺贝利
- B.日本福岛
- C.英国温茨凯尔
- D.美国三哩岛
- E.日本东海村
- A.I类放射源
- B.Ⅱ类放射源
- C.乏燃料
- D.高水平放射性废物
- E.中等水平放射性废物
- A.各应急组织的职责
- B.事故诊断
- C.应急监测
- D.环境后果评价
- E.各种应急补救行动的可能投入方式
- A.降低源项
- B.改善屏蔽
- C.增加工作人员和源之间的距离
- D.提高设备标准
- E.简化运行规程
- A.参与原设计的人员或小组来完成,并且他们不能来自同一单位
- B.参与原设计的人员或小组来完成,但他们可来自同一单位
- C.未参与原设计的人员或小组来完成,并且他们不能来自同一单位
- D.未参与原设计的人员或小组来完成,但他们可来自同一单位
- A.防止核材料被盗
- B.防止核材料被非法转移
- C.防止核材料被非法使用
- D.防止核设施被破坏
- E.保证核设施正常运行
- A.技术安全
- B.设计安全
- C.管理安全
- D.辐射防护
- E.安全监管
- A.15.5
- B.17.34
- C.18.86
- D.20.54
- A.链式
- B.自持链式
- C.裂变
- D.自持裂变
- A.萃取分离
- B.铀、钚纯化
- C.脱硝
- D.流出物
- A.正常运行
- B.预计运行事件
- C.设计基准事故
- D.严重事故
- A.宇宙射线
- B.宇生核素
- C.氡及其子体
- D.14C和3H
- A.天然辐射源
- B.人工辐射源
- C.密封放射源
- D.以往事故、事件产生的放射性残存物
- A.直接外照射
- B.沉积外照射
- C.吸入内照射
- D.食入内照射
- A.该工作的承担者
- B.质量检验和试验人员
- C.质量监督人员
- D.本单位领导
- A.应急方案
- B.应急计划
- C.应急措施
- D.应急预案
- A.温度
- B.湿度
- C.压力
- D.流量
- A.运行规程
- B.有效管理
- C.专设安全设施
- D.安全系统
- A.质量保证程序是要具体说明质保大纲某一控制要素的具体控制措施,清晰地说明“有哪些要做”、“哪个部门负责做”、“何时做”和“如何做(采取哪些措施做)”,为人们提供具体实施步骤,要具有良好可操作性
- B.应参考相关质保导则中的要求编制
- C.质保大纲程序是管理性比较强的程序,所以必须包括技术数据
- D.质保大纲程序中应包括执行中所需的记录的表式
- A.计划
- B.预案
- C.方案
- D.程序
- A.170(n,α)
- B.14N(n,p)
- C.三元裂变
- D.都不是
- A.阶段
- B.类型
- C.项目
- D.进程
- A.规定限值
- B.可接受的限值
- C.最优化的限值
- D.最大限值
- A.可行性
- B.有效性
- C.合理性
- D.完整性
- A.QA
- B.QC
- C.QE
- D.QP
- A.类别
- B.源项
- C.规模
- D.数量
- A.《进口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规定》
- B.《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
- C.《民用核承压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 D.《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 A.皮肤
- B.性腺
- C.甲状腺
- D.眼晶体
- A.120
- B.90
- C.60
- D.40
- A.蒸汽发生器
- B.冷凝器
- C.凝汽器
- D.最终热阱
- A.慢化剂
- B.冷却剂
- C.核燃料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A.运行管理者
- B.管理部门
- C.现场监督员
- D.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
- A.2
- B.3
- C.4
- D.5
- A.完好性
- B.可靠性
- C.安全性
- D.密封性
- A.近地表处置
- B.中等深度地质处置
- C.深地质处置
- D.海洋底沉积层处置
- A.管理者
- B.中层管理者
- C.值班长
- D.B和C
- A.120
- B.125
- C.130
- D.135
- A.一般废物
- B.工业废物
- C.放射性废物
- D.非放射性废物
- A.2
- B.3
- C.4
- D.5
- A.需要
- B.不需要
- C.在许可证申请延续时
- D.以上三者都不正确
- A.20
- B.50
- C.150
- D.500
- A.完整性
- B.有效性
- C.可操作性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A.9-25
- B.10-30
- C.30-100
- D.120-240
- A.热释光计量仪
- B.表面污染仪
- C.G-M计数管
- D.闪烁计数器
- A.正常
- B.应急
- C.安全
- D.能动
- A.主控制室
- B.辅助控制室
- C.技术支持中心
- D.运行支持中心
- A.2020
- B.2030
- C.2040
- D.2050
- A.安全第一
- B.安全运行
- C.有效防护
- D.纵深防御
- A.入射粒子种类
- B.入射粒子能量
- C.入射粒子种类和能量
- D.加速器类型
- A.抢救生命
- B.可能抢救生命
- C.防止演变成灾难性状况
- D.防止严重损伤及避免大的集体剂量
- A.个人剂量
- B.集体剂量
- C.有效剂量
- D.手脚沾污
- A.<4×104Bq/kg
- B.≤4×104Bq/kg
- C.<4×106Bq/kg
- D.≤4×106Bq/kg
- A.送交城市放射性废物库
- B.交回生产放射源的单位
- C.交回生产放射源的单位或者送交专门从事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处置的单位
- D.交回生产放射源的单位或送交城市放射性废物库
- A.气载
- B.液体
- C.固体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A.钢桶
- B.钢箱
- C.混凝土容器
- D.铸铁容器
- A.质量保证
- B.质量控制
- C.质量检验
- D.质量监查
- A.1
- B.3
- C.15
- D.30
- A.3
- B.4
- C.5
- D.6
- A.4g
- B.40g
- C.400g
- D.4kg
- A.补偿棒
- B.调节棒
- C.安全棒
- D.吸收棒
- A.主控制室
- B.辅助控制室
- C.技术支持中心
- D.运行支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