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自然沉降
- B.化学沉淀
- C.离子交换
- D.电渗析
- E.反渗透
- A.失去厂内外应急交流电源
- B.失去厂内外非应急交流电源
- C.汽轮机停车
- D.控制棒组件弹出
- E.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小管道破裂
- A.职能
- B.构成
- C.地位
- D.管理
- E.监督
- A.应急待命
- B.厂房应急
- C.厂区应急
- D.场区应急
- E.场外应急
- A.核电厂
- B.研究型反应堆
- C.临界装置
- D.核燃料循环设施
- E.放射性废物处理和处置设施
- A.按照合适的工程规范所确定的程序进行
- B.按照合适的标准所确定的程序进行
- C.体现适用的要求和设计基准
- D.确定设计接口
- E.控制设计接口
- A.役前、在役检查的先决条件
- B.役前、在役检查范围和部位
- C.役前、在役相应的检查内容和方法
- D.役前、在役遵循的标准和验收准则
- E.在役检查频度和计划安排
- A.营运单位的实际情况应急准备和应急计划是否一致
- B.应急响应能力的维持状态是否良好
- C.例行检查报告中对营运单位提出的要求是否得到落实
- D.非例行检查报告中对营运单位提出的要求是否得到落实
- E.应急执行程序是否和应急计划相符
- A.制定的役前检查大纲的规划、计划是否完善
- B.在设计方是否成立了专门的在役检查部门,行使在役检查大纲的规划、计划
- C.核查系统和设备结构设计、布置设计是否能够保证在役检查的可达性
- D.是否建立了设备标识系统,特别是焊缝的标识系统
- E.是否有相应措施保证从事设备设计和系统中设备布置的设计人员具备必要的有关在役检查的知识
- A.国内民用核安全设备活动单位资格许可制度
- B.民用核安全设备活动的监督检查制度
- C.境外民用核安全设备活动单位的注册登记制度
- D.进口民用核安全设备的安全检验制度
- E.特种工艺人员资格许可制度
- A.极短寿命废物
- B.短寿命废物
- C.中寿命废物
- D.长寿命废物
- E.极长寿命废物
- A.构筑物
- B.设备
- C.系统
- D.部件
- E.程序
- A.要求供方提供质量的客观证据
- B.在供方进行监造
- C.在供方进行质保监查
- D.交货检验
- E.必要时应规定保存样品(保留地点和期限)作进一步检验
- A.评价并确认紧急事件,判断应急状态级别
- B.在接收营运单位事故报告后能够适当、快速启动场外相应应急组织
- C.及时组织对营运单位的必要支持活动
- D.及时进行及完成环境的快速监测及取样分析
- E.根据对事故状态的分析和判断,及时、恰当地组织对公众的防护行动
- A.至少一道包容放射性物质的屏障
- B.适当装备的应急控制中心
- C.场内、场外应急响应计划
- D.事故诊断与补救措施
- E.源项估算与环境后果评价
- A.新建
- B.改建
- C.扩建
- D.规划
- E.建设
- A.豁免废物
- B.低放废物
- C.中放废物
- D.高放废物
- E.极高放废物
- A.铀
- B.超铀元素
- C.90Sr
- D.137Cs
- E.58Co、60Co
- A.收集
- B.记录
- C.分类保留
- D.贮存
- E.整备
- A.产生
- B.预处理
- C.处理
- D.整备
- E.运输
- F.贮存
- G.处置
- H.核设施退役
- A.速度快
- B.可切割大而厚的物体
- C.产生高温
- D.有较多的气溶胶和烟尘释出
- E.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
- A.钾40K
- B.铷87RB
- C.镧138LA
- D.钐147Sm
- E.镥176Lu
- A.基本准则
- B.与外部自然事件和外部人为事件有关的危险性评价准则
- C.确定核设施对区城潜在影响的准则
- D.考虑人口与应急计划的准则
- E.设计基准评价准则
- A.石灰水
- B.碳酸钠
- C.苏打
- D.氢氧化钠
- E.白矾
- A.维持或者加强现有的安全措施,从而保持与当前设计的一致性或者改进当前的设计
- B.从核动力厂故障中恢复正常
- C.改进热性能或者增加核动力厂额定功率
- D.增强核动力厂的可维护性,降低人员的辐射照射,或者降低核动力厂维修费用
- E.延长核动力厂的设计寿命
- A.极高危险
- B.高危险
- C.中危险
- D.低危险
- E.极低危险
- A.水域的测深资料
- B.正常情况下和风暴情况下的风浪和涌浪观测资料
- C.风暴潮和假潮资料
- D.潮汐、河口和海平面的异常现象
- E.海啸的水面升高和降低资料
- F.海和河口的冰的资料
- G.由潮汐和风引起的近岸海流资料、泥沙运动和测深资料
- H.长期和短期的侵蚀资料
- A.活动
- B.要求
- C.人员
- D.程序
- E.结果
- A.达到设计寿期
- B.天灾人祸受破坏或出现重大安全隐患,难以补救或不值得补救
- C.完成了设施的任务目标或任务目标有了改变
- D.社会或政治原因,设施停止生产运行,不再保留
- E.经济效益不好不值得维持,或没有资金维持运行
- F.场地要为其他目的所用,必须关闭拆除
- G.工艺技术落后而被淘汰
- H.现有生产设施不能满足要求,需要拆除改建
- A.被盗
- B.破坏
- C.丢失
- D.非法转移
- E.非法使用
- A.监督
- B.检查
- C.试验
- D.维修
- E.记录
- A.部件制造
- B.部件组装
- C.土建施工
- D.部件和设备的安装
- E.部件和设备有关联的试验
- A.堆芯
- B.一回路压力边界
- C.厂房
- D.场区
- E.场外
- A.78
- B.130
- C.170
- D.210
- A.组织
- B.负责
- C.参与
- D.监管
- A.2.2
- B.3.3
- C.4.4
- D.5.5
- A.88
- B.97
- C.185
- D.324
- A.基本条件
- B.安全评价
- C.危险评价
- D.考虑因素
- A.目的
- B.政策
- C.程序
- D.方法
- A.确定论
- B.概率论
- C.工程判断
- D.运行经验
- A.剂量限值
- B.剂量指导水平
- C.通用干预水平
- D.通用行动水平
- A.日常检查
- B.现场检查
- C.例行检查
- D.非例行检查
- A.2
- B.3
- C.5
- D.10
- A.10-20
- B.20-40
- C.30-50
- D.50-80
- A.15.5
- B.17.34
- C.18.36
- D.20.75
- A.γ射线
- B.β射线
- C.瞬发中子
- D.缓发中子
- A.2
- B.3
- C.4
- D.5
- A.保守
- B.确定
- C.安全
- D.整定
- A.核岛
- B.反应堆厂房
- C.核动力厂内
- D.核动力厂内和厂外
- A.营运单位
- B.设计单位
- C.建造单位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A.核技术在工、科、医等领域应用中发生的事故
- B.放射源的丢失、被盗
- C.放射性物质(废物)运输事故
- D.放射性废源与密封源的失控
- A.营运单位内部
- B.营运单位与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
- C.营运单位与场外应急组织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A.场内
- B.场区
- C.场外
- D.A和B
- A.可行性研究
- B.设计
- C.建造
- D.运行
- A.2
- B.3
- C.4
- D.5
- A.空白样品
- B.重复样品
- C.基准材料
- D.示踪样品
- A.尺寸和浓度
- B.尺寸或浓度
- C.质量、尺寸和浓度
- D.质量、尺寸或浓度
- A.美国
- B.德国
- C.英国
- D.法国
- A.0.2
- B.0.3
- C.0.5
- D.0.8
- A.记录
- B.档案
- C.文件
- D.计算机
- A.(β,n)
- B.(p,n)
- C.(n,n)
- D.(γ,n)
- A.事故工况
- B.稀有事故
- C.设计基准事故
- D.严重事故
- A.概率评价
- B.统计确定
- C.模型推导
- D.分析归纳
- A.0.75
- B.1
- C.3
- D.5
- A.美国
- B.德国
- C.俄罗斯
- D.法国
- A.北京
- B.上海
- C.浙江
- D.江苏
- A.源项分析
- B.照射途径
- C.环境监测
- D.阈值计算
- A.2
- B.3
- C.4
- D.5
- A.类型
- B.等级
- C.准则
- D.风险
- A.衰减
- B.反应谱
- C.持续时间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A.类型
- B.含量
- C.总量
- D.效率
- A.婴儿
- B.幼儿
- C.成人
- D.老人
- A.技术
- B.管理
- C.运行
- D.全面
- A.>2mm
- B.>5mm
- C.<2mm
- D.<5mm
- A.水泥固化
- B.沥青固化
- C.塑料固化
- D.玻璃固化
- A.一般工业废水直接
- B.一般工业废水处理后
- C.低放废液处理后
- D.低放废液贮存衰变后
- A.500
- B.1000
- C.1500
- D.2000
- A.编号
- B.标识
- C.程序
- D.目的
- A.防护行动应急照射
- B.防护行动持续照射
- C.补救行动应急照射
- D.补救行动持续照射
- A.2
- B.3
- C.4
- D.5
- A.安全性
- B.可运行性
- C.管理
- D.监督
- A.1
- B.2
- C.3
- D.4
- A.铀
- B.钍
- C.镭
- D.氡
- A.设计质量
- B.制造质量
- C.安装质量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A.避免
- B.防止
- C.减轻
- D.预防
- A.10
- B.20
- C.25
- D.50
- A.2
- B.3
- C.4
- D.5
- A.主管部门
-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 C.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 D.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 A.托运人
- B.承运人
- C.代理人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A.1000
- B.2000
- C.3000
- D.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