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防止共因故障
- B.应用单一故障准则
- C.采用故障安全设计
- D.多重性、多样性
- E.独立性
- A.新建
- B.改建
- C.扩建
- D.规划
- E.建设
- A.3H
- B.7BE
- C.14C
- D.22NA
- E.32Si
- A.故障
- B.失灵
- C.缺陷
- D.偏差
- E.有缺陷或不正确的材料和设备
- A.高放固体废物
- B.中、低放固体废物
- C.高放废液
- D.中放废液
- E.低放废液
- A.环境条件的变化
- B.信号饱和
- C.重复的维修差错
- D.设计缺陷
- E.人为事件
- A.安全系统整定值
- B.工艺变量和其他重要参数的控制系统和过程限制
- C.为保证各构筑物、系统和部件执行设计中预定的功能,对核动力厂规定维修、试验和检查的要求,并考虑合理可行尽量低的辐射防护原则
- D.明确她规定运行配置,包括安全系统停役情况下的运行限制
- E.针对严重事故序列确定合理可行的预防或缓解措施
- A.压力
- B.温度
- C.密度
- D.相态
- E.包装方式
- A.确保提交不符合项报告,核实其中的细节
- B.立即采取必要的行动使不符合项产生的影响降到最小
- C.确认该不符合项已加以识别(即实体标志,挂标记,隔离或其他的控制)
- D.确定并实施对这些物项、服务或过程进一步使用的限制
- E.对不符合项安排进一步的审查
- F.必要时通知核安全审管部门和其他核电厂
- A.直接外照射
- B.沉积外照射
- C.直接内照射
- D.吸入内照射
- E.食入内照射
- A.由可能最大热带气旋产生的可能最大风暴潮
- B.风-浪活动(最大风浪活动)
- C.10%超越概率高潮位
- D.河流的设计基准洪水
- E.25年一遇的风暴潮或假潮
- A.核安全综合管理
- B.核质量保证
- C.辐射防护
- D.反应堆运行
- E.辐射环境监测与评价
- A.活动种类
- B.设备类别
- C.检验方法
- D.质量保证级别
- E.核安全级别
- A.放射性物质的大气释放已停止
- B.主要的辐射危害来自沉积的放射性物质
- C.关心的照射途径是地面放射性沉积物的外照射、污染的食物和水的摄入,以及地面放射性沉积物再悬浮引起的吸入
- D.已可能获得有关放射性沉积物造成的外照射水平以及食物、水、空气等环境介质的污染水平的环境监测数据,沉积物的放射学特性也可能被确定
- E.此时的防护行动决策已可以依据环境监测数据作出
- A.危害大
- B.产额高
- C.毒性大
- D.是强氧化物
- E.与有机物及可燃气体接触时易引起爆炸
- A.工程安全设施可能严重失效
- B.安全水平发生重大降低
- C.事故后果扩大到整个场区
- D.除了场区边界附近,场外放射性照射水平不会超过紧急防护行动干预水平
- E.所有场外放射性照射水平不会超过紧急防护行动干预水平
- A.硝酸铀酰
- B.硫酸铀酰
- C.硝酸钚
- D.硝酸钚酰
- E.硫酸钚
- 18
-
龙卷风分类应包括()。
- A.强度
- B.中心气压
- C.风场
- D.路径长度
- E.路径宽度
- A.地下水清除法
- B.反渗透法
- C.自然净化法
- D.还原沉淀法
- E.重晶石吸附法
- A.证实核动力厂在规定的预期运行时间内能够安全地运行
- B.证实核动力厂的单个物项在规定的预期运行时间内能够安全地运行
- C.确定和评价在规定时间内能限制安全运行的因素
- D.修改现有的安全分析报告,以符合当前的安全标准和要求
- E.提供延长寿命研究的输入数据
- A.明确对放射性物品托运人的要求
- B.建立表面污染和辐射水平监测制度
- C.明确放射性物品承运人的资质要求
- D.建立一类放射性物品运输的核与辐射安全分析报告书制度
- E.明确不同运输方式的具体管理要求
- A.估计
- B.发现
- C.识别
- D.确定
- E.响应
- A.例外货包
- B.工业货包
- C.A型货包
- D.B型货包
- E.C型货包
- A.确定所要求的技能--→确定所需人员及其责任--→选择和培训合适(合格)的人员
- B.使用适当的(指适用的,且标定合格的)设备
- C.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 D.使用合格的物项(指合格的部件和材料)
- E.制订工作程序,并按照经审、批的工作程序实施操作
- A.结构材料
- B.冷却水
- C.周围土壤
- D.加速器厅(治疗室)的空气
- E.束流传输隧道的空气
- A.适于有机物(如废树脂、废有机液)的固化
- B.废物包容量高
- C.固化产品核素浸出率低
- D.固化成本较高
- E.可以做成车载式流动固化装置
- A.后处理厂
- B.玻璃固化厂
- C.MOX燃料制造工厂
- D.铀采冶厂
- E.铀(钍)矿废石堆
- A.石灰中和法
- B.二氧化锰吸附法
- C.高锰酸钾活化锯末吸附法
- D.重晶石吸附法
- E.硫化钡共沉淀法
- A.设备标识、维修、装卸和贮存的管理
- B.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标定
- C.场地和清洁度管理
- D.调试中通过检查、监督及调试结果审查进行验证
- E.运行管理,应急管理,材料和设备的标识、装卸和贮存
- F.设备的运行状态、维修和在役检查
- G.对核电厂运行的评定
- A.能获得核动力厂的重要安全参数
- B.能获得场内及其邻近地区的辐射状况
- C.向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进行通信联络
- D.向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实时在线传输核动力厂重要安全参数
- E.与核动力厂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场外应急机构进行通信联络
- A.保护厂区的构筑物设计参数的评价
- B.厂区高于计算洪水水位以上的可能影响的评价
- C.抵御洪水侵蚀的最佳材料的选择
- D.对核电厂最佳防洪布置的讦价
- E.防护构筑物和电厂部件的可能相互影响的研究
- A.α
- B.β
- C.x
- D.γ
- E.中子
- A.输入要求
- B.输出要求
- C.设计数据
- D.设计过程的计划和实施
- E.接口的管理
- 34
-
核与辐射设施运行期间的辐射环境监测,指核与辐射设施的营运单位及核辐射设施所在地的环境保护部门所开展的连续或间断式的环境辐射水平及环境介质中放射性核素的活度的测量、分析以及对测量和分析结果的()。
- A.统计
- B.发布
- C.记录
- D.解释
- E.简单评价
- A.核动力厂建造许可
- B.核安全设备活动资格许可
- C.民用核安全设备焊工焊接操作工资格许可
- D.核动力厂反应堆操纵人员执照
- E.核安全设备无损检验单位中,民用核安全设备无损检验人员资格许可
- A.荷载取决于雪深和堆积密度
- B.用水当量深度来表示雪深
- C.在雪可能成为核电厂结构设计中重要的荷载因子的区域,必须确定设计基准积雪
- D.积雪是以其在基准时间间隔内被超越的概率为特征的
- E.在制定设计基准积雪时,应考虑并入到积雪中的降雨的附加重量
- A.不完善
- B.不连续
- C.不规则
- D.不稳定
- E.损伤
- A.制定质量方针、目标
- B.质量策划
- C.质量控制
- D.质量保证
- E.质量改进
- A.磷酸盐加工
- B.石油和天然气生产
- C.初级钢铁生产
- D.水泥生产
- A.源升降装置
- B.辐照室人员通道门
- C.辐照室货物通道门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A.正常运行
- B.预计运行事件
- C.设计基准事故
- D.严重事故
- A.1
- B.3
- C.1、3
- D.4
- A.铀矿采冶
- B.核燃料生产
- C.核动力厂运行
- D.后处理
- A.警示标志
- B.辐射标识
- C.信号设备
- D.警报装置
- A.乡、镇级
- B.县级
- C.地市级
- D.省级
- A.稀释
- B.渗透
- C.分离
- D.超滤
- A.气体
- B.气载
- C.颗粒
- D.沉降
- A.1/2
- B.1/3
- C.1/4
- D.1/5
- A.三哩岛
- B.切尔诺贝利
- C.温茨凯尔
- D.福岛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 B.《民用核承压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实施细则》
- C.《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
- D.《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
- A.确定性
- B.概率方法
- C.确定性和概率方法
- D.确定性和/或概率方法
- A.省级15
- B.省级30
- C.国家级15
- D.国家级30
- A.矿山建设土地复垦方案
- B.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 C.矿山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 D.尾矿库安全评价报告
- A.甲
- B.乙
- C.丙
- D.A或B
- A.10-30s
- B.1-2min
- C.5-10min
- D.30min-1H
- A.SL-1
- B.SL-2
- C.SL-3
- D.SL-4
- A.1
- B.2
- C.3
- D.4
- A.主控制室
- B.技术支持中心
- C.应急控制中心
- D.运行支持中心
- A.10
- B.20
- C.40
- D.80
- A.管理
- B.采购
- C.施工
- D.关键工艺
- A.核设施主管部门
- B.当地省级环境保护部门
- C.国家环保部门
- D.国家核安全监管部门
- A.4-7
- B.5-8
- C.6-9
- D.7-10
- A.分管副总
- B.总经理
- C.企业法人
- D.国家核安全局
- A.递归
- B.迭代
- C.分段
- D.回溯
- A.130
- B.135
- C.140
- D.145
- A.设计单位
- B.建设单位
- C.施工单位
- D.验收单位
- A.管理
- B.运行
- C.应急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A.0.3
- B.3
- C.30
- D.300
- A.是确定论法分级要求的辅助
- B.根据需要某一安全功能起作用的几率以及该安全功能失效的后果来评价安全重要性
- C.不需要细致地考虑损坏的几率或对减轻事故后果的影响
- D.能够对各系统、设备和建筑物的安全重要性进行相对排序
- A.一般性、特殊性
- B.共同性、专业性
- C.短期性、长期性
- D.职责性、技能性
- A.法律
- B.法规
- C.规章
- D.管理
- A.选择阶段
- B.评定阶段
- C.运行前阶段
- D.运行阶段
- A.概念设计
- B.初步设计
- C.最终设计
- D.设计修改
- A.第二代235U核放出的中子数与前一代被235U放出的
- B.前一代被235U核放出的中子数与第二代被235U核吸收的
- C.前一代被235U核吸收的中子数与第二代被235U核吸收的
- D.第二代被235U核吸收的中子数与前一代被235U核吸收的
- A.200-400
- B.300-500
- C.400-600
- D.500-700
- A.全面
- B.首要
- C.主要
- D.重要
- 77
-
《关于进一步加强商用核动力厂建造阶段核安全管理的通知》(国核安发[2010]11号)规定:核动力厂核岛工程总承包单位对其承接的核动力厂核岛工程活动负直接责任,并按照()的约定,履行相关责任和义务。
- A.合同
- B.文件
- C.管理
- D.监督
- A.检查首次装料批准书
- B.检查安全分析报告
- C.试验首次装料批准书
- D.试验安全分析报告
- A.堆芯装料
- B.预运行试验
- C.初始临界
- D.低功率试验
- A.地区监督站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
- B.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地区监督站
- C.地区监督站核设施主管部门
- D.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核设施主管部门
- A.安全
- B.可接受
- C.最优化
- D.尽可能低
- A.可行性
- B.有效性
- C.充分性
- D.合理性
- A.多重性
- B.独立性
- C.冗余性
- D.纵深防御
- A.碳钢
- B.锰钢
- C.高合金钢
- D.不锈钢
- A.运行
- B.应急
- C.操作
- D.安全
- A.安全管理
- B.核安全管理
- C.安全监管
- D.核安全监管
- 87
-
宇生放射性包括()部分。
- A.2
- B.3
- C.4
- D.5
- A.0.2
- B.0.4
- C.2.0
- D.4.0
- A.补偿棒
- B.调节棒
- C.安全棒
- D.吸收棒
- A.F0-F6
- B.F0-F12
- C.F1-F6
- D.F1-F12
- A.GB18870
- B.GB18871
- C.GB17680
- D.GB17681
- A.安全系统单一故障
- B.安全系统多重故障
- C.保护系统单一故障
- D.保护系统多重故障
- A.稀有事故
- B.超设计基准事故
- C.熔堆事故
- D.未能紧急停堆的预计瞬态
- A.0.74Bq/(m2.s)
- B.7.4Bq/(m2.s)
- C.0.74Bq/m3
- D.7.4Bq/m3
- A.单一故障
- B.共因故障
- C.安全故障
- D.以上三者均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