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石蜡
- B.硼或铍
- C.玻璃
- D.塑料
- E.金属
- A.气象模型
- B.人口分布
- C.应急响应
- D.照射途径
- E.健康效应
- A.正常运行
- B.运行瞬变
- C.预计运行事件
- D.设计基准事故
- E.超设计基准事故
- A.能有效限制放射性核素从处置场的释放
- B.对工作人员的照射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
- C.关闭后长期维护的需要少
- D.有效防止地表水和地下水渗入处置单元,有适当的排水系统
- E.处置单元、回填、顶盖和封闭措施有足够稳定性,保证在设定时期内处置结构完整
- F.具有良好的阻止生物闯入的屏障
- G.有适当的监测措施
- H.有适当缓冲区供监测用和减轻可能的危害作用
- A.政策
- B.执行过程
- C.实物屏障
- D.保安装置
- E.直接进行放射源安全管理人员实践的应用
- A.设计必须提供多重的实体屏障,防止放射性物质不受控制地释放到环境
- B.设计必须是保守的,建造必须是高质量的,从而为使核动力厂的故障和偏离正常运行减至最少并为防止事故提供了可信度
- C.设计必须利用固有特性和专设设施在发生假设始发事件期间及之后控制核动力厂的行为,即必须通过设计尽可能地使不受控制的瞬变过程减至最少甚至排除
- D.设计必须对核动力厂提供附加控制,这些附加控制采用安全系统的自动触发,以便在假设始发事件的早期阶段尽量减少操纵员的动作,附加控制不包括操纵员的动作
- E.设计必须尽实际可能提供控制事故过程和限制其后果的设备和规程
- F.设计必须提供多种手段来保证实现每项基本安全功能,即控制反应性、排出热量和包容放射性物质,从而保证各道屏障的有效性和减轻任何假设始发事件的后果
- A.负责
- B.引导
- C.鼓励
- D.支持
- E.推广
- A.医用X射线CT机
- B.放射诊断用普通X射线机
- C.X射线摄影装置
- D.牙科X射线机、乳腺X射线机
- E.放射治疗模拟定位机
- A.描述厂址的地理位置(标出经纬度)
- B.给出厂址地理位置图
- C.标出场区边界、非居住区边界和规划限制区边界
- D.标出羽和食入应急计划区边界
- E.概要描述厂址周围的主要环境特征
- A.监测或取样布点
- B.监测或取样频率
- C.取样量
- D.监测仪器
- E.预定测量时间
- F.监测的质量控制
- G.数据处理
- H.报告编制
- A.组织
- B.建设
- C.协调
- D.指挥
- E.支援
- A.《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 B.《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
- C.《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 D.《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 E.《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A.维修
- B.试验
- C.鉴定
- D.监督
- E.检查
- A.如实反映情况
- B.根据检查要求提供或出示有关文件和记录(含报告)等证据
- C.保证检查人员在执行检查任务时能自由地、迅速地进入有关质量保证工作的场所,只有当证明这种进入对安全有威胁时,才能对这种进入要求提出限制
- D.保证检查人员在执行检查任务时能自由地、及时地向有关人员了解情况
- E.提供合适的联络渠道、陪同人员、必要时的翻译
- F.为检查人员提供查看文件和记录及开会的场所和其他必要的条件
- A.启动的条件
- B.安全措施
- C.应急水平
- D.响应行动
- E.附录
- A.涉及大气弥散计算
- B.涉及大气弥散统计分析
- C.应急计划中指定
- D.涉及核电厂安全运行
- E.涉及核电厂设计基准确定
- A.同时接受多路报警,并有声、光显示报警位置
- B.报警时,自动启动电视监控并进行复核、记录与打印
- C.接受、记录和打印各种出入口人员和车辆进出信息
- D.完备的通讯手段和24小时值班
- E.能维持24小时以上的备用电源
- A.质量保证大纲
- B.大纲程序
- C.工作(作业)程序
- D.质量保证组织的基本要求
- E.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程序
- A.是核技术利用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设施
- B.有利于核技术利用事业的发展
- C.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公众健康
- D.有利于消除安全隐患
- E.有利于放射性废物的安全管理
- A.文件已按要求提交,并且提供了有关批准、材料以及所用的检查和试验的验证的文件
- B.加工程序和工艺已获批准并受到遵循,并备有有关的资格评定、工艺记录和鉴定书
- C.各部件和组件已按要求检查、检验和试验,且备有有关的检查、试验及鉴定记录
- D.不符合项已按要求处理,纠正措施已经验证,所有不符合项己关闭
- E.部件和组件已按规定要求进行了清洗、保护和标识
- A.核设施安全监管
- B.核安全设备质量监管
- C.辐射安全监管
- D.放射性环境监测
- E.核设施常规环境问题
- A.实际或预计的堆芯的严重损伤
- B.从堆芯刚卸出不久的燃料大量的破损
- C.实际的屏障或者关键安全系统的损坏,并可能导致放射性的释放有必要执行场外预防性的防护行动
- D.发现场外的辐射达到需采取紧急防护措施的水平
- E.不法分子或犯罪分子的行动导致无法对关键安全系统的监视和控制,可能有必要采取紧急防护行动
- A.装有0.1kg或更多六氟化铀的货包
- B.装有易裂变材料的所有货包(例外货包除外)
- C.A型货包
- D.B型货包
- E.C型货包
- A.构造地质调查
- B.水文地质调查
- C.工程地质调查
- D.地球化学调查
- E.气候/气象调查
- F.人文/经济/社会调查
- A.完整性
- B.真实性
- C.准确性
- D.及时性
- E.可靠性
- A.燃料包壳
- B.压力管
- C.排管
- D.控制管
- E.排管箱体
- F.屏蔽箱
- A.质量变得不可接受
- B.质量不能确定
- C.设计存在偏差
- D.文件或程序方面的缺陷
- E.质量记录缺失
- A.营运单位和设计、制造、安装承(分)包单位的质保工作
- B.营运单位和设计、制造、安装承(分)包单位根据质保工作建立的质保组织形式;各部门的职责、接口和联络
- C.质量活动人员培训和取证
- D.质量保证部门的职能、构成、地位
- E.质量监督、检验、试验和监查等验证人员培训和取证
- A.运行水质不合格
- B.运行状态不稳定
- C.违反运行规程
- D.长时间停堆
- E.长时间冷却
- A.混凝土桶
- B.钢桶
- C.钢箱
- D.铸铁容器
- E.高整体容器
- A.不确定
- B.可能有明显降低
- C.有实际的明显降低
- D.有潜在的较大的降低
- E.工程安全设施部分失效
- A.日常检查
- B.例行检查
- C.非例行(特殊)检查
- D.现场检查
- E.专家组检查
- A.安全1
- B.安全2
- C.安全3
- D.安全4
- E.非安全
- A.应急计划
- B.应急响应
- C.应急行动
- D.应急终止
- E.恢复阶段
- A.去污因子高(103-106)
- B.浓缩倍数大(几十到几百倍)
- C.处理能力大(可达每小时几吨)
- D.能处理含盐量较高的废液
- E.对含易挥发物和易发泡物的废水,净化效果不佳
- A.核设施主管单位
- B.核设施营运单位
- C.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单位
- D.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单位
- E.民用核安全设备安装单位
- A.厂址分类
- B.剖面参数
- C.自由场地震反应
- D.厂址特定反应谱
- E.液化可能性
- A.下降升高
- B.下降下降
- C.升高下降
- D.升高升高
- A.单质碘
- B.次碘酸
- C.无机碘
- D.有机碘
- A.评价
- B.审查
- C.管理
- D.执法
- A.现场核安全检查组
- B.现场核安全监督员
- C.地区监督站
- D.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
- A.0.005
- B.0.05
- C.0.15
- D.0.5
- A.计划
- B.等级
- C.行动
- D.响应
- A.冷却剂总量
- B.冷却剂流量
- C.慢化剂总量
- D.慢化剂流量
- A.1
- B.1.5
- C.2
- D.2.5
- A.外照射
- B.吸入
- C.食入
- D.沉积照射
- A.首次装料
- B.功率试验
- C.运行开始
- D.停堆后再次运行
- A.运行瞬变
- B.小破口失水事故
- C.大破口失水事故
- D.控制棒弹出事故
- A.厂房应急
- B.场区应急
- C.场外应急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A.设计过程初期
- B.设计过程末期
- C.建造过程初期
- D.建造过程末期
- A.2
- B.3
- C.4
- D.5
- A.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
- B.各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
- C.核设施营运单位
- D.核安全设备制造单位
- A.密闭抽风
- B.除尘净化
- C.局部通风
- D.表面污染去污
- A.安全文化
- B.质量方针
- C.质量观念
- D.质量管理制度
- A.保证
- B.控制
- C.管理
- D.改进
- A.高几倍
- B.低几倍
- C.高一个量级
- D.低一个量级
- A.HAF601或HAF602
- B.HAF602或HAF603
- C.HAF603或HAF604
- D.HAF601或HAF604
- A.10
- B.8
- C.6
- D.4
- A.1
- B.2
- C.3
- D.5
- A.16
- B.17
- C.18
- D.19
- A.流出物属于极低水平放射性物质
- B.流出物排放是放射性废物处置的一种方式
- C.流出物排放必须经过批准
- D.流出物是辐射影响的源项
- A.确定论
- B.概率论
- C.气象参数
- D.气象变量
- A.地区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
- B.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 C.地方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 D.核安全与环境专家委员会
- A.确定论
- B.概率论
- C.确定论与概率论的组合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A.生产
- B.销售
- C.移动
- D.使用
- A.110
- B.115
- C.120
- D.125
- A.监造检验
- B.监装验收
- C.安全检验
- D.监督检查
- A.1
- B.2
- C.5
- D.10
- A.40-65
- B.50-75
- C.60-85
- D.70-95
- A.检测
- B.校准
- C.鉴定
- D.标定
- A.10
- B.11
- C.12
- D.13
- A.完整性
- B.有效性
- C.可靠性
- D.安全性
- A.降功率
- B.停堆
- C.全面检查
- D.维修
- A.审核
- B.批准
- C.登记
- D.备案
- A.气密室
- B.隔离室
- C.淋浴间
- D.卫生闸门
- A.行动
- B.措施
- C.目标
- D.进展
- A.技术标准
- B.技术法规
- C.管理标准
- D.管理法规
- A.开放
- B.封闭
- C.半封闭
- D.B或C
- A.注册环评工程师
- B.注册安全工程师
- C.注册核安全工程师
- D.注册辐射安全工程师
- A.1
- B.2
- C.3
- D.4
- A.T2
- B.HT
- C.CH3T
- D.HTO
- A.核设施首次装料批准书
- B.核设施首次装料许可证
- C.核设施调试许可证
- D.核设施运行许可证
- A.31
- B.32
- C.33
- D.34
- A.供应电力的设施
- B.供应冷却水和压缩空气或其他气体的设施
- C.润滑设施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A.1-2
- B.2-3
- C.3-4
- D.4-5
- A.可行性研究报告
- B.初步安全分析报告
- C.安全分析报告
- D.最终安全分析报告
- A.2
- B.3
- C.4
- D.5
- A.研究性
- B.示范性
- C.检验性
- D.联合性
- A.申请获准
- B.已经获准
- C.申请获准或已经获准
- D.负责
- A.以往经验
- B.现场测量
- C.有资格专家
- D.核安全监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