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核安全工程师备考模拟试卷二(专业实务)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3

核电厂必须用定期安全审查的方式来确定现有的安全分析报告仍保持有效的程度。定期安全审查必须考虑核动力厂的()。

  • A.实际状况
  • B.运行经验
  • C.预期的寿期末状况
  • D.目前的分析方法
  • E.适用的规定、标准及科技水平
4

由国家核安全局负责的相关业务工作主要包括()。

  • A.核设施、核活动的行政许可、监督检查以及事件与事故的调查处理
  • B.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活动的行政许可和监督检查
  • C.核材料管制核安全监管
  • D.核与辐射安全从业人员资质管理和相关培训
  • E.放射性污染治理的监督管理
  • F.电磁辐射装置设施的行政许可和监督检查
6

为评价放射性物质在大气中的弥散,开展的主要工作包括()。

  • A.确定不同工况下的放射性源项
  • B.建立气象调查大纲、确定大纲中必需的气象数据
  • C.保证数据的收集
  • D.进行数据分析
  • E.采用有代表性的大气弥散模型计算正常或事故排放所致的浓度
8

核电厂厂址勘探对地下洞穴的探测所使用的方法包括()。

  • A.压水试验
  • B.遥测
  • C.钻孔、取样、开挖
  • D.钻孔测井
  • E.地球物理勘探
9

用于放射治疗的剂量监测,应满足()要求。

  • A.必须安装两套独立的剂量监测系统,并能在控制台上显示监测结果
  • B.每一套剂量监测系统必须能单独终止辐照,一个系统发生故障不得影响另一个系统的功能
  • C.两套系统显示的剂量读数在辐照中断或终止后必须保持不变,并且必须把显示器复位到零,下次辐照才能启动
  • D.当正常治疗处的吸收剂量率超过额定值一倍时,能使辐照停止
  • E.当两套监测系统的监测值之差大于20%时,应能使辐照停止
12

设计是指()。

  • A.制定核电厂及其组成部分的方案
  • B.制定核电厂及其组成部分的详细图纸
  • C.进行支持性计算
  • D.制定技术规格书的过程
  • E.制定技术规格书的成果
13

水泥固化低中放废物工艺很多,主要有()。

  • A.桶内混合
  • B.桶外混合
  • C.混凝土浸渍
  • D.水力压裂
  • E.大体积浇注
15

产生记录的部门负责()质量保证记录。

  • A.鉴定
  • B.收集
  • C.汇总
  • D.鉴别
  • E.归档
16

()会产生含碘废气。

  • A.反应堆
  • B.后处理厂
  • C.碘同位素生产车间
  • D.应用放射性碘同位素的部门
  • E.铀(钍)矿
17

对铀尾矿堆施行稳定化处理的方法有()。

  • A.物理稳定法
  • B.化学稳定法
  • C.植被稳定法
  • D.微生物稳定法
  • E.综合稳定法
18

核事故应急计划与相关文件、资料的修改和完善可能是因()原因引起的。

  • A.相关法规或管理要求改变
  • B.相关应急组织结构或重要人员变动
  • C.应急演习中发现的问题
  • D.设备改进或运行经验反馈
  • E.事故或事故经验反馈
  • F.定期复审中发现的问题
21

铀选冶厂生产过程的后一段主要危害是()。

  • A.铀化合物
  • B.放射性表面污染
  • C.氡气
  • D.γ外照射
  • E.各种酸、碱蒸汽
23

核材料安全是通过()来保证。

  • A.制定核材料管制法律
  • B.采取实物保护措施
  • C.实行许可证制度
  • D.实行核材料横算管理
  • E.严格的监督
25

《核电厂建造期间的质量保证》(HAD003/07)规定了对建造(包括土建和安装)期间有特点的质量活动,例如()的控制措施,对检查和试验结果的分析与评价的要求。

  • A.场地管理
  • B.材料与设备的接收、贮存、装卸、清洗、涂层
  • C.土壤、地基、混凝土和结构钢的安装、检查和试验
  • D.机械设备和系统的安装、检查和试验
  • E.检测仪表和电气设备的安装、检查和试验
27

下列属于核能源生产的是()。

  • A.铀矿石的开采、冶炼、纯化精制
  • B.铀转化、浓缩、核燃料制造
  • C.反应堆运行产生能量
  • D.乏燃料的贮存与后处理
  • E.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28

“必须在质量保证大纲实施中编写足够使用的质量保证记录”。质量保证记录应包括()等的记录。

  • A.人员考核
  • B.程序和设备鉴定
  • C.材料分析
  • D.审查、检查、试验、监查
  • E.工作执行情况的监视(监督)
  • F.电厂运行日志
  • G.修改
30

下列属于2010年发布的《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关键岗位名录》(第一批)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执业单位的有()。

  • A.运行核电厂营运单位(两个机组)
  • B.研究堆营运单位(多堆)
  • C.研究堆营运单位(单堆)
  • D.核设施设计单位,专业化核电工程公司
  • E.核燃料厂,铀浓缩厂,后处理厂
31

焚烧含钚和235U废物的装置,必须有防核临界事故措施,包括()。

  • A.规定炉子的极限装载量
  • B.估算废物中易裂变物的质量
  • C.焚烧灰要装在适当几何形状的容器中
  • D.焚烧设备要定期清理
  • E.严防断电和过滤器失效事故
33

为确保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的长期安全性,需要做许多开发研究工作,包括()。

  • A.选择合格场址
  • B.实验室研究
  • C.数学模型推算
  • D.地下实验室研究
  • E.自然类比研究
34

在(),可采用防火小区等措施。

  • A.主控室
  • B.安全壳内
  • C.应急指挥中心
  • D.汽轮发电机组
  • E.无法实现防火分区的场合
35

买方制订验证活动的计划时,应考虑所购物项或服务()。

  • A.对安全的相对重要性
  • B.复杂性
  • C.进度
  • D.数量
  • E.供方能达到的质量
36

核技术应用放射性废物库选址的步骤包括()。

  • A.区域调查
  • B.场地特性初步评价
  • C.场址确定
  • D.详细调查
  • E.场址特性评价和论证
38

必须对所有影响质量的活动提出要求和措施,特别是()。

  • A.达到相应的质量所必须的活动
  • B.验证所要求的质量已达到所必需的活动
  • C.产生上述活动的客观证据所必需的活动
  • D.质量活动的管理方面的相应要求
  • E.质量活动的技术方面的相应要求
39

焚烧可使废物减容()倍。

  • A.1-10
  • B.20-100
  • C.50-150
  • D.150-300
40

铀矿石中β辐射危害主要存在于铀水冶加工的后半部工序,它的强度只与()有关。

  • A.放射性物质的总量
  • B.放射性物质的类型
  • C.放射性物质的类型和总量
  • D.暴露面积
41

核动力厂场内应急计划的“附件”部分应列出本应急计划有关的()。

  • A.主要文件、资料的名称与内容
  • B.与各级应急组织及外部应急支援单位的协议文件、信件
  • C.操作干预水平与应急执行程序目录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43

日常核安全检查是由()所作的检查。

  • A.现场核安全监督员
  • B.核安全检查组
  • C.地区监督站
  • D.国家核安全部门
52

我国的核安全法规体系来源于()。

  • A.美国
  • B.法国
  • C.国际原子能机构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61

核动力厂废气的贮存衰变,除用压缩贮存衰变之外,也可用()进行滞留衰变。

  • A.文丘里洗涤器
  • B.离子交换床
  • C.活性炭吸附床
  • D.槽式滞留床
64

试验验证时,应采用()进行鉴定试验。

  • A.模拟试验件
  • B.模型试验件
  • C.原型试验件
  • D.设计试验件
65

像所有其他的核动力厂安全领域一样,对火灾的防护也必须贯彻纵深防御概念,防火的第二个层次是()。

  • A.防止发生火灾
  • B.火灾发生时及其按应急预案组织灭火
  • C.及时地探测和扑灭火灾,限制火灾的损害
  • D.防止火灾的蔓延,将火灾对核动力厂安全重要功能的影响减至最低
68

一般在()使用超级压实机减容。

  • A.废物产生现场
  • B.废物贮存库
  • C.废物处置场
  • D.废物处理中心和废物处置场
73

γ辐照装置运行人员经()的培训,取得培训合格证后才能上岗。

  • A.营运单位
  • B.上级主管部门
  • C.国家监管部门
  • D.国家监管部门授权单位
83

《进口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规定》HAF604就适用范围,境外单位的()作出了规定。

  • A.注册登记
  • B.许可证申请
  • C.安全检验
  • D.监造、装运前检验、监装和验收
88

下列关于大破口失水事故说法错误的是:()。

  • A.热管段大破口失水事故过程现象的严重性比冷管段破口轻得多
  • B.此种事故以假想的冷管段双端剪切断裂为始发事件
  • C.长期冷却应维持很长时间,对于大型压水堆,在停堆一个月后,仍然还会有几兆瓦的衰变热功率
  • D.目前,一般国家的核电管理当局都规定此失水事故期间必须停止主泵
93

()表明了核动力厂安全条件的最终边界。

  • A.安全值
  • B.安全限值
  • C.安全系统整定值
  • D.正常运行的限值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