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国内民用核安全设备活动单位资格许可制度
- B.民用核安全设备活动的监督检查制度
- C.境外民用核安全设备活动单位的注册登记制度
- D.进口民用核安全设备的安全检验制度
- E.特种工艺人员资格许可制度
- A.铀浓缩
- B.元件制造
- C.核反应堆
- D.乏燃料运输、贮存
- E.乏燃料后处理
- A.制定有核事故应急计划
- B.预计采取核事故应急对策
- C.预计采取核事故应急防护措施
- D.以核设施为中心设置的圆形
- E.经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审查和批准
- A.设计
- B.制造
- C.安装
- D.无损检验
- E.运离民用核设施现场进行的维修
- A.通告
- B.报告
- C.公报
- D.国内通报
- E.国际通报
- A.分包管理
- B.标准要求
- C.报告制度
- D.责任划分
- E.接口关系
- A.热老化
- B.湿热老化
- C.功能试验
- D.辐照老化
- E.机械振动
- A.安装在安全壳外
- B.安装在安全壳内
- C.要求能承受地震和设计基准事故后的环境工
- D.要求在事故期间和事故后保持动作功能
- E.要求能承受地震载荷
- A.限制源强大小
- B.对辐射源施以可靠的包装
- C.屏蔽和严格的保安管理
- D.放射性流出物的净化
- E.有效的监督直至取消、关闭辐射源
- A.辐射安全设计
- B.辐射安全监测
- C.辐射安全措施
- D.个人剂量限值
- E.公众剂量限值
- A.中子吸收法
- B.中子发射法
- C.α射线能谱法
- D.γ射线能谱法
- E.γ射线法
- 12
-
铀矿的危害主要有()。
- A.铀是铀镭系、锕铀系的母体,并按各自的衰变规律放射出α、β、γ三种放射线
- B.铀析出放射性气体氡,它们还不断衰变产生一系列的放射性子体,氡是国际社会公认的致癌因素之一
- C.铀子体具有各自的毒性
- D.铀矿石多与其他元素共、伴生,同时具有非放有毒、害因素并存
- E.天然铀的放射性核素毒素分组为高毒组
- A.初期
- B.早期
- C.中期
- D.晚期
- E.末期
- A.必须覆盖所有与核材料管制有关的物项和活动
- B.通过监督检查能有效地核实许可证持有单位的核材料管制有关的物项和活动是否遵循核材料管制要求和许可证条件
- C.是否有足够的措施确保核材料的安全与合法利用
- D.是否有足够的措施确保核材料防止被盗、破坏、丢失、非法转移和非法使用
- E.监督检查必须贯串于从核材料许可证申请开始到核材料全部撤出为止的全过程
- A.工艺系统的设计、设备安装、调试必须确保工艺系统密封完整性,运行前进行严格检查,并在运行后定期检查与维修
- B.制定严格操作规程,有效控制操作温度
- C.限制UF6容器额定装料量,并留有适当的裕度
- D.工艺系统设有灵敏报警装置
- E.为在操作UF6物料的设备间设有事故排风,或在频繁操作的部位设有密闭小室和局部排风系统
- F.在操作现场配备呼吸保护器、毛毯、液氮,以便在发生UF6泄漏时,保护操作人员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以防事态扩大
- A.设计
- B.制造
- C.安装
- D.无损检验
- E.质量
- F.可靠性
- A.国家级
- B.地方政府级,省、自治区、直辖市
- C.核设施主管部门
- D.核安全监管部门
- E.核设施营运单位
- A.境外单位的注册登记
- B.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 C.民用核设施营运单位的监造、装运前检验、监装和验收
- D.进口民用核安全设备的安全检验
- E.法律责任
- A.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的组成及各部门的职责
- B.在核事故应急响应中,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的响应程序
- C.国家核救援能力的建设和保持
- D.明确各项应急准备措施
- E.场外应急状态的确认和解除原则和程序
- F.事故后恢复行动的组织和支援
- A.U02
- B.U02F2
- C.UF4
- D.HF
- E.F2
- A.10-3-10-4
- B.10-4-10-5
- C.10-5-10-6
- D.10-6-10-7
- A.审核备案
- B.注册登记
- C.登记备案
- D.许可证
- A.67.8
- B.89.8
- C.91.5
- D.96
- A.现场
- B.日常
- C.例行
- D.非例行
- A.0.2
- B.0.8
- C.1
- D.2
- A.设计
- B.建造
- C.调试
- D.A和C
- A.确定
- B.随机
- C.级联
- D.共因
- A.1/4
- B.1/3
- C.2/3
- D.1/2
- A.点数错误
- B.测量误差
- C.盘存失误
- D.非法转移
- A.技术
- B.管理
- C.运行
- D.全面
- A.大气
- B.水体
- C.地表
- D.环境
- A.250
- B.300
- C.2500
- D.3000
- A.个人剂量
- B.集体剂量
- C.有效剂量
- D.手脚沾污
- A.2
- B.3
- C.4
- D.5
- A.2006
- B.2007
- C.2008
- D.2009
- A.10-3
- B.10-4
- C.10-5
- D.10-6
- A.国家核应急办公室
- B.国家核应急专家委员会
- C.国家核应急响应中心
- D.国家核应急响领导小组
- A.检查
- B.见证
- C.驻厂监造
- D.B或C
- A.专人
- B.单人
- C.双人
- D.多人
- A.《进口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规定》
- B.《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
- C.《民用核承压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 D.《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 A.中央人民政府
- B.国务院
- C.国家核急办公室
- D.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
- 42
-
确定核动力厂应急计划区应利用国家有关审管部门认可的分析方法与程序来确定所考虑事故的源项与后果。在暂时没有合适的析方法与程序可供利用的情况下,可参照利用同类核动力厂同类事故的源项数据,但应经过()。
- A.研究
- B.论证
- C.评价
- D.批准
- A.1mg/L
- B.10mg/L
- C.1mg/m3
- D.10mg/m3
- 44
-
国家实物保护的目标是,创造条件将非法转移核材料或破坏核设施的()降低到最低限度,并提供信息和技术援助,以支持国家采取迅速和全面的措施,确定遗失核材料的()并追回核材料,以及最大限度地减少破坏的影响。
- A.可能性数量
- B.可能性地点
- C.后果数量
- D.后果地点
- A.2
- B.3
- C.4
- D.5
- A.10-3
- B.10-4
- C.10-5
- D.10-6
- A.保守工程判断
- B.保守最佳估计
- C.最佳估计工程判断
- D.最佳估计保守
- A.安全级
- B.安全1级
- C.安全2级
- D.安全3级
- A.K1
- B.K2
- C.K3
- D.K4
- A.有效性
- B.可靠性
- C.充分性
- D.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