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被盗
- B.破坏
- C.丢失
- D.非法转移
- E.非法使用
- A.拟定国家核事故应急工作政策
- B.统一协调核事故应急工作
- C.组织制定和实施国家核事故应急计划
- D.审查批准场外核事故应急计划,预案
- E.适时批准进入和终止场外应急状态
- F.提出实施核事故应急响应行动的建议
- G.审查批准核事故公报、国际通报,提出请求国际援助的方案
- A.安全防护
- B.环保
- C.控制
- D.监管
- E.技术
- A.安装在安全壳外
- B.安装在安全壳内
- C.要求能承受地震和设计基准事故后的环境工况
- D.要求在事故期间和事故后保持动作功能
- E.要求能承受地震载荷
- A.记录报告系统的失效
- B.所有测量造成的误差
- C.盘存测量产生的错误
- D.可能产生的非法转移
- E.错误的衡算计算方法
- A.UF6泄露
- B.水解反应
- C.局部冷凝
- D.金属腐蚀
- E.氟油溶解
- A.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
- B.单位资质
- C.单位资格
- D.人员资质
- E.人员资格
- A.处于不确定状态
- B.可能有明显降低
- C.有实际的明显降低
- D.有潜在的较大的降低
- E.有实际的较大的降低
- A.保护
- B.看住
- C.发觉
- D.追回
- E.应急
- A.传感器,包括探洌器和变送器
- B.电缆
- C.机柜,包括机箱和机架
- D.控制台屏
- E.显示仪表
- F.应急柴油发电机组
- G.蓄电池,组
- H.电动机
- I.阀门驱动装置J:电气贯穿件
- A.设计
- B.建造
- C.安装
- D.焊接
- E.无损检验
- A.堆芯
- B.一回路压力边界
- C.厂房
- D.场区
- E.场外
- A.天然铀
- B.贫化铀
- C.低富集度铀
- D.钍
- E.氚
- A.矿山建设土地复垦方案
- B.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 C.矿山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 D.矿山生产安全与评价报告、安全专篇,矿山职业安全预评价报告、职业卫生评价报告及其专篇
- E.企业建造有铀尾矿库的,还要编制尾矿库安全评价报告
- A.防火区
- B.控制区
- C.监督区
- D.隔离区
- E.密封区
- A.放射性物质的释放持续贯穿整个阶段
- B.对人的主要辐射危害来自吸入烟羽中的放射性物质和放射性烟羽的外照射
- C.防护行动的决策主要依据设施或事故,事件现场的状况分析与剂量预估
- D.此时可用于决策的环境监测数据可能不多,也不够充分
- E.如果可能,应实施预防性防护行动
- A.找出可能的损伤
- B.找出存在的损伤
- C.判断对核电厂继续安全运行是否可接受
- D.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 E.是否有必要采取补救措施
- A.核材料管制的组织机构、权限和职责范围
- B.核材料衡算管理和实物保护人员的配备、资格要求及培训情况
- C.按质保大纲的要求,制定了核材料管制一切活动的质保程序
- D.材料衡算管理,包括核材料平衡区的划分实物盘存的计划和程序记录和报告系统以及分析测量系统的完整性,真实性、可靠性和及时性
- E.实物保护的技防措施包括警卫和守护、实体屏障、消防及技防设施的完整性、可靠性等
- F.核材料衡算测量系统和实物保护系统的设计和调试
- A.放射性物质的大气释放已停止
- B.主要的辐射危害来自沉积的放射性物质
- C.关心的照射途径是地面放射性沉积物的外照射、污染的食物和水的摄入,以及地面放射性沉积物再悬浮引起的吸入
- D.已可能获得有关放射性沉积物造成的外照射水平以及食物、水、空气等环境介质的污染水平的环境监测数据,沉积物的放射学特性也可能被确定
- E.此时的防护行动决策已可以依据环境监测数据作出
- A.设施设计
- B.实体屏障
- C.探测与报警复核系统
- D.出入口控制
- E.人防措施
- A.性质
- B.类型
- C.总量
- D.活度
- A.国家核安全局国务院
- B.国家核安全局国家主席
- C.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国务院
- D.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国家主席
- A.县
- B.市
- C.省
- D.省、市
- A.应急待命
- B.厂房应急
- C.场区应急
- D.场外应急
- A.25%
- B.30%
- C.50%
- D.60%
- A.2
- B.3
- C.4
- D.5
- A.1984-1985
- B.1986-1987
- C.1990-1991
- D.1992-1993
- A.安全
- B.全面
- C.管理
- D.领导
- 29
-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规定核动力厂对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到的平均剂量,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1mSv,则某一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mSv。
- A.2
- B.5
- C.10
- D.15
- A.反应时间
- B.截住部位
- C.战斗能力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A.UF4
- B.UF6
- C.UO2
- D.UO3
- A.国务院
- B.国家环境保护部门
- C.国家核安全部门
- D.核设施营运单位
- A.安全缓解
- B.安全限制
- C.质量缓解
- D.质量限制
- A.安全限值尽量低
- B.安全限值最低
- C.国家规定限值尽量低
- D.国家规定限值最低
- A.待命
- B.戒备
- C.准备
- D.响应
- A.电源
- B.热阱
- C.控制
- D.密封
- A.1
- B.2
- C.3
- D.4
- A.HAF601
- B.HAF602
- C.HAF603
- D.HAF604
- A.讨论
- B.评价
- C.认可
- D.审批
- A.衡算计算方法
- B.衡算计算评价
- C.监督检查大纲
- D.记录报告系统
- A.铀
- B.钍
- C.镭
- D.锕
- A.场内
- B.场区
- C.场外
- D.B和C
- A.应急待命
- B.厂房应急
- C.场区应急
- D.场外应急
- A.技术
- B.政治
- C.社会
- D.B和C
- A.2
- B.3
- C.4
- D.5
- A.方法
- B.过程
- C.能力
- D.软件
- A.33
- B.≤33
- C.33
- D.≥33
- A.计划
- B.行动
- C.防护
- D.响应
- A.主管部门
- B.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
- C.地方政府
- D.以上三者均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