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多重部件
- B.多样系统
- C.多重信号
- D.实体分隔
- E.故障安全设计
- A.比释动能
- B.年有效剂量当量
- C.器官剂量
- D.年吸入量
- E.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浓度
- A.冷却棒
- B.吸收棒
- C.补偿棒
- D.调节棒
- E.安全棒
- A.正常运行技术规格
- B.假设始发事件造成的核动力厂状态
- C.安全分级
- D.重要假设
- E.在某些情况下特定的分析方法
- A.布置要求
- B.防火区
- C.火灾封锁法
- D.火灾扑灭法
- E.火灾和灭火系统的二次效应
- F.火灾危害性分析
- A.配置的重大变动
- B.运行经验
- C.技术知识的进步
- D.物理现象的了解
- E.人员的变动
- A.启动
- B.调试
- C.功率运行
- D.换料
- E.维护和维修
- A.安全分析得到的数据
- B.以往的运行经验
- C.支持性研究的成果
- D.经验证的工程实践
- E.总的设计基准
- A.功能
- B.性能
- C.技术规范
- D.制造工艺
- E.材料成分
- A.单一故障
- B.共因故障
- C.假设始发事件
- D.预计运行事件
- E.设计基准事故
- A.主控室
- B.安全壳内
- C.应急指挥中心
- D.汽轮发电机组
- E.无法实现防火分区的场合
- A.造成燃料元件棒损坏
- B.造成一回系统超压
- C.造成二回路系统超压
- D.导致事故工况
- E.扩大到引起更严重的工况Ⅲ和工况Ⅳ事件
- A.设计单位
- B.用户
- C.设备供应厂商
- D.建造单位
- E.其他承包单位
- A.单一故障准则
- B.故障安全设计
- C.确定论
- D.概率论
- E.最佳估算
- A.控制反应性
- B.排出堆芯热量
- C.包容放射性物质
- D.控制运行排放
- E.限制事故释放
- A.正常运行
- B.预计运行事件
- C.设计基准事故
- D.严重事故
- E.极限事故
- A.防止火灾发生
- B.提供必要能力的火灾探测系统和灭火系统
- C.必要时,灭火系统必须能自动启动
- D.及时探测发生的火灾并迅速灭火,以限制火灾后果
- E.防止未扑灭的火势蔓延,以使其对核动力厂重要功能的影响减至最小
- A.失去厂内外应急交流电源
- B.失去厂内外非应急交流电源
- C.汽轮机停车
- D.控制棒组件弹出
- E.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小管道破裂
- A.可靠性设计
- B.单一故障准则
- C.故障安全设计
- D.多重性、多样性和独立性
- A.20
- B.50
- C.150
- D.500
- A.选址
- B.设计
- C.建造
- D.运行
- A.2
- B.3
- C.4
- D.5
- A.用于补偿燃耗、裂变产物积累所需的剩余反应性
- B.用于改变堆内功率分布
- C.可使堆内获得更好的热工性能和更均匀的燃耗
- D.补偿控制元件的反应性当量小,并且它的动作过程是比较快的
- A.5
- B.15
- C.50
- D.150
- A.动作
- B.整定值
- C.安全限值
- D.警报
- A.10-2
- B.10-3
- C.10-4
- D.10-5
- A.1
- B.2
- C.5
- D.10
- A.确定
- B.概率
- C.保守
- D.安全
- A.资格
- B.资质
- C.技术
- D.思想
- A.需采用各种计算机程序进行分析计算
- B.有关核电安全的实验,用实验结果来直接预测核动力厂事故的后果
- C.确定论评价方法从系统失效的角度,假定事件已确定发生
- D.确定论评价方法可以分析计算整个核动力厂系统的响应,直接得出假定事件引起的放射性后果
- A.假设始发事
- B.稀有事故
- C.设计基准事故
- D.严重事故
- A.补偿棒
- B.调节棒
- C.安全棒
- D.吸收棒
- 33
-
根据辐射防护基本原则,核动力厂设计时必须采取措施以达到下列设计目标,(1)个人照射量不得超过由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确定的相应规定限值。(2)考虑了经济和社会因素,辐射防护措施必须使照射量保持在()。
- A.尽量低的水平
- B.最优化范围内
- C.安全有效尽量低
- D.合理可行尽量低
- A.选择
- B.评定
- C.运行
- D.运行前
- A.会最不利
- B.会最有利
- C.不会最不利
- D.不会最有利
- A.选址
- B.设计
- C.建造
- D.运行
- A.批准审查
- B.风险分析
- C.书面批准
- D.详细调研
- A.10
- B.50
- C.100
- D.200
- A.设计完成前
- B.建造完成前
- C.初始装料前
- D.功率运行前
- A.补偿堆芯长期运行所需的后备,剩余反应性
- B.调节反应堆功率的水平
- C.停堆的手段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A.运行规范
- B.设计标准
- C.运行经验
- D.管理措施
- A.1-2
- B.5-7
- C.8-10
- D.15-20
- A.2
- B.3
- C.4
- D.5
- A.安全限值
- B.安全设计
- C.辐射防护
- D.纵深防御
- A.10-3-10-1
- B.10-4-10-2
- C.10-5-10-3
- D.10-6-10-4
- 46
-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规定的核电厂对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的剂量限值适用于在规定期间内外照射引起的剂量和在同一期间内摄入所致待积剂量的和计算待积剂量的期限,对儿童的摄入应算至()岁。
- A.50
- B.60
- C.70
- D.80
- A.燃料和重同位素成分
- B.多普勒效应
- C.中子能量
- D.有效倍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