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设计
- B.制造
- C.检查
- D.无损检验
- E.修理或安装
- A.电网结构
- B.电力负荷
- C.厂址条件
- D.厂址环境
- E.提出的工程建设设想
- A.评估放射源项的特性和参数
- B.评价核电厂的长期性能
- C.提出厂址气象、水文和水文地质调查的内容
- D.收集气象和水文数据,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方法
- E.为论证实施应急计划的可行性而收集厂址周围人口分布数据的方法
- A.比活度大小
- B.放射学特征
- C.物理学特征
- D.化学特征
- E.生物学特征
- A.初步调查、资料收集
- B.初步勘查、资料收集
- C.资料评价
- D.详细资料收集与厂址确认
- E.详细资料研究与厂址确认
- A.风矢量
- B.大气湍流的特征值
- C.降水量
- D.气温
- E.湿度
- F.气压
- A.厂区外降雨引起的洪水融雪导致的洪水、季节性洪水或火山活动导致的洪水
- B.融雪导致的洪水、季节性洪水或火山活动导致的洪水
- C.地震、水文因素或运行失误所引起的人工或天然挡水构筑物的破坏导致的洪水
- D.滑坡、冰凌、漂木、碎石和火山活动等导致的河道上游或下游的阻塞
- E.火山活动、山体滑坡或雪崩落入水域或水龙卷造成的大波而引起的洪水
- F.天然渠道改变而引起的洪水
- G.大的河流或河口地区由风浪引起的洪水
- H.地震导致的地下水位上升引起的洪水
- A.气象
- B.极端现象
- C.波浪作用
- D.基准水位
- E.天文潮
- F.海岸稳定性
- A.气象
- B.沿岸洪水
- C.海岸线稳定性
- D.冰
- E.极端现象
- A.场区
- B.区域
- C.近区域
- D.厂址附近
- E.厂址地区
- A.选址
- B.设计
- C.建造
- D.调试
- E.运行
- F.退役
- A.放射性废物的包装、固化、减容
- B.废物的放射性核素含量
- C.废物的物理性质
- D.废物的化学性质
- E.处置系统所提供的屏障的有效性
- A.人口分布
- B.工业生产情况
- C.人为外部事件
- D.大件运输
- E.对外协作和施工条件
- A.水文资料
- B.与该区域有关的海洋、水文和地形资料
- C.厂址地区的详细地形图
- D.沿海地区以及从海岸线延伸到足够水深处的详细测深图
- E.为测深图的勘察所建立的基准水位点
- F.厂址附近水体的假潮水面振荡的历史资料、区域周边坡度的稳定性和地震激发假潮的可能性
- A.封面
- B.编、审、批人员签名和日期表
- C.目录
- D.正文
- E.附上用到的记录的格式
- A.豁免
- B.低放
- C.中放
- D.高放
- E.极高放
- A.确定不同工况下的放射性源项
- B.建立气象调查大纲、确定大纲中必需的气象数据
- C.保证数据的收集
- D.进行数据分析
- E.采用有代表性的大气弥散模型计算正常或事故排放所致的浓度
- A.核安全监管
- B.核设施安全管理
- C.核事故应急与反恐准备
- D.核材料管制
- E.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
- A.材料
- B.零件
- C.部件
- D.系统
- E.工艺
- A.最低中心气压和相应的外围气压
- B.最大持续风速和方向
- C.风区
- D.风暴和伴随风的历时
- E.风暴的移动方向和速度
- F.风暴路径
- A.与运输系统有关的外部人为事件的可能源的位置
- B.事件发生的概率
- C.事件影响的严重性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A.一年
- B.五年
- C.十年
- D.十五年
- A.2
- B.3
- C.4
- D.5
- A.2
- B.5
- C.10
- D.15
- A.确定
- B.概率
- C.统计
- D.评价
- A.2
- B.3
- C.4
- D.5
- A.极端风
- B.极端降雨
- C.极端温度
- D.极端降雪
- 28
-
主要含半衰期()年核素的固体放射性废物,需要经过较长时间,几百年至上千年的衰变,才能达到安全水平,因此要根据其所含核素的放射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特征,以此比活度大小,选择近地表处置或地质处置。
- A.5-30
- B.10-20
- C.20-40
- D.30-60
- A.1/100
- B.1/1000
- C.1/10000
- D.1/100000
- A.选择
- B.研究
- C.评价
- D.划分
- A.适宜性
- B.稳定性
- C.力学特性
- D.相互作用
- A.完整性
- B.有效性
- C.适宜性
- D.安全性
- A.技术
- B.操作
- C.管理
- D.监管
- A.选择
- B.排除
- C.确定
- D.设计
- A.几十小时
- B.几天
- C.一个月
- D.几个月
- A.是地震对人类或人工构筑物以及地表产生实际影响的量度
- B.地震烈度由一组基于主观判断、而非仪器记录的数值指标组成
- C.我国将烈度分为Ⅻ级
- D.按《中国地震烈度表》,最高级别地震烈度的房屋平均震害指数为10
- A.4
- B.6
- C.8
- D.10
- A.5
- B.10
- C.15
- D.20
- A.1m
- B.2m
- C.10m
- D.20m
- A.保证所选厂址以及厂址与设施相互之间的适宜性
- B.保护公众和环境免受放射性释放所引起的危害
- C.保证核电厂的正常运行不受外部自然和人为事件的影响
- D.将核电厂所受到的外部自然和人为事件的影响降到尽可能低
- A.质量
- B.真实性
- C.长度
- D.A和C
- A.春
- B.夏
- C.秋
- D.冬
- A.1/100
- B.1/1000
- C.1/10000
- D.1/100000
- A.11,1000
- B.11,2500
- C.101,1000
- D.101,2500
- A.极端风
- B.极端降雨
- C.极端温度
- D.极端降雪
- A.0.10
- B.0.15
- C.0.20
- D.0.25
- A.地震
- B.地基
- C.气象
- D.外部人为事件
- A.概率
- B.参数
- C.结果
- D.类型
- A.可行性
- B.适宜性
- C.安全性
- D.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