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探测
- B.响应
- C.均衡防护
- D.冗余原则
- E.有效性和完整性
- A.85kr
- B.90Sr
- C.133Xe
- D.133I
- E.14C
- A.乏燃料贮存密集化
- B.临界安全控制参数与条件
- C.Keff操作限制选取
- D.将燃料组件在水下由单层改为双层
- E.往水中加入可溶性中子毒物
- A.检查
- B.处理
- C.罚款
- D.处罚
- E.强制命令
- A.高放废液提取,泵送和进料安全性
- B.熔炉运行和维修的安全性
- C.产品浇注的安全性
- D.尾气处理的安全性
- E.高放废物处置的安全性
- A.安全级
- B.抗震分类
- C.质量分级
- D.质量分组
- E.质量保证级
- A.低水位的考虑
- B.高水位的考虑
- C.最终热阱的可用水温
- D.影响最终热阱可靠性的其他因素
- E.最终热阱的可用流量
- A.失水事故后,失去应急堆芯冷却
- B.失水事故后,失去再循环
- C.失去公用水或失去设备冷却水
- D.全厂断电后,未能及时恢复供电
- E.一回路系统与其他系统结合部的失水事故增加蒸汽发生器 传热管破裂后减压失败
- A.设计活动
- B.设计协调
- C.设计验证
- D.设计变更
- E.设计接口
- A.原料元件损坏
- B.控制棒组件弹出事故
- C.蒸汽发生器一根传热管破裂
- D.反应堆冷却剂丧失事故
- E.反应堆冷却剂小管道破裂
- A.保护公众和环境免受放射性释放所引起的过量辐射影响
- B.厂址所在区域可能发生的外部自然和人为事件
- C.确定厂址以及厂址与设施之间的适应性
- D.可能影响所释放的放射性物质向人体转移的厂址及其环境特征
- E.与实施应急计划相关的厂址与环境因素
- A.假设安全壳屏蔽失效
- B.假设失去厂外电源
- C.假设最大价值一组控制棒卡在全抽出位置。
- D.仅考虑安全级设备的缓解事故的作用。
- E.需假设极限单一事故。
- A.安全限值
- B.安全系统整定值
- C.在偏离规定的运行限值和条件的事件中运行人员采取的规定动作和完成这些动作允许的时间
- D.正常运行限值和条件
- E.监督要求
- A.基准水位
- B.极端洪水事件
- C.波浪影响以及江河洪水
- D.潜在自然因素引起的洪水及人类活动对洪水影响等。
- E.其他原因引发的洪水
- A.对质量保证的实际能力的审评方法和重点
- B.对质量保证大纲的审评方法和重点
- C.对质保导则的审评方法和重点
- D.对不符合项的审评方法和重点
- E.对许可证(函)审评方法和重点
- A.防止火灾发生
- B.防止火灾的蔓延
- C.包容火灾和放射性物质扩散
- D.及时探测和扑灭火灾,限制火灾的损害
- E.扑灭火灾方法的选用及实施
- A.压力
- B.温度
- C.机械荷载
- D.循环次数
- E.瞬态值
- A.预运行试验
- B.装料试验
- C.初始临界试验
- D.低功率试验
- E.功率试验
- A.《核电厂质量保证记录制度》
- B.《核电厂物项制造中质量保证》
- C.《核电厂调试运行期间质量保证》
- D.《核电厂设计中质量保证》
- E.《核电厂质量保证监查》
- A.全厂断电后,未能及时恢复供电
- B.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减压失败
- C.一回路系统与其他系统结合部的失水事故
- D.失去一次侧热阱
- E.失去二次侧热阱
- A.280
- B.332
- C.1600
- D.2000
- 22
-
矿井氡析出规律( )
- A.与粒度成正比,与品位成正比,与含水量成反比
- B.与粒度成反比,与品位成正比,与含水量成正比
- C.与粒度成反比,与品位成反比,与含水量成正比
- D.与粒度成反比,与品位成正比,与含水量成反比
- E.与粒度成正比,与品位成正比,与含水量成正比
- A.非社会公益性的
- B.非盈利为目的
- C.无偿服务
- D.是暂存性质的,短寿命或长寿命,废源在城市暂时贮存时间不超过8年
- A.外部自然事件
- B.外部人为事件
- C.设计基准外部自然事件
- D.设计基准外部人为事件
- E.设计基准外部人为事件和自然事件组合
- A.0.8
- B.1.0
- C.1.6
- D.1.8
- A.《质量安全规定》并参考其有关导则
- B.被国家核安全局审评认可的核设施营运单位质量保证(总)大纲。
- C.《质量安全规定》并参考其有关导则及被国家核安全局审评认可的核设施营运单位质量保证(总)大纲。
- D.《质量安全规定》并参考其有关导则及核设施营运单位审评认可该承包单位质量保证分大纲
- E.《质量安全规定》并参考其有关导则及被国家核安全局审评认可的核设施营运单位质量保证(总)大纲。
- A.观念狭隘
- B.解决问题不恰当
- C.开放性差
- D.纠正行为不力
- A.0.0253
- B.0.0325
- C.0.0352
- D.0.0235
- E.0.325
- A.1.0×10t废渣/t铀。
- B.1.2×10t废渣/t铀。
- C.1.5×10t废渣/t铀。
- D.1.8×10t废渣/t铀。
- E.2.1×10t废渣/t铀。
- A.核外电子的运动
- B.原子核的裂变
- C.原子核的衰变
- D.原子核中核子间的运动
- A.3个月
- B.6个月
- C.12个月
- D.18个月
- E.24个月
- A.装有易裂变材料的工业货包
- B.装有易裂变材料的A型货包
- C.装有50g六氟化铀的货包
- D.B型货包
- E.C型货包
- A.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 B.美国DavisBessee核电厂
- C.日本福岛核事故
- D.大亚湾核电站
- A.冰层处置
- B.超深钻孔埋葬3-5km
- C.巷道垂直钻孔叠堆600-1000m
- D.深岩层熔融处置
- E.暂存再处置
- A.转筒转速
- B.转筒离心力
- C.转筒长度
- D.转子直径
- E.转子长度
- A.70
- B.65
- C.69
- D.60
- A.主给水管道破裂事故
- B.主蒸汽管道破裂事故
- C.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事故
- D.小破口失水事故
- E.大破口失水事故
- A.燃料芯块数量
- B.中子注量率
- C.慢化剂浓度
- D.控制棒在堆芯位置
- E.控制棒的数量
- A.钍—232
- B.铀—233
- C.铀—235
- D.铀—238
- E.钚—239
- A.营运单位保卫部门
- B.营运单位监督部门
- C.营运单位监督员
- D.地区监督站负责
- E.地区环保部门
- A.表面剂量报告
- B.废物货包等级报告
- C.环境影响报告
- D.退役审批报告
- E.放射工作许可证复件。
- A.正压
- B.负压
- C.常压
- D.压力变化
- E.超高压
- A.单一故障准则
- B.多重性
- C.多样性
- D.独立性
- E.以上4种方法
- A.60
- B.30
- C.20
- D.15
- E.10
- A.放射性工作场所监测
- B.外照射剂量
- C.空气污染和表面污染
- D.内照射剂量
- E.流出物监测
- A.3
- B.5
- C.7
- D.8
- E.12
- A.压力
- B.压力波
- C.产生的飞射物
- D.地面振动
- E.毒气释放
- A.冷却剂
- B.核燃料类型
- C.慢化剂
- D.堆芯结构
- E.蒸汽发生器
- A.固体中和法
- B.UF4吸收法
- C.氨还原法
- D.氯气还原法
- E.酸液洗涤法
- A.特级
- B.1级
- C.2级
- D.3级
- E.4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