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物资供应计划
- B.物资供应方式
- C.物资需求计划
- D.场地条件
- E.市场供应信息
- A.确定施工作业场地范围
- B.计算工程量
- C.确定各单位工程的施工期限
- D.计算劳动量和机械台班数
- E.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相互搭接关系
- A.第1天末该工程实际拖欠的工程量为120t
- B.第2天末实际进度比计划进度超前1天
- C.第3天末实际拖欠的工程量60t
- D.第4天末实际进度比计划进度拖后1天
- E.第4天末实际拖欠的工程量70t
- A.进度计划执行中的跟踪检查
- B.实际进度数据的加工处理
- C.分析偏差对后续工作及总工期的影响
- D.确定工期和后续工作的限制条件
- E.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对比
- A.工作1—3的自由时差为2
- B.工作2—5为关键工作
- C.工作2—4的自由时差为1
- D.工作3—6的总时差为零
- E.工作4—7为关键工作
- A.降低资源强度
- B.使计算工期满足要求工期
- C.寻求工程总成本最低时的工期安排
- D.工期不变条件下资源需用量均衡
- E.资源限制条件下工期最短
- A.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中时间间隔均为零
- B.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中时距均为零
- C.单代号网络计划中由关键工作组成
- D.双代号网络计划中由关键节点组成
- E.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中无波形线
- A.多个起点节点
- B.多个终点节点
- C.存在多余虚工作
- D.节点编号有误
- E.存在循环回路
- A.相邻专业工作队之间的流水步距相等
- B.不同施工过程的流水节拍成倍数关系
- C.专业工作队数等于施工过程数
- D.流水步距等于流水节拍的最大值
- E.各专业工作队能够在施工段上连续作业
- A.参加流水的施工过程数
- B.施工段的划分数量
- C.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
- D.参加流水施工的作业队数
- E.流水施工的组织方式
- A.不能反映工程费用与工期之间的关系
- B.不能计算各项工作的持续时间
- C.不能反映影响工期的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
- D.不能明确反映各项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
- E.不能进行进度计划的优化和调整
- A.规划设计条件和设计基础资料
- B.施工图设计工作进度计划
- C.单位工程设计工日定额
- D.初步设计审批文件
- E.所投入的设计人员数
- A.固定综合单价法
- B.按主材计算价差法
- C.调值公式法
- D.工料单价法
- E.竣工调价系数法
- A.工程监理费
- B.联合试运转费
- C.建设期利息
- D.土地出让金
- E.工程保险费
- A.招标控制价是招标人对招标工程限定的最高工程造价
- B.招标人应在招标文件中如实公布招标控制价
- C.招标控制价可以进行上浮或下调
- D.招标文件中应公布招标控制价各组成部分的详细内容
- E.招标控制价应在开标时公布
- A.物价上涨原因
- B.设计原因
- C.业主原因
- D.施工原因
- E.客观原因
- A.技术评价
- B.生态评价
- C.经济评价
- D.国民经济效益评价
- E.社会评价
- A.招标时的设计深度已达到施工图设计要求、图样完整齐全的工程
- B.规模较小、技术不太复杂的中小型工程
- C.没有施工图、工程量不明、急于开工的紧迫工程
- D.工期长、技术复杂、不可预见因素较多的工程
- E.合同工期短的工程
- A.安全文明施工费
- B.其他项目费
- C.规费
- D.税金
- E.风险费用
- A.固定成本
- B.单位产品的销售价格
- C.生产数量
- D.生产产品的需求量
- E.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
- A.总投资收益率
- B.财务内部收益率
- C.利息备付率
- D.财务净现值
- E.资产负债率
- A.外贸手续费
- B.银行手续费
- C.国外工程技术人员来华费用
- D.分期或延期付款利息
- E.进口设备检验鉴定费用
- A.暂列金额按招标人在其他项目清单中列出的金额填写
- B.材料暂估价由投标人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确定
- C.总承包服务费由投标人根据招标文件中列出的内容和提出的要求自主确定
- D.专业工程暂估价由投标人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自主确定
- E.计日工按招标人在其他项目清单中列出的项目和数量,由投标人自主确定综合单价并计算计日工费用
- A.机械折旧费
- B.机械大修理费
- C.机械经常修理费
- D.大型机械进出场及安拆费
- E.机械操作人员工资
- A.工伤保险费
- B.劳动保护费
- C.医疗保险费
- D.因气候影响的停工工资
- E.流动施工津贴
- A.分析造成质量问题的薄弱环节
- B.寻找生产不合格品最多的关键过程
- C.分析比较各单位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
- D.分析费用、安全问题
- E.分析质量特性的分布规律
- A.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评价
- B.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
- C.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
- D.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
- E.自我评定
- A.对造价目标进行风险分析
- B.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 C.协助业主签订咨询合同
- D.协商确定工程变更价款
- E.为处理费用索赔提供证据
- A.基本处理过程描述
- B.施工方提供的有关数据及资料
- C.质量问题处理依据
- D.施工方对质量问题的处理方案
- E.对处理结果的检查、鉴定和验收结论
- A.复杂性
- B.严重性
- C.可变性
- D.经济性
- E.多发性
- A.政府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 B.工法与施工工艺标准
- C.施工操作规程
- D.企业管理工作标准
- E.现场检测方法标准
- A.附属建筑工程
- B.智能工程
- C.道路工程
- D.给水排水与采暖工程
- E.电气工程
- A.屋面淋水试验记录
- B.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 C.地下室防水效果检查记录
- D.新材料、新工艺施工记录
- E.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 A.作业技术交底
- B.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 C.技术复核
- D.见证取样送检
- E.施工质量记录资料管理
- A.所选择的测点是否有足够的代表性
- B.放置垫铁部位的表面是否凿平
- C.所有预埋件的数量是否正确
- D.所有预埋件的位置是否正确
- E.是否制订了预防设备失稳倾覆的措施
- A.操作人员数量
- B.作业团队管理方式
- C.相应工种配置
- D.管理人员到岗情况
- E.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情况
- A.经过设计单位正式签署
- B.经过工程监理单位核准
- C.获得质量监督机构认可
- D.得到建设单位的同意
- E.进行设计交底和会审
- A.坚持以人为核心
- B.坚持质量第-
- C.坚持旁站监理
- D.坚持质量标准
- E.坚持科学公正
- A.建筑、结构、工艺流程、设备、水电自控等设计内容
- B.满足城规、环境、消防、卫生等要求情况
- C.各专业设计的协调-致情况
- D.施工可行性
- E.施工单位是否具有施工图所列各种标准图集
- A.建筑材料
- B.构配件
- C.施工机具设备
- D.半成品
- E.各类测量仪器
- A.增加工作面,组织更多的施工队伍
- B.对所采取的技术措施给予经济补偿
- C.采用更先进的施工方法.
- D.改善外部配合条件
- A.导致工期拖延确实属于承包单位的原因
- B.工程延期事件必须位于施工进度计划的关键线路上
- C.承包单位应在合同规定的有
- A.编制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 B.按年、季、月审核施工总进度计划
- C.组织现场协调会
- D.审批工期延误事宜
- A.不定期地现场实地抽查和监督
- B.召开施工单位负责人参加的现场会议
- C.定期收集工程绩效报表资料
- D.邀请建设单位管理人员面对面交流
- A.编制切实可靠的设计总进度计划
- B.落实设计工作技术经济责任制
- C.按照设计技术经济定额进行考核
- D.审查设计进度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 A.工程项目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
- B.各类物资储备时间和储备量计划
- C.设计总进度计划对施工工期的要求
- D.工程难易程度和工程条件落实情况
- A.具有工艺逻辑关系的有关工作
- B.超过计划工期的非关键线路上的有关工作
- C.可以增加资源投入的有关工作
- D.持续时间可以压缩的有关工作
- A.第1周内实际进度超前5%
- B.第3周内实际进度超前2%
- C.第4周内实际进度拖后1%
- D.第5周内实际进度拖后2%
- A.工作D拖延2周,不影响工期
- B.工作E拖延1周,影响工期1周
- C.工作F拖延2周,影响工期2周
- D.工作D拖延3周,不影响后续工作
- A.改变非关键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
- B.压缩非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
- C.改变关键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
- D.压缩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
- A.工作A和工作D
- B.工作C和工作D
- C.工作A和工作E
- D.工作C和工作E
- A.最迟完成时间与最早完成时间的差值最小
- B.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中无波形线
- C.单代号网络计划中时间间隔为零
- D.双代号网络计划中两端节点均为关键节点
- A.1
- B.2
- C.3
- D.4
- A.0
- B.1
- C.2
- D.3
- A.总时距
- B.持续时间
- C.间歇时间
- D.总时差
- A.1
- B.2
- C.3
- D.6
- A.12
- B.13
- C.14
- D.15
- A.工程网络计划中至少有-条关键线路
- B.关键线路是指总持续时间最短的线路
- C.关键线路在网络计划执行过程中不会转移
- D.关键线路上工作的总时差必然为零
- A.2
- B.3
- C.4
- D.6
- A.能够充分利用工作面进行施工
- B.各工作队实现了专业化施工
- C.单位时间内投入的资源量较少
- D.施工现场的组织管理比较简单
- A.流水步距
- B.流水段
- C.流水强度
- D.流水节拍
- A.采用CM承发包模式
- B.审查承包商提交的进度计划
- C.办理工程进度款支付手续
- D.建立工程变更管理制度
- A.调查和分析工程环境及施工现场条件
- B.编制工程年、季、月实施计划
- C.进行工程项目工期目标和进度控制决策
- D.编制年度竣工投产交付使用计划
- A.材料供应时间不能满足需要
- B.不能及时提供施工场地条件
- C.不明的水文气象条件
- D.计划安排不周密,组织协调不力
- A.建设项目
- B.单项工程
- C.单元工程
- D.单位工程
- A.工期、成本和利润
- B.工期和成本,不能索赔利润
- C.工期,不能索赔成本和利润
- D.成本,不能索赔工期和利润
- A.工程质量的检验和施工进度计划
- B.工程量的计量和单价的确定
- C.直接费和间接费的计算
- D.施工方案和分部分项工程的确定
- A.均摊法
- B.凭证法
- C.估价法
- D.分解计量法
- A.2.0
- B.3.0
- C.5.0
- D.5.5
- A.21.6
- B.23.6
- C.23.8
- D.24.0
- A.编制投资控制工作流程
- B.参与合同修改
- C.审核竣工结算
- D.对变更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 A.多方案报价法
- B.突然降价法
- C.先亏后盈法
- D.不平衡报价法
- A.纯单价合同
- B.可调工程量单价合同
- C.不可调值单价合同
- D.可调值总价合同
- A.预算单价法
- B.扩大单价法
- C.按设备费百分比形式的概算指标法
- D.按每吨设备安装费形式的概算指标法
- A.工料单价法
- B.综合单价法
- C.全费用单价法
- D.实物单价法
- A.1400
- B.1650
- C.2100
- D.2400
- A.初步设计达到-定深度,建筑结构比较明确
- B.初步设计深度不够,不能准确地计算扩大分部分项工程量
- C.有详细的施工图设计资料,能准确地计算分部分项工程量
- D.没有初步设计资料,无法计算出工程量
- A.3.3568
- B.3.4209
- C.3.5687
- D.3.6589
- A.7.893
- B.8.849
- C.9.056
- D.9.654
- A.流动资金估算一般采用分项详细估算法
- B.流动资金估算的基本公式为: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 C.项目总投资中的流动资金是指项目建设期内占用并周转使用的资金
- D.流动资金应列入建设工程造价
- A.3000
- B.30000
- C.45000
- D.67500
- A.工程暂列
- B.工程实体
- C.非工程实体
- D.分部分项工程
- A.若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项目特征的描述与设计图样不符,投标人应按设计图样确定综合单价
- B.综合单价中不需考虑招标文件中要求投标人承担的风险费用
- C.综合单价中应考虑招标人和投标人承担的所有风险费用
- D.招标文件中提供了暂估单价的材料,应按暂估单价计入综合单价
- A.其他直接费定额
- B.直接工程费定额
- C.间接费定额
- D.现场经费定额
- A.600
- B.1200
- C.1800
- D.2200
- A.项目名称
- B.项目特征
- C.项目划分
- D.项目编码
- A.施工降水费
- B.总承包服务费
- C.工程排污费
- D.社会保障费
- A.9886.82
- B.10238.42
- C.12109.77
- D.12821.03
- A.措施费
- B.直接工程费
- C.企业管理费
- D.现场管理费
- A.1260.00
- B.1271.90
- C.1321.90
- D.1330.40
- A.估算指标
- B.概算指标
- C.预算指标
- D.预算定额
- 92
-
某项目建筑安装工程费为1000万元,设备工器具购置费为70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为500万元,基本预备费为100万元,涨价预备费为150万元,建设期利息为60万元,则该项目的静态投资为( )万元。
- A.2200
- B.2300
- C.2450
- D.2510
- A.具有强制性质
- B.提供了详细的质量控制细节
- C.属于保密文件
- D.涉及的内容只针对顾客
- A.折齿型
- B.缓坡型
- C.孤岛型
- D.双峰型
- A.质量意识
- B.质量方针
- C.质量计划
- D.质量需求
- A.排列图法
- B.直方图法
- C.控制图法
- D.解析图法
- A.监理工程师
- B.事故调查组
- C.业主项目负责人
- D.质量监督工程师
- A.全数抽样
- B.简单随机抽样
- C.整群抽样
- D.多阶段抽样
- A.返工
- B.补强
- C.不做
- D.延后
- A.积极参与事故调查
- B.要求施工单位提供相应证据
- C.回避参与事故调查
- D.积极协助客观提供相应证据
- A.一般工程质量事故
- B.较大质量事故
- C.重大质量事故
- D.特大质量事故
- A.技术处理方案
- B.设计单位意见
- C.设计变更处理
- D.质量事故责任
- A.暂停令
- B.工作联系单
- C.会议纪要
- D.监理通知
- A.检验批
- B.分项工程
- C.检查点
- D.控制点
- A.监理单位
- B.建设单位
- C.设计单位
- D.施工单位
- A.工作程序
- B.工作分工
- C.系统过程
- D.系统目标
- A.主控
- B.一般
- C.观感
- D.基本
- A.85%
- B.90%
- C.95%
- D.100%
- A.原设计负责人
- B.建设单位代表
- C.总监理工程师
- D.采购方负责人
- A.监理工程师
- B.设计负责人
- C.安装单位
- D.建设单位
- A.施工方案的先进性
- B.施工措施的针对性
- C.作业技术准备状态
- D.施工计划的可行性
- A.混凝土强度不足
- B.斜孔、断桩
- C.钢筋笼上浮
- D.缩颈、堵管
- A.要求补充资料
- B.见证取样试验
- C.专家分析论证
- D.退回重新报审
- A.建设单位
- B.监理单位
- C.设计单位
- D.质量监督机构
- A.资质和业绩材料
- B.营业执照和经营范围
- C.资质和分包合同
- D.项目经理职责和施工计划
- A.现场质量管理体系
- B.勘察实施方案
- C.重要岗位人员的上岗证
- D.勘察成果报告
- A.方案策划
- B.组织计划
- C.管理状态
- D.实施状态
- A.公正
- B.预防
- C.管理
- D.科学
- A.监理单位
- B.建设单位
- C.质量监督机构
- D.施工单位
- A.建设单位
- B.设计单位
- C.施工单位
- D.质量监督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