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或环节以及隐蔽工程
- B.施工中的薄弱环节,或质量不稳定的工序、部位或对象
- C.施工上有足够把握的、施工条件好的工序或环节
- D.对后续工程施工或对后续工序质量或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工序、部位或对象
- E.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部位或环节
- A.资金流动
- B.资金占用
- C.经济索赔
- D.利息支出
- E.投资方案
- A.计数值控制图
- B.管理(或控制)用控制图
- C.分析用控制图
- D.实际值控制图
- E.计量值控制图
- A.施工机械化程度
- B.建筑类型
- C.施工总进度计划
- D.结构特征
- E.施工管理水平
- A.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
- B.工程报建
- C.施工合同的编制
- D.工程质量监督
- E.重大工程竣工验收备案
- A.直接工程费
- B.间接费
- C.预计利润
- D.税金
- E.风险费用
- A.国外运费
- B.国内运费
- C.国外运输保险费
- D.外贸手续费
- E.离岸价格
- A.确定单价,计算合价
- B.确定期间费用
- C.确定中标价格
- D.确定利润
- E.确定分包工程费
- A.机会研究
- B.项目建议书
- C.工程设计
- D.可行性研究
- E.项目后评价
- A.技术难度
- B.对质量特性影响的大小
- C.施工的复杂性
- D.危害程度
- E.质量保证的难度大小
- A.工作程序
- B.勘察设计阶段质量控制
- C.费用
- D.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 E.工作进度
- A.多个起点节点
- B.多个终点节点
- C.节点编号有误
- D.存在循环回路
- E.有多余虚工作
- A.运输前应核对、检查设备及其配件的相关随机文件、装箱单和附件等资料
- B.设备在运输过程中要经受多次装卸和搬运
- C.必须按照国家或国际包装标准及订货合同规定的某些特殊运输包装条款进行包装
- D.运输前应对放置形式、装卸起重位置等进行标识
- E.对承运单位的审查,包括考察其承运实力、技术水平、运输条件及服务、信誉
- A.概算审查的准备
- B.进行预算准备
- C.调查研究
- D.进行技术经济对比分析
- E.积累资料
- A.审查建筑结构是否按步骤进行安装
- B.检查作业设备是否运转正常
- C.审查安装单位提交的设备安装施工组织设计和安装施工方案
- D.设备安装中采用的各种计量和检测器具、仪器、仪表和设备是否符合计量规定
- E.检查安装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建立及健全,督促其不断完善
- A.扎筋1是扎筋2在组织关系上的紧前工作
- B.支模2是扎筋2在组织关系上的紧前工作
- C.支模1是扎筋1在工艺关系上的紧前工作
- D.混凝土1和混凝土2互为平行工作
- E.扎筋1和支模2互为平行工作
- A.与组织的宗旨相适应
- B.对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的承诺
- C.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
- D.在组织各适当层次上达到沟通和理解
- E.供方和合作者的作用
- A.应对评标委员会所做评标报告或竞选评价报告写出分析报告,提交建设单位
- B.招标书或竞选文件的编制与审核
- C.对中选或中标的方案修改与整合提出建议,并组织落实
- D.协助施工单位确定最适宜于所监理工程项目条件的设计方案征集方法
- E.初选设计单位,把好入围关
- A.在进度计划上标出检查日期
- B.确定工作的进展速度的变化曲线
- C.编制横道图进度计划
- D.对比分析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
- E.将检查收集到的实际进度数据经加工整理后按比例用涂黑的粗线标于计划进度的下方
- A.没有充分地利用工作面进行施工,工期短
- B.如果按专业成立工作队,则各专业队不能连续作业
- C.单位时间内投入的劳动力、材料等资源量较少,不利于资源供应的组织
- D.如果由-个工作队完成全部施工任务,则不能实现专业化施工
- E.施工现场的组织、管理比较简单
- A.质量事故技术处理方案
- B.对处理结果的检查鉴定和验收
- C.采取临时防护措施
- D.实施技术处理施工中有关问题和资料
- E.事故概况和初步估计的直接损失
- A.港船边交货价
- B.离岸价
- C.运费在内价
- D.港码头交货价
- E.到岸价
- A.工作A和工作D在第4周至第6周内实际进度正常
- B.工作B和工作E在第4周至第6周内实际进度正常
- C.第3周末检查时预计工期拖后1周
- D.第6周末检查时工作G实际进度拖后1周
- E.第6周末检查时预计工期拖后1周
- A.编制施工图预算计划,确定、分解投资控制目标
- B.进行工程计量
- C.复核工程付款账单,签发付款证书、
- D.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投资跟踪控制,定期地进行投资实际支出值与计划目标值的比较
- E.协商确定工程变更的价款
- A.同-时期施工的项目不宜太少,以避免人力、物力过于集中
- B.安排-部分附属工程或零星项目作为后备项目,用以调整主要项目的施工进度
- C.尽量提前建设可供工程施工使用的永久性工程,以节省临时工程费用
- D.急需和关键的工程先施工,以保证工程项目如期交工
- E.施工顺序必须与主要生产系统投入生产的先后次序相吻合
- A.点子的排列是随机的,而没有出现异常现象
- B.连续35点中仅有1点超出控制界限
- C.连续100点中不多于2点超出控制界限
- D.连续25点以上处于控制界限内
- E.点子都在控制界限内显示周期性变化
- A.处理的依据
- B.与质量问题相关的工程情况
- C.质量问题发生的详细情况
- D.原因分析与判断
- E.质量问题处理补救的建议方案
- A.编写初步设计研究报告
- B.签订委托协议
- C.组建工作小组
- D.制订工作计划
- E.方案编制与优化
- A.客观性
- B.真实性
- C.系统性
- D.合理性
- E.适用性
- A.计量是控制发包商履行合同义务的手段
- B.计量是约束承包商履行合同义务的手段
- C.计量是控制项目投资计划的手段
- D.计量是控制项目投资支出的关键环节
- E.计量是监理机构控制设计文件的手段
- A.编制工程项目总进度计划
- B.进行工期目标和进度控制决策
- C.编制设计准备阶段详细工作计划,并控制其执行
- D.编制详细的出图计划,并控制其执行
- E.编制设计阶段工作计划,并控制其执行
- A.标底价格的计价内容
- B.标底价格组成内容.
- C.标底价格的编制资料
- D.标底价格的计算方式
- E.标底价格相关费用
- A.设计资料
- B.建筑施工图纸
- C.设备施工图纸
- D.结构施工图纸
- E.功能描述书
- A.工程量的核实
- B.技术设计时的投资估算
- C.工程合同的签订和实施
- D.项目实施时的预算控制
- E.工时与投资的预测
- A.建筑物中垂准检测
- B.基础以上的平面与高程控制
- C.楼层轴线检测
- D.建筑物定位测量
- E.建筑物施工过程中沉降变形观测
- A.不稳定工序
- B.薄弱环节
- C.重点控制对象
- D.质量标准
- E.关键部位
- A.工作2-5为关键工作
- B.工作5—7为关键工作
- C.工作1—6的自由时差为
- D.工作4—7的自由时差为1
- E.工作2-3的自由时差为1
- A.物资的库存量安排是否经济、合理
- B.物资采购安排在时间和数量上是否经济、合理
- C.由于物资供应不足而使施工进度拖延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 D.供应计划是否能按建设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需要及时供应材料和设备
- E.由于物资供应紧张而使施工进度提前竣工发生的可能性
- A.系统性
- B.可靠性
- C.深度
- D.完整性
- E.宽度
- A.139.0
- B.142.4
- C.142.7
- D.143.2
- A.表格法
- B.横道图
- C.S曲线法
- D.网络图
- E.直方图法
- A.不平衡报价法
- B.多方案报价法
- C.突然降价法
- D.先亏后盈法
- A.建设单位
- B.设计单位
- C.施工单位
- D.监理单位
- A.相邻施工过程的流水步距相等
- B.施工段之间可能有空闲时间
- C.专业工作队数等于施工过程数
- D.各施工过程在各施工段的流水节拍相等
- A.建设单位
- B.施工单位
- C.设计单位
- D.监理单位
- A.完成建设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
- B.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
- C.有建设单位签署的工程保修书
- D.有工程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试验报告
- A.连续性、系统性
- B.节奏性、连续性
- C.完整性、节奏性
- D.节奏性、系统性
- A.355.69
- B.5 932.56
- C.6 047.42
- D.6 474.27
- A.预算定额
- B.概算定额
- C.企业定额
- D.施工定额
- A.监理通知
- B.不合格项处置记录
- C.工程暂停令
- D.监理通知回复单
- A.错判概率不宜超过3%,漏判概率不宜超过5%
- B.错判概率不宜超过5%,漏判概率不宜超过10%
- C.错判概率不宜超过5%,漏判概率不宜超过15%
- D.错判概率不宜超过10%,漏判概率不宜超过15%
- A.不平衡报价
- B.多方案报价法
- C.突然降价法
- D.先亏后盈法
- A.低于
- B.等于
- C.接近于
- D.高于
- A.15.47
- B.96.51
- C.154.56
- D.965.08
- A.施工图设计
- B.施工进度计划
- C.施工组织设计
- D.作业活动
- A.26.03
- B.33.19
- C.43.58
- D.58.10
- A.固定总价合同
- B.固定单价合同
- C.可调总价合同
- D.成本加酬金合同
- A.孤岛型
- B.折齿型
- C.双峰型
- D.绝壁型
- A.ABC分析法
- B.百分比法
- C.强制确定法
- D.经验分析法
- A.经验估算法
- B.定额计算法
- C.实验法
- D.理论估算法
- 61
-
某工程直接工程费为200万元,其中措施费为直接工程费的8%,间接费费率为10%,利润率为5%,综合计税系数为3.35%,以直接费为计算基础计算建筑安装工程费。则该工程的建筑安装工程造价为( )万元。
- A.216.00
- B.245.96
- C.249.48
- D.257.84
- A.1 282
- B.1 260
- C.1 256
- D.1 360
- A.工作项目
- B.工作计划
- C.工作目标
- D.工程量
- A.相邻两项工作之间自由时差为零的线路
- B.相邻两项工作之间时间间隔为零的线路
- C.相邻两项工作之间总时差为零的线路
- D.相邻两项工作之间总时差为1的线路
- A.工作面
- B.施工段数
- C.强度等级
- D.施工过程数
- A.网络计划中各项工作的间接费与完成时间之间的关系
- B.网络计划中各项工作的直接费与完成时间之间的关系
- C.网络计划中各项工作的间接费与持续时间之间的关系
- D.网络计划中各项工作的直接费与持续时间之间的关系
- A.类似工程预算法
- B.扩大单价法
- C.概算定额法
- D.概算指标法
- A.设计阶段
- B.施工阶段
- C.竣工阶段
- D.交付使用阶段
- A.实际费用法
- B.总费用法
- C.修正的总费用法
- D.概算单价法
- A.计算过程复杂
- B.计算过程简单
- C.适用范围较广
- D.计算比较准确
- A.7
- B.16
- C.18
- D.20
- A.建设单位
- B.承包单位
- C.设计单位
- D.监理单位
- A.对投入的物质资源质量的控制和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 B.对投入的物质资源质量的控制和对完成的工程产出品质量的控制
- C.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和对完成的工程产出品质量的控制与验收
- D.对完成的工程产出品质量的控制与验收
- A.扩大工作面
- B.调整流水节拍
- C.调整流水强度
- D.调整流水步距
- A.15天
- B.3个月
- C.5个月
- D.6个月
- A.确定网络计划目标
- B.计算工作持续时间
- C.确定关键线路和关键工作
- D.优化网络计划
- A.施工图设计
- B.技术交底
- C.质量控制
- D.进度监督
- A.技术设计工作进度计划
- B.施工图设计工作进度计划
- C.设计准备工作进度计划
- D.设计总进度计划
- A.35
- B.45
- C.55
- D.65
- A.1
- B.3
- C.4
- D.8
- A.事前控制
- B.事中控制
- C.事后控制
- D.事前和事中控制
- A.本工作之紧后工作最晚开始时间减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所得之差的最小值
- B.本工作之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减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所得之差的最小值
- C.计划工期与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之差
- D.本工作之紧后工作最早完成时间减本工作最晚完成时间所得之差的最小值
- A.限制性
- B.合法性
- C.时效性
- D.适用范围
- A.实物法
- B.综合单价法
- C.预算单价法
- D.扩大单价法
- A.196.2
- B.400.0
- C.611.8
- D.832.0
- 86
-
某新建项目,建设期为3年,分年均衡进行贷款,第1年贷款1 000万元,第2年贷款1 800万元,第3年贷款1 200万元,年利率为10%,建设期内只计息不支付,则项目建设期贷款利息为( )万元。
- A.400.0
- B.580.0
- C.609.5
- D.780.0
- A.以人为核心
- B.坚持质量标准
- C.质量第-
- D.坚持预防为主
- A.1~3
- B.3~6
- C.6~10
- D.6~15
- A.分组计算审查法
- B.标准预算审查法
- C.筛选审查法
- D.逐项审查法
- A.人为因素
- B.技术因素
- C.设备、材料因素
- D.环境因素
- A.技术标准
- B.设计标准
- C.控制标准
- D.统计标准
- A.3%
- B.5%
- C.8%
- D.15%
- A.0.857
- B.0.911
- C.0.924
- D.0.952
- A.计算工期
- B.计划工期
- C.要求工期
- D.持续工期
- A.总时差
- B.自由时差
- C.相干时差
- D.工作时间
- A.推荐物资供应单位及进行有关工作
- B.协调各有关单位的关系
- C.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急需物资的供应
- D.审查和签署物资供应情况分析报告
- A.0
- B.2
- C.3
- D.4
- A.标准型抽样检验方案
- B.分选型抽样检验方案
- C.多次抽样检验方案
- D.调整型抽样检验方案
- A.组织措施
- B.经济措施
- C.技术措施
- D.合同措施
- A.总工期是否符合要求,资源使用是否均衡且其供应是否能得到保证
- B.工期进度是否符合要求,施工期限是否能得到保证
- C.工期进度是否符合要求,资源使用是否均衡且其供应是否能得到保证
- D.总工期是否符合要求,进度计划是否能得到保证
- A.监理单位
- B.施工单位
- C.建设单位
- D.设计单位
- A.按图施工
- B.按计划施工
- C.按技术施工
- D.按标准施工
- A.标准预算审查法
- B.重点审查法
- C.分组计算审查法
- D.筛选审查法
- A.建设单位确定施工图设计时间和范围
- B.建设单位必须向设计单位提出确定规划设计的条件
- C.建设单位必须向设计单位提供完整、可靠的设计基础资料
- D.建设单位选定设计单位、商签设计合同
- A.采购单位
- B.制造单位
- C.设计单位
- D.监理单位
- A.完整性、合理性
- B.合理性、系统性
- C.严密性、合理性
- D.完整性、严密性
- A.组织协调
- B.设计控制
- C.跟踪检查
- D.出图控制
- A.建立健全的设计技术经济定额
- B.审查设计进度计划的合理性
- C.编制设计总进度计划
- D.建立设计工作技术经济责任制
- A.均为1周
- B.分别为2周和1周
- C.均为3周
- D.分别为4周和3周
- A.对实际目标值的论证和分析
- B.及时对工程进展做出评估
- C.进行项目计划值与实际值的比较,以判断是否存在偏差
- D.采取控制措施以确保投资控制目标的实现
- A.小于8%
- B.大于10%
- C.小于15%
- D.大于20%
- A.准备阶段
- B.分析阶段
- C.创新阶段
- D.实施阶段
- A.10%~15%
- B.10%~25%
- C.5%~15%
- D.20%~25%
- A.标准预算审查法
- B.分组计算审查法
- C.对比审查法
- D.重点审查法
- A.工程勘察、设计
- B.项目决策
- C.工程施工
- D.工程竣工验收
- A.目的地交货类
- B.船上交货类
- C.装运港交货类
- D.内陆交货类
- 117
-
某企业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11万t,预计单位产品价格为54元,年固定成本为36万元,单位产品可变成本为40元。该产品的销售税金及附加的税率为5%,则用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项目盈亏平衡点为( )。
- A.11.26%
- B.21.36%
- C.25.62%
- D.28.96%
- A.65 517
- B.67 845
- C.69 145
- D.78 412
- A.立即发出解除合同通知
- B.立即停工并发出通知要求支付预付款
- C.在预付时间到期后10天内向发包人发出要求预付的通知,如仍不能获得预付款,则在发出通知14天后停止施工
- D.在合同约定预付时间7天后发出通知要求支付预付款,如仍不能获得预付款,则在发出通知之日起停止施工
- A.概算定额
- B.估算指标
- C.设计概算
- D.施工图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