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承担由于自身原因导致拆除和重新施工的费用,工期给予顺延
- B.经过工程师检查检验合格后,又发现因承包人原因出现的质量问题,仍由承包人承担责任,赔偿发包人的直接损失,工期不应顺延
- C.工程师的检查检验原则上不应影响施工正常进行
- D.检查检验不合格时,影响正常施工的费用由发包人承担
- E.因工程师指令失误和其他非承包人原因发生的追加合同价款,由发包人承担
- A.次要部位工程通常约定为6个月
- B.次要部位工程通常约定为l年
- C.主要工程及设备大多约定为1年
- D.主要工程及设备大多约定为1年半
- E.个别重要设备也可以约定为1年半
- A.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 B.与无代理权人订立的合同
- C.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
- D.与行政法人单位订立的合同
- E.与超越权限的法定代表人订立的合同
- A.承包人破产、倒闭
- B.施工过程中,承包人中途毁约
- C.施工过程中,任意中断工程,或不按规定施工
- D.中标的投标人在签订合同时,向业主提交履约担保,招标人即可退回投标保函或者保 证书
- E.未中标的投标人可向招标人索回投标保函或者保证书,以便向银行或者担保公司办理注销或使押金解冻
- A.组织形式
- B.验收程序
- C.信贷管理能力
- D.结算管理能力
- E.执行验收规范情况
- A.自然灾害造成标的物灭失的
- B.造成对方部分财产损失的
- C.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
- D.因故意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 E.因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 A.维修保养或正常检修的费用
- B.设计错误引起的损失和费用
- C.施工用机具、设备、机械装置失灵造成的本身损失
- D.被保险人因发生与所保工程直接相关的意外事故而支付的诉讼费用以及事先经保险人书面同意而支付的其他费用
- E.在保险期限内,因发生与所保工程直接相关的意外事故引起工地内及邻近区域的第三者人身伤亡、疾病或财产损失
- A.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
- B.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
- C.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合同
- D.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 E.以欺诈、胁迫等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 A.监理人不对责任期以外发生的任何事情所引起的损失或损害负责
- B.监理人在责任期内,不负任何监理失职的责任
- C.监理人在责任期内,如果因过失而造成经济损失,要负监理失职的责任
- D.监理人对第三方违反合同规定的完工(交货)时限承担责任
- E.监理人不对第三方违反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承担责任
- A.工程变更不同于合同变更
- B.工程变更对合同条件内约定的业主和承包商的权利、义务没有实质性改动
- C.工程变更是对施工方法、内容作局部性改动
- D.工程变更应由业主和承包商通过协商达成一致后,以补充协议的方式变更
- E.工程变更是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与签订合同时的预计条件不一致的情况,而需要改变原定施工承包范围内的某些工作内容
- A.合同工期
- B.施工期
- C.延误工期
- D.合同有效期
- E.缺陷通知期
- A.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经发包人认可后28 d,承包人向发包人递交竣工结算报告
- B.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经发包人认可后28 d,承包人向工程师递交完整的结算资料
- C.发包人自收到竣工结算报告及结算资料后28 d内进行核实,给予确认或提出修改意见
- D.发包人认可竣工结算报告后,及时办理竣工结算价款的支付手续
- E.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经发包人认可后,承发包双方应当按协议书约定的合同价款及专用条款约定的合同价款调整方式,进行工程竣工结算
- A.此类索赔产生于承包商与分包商之间
- B.工程师不参与此类索赔的处理
- C.双方协商不成的应提交争端裁决委员会解决
- D.分包商按规定程序提出索赔后,承包商代表要客观地分析事件的起因和产生的实际损害,然后依据分包合同分清责任
- E.此类索赔事件的原因往往是由于承包商的违约行为或分包商执行承包商代表指令导致
- A.建筑物的设计稳定、安全、可靠
- B.提出技术设计计划
- C.设计的施工图达到规定的设计深度
- D.设计符合消防、节能、环保等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
- E.不存在有可能损害公共利益的其他影响
- 15
-
非企业法人包括( )。
- A.项目法人
- B.集体法人
- C.行政法人
- D.社团法人
- E.事业法人
- A.附条件的合同,包括附生效条件的合同和附解除条件的合同两类
- B.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
- C.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
- D.不正当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
- E.当事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正当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
- 17
-
合同鉴证的作用有( )。
- A.经过鉴证审查,可以使合同的内容更加完备,避免合同纠纷
- B.经过鉴证审查,便于合同管理机关了解情况,提高判决率
- C.经过鉴证审查,可以使合同的内容更加完备,预防和减少合同纠纷
- D.经过鉴证审查,便于合同管理机关了解情况,督促当事人认真履行合同,提高履约率
- E.经过鉴证审查,可以使合同的内容符合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有利于纠正违法合同
- A.双方协商
- B.诉讼
- C.提交工程师决定
- D.提交争端裁决委员会决定
- E.仲然
- A.招标文件的组成是否包括招标项目的所有实质性要求和条件
- B.招标项目需要划分标段时,承包工作范围的合同界限是否合理
- C.招标文件是否有限制公平竞争的条件
- D.招标文件是否已经备案
- E.拟签订合同的主要条款,是否能使投标人明确承包工作范围和责任,并能够合理预见风险
- A.提供第三人信用担保
- B.银行出具履行保函
- C.提交履约保证金
- D.担保公司出具履约保函
- E.提交工程预付款
- A.合同中未约定履行的顺序
- B.由同一双务合同产生互负的对价给付债务
- C.应当先履行的对价给付是可能履行的义务
- D.对方的对价给付是可能履行的义务
- E.对方当事人没有履行债务或者没有正确履行债务
- A.没有仲裁协议的
- B.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 C.对方当事人隐瞒了部分证据的
- D.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
- E.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的
- A.无国家标准而有部颁标准的产品,按企业标准执行
- B.没有国家标准和部颁标准作为依据时,可按企业标准执行
- C.按颁布的国家标准执行
- D.无国家标准而有部颁标准的产品,按部颁标准执行
- E.虽有某一标准但采购方有特殊要求时,按双方在合同中商定的技术条件、样品或补充的技术要求执行
- A.完成施工中出现的设计变更
- B.提供设计人在现场的工作条件
- C.负责设计人与承包人的工作协调
- D.设计成果完成后向设计审批部门办理报批手续
- E.对勘察资料的正确性负责
- A.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
- B.当事人延迟履行后发生的不可抗力,不能免除责任
- C.当事人必须在合同中约定不可抗力的范围
- D.当事人可以约定不可抗力的风险分担责任
- E.当事人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的期限内提供证明
- A.招标文件
- B.合同协议书
- C.合同专用条件
- D.合同条款
- E.中标函
- A.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
- B.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不可抗力
- C.当事人一方违约行为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
- D.合同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不履行
- E.合同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 A.承包商应对该部分工程负责,并且该部分工程完工后应适合于合同中规定的工程的预期目的
- B.承包商应按照合同中说明的程序向工程师提交该部分工程的承包商的文件
- C.在开始竣工检验之前,承包商应按照相关规范规定向工程师提交竣工文件以及操作和维修手册
- D.承包商的文件必须符合相关规范和图纸的要求
- E.承包商的文件必须符合工程师的要求
- A.口头形式
- B.书面形式
- C.电传形式
- D.法定形式
- E.约定形式
- A.指定代理
- B.法定代理
- C.转代理
- D.委托代理
- E.无权代理
- A.拖延支付工程款
- B.协调管理不力导致对分包工程施工的干扰
- C.施工图纸有错误
- D.分包商执行承包商代表指令导致的索赔
- A.合同价内的暂列金
- B.业主应交付的预付款
- C.承包商应交付的定金
- D.承包商应得的工程进度款
- A.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
- B.抵押人所有的机器、交通运输工具和其他财产
- C.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
- D.抵押人依法承包并经发包人同意抵押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荒地的土地使用权
- A.采购方
- B.供货方
- C.代运方
- D.采购方和供货方共同
- A.7
- B.14
- C.28
- D.30
- A.1‰
- B.2‰
- C.3‰
- D.5%o
- A.终止合同
- B.转让合同
- C.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
- D.请求对方提供适当担保
- A.采购方和运输部门
- B.供货方和采购方
- C.供货方和运输部门
- D.供货方、采购方及运输部门
- A.有效合同
- B.无效合同
- C.效力待定合同
- D.自始无效合同
- A.业主
- B.承包商
- C.设计单位
- D.业主和承包商共同
- A.内外部条件的变化
- B.发包人应承担责任的原因
- C.协调管理的原因
- D.承包人的原因
- A.能够按照预定目的交给业主占用或使用
- B.完成了扫尾、清理施工现场的工作
- C.完成了不影响工程使用的某些次要部位的缺陷修复工作
- D.主体工程完成
- A.质量条款
- B.价格条款
- C.仲裁协议
- D.履行期限
- A.7
- B.14
- C.21
- D.28
- A.有效的
- B.无效的
- C.可变更的
- D.效力待定的
- A.战争
- B.动乱
- C.爆炸
- D.洪水
- A.担保通常由当事人双方订立担保合同
- B.担保合同是被担保合同的从合同,被担保合同是主合同,主合同无效,从合同也无效
- C.担保活动应当遵循协商一致的原则
- D.担保是指当事人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双方约定,为促使债务人履行债务实现债权人的权利的法律制度
- A.500
- B.1 000
- C.3 000
- D.5 000
- A.违约责任
- B.缔约过失责任
- C.甲施工企业与乙企业承担按份责任
- D.甲施工企业与乙企业承担连带责任
- A.效力待定
- B.仍然有效
- C.可变更、可撤销
- D.无效
- A.工程师
- B.指定分包商
- C.一般分包商
- D.承包商
- A.预付款
- B.履约保函
- C.保留金
- D.索赔款
- A.在详评阶段予以淘汰
- B.在初评阶段予以淘汰
- C.返回投标人要求其修改后再进入评标
- D.作为无效投标,不再进入评标
- A.7
- B.14
- C.28
- D.34
- A.内外部条件的变化
- B.发包人应承担责任的原因
- C.协调管理的原因
- D.承包人的原因
- A.严密性
- B.正确性
- C.合理性
- D.周密性
- A.委托人增加的监理工作内容过多
- B.委托人不及时提供与业务有关的工程信息资料
- C.执行监理业务的时间已到合同约定的日期而工程尚未完工
- D.委托人订购的设备到货延误,导致施工停工超过半年
- A.工程变更索赔
- B.合同被迫终止索赔
- C.工程延误索赔
- D.意外风险和不可预见因素索赔
- A.7
- B.14
- C.28
- D.34
- A.赔偿损失
- B.赔礼道歉
- C.返回财产
- D.追缴财产,收归国有
- A.有效合同
- B.无效合同
- C.效力待定合同
- D.表见代理合同
- A.无论工程师是否参加了验收,当其对某部分的工程质量有怀疑时,均可要求承包人对已经隐蔽的工程进行重新检验
- B.承包人接到通知后,应按要求进行剥离或开孔,并在检验后由工程师组织重新覆盖或
- C.重新检验表明质量合格,发包人承担由此发生的全部追加合同价款,赔偿承包人损失,并相应顺延工期
- D.重新检验不合格,承包人承担发生的全部费用,工期不予顺延
- A.协议书
- B.通用条款
- C.专用条款
- D.附件
- A.4
- B.5
- C.6
- D.7
- A.7
- B.14
- C.28
- D.34
- A.7
- B.14
- C.28
- D.30
- A.依据主合同对分包工作内容及分包商的资质进行审查,行使确认权或否定权
- B.对分包工程的批准
- C.对分包商使用的材料、施工工艺、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
- D.对分包商的施工进行监督、管理和协调
- A.有效
- B.无效
- C.效力待定
- D.可变更、可撤销
- A.抵押物已登记的先于未登记的受偿
- B.抵押合同以登记生效的,按抵押物登记的价值清偿
- C.抵押合同以登记生效的,且顺序相同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
- D.抵押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的,如果抵押物未登记的,按照合同生效的先后顺序清偿,顺序相同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
- A.发出投标邀请书、开标、审查投标人资格
- B.发布招标公告、审查投标人资格、发售招标文件
- C.发布招标公告、开标、审查投标人资格
- D.审查投标人资格、发出投标邀请书、发售招标文件
- A.15
- B.30
- C.25
- D.60
- A.由承包人采购的材料设备,发包人可以指定生产厂或供应商
- B.承包人需要使用代用材料时,应经工程师认可后才能使用,由此增减的合同价款双方以书面形式议定
- C.采购的材料设备在使用前,承包人应按工程师的要求进行检验或试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检验或试验费用由承包人承担
- D.工程师发现承包人采购并使用不符合设计或标准要求的材料设备时,应要求由承包人负责修复、拆除或重新采购,并承担发生的费用,由此延误的工期不予顺延
- A.3~5家为宜,但不应少于3家
- B.5~7家为宜,但不应少于3家
- C.3~5家为宜,但不应少于5家
- D.5~7家为宜,但不应少于5家
- A.14
- B.28
- C.56
- D.84
- A.行业标准
- B.地方标准
- C.企业标准
- D.推荐性标准
- A.发包人
- B.承包人
- C.工程师
- D.承包人和发包人分别各自
- A.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的工程
- B.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项目
- C.抢险救灾工程
- D.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项目
- A.合同公证
- B.合同鉴证
- C.合同公开
- D.合同信用
- A.增加的工作量应视为正常的工作,完成监理业务的时间不予延长
- B.增加的工作量应视为附加的工作,完成监理业务的时间不予延长,但应得到附加工作酬金
- C.增加的工作量应视为额外的工作,完成监理业务的时间应相应延长,并得到附加工作酬金
- D.增加的工作量应视为附加的工作,完成监理业务的时间应相应延长,并得到附加工作酬金
- A.缺陷通知期
- B.施工期
- C.合同有效期
- D.合同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