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工作经历
- B.个人独特偏好
- C.收入
- D.替代品价格
- E.对环境物品的了解程度
- A.拟建项目不组建新的项目法人
- B.拟建项目一般是在新设法人资产和信用的基础上进行的
- C.项目投资由新设法人筹集的资本金和债务资金构成
- D.以项目投产后的经济效益考察偿债能力
- E.新设法人承担融资责任和风险
- A.国家总体经济运行状况
- B.行业发展趋势
- C.企业实力
- D.投资强度
- E.流动资产规模
- A.主要产品
- B.产品目录
- C.生产能力的合理组合
- D.辅助产品
- E.副产品的种类
- A.人才成长安全评价
- B.市场环境安全评价
- C.资源供应安全评价
- D.产业竞争力安全评价 。
- E.资本控制安全评价
- A.满足生产使用功能要求
- B.适应已选定的场址
- C.经济合理
- D.符合工程标准、规范要求
- E.技术可靠
- A.安置补助费
- B.建设用地费
- C.土地使用权转让金
- D.青苗补偿费
- E.临时用地补偿费
- A.当项目的投入导致进口增加或出口减少时,项目直接效益表现为国家外汇支出的增加 或外汇收入的减少
- B.工业项目生产的产品、矿产开采的矿产品、邮电通信项目提供的邮电通信服务等满足 社会需求的效益
- C.运输项目提供运输服务满足人流、物流需要,节约时间的效益
- D.医院提供医疗服务满足人们增进健康减少死亡的需求
- E.生产者获得的成本节约
- A.符合产业政策、规划和准入条件
- B.收益的合理性
- C.资源利用的合理性
- D.内部条件的适应性与匹配性
- E.对于技术改造项目,建设规模的确定应与现装置有效结合和匹配
- A.原料供应物流
- B.生产物流
- C.销售物流
- D.分配物流
- E.加工物流
- A.企业拥有强大的内部优势和众多的机会,应采用增长性战略
- B.企业尽管具有较大的内部优势,但面临严峻的外部挑战,应采用多元化战略
- C.面临外部机会,但自身内部缺乏条件,应采取扭转性战略
- D.改变企业内部的不利条件,应采用一体化战略
- E.企业既面临外部威胁,自身条件也存在问题,应采取防御性战略
- A.国家给予项目补贴
- B.企业向国家缴税
- C.项目的内部效果
- D.某些货物市场价格可能扭曲
- E.项目的外部效果
- A.项目投资回收期
- B.总投资收益率
- C.投资利润率
- D.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
- E.财务内部收益率
- A.尽量避免使用不确定的、歧义性的、互相重叠和技术生过强的术语
- B.尽可能地避免导向性问题
- C.注意问题的排序具有逻辑性和流畅性
- D.问题的设计通常应由复杂到简单
- E.对于敏感性问题,应注意其提问时机和提出方式
- A.双头竞争
- B.完全竞争
- C.寡头垄断
- D.双头垄断
- E.完全垄断
- A.风险因素
- B.风险程度
- C.风险评价与对策
- D.风险特征
- E.风险函数
- A.建设期内发生材料、设备、人工等价格上涨引起的投资费用
- B.一般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所采取的措施费用
- C.在批准的设计范围内,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及施工过程中所增加的工程费用
- D.经批准的设计变更、工程变更、材料代用、局部地基处理等增加的费用
- E.竣工验收时为鉴定工程质量对隐蔽工程进行必要的挖掘和修复费用
- A.消费商品
- B.揭示偏好法
- C.购买环境替代品
- D.采取防护措施
- E.迁移
- A.纵向合作关系
- B.服务合同
- C.合资公司
- D.特许权授予
- E.租赁
- A.电价
- B.铁路运输服务
- C.水价
- D.油价
- E.粮价
- A.建设投资估算及其分年投资计划
- B.确定项目资本金数额及其分年投入计划
- C.确定项目债务资金的筹措方式
- D.应按有效利息计息
- E.借款额在建设期各年年内均衡发生
- A.项目的盈利能力
- B.财务风险
- C.资金的流动性
- D.偿债能力
- E.经济及社会影响评价
- A.生产装置(或车间)中的主要原材料名称、物性及燃爆特性
- B.生产工艺特点
- C.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类别
- D.仓储物料名称
- E.危险物质的名称
- A.财务分析应采用预测价格
- B.现金流量分析原则上采用时价体系
- C.对财务分析采用价格体系的简化
- D.现金流量分析原则上采用实价体系
- E.偿债能力分析和财务生存能力分析原则上采用时价体系
- A.价格的经济性及可能的风险
- B.拟采取的安全防治措施
- C.价格比选采用定性分析
- D.经过比选,提出推荐方案
- E.采购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
- A.将一个事件分解为若干子事件,通过计算子事件的概率来获得主要事件的概率
- B.通过足够量的试验,统计出事件的概率
- C.通过估计某一变量可能出现的状态数或状态范围,统计出事件的概率
- D.估计变量发生在状态范围内的概率
- E.计算专家意见的期望值和意见分歧情况
- A.投资决策
- B.筹措资金
- C.申请贷款
- D.制定行政部门规划
- E.编制初步设计文件
- A.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 B.项目名称、经营期限、投资方基本情况
- C.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 D.环境影响评价
- E.生态和环境影响分析
- A.建筑工程费
- B.设备购置费
- C.建设用地费用
- D.建设管理费
- E.可行性研究费
- A.建设条件比较
- B.建设成本比较
- C.社会影响比较
- D.运营费用比较
- E.安全条件比较
- A.厂房
- B.相关税费
- C.设备
- D.生产规模
- E.地价款
- A.“问题”
- B.“明星”
- C.“瘦狗”
- D.“金牛”
- E.“撤退”
- A.流动资金
- B.回收固定资产余值
- C.建设投资
- D.回收流动资金
- E.经营成本
- A.受过度行政干预的项目
- B.具有自然垄断特征的项目
- C.产出具有公共产品特征的项目
- D.内部效果显著的项目
- E.国家控制的战略性资源开发和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项目
- A.项目投资现金流量分析
- B.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分析
- C.投资各方现金流量分析
- D.项目投资盈利能力分析
- E.项目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 A.生产人员培训费
- B.联合试运转费
- C.工资性补贴
- D.职工福利费
- A.社会折现率可用于直接调控投资规模
- B.社会折现率的取值高低会影响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判断的结果
- C.对于永久性工程或者收益期超长的项目,社会折现率可适当降低
- D.2006年我国发布的社会折现率为8%
- A.633.18
- B.316.67
- C.432
- D.720
- A.3.25
- B.2.83
- C.2.2
- D.1.83
- A.2%
- B.10%
- C.12%
- D.20%
- A.个人访谈
- B.实地调查
- C.问卷调查
- D.小组讨论
- A.垂直一体化
- B.后向一体化
- C.前向一体化
- D.多元一体化
- A.内部收益率
- B.净现值率
- C.净年值率
- D.净终值率
- A.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 B.环境保护方案
- C.场址选择方案
- D.公用工程配套设施建设方案
- A.大中规模战略
- B.普通规模战略
- C.中小规模战略
- D.大规模战略
- A.新建项目
- B.管理部门规定
- C.行业规定
- D.迁建项目
- A.建设期
- B.生产经营期
- C.自然寿命期
- D.整个计算期
- A.满足提供服务的范围
- B.达到环境治理的效果
- C.使税后内部收益率递增
- D.满足客观需要的程度
- A.重点调查
- B.典型调查
- C.市场普查
- D.抽样调查
- A.相对性
- B.适应性
- C.针对性
- D.可变性
- A.直接使用价值
- B.环境非使用价值
- C.间接使用价值
- D.环境总价值
- A.12%
- B.13.O2%
- C.12.36%
- D.12.O6%
- A.190.02
- B.180.97
- C.199.52
- D.209.50
- A.资源开发方案
- B.资源节约措施
- C.资源利用方案
- D.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 A.消费分析
- B.营销策略
- C.市场分析
- D.消费行为
- A.8.12%
- B.11%
- C.18%
- D.28%
- A.技术评审
- B.转让时限
- C.合作范围
- D.政府干预
- A.基价
- B.实价
- C.固定价格
- D.时价
- A.分项详细估算法
- B.扩大指标估算法
- C.生产能力指数法
- D.比例估算法
- A.1 200
- B.1 500
- C.1 800
- D.2 000
- A.效益费用比
- B.内部收益率
- C.净现值率
- D.动态投资回收期
- A.新领域进入战略
- B.一体化战略
- C.重点集中化战略
- D.多元化战略
- A.年限平均法
- B.年数总和法
- C.快速折旧法
- D.双倍余额递减法
- A.以融资为目的
- B.租赁合同稳定
- C.租期长
- D.承租人负责维护
- A.间接费用
- B.影子价格
- C.影子汇率
- D.市场价格
- A.综合性原则
- B.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 C.系统性原则
- D.定性分析的原则
- A.4.2
- B.4.8
- C.5.0
- D.5.6
- A.建设投资
- B.回收固定资产余值
- C.营业收入
- D.回收流动资金
- A.利息备付率
- B.流动比率
- C.投资收益率
- D.资产负债率
- A.消费习惯和偏好
- B.消费行为的变化
- C.消费目的和能力
- D.影响消费的因素
- A.组织调查人员深入实际,系统地收集各种可靠资料和数据
- B.全面掌握资料反映的情况和问题,探索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 C.按照调查的要求和格式,编写调查报告
- D.确定调查的目的和要求、调查的范围和规模
- A.财务净现值
- B.财务内部收益率
- C.收益率
- D.偿债备付率
- A.小于或者等于
- B.大于或者等于
- C.等于
- D.小于
- A.回归分析法
- B.头脑风暴法
- C.流程图法
- D.风险分解法
- A.增值税
- B.企业所得税
- C.消费税
- D.营业税
- A.时间和金额
- B.时间和范围
- C.金额和风险
- D.金额和范围
- A.10%
- B.10.25%
- C.10.38%
- D.10.46%
- A.BOT
- B.BOOT
- C.BOO
- D.ABS
- A.原始收益
- B.未来收益
- C.经济效益
- D.运营利润
- A.0.013
- B.0.021
- C.0.057
- D.0.033
- A.分级
- B.垂直
- C.放任
- D.交叉
- A.计算回归参数
- B.合理计算
- C.输出预测结果
- D.预测结果分析
- A.仓储设施
- B.维修设施
- C.供电工程
- D.通信工程
- A.<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99/ea88a45b72cad6b81236b62248c92e.jpg" height="28" width="227" />
- B.息税前利润=利润总额+支付的全部利息
- C.<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b7/b812173905ad513325163a84361df9.jpg" height="28" width="228" />
- D.息税前利润=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经营成本-折旧和摊销
- A.消费习惯和消费动机
- B.消费动机和消费层次
- C.消费习惯和消费层次
- D.消费层次和消费能力
- A.6%
- B.9%
- C.8%
- D.7%
- A.9.30%
- B.8.76%
- C.9.14%
- D.7.81%
- A.13.8%
- B.14.865%
- C.13.865%
- D.15.865%
- A.70 871
- B.62 424
- C.69 984
- D.24 600
- A.265.2
- B.274.9
- C.300.75
- D.387.88
- A.可变性
- B.客观性
- C.多样性
- D.相对性
- A.扩大指标估算法
- B.分项详细估算法
- C.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
- D.比例估算法
- A.波士顿矩阵
- B.通用矩阵
- C.竞争态势矩阵
- D.SWOT分析
- A.实地调查法
- B.问卷调查法
- C.实验调查法
- D.文案调查法
- A.621.15
- B.634.61
- C.402.48
- D.43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