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生产需求
- B.出口需求
- C.政府需求
- D.个人需求
- E.消费需求
- A.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6000万人
- B.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3亿公顷
- C.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l0%
- D.森林覆盖率达到20%
- E.二氧化硫排放减少12%
- A.规划期的主要任务
- B.规划期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 C.规划期的保障措施
- D.规划期的审核批准
- E.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面临的形势判断
- A.加快西部地区发展
- B.国家政策扶持机制
- C.金融服务支持机制
- D.企业发展激励机制
- E.资源合理开发机制
- A.资源
- B.环境
- C.政治文明
- D.精神文明
- E.和谐社会建设
- A.消费需求不断增长,资源约束日益加剧
- B.结构矛盾比较突出
- C.国际市场剧烈波动,安全隐患不断增加
- D.能源效率亟待提高,节能降耗任务艰巨
- E.国内能源短缺
- A.编制跨省(区、市)区域规划,由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省(区、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 B.规划编制工作所需经费,由编制规划的部门与同级财政部门会商后列入部门预算
- C.前期重大课题研究,应采用招标投标等竞争方式选择承担单位
- D.编制规划的前期工作,一般从新规划期之前两年开始
- E.编制专项规划,需由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与有关部门会商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 A.产业结构调整规划
- B.基础设施发展建设规划
- C.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 D.科技教育发展规划
- E.区域发展战略规划
- A.保持优先
- B.大规模经济
- C.适度开发
- D.人口条件良好
- E.点状发展
- A.调整和完善资源税
- B.实行分类个人所得税制度
- C.稳步推行物业税
- D.开征遗产税
- E.实施燃油税
- A.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
- B.环境治理
- C.提供公共服务
- D.合理配置政策资源
- E.推进各项体制改革
- A.推进国有银行综合改革
- B.稳步发展期货市场
- C.做好产业投资基金试点工作
- D.积极发展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
- E.规范金融机构推出机制
- A.建设新线17000km,其中客运专线7000kin
- B.既有电气化线路改造15000km
- C.建设既有线复线8000km
- D.201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km以上
- E.西部路网总规模达到37000公里
- A.对小规模纳税人采用的税率是13%
- B.计税时允许扣除外购固定资产的价值
- C.对一般纳税人实行两档税率
- D.属消费型增值税
- E.课税对象相当于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的总和
- A.要坚决克服抓经济增长主要靠资源的投入的错误思想
- B.努力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
- C.切实树立资源节约和环境治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 D.抓好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 E.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 A.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 B.合理确定年度投资总规模的计划预期目标
- C.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实现统筹发展
- D.信息引导
- E.利用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有效调控年度投资规模
- A.关中——天水经济区
- B.成渝经济区
- C.环北部湾经济区
- D.河西走廊经济区
- E.河套经济区
- A.GDP增长率
- B.利率的相对变动
- C.潜在总产出水平
- D.国内外价格水平的相对变动
- E.外国直接投资
- A.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 B.上海合作组织
- C.欧盟
- D.东盟——湄公河流域
- E.亚欧经济合作区
- A.重心在农村
- B.政企职责不分
- C.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的作用
- D.竞争越来越激烈
- E.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 A.基础设施滞后
- B.生态环境建设任务较轻
- C.自我发展能力特别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 D.三农问题和城乡就业矛盾突出
- E.改革攻坚难度大,国企改革滞后、非公经济发展缓慢
- A.抓好粮食生产区建设
- B.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 C.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和人才开发
- D.发展有比较优势的能源和制造业
- E.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A.重点工业
- B.交通运输业
- C.建筑、商用和民用
- D.农业
- E.畜牧业
- A.发展信息服务业
- B.培育生物产业
- C.推进航空航天产业
- D.发展新材料产业
- E.推进系统集成装备产业
- A.节约土地
- B.合理布局
- C.循序渐进
- D.政企不分
- E.集约发展
- A.瞄准国外
- B.挖潜东部
- C.加快海域
- D.发展西部
- E.开拓南方
- A.自愿性
- B.竞争性
- C.互助共济性
- D.民主管理性
- E.非赢利性
- A.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突出人文的、社会的目标
- B.按照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要求,突出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
- C.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突出结构和效益的目标
- D.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突出公共事业的目标
- E.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突出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的目标
- A.使规划体现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识,反映市场经济的要求
- B.使规划体现国家经济的增长
- C.保证规划制定和实施的社会参与,是保证规划科学性、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 D.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必须多层次收集信息,占有大量的社会经济信息资源
- E.规划的制定不必体现民主性
- A.证券交易所上市证券交易的清算和交易
- B.建立统一的证券期货监管体系
- C.加强对证券期货的管理
- D.负责组织拟订有关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草案
- E.统一监管证券业
- A.知情权
- B.参与权
- C.否决权
- D.监督权
- E.表达权
- A.权利公平
- B.机会公平
- C.规则公平
- D.分配公平
- E.社会保障
- A.信用总量
- B.流通中现金
- C.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
- D.居民储蓄存款
- E.基础货币
- A.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
- B.坚持统筹兼顾,加强各类规划之间的协调衔接
- C.坚持科学、民主化,遵循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
- D.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 E.坚持国家引导市场主体的原则
- 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 B.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 C.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 D.完善财政体制
- A.用水观念发生深刻转变
- B.节水改造和建设力度加大
- C.用水率保持在一个稳定水平上
- D.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稳步推进
- E.与水资源利用相关的法规政策和节水标准逐步完善
- A.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 B.主要目标
- C.开发战略
- D.指导方针
- A.经常项目
- B.资本项目
- C.商品贸易项目
- D.服务贸易项目
- A.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 B.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制度
- C.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制度
- D.国有企业产权管理制度
- A.社会
- B.政府(或者说国家)
- C.货币
- D.银行
- A.直接税
- B.商品税
- C.财产税
- D.资源税
- A.国家
- B.企业
- C.单位
- D.政府
- A.减税、增支、扩大财政赤字
- B.增税、减支、增加财政盈余
- C.减税、减支、缩小财政收支规模
- D.增税、增支、扩大财政收支规模
- A.沈阳产权交易中心
- B.吉林产权交易中心
- C.长春产权交易中心
- D.沈阳房产中心
- A.劳动力、资本、土地等各项要素的边际产出率
- B.各种要素投入折算为资金成本后,单位资金成本提供的国内生产总值
- C.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 D.劳动力、资本、土地等全部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 A.单位GDP用水量
- B.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C.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 D.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
- A.健全控制机制、互助机制、合作机制和共享机制
- B.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奖惩机制和扶持机制
- C.健全控制机制、互助机制、奖惩机制和市场机制
- D.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扶持机制
- A.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
- B.产业化、专业化、社会化
- C.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
- D.市场化、信息化、专业化
- A.公共支出规模
- B.公共支出预算
- C.财政转移支出
- D.购买性支出
- A.300
- B.150
- C.110
- D.100
- A.符合国家总体规划
- B.符合国家安全需要
- C.符合国家生产力发展
- D.发展任务不必具体明确
- A.项目建议书
- B.可行性研究报告
- C.开工报告
- D.投资计划
- A.培育创新
- B.内容创新
- C.文化自主创新
- D.科技与文化的相融
- A.水资源
- B.矿产资源
- C.土地资源
- D.能源
- A.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B.财政部
- C.银监会
- D.中国人民银行
- A.贸易顺差,又称入超
- B.贸易逆差,又称出超
- C.贸易顺差,又称出超
- D.贸易逆差,又称人超
- A.购买证券
- B.更新生产设备
- C.购买土地
- D.企业并购
- A.资产清查
- B.资产评估
- C.资产转让
- D.资产核实
- A.10
- B.5
- C.11
- D.6
- A.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
- B.生产力水平
- C.科技水平
- D.综合国力水平
- A.货币需求
- B.货币供给或交换媒介
- C.窖藏货币
- D.基础货币
- A.国民经济
- B.个体经济
- C.计划经济
- D.非公有制经济
- A.一次认缴,一次到位
- B.逐年认缴,逐年到位
- C.一次认缴,并按实际的建设进度按比例逐年到位
- D.一次认缴,并根据批准的建设进度按比例逐年到位
- A.交通银行
- B.建设银行
- C.中央银行
- D.工商银行
- A.论证
- B.审核
- C.批准
- D.讨论
- A.优势政策
- B.产业政策
- C.信息安全政策
- D.技术创新政策
- A.市场
- B.经济
- C.政治
- D.国家调控
- A.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 B.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 C.结构性通货膨胀
- D.混合型通货膨胀
- A.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
- B.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聚集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
- C.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的区域
- D.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但与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无关的区域
- A.城乡公路网
- B.省际通道公路网
- C.省际干线公路网
- D.国家高速公路网
- A.经济增长
- B.科学发展
- C.生态环境
- D.政治文化
- A.个人独资企业
- B.有限责任公司
- C.股份有限公司
- D.事业单位
- A.市场分割
- B.深度和水平
- C.协调机制
- D.东中西格局
- A.改善农村面貌
- B.培养新型农民
- C.增加农村投入
- D.深化农村改革
- A.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B.市场机制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对资源配置起主导性、支配性作用
- C.宏观经济管理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 D.宏观经济管理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 A.40%
- B.50%
- C.60%
- D.100%
- A.经济机构
- B.投资机构
- C.监督机构
- D.金融机构
- A.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 B.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 C.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 D.201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 A.股票
- B.承销政府债券
- C.代理买卖外汇
- D.发行金融债券
- A.新技术应用
- B.清洁生产
- C.产业集群化
- D.制度保障
- A.全社会劳动力
- B.全社会从业人员
- C.全社会经济活动人口
- D.全国总人口
- A.0.22
- B.0.61
- C.0.98
- D.1.02
- A.局部规划
- B.总体规划
- C.综合规划
- D.地区规划
- A.交易者
- B.法人
- C.投资者
- D.监督者
- A.摩擦性失业
- B.结构性失业
- C.周期性失业
- D.自愿性失业
- A.土地
- B.劳动
- C.资本
- D.技术进步
- A.节约和少用能源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050万t
- B.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约70亿t标准煤
- C.节约和少用能源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000万t
- D.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约17亿t标准煤
- A.计划性和市场性
- B.指令性和指导性
- C.预期性和约束性
- D.参考性和强制性
- A.水利资源
- B.股票
- C.基金
- D.债券
- A.促进出口,扩大就业
- B.保持贸易顺差
- C.增加外汇储备
- D.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 A.解决好“三农”问题
- B.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 C.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 D.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 A.增值税、资源税、消费税
- B.所得税、营业税、消费税
- C.所得税、资源税、关税
- D.增值税、资源税、证券交易(印花)税
- A.不完全竞争
- B.公共支出
- C.经济增长
- D.市场失灵
- A.60%和50%
- B.70%和60%
- C.80%和70%
- D.90%和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