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分层法是根据数据的特征和来源将数据划分成若干层的方法
- B.统计角度看,分层可以减少甚至消除不同总体相混的情况,从而清楚地看出各层之间的差异
- C.不分层或分层不适当,也没有什么关系
- D.分层法首先要做的是根据不同目的,选择分层标志,并进行分层
- E.分层法首先要做的收集数据
- A.对其他成员贸易有重大影响
- B.与其他成员的国家标准不一致
- C.相应的国际标准不存在
- D.与相应的国际标准不一致
- E.对其他成员贸易影响不大时
- A.E(X)=10
- B.E(X)=9
- C.Vax(X)=0.3
- D.Vax(X)=0.9
- E.Vax(X)=0.3
- A.强调全过程实施
- B.贯彻预防的原则
- C.强调全员参与
- D.强调全检
- E.强调应用统计方法进行监控和评估
- A.产品的原材料
- B.质量检查部门
- C.市场
- D.监督监察机构
- E.构成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如零、部件)
- A.认证的申请与受理
- B.文件评审
- C.纠正措施的验证
- D.监督审核与复评
- E.现场审核的实施
- A.评定国家质量奖企业
- B.引导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高产品、服务和经营质量,增强竞争优势
- C.要求企业规范和夯实其基础管理,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
- D.获得国际承认
- E.通过评定获奖组织、树立典范并分享成功的经验,鼓励和推动更多的组织使用这套标准
- A.一般检验水平
- B.重要检验水平
- C.特殊检验水平
- D.次要检验水平
- E.高级检验水平
- A.不显著
- B.显著
- C.不能确定 附:r0.98(12)=0.457;r0.975(12)=0.532;0.975(13)=0.514。
- 10
-
相关系数r为( )。
- A.0.985
- B.-0.985
- C.0.9805
- D.-0.9805
- A.<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be/113f0c4d291657093a991ed329f57e.jpg" alt="" />
- B.<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d0/44cefe40ad2a3fa3fea7715bfd5a88.jpg" alt="" />
- C.<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c3/1738a8d808e69bdfff7cc9cb1c2c4c.jpg" alt="" />
- D.<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e6/a786b9e256566fc5b4dae58b6297dc.jpg" alt="" />
- A.正态分布是质量管理中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分布
- B.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μ与σ2,其中μ为均值,σ2是正态分布的公差
- C.σ是正态分布的标准差,σ愈小,分布愈分散,σ愈大,分布愈集中
- D.标准差σ不变时,不同的均值对应的正态曲线的形状完全相同
- E.均值μ不变时,不同的标准差对应的正态曲线的形状不同
- A.适宜性
- B.独立性
- C.系统性
- D.文件化
- E.高效性
- A.法律法规规定的产品质量必须满足的条件
- B.产品缺陷
- C.明示采取的产品标准
- D.上级有关指导性文件
- E.其他要求
- A.不相关
- B.正相关
- C.负相关
- D.非线性相关
- E.不能确定
- A.随机性
- B.统计规律性
- C.等可能性
- D.确定性
- E.以上都不正确
- A.应该使用全数检验的产品
- B.破坏性检验
- C.具有自动检测系统的生产线
- D.产品的质量特征具有统计规律
- E.对于市场流程性材料的生产线
- A.一是利用控制图分析产品数量的稳定性,对产品质量存在的异常因素进行预警
- B.二是通过计算过程能力指数分析稳定的过程能力满足技术要求的程度,并对过程质量进行评价
- C.一是利用控制图分析过程的稳定性,对过程存在的异常因素进行预警
- D.二是通过计算产品的合格率分析稳定的过程能力满足技术要求的程度,并对过程质量进行评价
- E.利用控制图查找过程稳定的原因
- A.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包括了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全部活动
- B.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是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基础和核心
- C.审核和认证在分别提交审核报告和颁发认证证书后,即告终止
- D.体系审核和体系认证都必须是第三方审核
- E.体系认证必须是第三方审核
- A.r=1
- B.r=0
- C.r=-1
- D.r>0
- E.不能确定
- A.<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94/c66c31ffb20ce56e5385f415df6937.png" alt="" />
- B.<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ee/96eac6f56f970e5e09b9715bd75daa.png" alt="" />
- C.<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88/b0b6cf17f37663e4d95348346d33ac.png" alt="" />
- D.<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7e/f208833b8a546ca53590afe2ecaa58.png" alt="" />
- E.<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4b/601daf78d55c2011239f6b9271c893.png" alt="" />
- A.过程质量变坏
- B.检验的经济性提高
- C.过程质量变好
- D.减低检验成本
- E.增加了检验的成本
- 23
-
感官检验的分类( )。
- A.分析型感官检验
- B.视觉检验
- C.听觉检验
- D.嗜好型感官检验
- E.破坏性检验
- A.使质量改进制度化
- B.使上层管理者亲身参加每一项改进活动
- C.将质量改进的贡献和报酬相挂钩
- D.对相关人员技能培训
- A.PDCA循环
- B.5M1E法
- C.朱兰三部曲
- D.质量螺旋
- A.选择课题
- B.掌握现状
- C.分析问题原因
- D.确定改进方案
- A.建立质量改进组织
- B.确立质量改进任务和目标
- C.巩固改进效果
- D.选择质量改进工具
- A.系统误差
- B.绝对误差
- C.随机误差
- D.残差
- E.相对误差
- A.不合格项调查表
- B.操作人员表
- C.排列图用数据表
- D.质量检查表
- E.生产统计表
- A.一般对采购物料、成品的检验
- B.检测设备复杂、贵重的检验
- C.对产品的形成过程中质量特性要求过高
- D.产品形成过程中一般的检验
- E.首件检验
- A.目标顾客
- B.潜在顾客
- C.外部顾客
- D.竞争者顾客
- E.过去顾客
- A.质量委员会
- B.质量监督部门
- C.质量改进团队
- D.质量检验部门
- E.绿带
- A.对过程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控
- B.减少过程的波动
- C.保持过程处于稳定状态
- D.消除过程的波动
- E.对过程存在的异常因素进行预警
- A.使用不同一种的图表将采取对策前后的质量特性值、成本、交货期等进行总结归纳
- B.如果改进的目的是降低不合格品率或降低成本,要查看措施是否得当,第三阶段实施标准化,以后就按标准进行
- C.使用同一种图表(如排列图、调查表等)将采取对策前后的质量特性值、成本、交货期等指标进行比较
- D.如果有其他效果,不管大小都要列举出来
- E.确认在何种程度上做到了防止质量问题的再发生
- A.由戴明提出的
- B.完整的包含了四个阶段的循环
- C.大环中套小环的循环
- D.逐步上升的循环
- E.完整的包含了三个阶段的循环
- A.质量波动区分为偶然波动与异常波动两类并分别采取不同的对待策略,这是朱兰的贡献
- B.偶然波动与异常波动都是产品质量的波动
- C.异常波动已经消除,只剩下偶然波动,这当然是正常波动
- D.质量波动区分为偶然波动与正常波动两类并分别采取不同的对待策略,这是休哈特的贡献
- E.朱兰提出了质量波动分为偶然波动与正常波动两类
- A.产品技术标准
- B.产品设计图样
- C.质量计划
- D.作业文件
- E.检验规程
- A.B类不合格品
- B.C类不合格品
- C.A类不合格品
- D.合格品
- E.不合格品
- A.<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a4/61e1b36e5607e27098d05dabaafae0.jpg" alt="" />
- B.<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84/874dc13fe45fc24bc27448f38032f3.jpg" alt="" />
- C.<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a7/f3c647a948be8ab5eb7c226e1efd30.jpg" alt="" />
- D.<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cf/a518686f5129becde98fdf485e4056.jpg" alt="" />
- E.<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fc/63462652fa0fad466e2d97a782b4a6.png" alt="" />
- A.<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bf/3c22663220a4bee3196426a9d8f546.jpg" alt="" />
- B.<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ba/d38f66232acef2b7d6ea8c5b6ecc64.jpg" alt="" />
- C.<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37/ab59cc6d6d858971f8d78ddecaa4fb.jpg" alt="" />
- D.<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91/67973d1687215bf0c4e32f2864158f.jpg" alt="" />
- A.满足质量要求
- B.持续改进
- C.增强满足质量要求
- D.提高质量要
- A.质量检验阶段
- B.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 C.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 D.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阶段
- E.全数检验阶段
- A.正式
- B.临时性
- C.固定
- D.独立的
- 44
-
排列图为( )。
- A.研究或对出现的两组相关数据值之间的关系的图
- B.将一个过程的步骤用图的形式表示出来的一种图
- C.分析质量特性与影响质量特性的可能原因之间关系的一种图
- D.将质量改进项目从最次要到最重要进行排列的一种图
- A.准确性
- B.溯源性
- C.一致性
- D.法律性
- A.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 B.质量有固有的特性也有赋予的特性,两者之间是不可转化的
- C.质量具有经济性,广义性,时效性,和相对性
- D.质量管理是兴国之道,治国之策( )。
- A.<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e8/1d55b718ddaf70ae98c52575e340ea.jpg" alt="" />
- B.<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fc/2973dbd41bcff1f96f08e3df7db8e3.jpg" alt="" />
- C.<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23/0935fa4498923607e85d2a8d8522d6.jpg" alt="" />
- D.<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fd/99ae7cf181bd9b557a25157fd11ae8.jpg" alt="" />
- A.提高对生产方交检批的质量要求
- B.保护使用方利益
- C.保护投资方
- D.保护第三方
- A.AQ
- B.AOQL
- C.AQL
- D.LQ
- A.10.59
- B.10.18
- C.10.05
- D.10
- A.6
- B.11
- C.18
- D.15
- A.事件A发生的概率大于事件B发生的概率
- B.事件A发生的概率小于事件B发生的概率
- C.事件B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发生的概率
- D.事件B发生的概率不小于事件A发生的概率
- A.GB/T2828.2
- B.GB/T2828.1
- C.GB/Tl3262—_91
- D.GB/Tl5239--1994
- A.在PDCA循环的某一阶段也会存在小的PDCA循环
- B.每循环~次就提高一步,是不断上升的循环
- C.四个阶段一个都不能少
- D.特殊情况可以有三个阶段
- A.包含
- B.相互对立
- C.互不相容
- D.以上都不是
- A.最终
- B.过程
- C.进货
- D.包装
- A.4
- B.10
- C.6
- D.7
- A.一个单一的抽样方案
- B.由一组严格度不同的抽样方案
- C.一套转移规则组成的抽样体系
- D.由一组严格度不同的抽样方案和一套转移规则组成的抽样体系
- A.P图
- B.C图
- C.u图
- D.np图
- A.r>0
- B.r<0
- C.r=0
- D.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