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注册岩土工程师基础考试上午试题模拟(二)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对项目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时,(   )可做敏感性分析的因素。

  • A.净现值   
  • B.年值   
  • C.内部收益率   
  • D.折现率
2

为了考察企业投资的获利性,应编制(   )。

  • A.自有资金现金流量表   
  • B.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
  • C.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 D.资产负债表
3

某项目的现金流量见下表,基准收益率为10%,则该项目的动态投资回收期为(   )年。

  • A.3.33   
  • B.4.86   
  • C.4.93   
  • D.3.51
5

下列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中,(   )属于静态评价指标。

  • A.内部收益率   
  • B.费用年值   
  • C.净现值   
  • D.投资利润率
8

对常规投资项目,当折现率取20%时,净现值为10万元,则该项目的内部收益率的值会(   )。

  • A.小于20%   
  • B.大天20%   
  • C.等于20%   
  • D.等于10%
10

某投资项目寿命为12年,当基准折现率取12%时净现值等于零,则该投资项目的动态投资回收期(   )。

  • A.小于12年   
  • B.等于12年   
  • C.大于12年   
  • D.难以判断
13

图示电路中,电流有效值I1=10A,IC=SA,总功率因数cosφ为1,则电流I是(   )。

  • A.2A   
  • B.6A   
  • C.不能确定   
  • D.IgA
14

一个线圈,其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通过线圈的磁通量的(   )成正比。

  • A.最大值   
  • B.有效值   
  • C.变化率   
  • D.增加值
15

发电机是应用电磁感应定律的(   )。

  • A.左手定则   
  • B.安培环路定律   
  • C.磁路定律   
  • D.右手定则
16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当所拖动的机械负载转矩有所改变时,该电动机的功率因数 cosφ1是否会发生变化?如果你认为会发生变化,cosφ1与机械负载的大小关系为 (   )。

  • A.cosφ<SUB>1</SUB>与机械负载的大小无关
  • B.空载与满负载时cosφ<SUB>1</SUB>值均最小,0.5满负载时cosφ<SUB>1</SUB>值最大
  • C.空载时cosφ<SUB>1</SUB>值大,接近满负载时cosφ<SUB>1</SUB>值最小
  • D.空载时cosφ<SUB>1</SUB>值小,接近满负载时cosφ<SUB>1</SUB>值最大
17

图示电路中,N是无源二端网络,外电路的等效电压源电动势E等于(   )V。

  • A.8&nbsp;&nbsp;&nbsp;
  • B.10&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C.12&nbsp;&nbsp;&nbsp;
  • D.20
18

图示变压器,U1=220V、N1=1200匝,U2=36V,N2约有(   )匝。

  • A.150&nbsp;&nbsp;&nbsp;
  • B.200
  • C.250&nbsp;&nbsp;&nbsp;
  • D.300
19

供电电路提高功率因数的目的在于(   )。

  • A.减少用电设备的有功功率
  • B.减少用电设备的无功功率
  • C.减少电源向用电设备提供的视在功率
  • D.提高电源向用电设备提供的视在功率
21

在继电-接触控制电路中,只要交流接触器的吸引线圈通电,接触器就动作,使得 (   )。

  • A.主常开触头和辅助常开触头闭合,电动机运转
  • B.主常开触头闭合,辅助常开触头断开,电动机运转
  • C.主常开触头和常闭触头闭合,电动机运转
  • D.主常开触头和辅助常开触头断开,电动机停转
25

下列FORTRAN表达式中,值为.TRUE.的是(   )。

  • A..NOT.(.TRUE..OR..TRUE..AND..FALSE.)
  • B..NOT..FALSE..AND..FALSE.
  • C..NOT.(.TRUE..AND..FALSE.)
  • D..NOT..FALSE..AND..TRUE..EQV..FALSE.
26

建立一个新目录的DOS命令为(   )。

  • A.CREATE&nbsp;&nbsp;&nbsp;
  • B.RD&nbsp;&nbsp;&nbsp;
  • C.MD&nbsp;&nbsp;&nbsp;
  • D.CD
27

数据库管理系统属于(   )。

  • A.系统软件&nbsp;&nbsp;&nbsp;
  • B.数据处理软件
  • C.应用软件&nbsp;&nbsp;&nbsp;
  • D.B与C都对
28

将二进制数10010010.011转换成十六进制数是(   )。

  • A.A2.4&nbsp;&nbsp;&nbsp;
  • B.A2.25&nbsp;&nbsp;&nbsp;
  • C.92.6&nbsp;&nbsp;&nbsp;
  • D.92.25
29

在计算机系统上,一个字节等于(   )个位。

  • A.1&nbsp;&nbsp;&nbsp;
  • B.4&nbsp;&nbsp;&nbsp;
  • C.8&nbsp;&nbsp;&nbsp;
  • D.16
30

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   )。

  • A.扫描仪&nbsp;&nbsp;&nbsp;
  • B.显示器&nbsp;&nbsp;&nbsp;
  • C.触摸屏&nbsp;&nbsp;&nbsp;
  • D.光笔
31

下面以(   )为扩展名的文件是不能直接运行的。

  • A.COM&nbsp;&nbsp;&nbsp;
  • B.SYS&nbsp;&nbsp;&nbsp;
  • C.BAT&nbsp;&nbsp;&nbsp;
  • D.EXE
32

主干管在A、月间是由两条支管组成的一个并联管路,两支管的长度和管径分别为l1=1800m,d1=15mm,l2=3000m,d2=200mm,两支管的沿程摩阻系数λ均等于0.03,若测得主干管流量Q=39L/s,则两支管流量分别为(   )。

  • A.Q<SUB>1</SUB>=12L/s,Q<SUB>2</SUB>=27L/s&nbsp;&nbsp;&nbsp;
  • B.Q<SUB>1</SUB>=15L/s,Q<SUB>2</SUB>=24L/s
  • C.Q<SUB>1</SUB>=24L/s,Q<SUB>2</SUB>=15L/s&nbsp;&nbsp;&nbsp;
  • D.Q<SUB>1</SUB>=27L/s,Q<SUB>2</SUB>=12L/s
33

重新启动计算机,除了加电启动外,还可以用(   )启动。

  • A.Break&nbsp;&nbsp;&nbsp;
  • B.Ctrl+Alt+Break
  • C.Caps Lock&nbsp;&nbsp;&nbsp;
  • D.Ctrl+Alt+Del
34

水管上安装一复式水银测压记,如图所示,1、2、3、4断面处压强分别为p1、p2、p3、p4,其压强相等的是(   )。

  • A.p<SUB>1</SUB>=p<SUB>2</SUB>
  • B.p<SUB>2</SUB>=p<SUB>3</SUB>
  • C.p<SUB>3</SUB>=p<SUB>4</SUB>
  • D.p<SUB>1</SUB>=p<SUB>3</SUB>&nbsp;&nbsp;&nbsp;&nbsp;<IMG border=0 alt=""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77/0ff91ef237acefe9a74801061d4f96.jpg">
36

雷诺数的物理意义是(   )。

  • A.压力和黏滞力之比&nbsp;&nbsp;&nbsp;
  • B.惯性力和黏滞力之比
  • C.惯性力和重力之比&nbsp;&nbsp;&nbsp;
  • D.重力和黏滞力之比
39

明渠中上下游两个渐流过水断面的侧压管水头的关系为(   )。

  • A.上游大于下游&nbsp;&nbsp;&nbsp;
  • B.上游等于下游
  • C.上游小于下游&nbsp;&nbsp;&nbsp;
  • D.不确定
40

实际一元流总流中,判断流体流向的正确说法是(   )。

  • A.流体从压力大的地方流向压力小的地方
  • B.流体从位置高的地方流向位置低的地方
  • C.流体从速度大的地方流向速度小的地方
  • D.流体从能量高的地方流向能量低的地方
41

紊流可视为恒定流,是指流体的运动要素的(   )不随时间而变化。

  • A.瞬时值&nbsp;&nbsp;&nbsp;
  • B.脉动值
  • C.时均值&nbsp;&nbsp;&nbsp;
  • D.脉动值的最大值
42

流体一维总流中,判别流动方向的正确表述是(   )。

  • A.流体从高处向低处流动
  • B.流体从压力大的地方向压力小的地方流动
  • C.流体从单位机械能大的地方向单位机械能小的地方流动
  • D.流体从流速快的地方向流速慢的地方流动
45

图中的1、2杆材料相同,均为圆截面压杆,若使两杆的d1/d2=0.5,则两杆的临界力之比(Pcr)1/(Pcr)2为( )。

  • A.1/4&nbsp;&nbsp;&nbsp;
  • B.1/8&nbsp;&nbsp;&nbsp;
  • C.1/16&nbsp;&nbsp;&nbsp;
  • D.1/32&nbsp;&nbsp;&nbsp;&nbsp;<IMG border=0 alt=""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55/32f5169aab999cd8b8cbaed57405b5.jpg">
46

单位质量力的国际单位是(   )。

  • A.牛(N)&nbsp;&nbsp;&nbsp;
  • B.帕(Pa)&nbsp;&nbsp;&nbsp;
  • C.牛/千克(N/kg)&nbsp;&nbsp;&nbsp;
  • D.米/秒<SUP>2</SUP>(m/s<SUP>2</SUP>)
49

有A、B两杆,受到同样的轴向拉力作用,若两杆的抗拉刚度相同,则两杆内各点(   )。

  • A.应力相同,应变也相同&nbsp;&nbsp;&nbsp;
  • B.应力相同,应变不同
  • C.应力不同,应变相同&nbsp;&nbsp;&nbsp;&nbsp;&nbsp;
  • D.应力不同,应变也不同
50

如图所示单元体,分别按第三强度理论及第四强度理论求得应力为(   )。

  • A.σ<SUB>r3</SUB>=30MPa,σ<SUB>r4</SUB>=128MPa&nbsp;&nbsp;&nbsp;
  • B.σ<SUB>r3</SUB>=110MPa,σ<SUB>r4</SUB>=128MPa
  • C.σ<SUB>r3</SUB>=140MPa,σ<SUB>r4</SUB>=128MPa&nbsp;&nbsp;&nbsp;
  • D.σ<SUB>r3</SUB>=140MPa,σ<SUB>r4</SUB>=108MPa
51

如图所示的悬臂梁,自由端受力偶M的作用,粱中性层上正应力σ及剪应力τ为 (   )。

  • A.σ=0,τ=0&nbsp;&nbsp;&nbsp;
  • B.σ=0,τ≠0
  • C.σ≠0,τ=0&nbsp;&nbsp;&nbsp;
  • D.σ≠0,τ≠0
52

在平面应力状态下,对于任意两斜截面上的正应力σαβ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   )。

  • A.σ<SUB>x</SUB>=σ<SUB>y</SUB>,τ<SUB>xy</SUB>≠0&nbsp;&nbsp;&nbsp;
  • B.σ<SUB>x</SUB>=σ<SUB>y</SUB>,τ<SUB>xy</SUB>=0
  • C.σ<SUB>x</SUB>≠σ<SUB>y</SUB>,τ<SUB>xy</SUB>≠0&nbsp;&nbsp;&nbsp;
  • D.σ<SUB>x</SUB>=σ<SUB>y</SUB>=τ<SUB>xy</SUB>
53

图示截面的惯性矩为(   )。

  • A.I<SUB>Z1</SUB>=I<SUB>Z2</SUB>&nbsp;&nbsp;&nbsp;
  • B.I<SUB>Z1</SUB>>I<SUB>Z2&nbsp;&nbsp;&nbsp;
  • C</SUB>.I<SUB>Z1</SUB><I<SUB>Z2</SUB>&nbsp;&nbsp;&nbsp;
  • D.不能确定
55

A、B、C和D四种材料,其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所示,则抵抗变形的能力最大的是(   )。

  • A.A&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B.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C.C&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D.D
56

某点的应力状态如图所示,当σx、σy、σz不变,τxy增大时,εz将(   )。

  • A.不变&nbsp;&nbsp;&nbsp;
  • B.增大&nbsp;&nbsp;&nbsp;
  • C.减小&nbsp;&nbsp;&nbsp;
  • D.无法判断
57

等截面直杆受力P作用发生拉伸变形。已知横截面面积为A,则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和 45°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别为(   )。

  • A.P/A,P/(2A)&nbsp;&nbsp;&nbsp;
  • B.P/A,P/(2<SUP>1/2A)</SUP>
  • C.P/(2A),P/(2A)&nbsp;&nbsp;&nbsp;
  • D.P/A,2<SUP>1/2</SUP>P/A
58

剪应力互等定理适用于(  )。

  • A.纯剪切应力状态
  • B.平面应力状态,而不论有无正应力作用
  • C.弹性范围(即剪应力不超过剪切比例极限)
  • D.空间任意应力状态
63

在图示结构中,如果将作用于构件AC上的力偶m搬移到构件BC上,则A、B、C三处的反力的变化应为下列(   )项所述。

  • A.都改变
  • B.都不变
  • C.A、B处反力不变,C处反力改变
  • D.A、B处反力改变,C处反力不变
70

图示一等边三角形板,边长为a,沿三边分别作用有力F1、 F2和F3,且F1=F2=F3,则此三角形板处于(   )状态。

  • A.平衡&nbsp;&nbsp;&nbsp;
  • B.移动&nbsp;&nbsp;&nbsp;
  • C.转动&nbsp;&nbsp;&nbsp;
  • D.既移动又转动
73

PVC是(   )的聚合物。

  • A.聚丙烯&nbsp;&nbsp;&nbsp;
  • B.聚四氟乙烯&nbsp;&nbsp;&nbsp;
  • C.聚氯乙烯&nbsp;&nbsp;&nbsp;
  • D.聚苯乙烯
75

在空气中发生腐蚀的钢铁工件,其阴极反应式为(   )。

  • A.Fe<SUP>3+</SUP>+e<SUP>-</SUP>=Fe<SUP>2+</SUP>&nbsp;&nbsp;&nbsp;
  • B.Fe<SUP>2+</SUP>+2e<SUP>-</SUP>=Fe
  • C.2H<SUP>+</SUP>+2e<SUP>-</SUP>=H<SUB>2</SUB>&nbsp;&nbsp;&nbsp;&nbsp;&nbsp;
  • D.O<SUB>2</SUB>+2H<SUB>2</SUB>O+4e<SUP>-</SUP>=4OH<SUP>-</SUP>
76

电解提纯铜时,使用纯铜做的电极是(   )。

  • A.两极&nbsp;&nbsp;&nbsp;
  • B.阳极&nbsp;&nbsp;&nbsp;
  • C.阴极&nbsp;&nbsp;&nbsp;
  • D.不确定
78

  • A.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nbsp;&nbsp;&nbsp;
  • B.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 C.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nbsp;&nbsp;&nbsp;
  • D.温度对该反应无影响
79

在NH3·H2O中加入一些NH4Cl晶体,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NH<SUB>3</SUB>·H<SUB>2</SUB>O的电离常数K<SUB>b</SUB>增大&nbsp;&nbsp;&nbsp;
  • B.NH<SUB>3</SUB>·H<SUB>2</SUB>O的电离增加
  • C.溶液的pH值增加&nbsp;&nbsp;&nbsp;
  • D.溶液的pH值减小
80

在含有0.1mol/L的氨水和0.1mol/L的NH4Ac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的强酸后,溶液 pH值的变化为(   )。

  • A.不变&nbsp;&nbsp;&nbsp;
  • B.显著增加&nbsp;&nbsp;&nbsp;
  • C.显著降低&nbsp;&nbsp;&nbsp;
  • D.保持相对稳定
81

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5的某元素+3价离子,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

  • A.第三周期,第ⅤA族&nbsp;&nbsp;&nbsp;
  • B.第四周期,第Ⅷ族
  • C.第五周期,第ⅤA族&nbsp;&nbsp;&nbsp;
  • D.第六周期,第ⅢB族
82

下列各物质的熔点变化规律,正确的是(  )。

  • A.CO2<HCl<SiO2<Fe&nbsp;
  • B.HCl<CO2<Fe<SiO2
  • C.SiO2<Fe<HCl<CO2&nbsp;
  • D.CO2<HCl<Fe<SiO2
83

下列关于原子轨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原子轨道是电子运动的轨迹
  • B.原子轨道是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 C.原子轨道是表示电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几率
  • D.原子轨道是表示电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几率密度
84

序数为24的Cr元素,其原子外层电子排布是(   )。

  • A.4s<SUP>2</SUP>3d<SUP>4</SUP>&nbsp;&nbsp;&nbsp;
  • B.3d<SUP>4</SUP>4s<SUP>2</SUP>&nbsp;&nbsp;
  • C.4s<SUP>1</SUP>3d<SUP>5</SUP>&nbsp;&nbsp;&nbsp;
  • D.3d<SUP>5</SUP>4s<SUP>1</SUP>
85

两个完全相同的气缸内盛有同类气体,其初始状态相同,今使它们分别做绝热压缩至相同的体积,其中气缸A内的压缩过程是非准静态过程,而气缸B内的压缩过程则是准静态过程,比较这两种情况的温度变化(   )。

  • A.气缸A和B内气体的温度无变化
  • B.气缸A内的气体较B内气体的温度变化大
  • C.气缸A内的气体较B内气体的温度变化小
  • D.气缸A和B内气体的温度变化相同
86

自然光以布儒斯特角由空气入射到一玻璃表面上,反射光是(   )。

  • A.在入射面内振动的完全偏振光
  • B.平行于入射面的振动占优势的部分偏振光
  • C.垂直于入射面振动的完全偏振光
  • D.平行于入射面的振动占优势的部分偏振光
87

在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对于给定的入射单色光,当缝宽变大时,除中央亮纹的中心位置不变外,各级衍射条纹(   )。

  • A.对应的衍射角变小&nbsp;&nbsp;&nbsp;
  • B.对应的衍射角变大
  • C.对应的衍射角不变&nbsp;&nbsp;&nbsp;
  • D.光强也不变
88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要使其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小,可采取的方法为(   )。

  • A.使两缝间距变小&nbsp;&nbsp;&nbsp;
  • B.使屏与双缝间距变小
  • C.把两缝的宽度稍微调小&nbsp;&nbsp;&nbsp;
  • D.改用波长较大的单色光源
89

  • A.1.1×10<SUP>-7</SUP>&nbsp;&nbsp;&nbsp;
  • B.1.1×10<SUP>-6</SUP>&nbsp;&nbsp;&nbsp;
  • C.2.2×10<SUP>-6</SUP>&nbsp;&nbsp;&nbsp;
  • D.2.2×10<SUP>-5</SUP>
90

在同一媒质中两列相干的平面简谐波的强度之比是I1/I2=4,则两列波的振幅之比是(   )。

  • A.A<SUB>1</SUB>/A<SUB>2</SUB>=4&nbsp;&nbsp;&nbsp;
  • B.A<SUB>1</SUB>/A<SUB>2</SUB>=2&nbsp;&nbsp;&nbsp;
  • C.A<SUB>1</SUB>/A<SUB>2</SUB>=16&nbsp;&nbsp;&nbsp;
  • D.A<SUB>1</SUB>/A&shy;=1/4
92

在相同的低温热源与高温热源之间工作的卡诺循环,循环1所包围的面积S,比循环2所包围的面积S2小,则其静功A与效率η的关系是(   )。

  • A.A<SUB>1</SUB><A<SUB>2</SUB>,η<SUB>1</SUB><η<SUB>2</SUB>&nbsp;&nbsp;&nbsp;
  • B.A<SUB>1</SUB>>A<SUB>2</SUB>,η<SUB>1</SUB>>η<SUB>2</SUB>
  • C.A<SUB>1</SUB><A<SUB>2</SUB>,η<SUB>1</SUB>=η<SUB>2</SUB>&nbsp;&nbsp;&nbsp;&nbsp;
  • D.A<SUB>1</SUB>>A<SUB>2</SUB>,η<SUB>1</SUB>=η<SUB>2</SUB>
94

隔板将一绝热容器分成两半,一半是理想气体,另一半是真空。若将隔板抽走,气体将自由膨胀,达到平衡后(   )。

  • A.温度不变,熵增加&nbsp;&nbsp;&nbsp;
  • B.温度升高,熵增加
  • C.温度降低,熵增加&nbsp;&nbsp;&nbsp;
  • D.温度不变,熵不变
95

体积V=1×10-3m-,压强p=1×106Pa的气体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总和为(   )J。

  • A.15&nbsp;&nbsp;&nbsp;
  • B.1500&nbsp;&nbsp;&nbsp;
  • C.1.5×10<SUP>-3</SUP>&nbsp;&nbsp;&nbsp;
  • D.1.5
96

两容器中分别盛有氢气和氧气,若它们的温度和质量都相等,则(   )。

  • A.两种气体的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相等
  • B.两种气体的分子平动动能相等
  • C.两种气体的分子平动速率相等
  • D.两种气体的内能相等
100

设A和B都是n阶方阵,已知│A│=2,│B│=3,则│BA-1│等于(   )。

  • A.2/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B.3/2&nbsp;&nbsp;&nbsp;&nbsp;
  • C.6&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D.5
103

  • A.两次均失败&nbsp;&nbsp;&nbsp;
  • B.第一次成功或第二次失败
  • C.第一次成功且第二次失败&nbsp;&nbsp;&nbsp;
  • D.两次均成功
119

过z轴和点(1,2,-1)的平面方程是(   )。

  • A.x+2y-z-6=0&nbsp;&nbsp;&nbsp;
  • B.2x-y=0
  • C.y+2z=0&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D.x+z=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