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H<sub>2</sub>SO<sub>4</sub>
- B.NaOHC
- C.HCl<sub>3</sub>
- D.HNO<sub>3</sub>
- A.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相关性指标
- B.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经济性指标
- C.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社会性指标
- D.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指标、管理指标
- A.1370W
- B.1443W
- C.1507W
- D.986W
- A.噪声影响安全生产
- B.噪声源、噪声的传播途径和接受者是噪声三要素
- C.噪声污染没有残余污染物,不会发生积累
- D.高强噪声有致命的危害
- A.400m<sup>3</sup>
- B.600m<sup>3</sup>
- C.800m<sup>3</sup>
- D.1000m<sup>3</sup>
- A.材料A吸声量大于材料B吸声量
- B.材料A吸声量等于材料B吸声量
- C.材料A吸声量小于材料B吸声量
- D.无法判定
- A.A
- B.B
- C.C
- D.D
- A.水头损失相等
- B.水力坡度相等
- C.过水量相等
- D.总能量损失相等
- A.尾矿
- B.生活垃圾
- C.赤泥
- D.铬渣
- A.压缩双电层
- B.电性中和
- C.吸附架桥
- D.沉淀网捕
- A.0.43m<sup>3</sup>/s
- B.0.75m<sup>3</sup>/s
- C.1.2m<sup>3</sup>/s
- D.2.5m<sup>3</sup>/s
- A.2.58m/s
- B.3.58m/s
- C.4.58m/s
- D.5.58m/s
- A.常数
- B.管轴处为零,与半径成正比
- C.管壁处为零,向管轴线形增大
- D.按抛物线分布
- A.A
- B.B
- C.C
- D.D
- A.2.74m/s
- B.3.74m/s
- C.4.74m/s
- D.5.74m/s
- A.真菌
- B.真细菌
- C.古生菌
- D.病毒
- A.质量守恒的表达式
- B.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
- C.能量守恒的表达式
- D.动量守恒的表达式
- A.一半
- B.四分之一
- C.八分之一
- D.不变化
- A.只允许向海洋特殊区域倾倒
- B.需要获得特别许可证才可以向海洋倾倒
- C.需要获得普通许可证才可以向海洋倾倒
- D.必须向省海洋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 A.A
- B.B
- C.C
- D.D
- A.三级
- B.Ⅳ类
- C.二级
- D.Ⅴ类
- A.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者剧毒物质
- B.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T艺废渣、城市垃圾和其他废弃物
- C.禁止向水体排放或倾倒放射性固体废物或废水
- D.禁止在水体清洗装贮油类或者有毒污染物的车辆和容器
- A.建筑垃圾处置场所
- B.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所
- C.危险物的处置场所
- D.生活垃圾填埋处置场所
- A.稳定性与区域性
- B.变动性与稳定性
- C.独立性与依赖性
- D.资源性与价值性
- A.倍频带声压级
- B.声功率级
- C.等校连续A声级
- D.A计权声功率级
- 26
-
拟核不具有的功能是()。
- A.转录成RNA,再翻译出蛋白质
- B.复制
- C.形成核仁结构
- D.噬菌体的核酸可以整合其上
- A.多云的夜晚
- B.晴朗少云的夏季夜晚
- C.冷暖空气团相遇时
- D.冬季中纬度地区,沿海冷空气流到大陆上
- 28
-
淹没射流是指()。
- A.流体射入水中
- B.流体射入有限空间中
- C.流体射入相同性质介质中
- D.流体射入高压区
- A.输出功率
- B.电机功率
- C.有效功率
- D.输入功率
- A.生物接触氧化法
- B.好氧生物流化床
- C.吸附-生物降解工艺
- D.高负荷生物滤池
- A.第90个数据即为L10,第50个数据为L50第10个数据即为L90
- B.第10个数据即为L10,第50个数据为L50第90个数据即为L90
- C.第180个数据即为L10,第100个数据为L50,第20个数据即为L90
- D.第20个数据即为L10,第200个数据为L50,第180个数据即为L90
- A.不得排入GB3838—2002中规定的Ⅰ、Ⅱ类水域
- B.对排入GB3838—2002中规定的Ⅲ类水域的饮用水源保护区排放限制执行一级标准
- C.对排入GB3838—2002中规定的Ⅴ、Ⅵ类水域排放限制执行一级标准
- D.对排入GB3838—2002中规定的Ⅲ类水域排放限制执行二级标准
- A.正比
- B.反比
- C.负相关关系
- D.线性关系
- A.防渗工程
- B.垃圾渗滤液疏导、收集、处理系统
- C.用于排除降水的导流坝和顺水沟
- D.独立的危险废物区
- A.建设项目概况
- B.建设项目周围气候状况
- C.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 D.环境保护经济损益分析
- A.叶轮为无限个无厚度叶片
- B.流速与叶片弯曲方向相同
- C.理想流体
- D.同一圆周上速度逐渐变大
- A.耐酸
- B.耐碱
- C.耐热
- D.耐盐
- A.一条水平直线
- B.一条向上直线
- C.一条向上凹的二次曲线
- D.一条向下凹的二次曲线
- 40
-
烟气中的主要组分是()。
- A.氮氧化物、硫氧化物、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 B.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硫氧化碳和硫化氢
- C.氮、氧、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 D.气体组分和有害气体组分
- A.高空大气中的高压控制区
- B.晴朗少云的夏季夜晚
- C.风速大,冷暖空气交替出现,气温变化大时
- D.冬季暖空气平流到盆地上空
-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 B.“污染者讨费”或“谁污染谁治理”
- C.“强化环境管理”
- D.环境影响评价
- A.禁止引进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要求的技术和设备
- B.任何单位已经建成的防治污染设施,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不用
- C.对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必须关停
- D.超标排污的企事业单位应当缴纳超标排污费,并负责治理污染环境
- A.比浊法
- B.对氨基二甲基苯胺分光亮度法
- C.电位滴定法
- D.碘量法
- A.A
- B.B
- C.C
- D.D
- A.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超过国家标准并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 B.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 C.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打桩机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 D.在施工装潢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 A.自养微生物
- B.厌氧微生物
- C.好氧微生物
- D.光能自养微生物
- A.均匀规律
- B.直线变化规律
- C.抛物线规律
- D.对数曲线规律
- A.50/27
- B.27/50
- C.27/20
- D.20/27
- A.混凝沉淀
- B.膜分离
- C.臭氧氧化
- D.活性炭吸附
- A.加强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
- B.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
- C.维护建筑市场秩序
- D.保证建筑工业的质量和安全
- 52
-
TSP采样法属于()。
- A.填充柱阻留法
- B.直接采样法
- C.滤料阻留法
- D.自然积集法
- A.Fe<sup>3+</sup>>Ca<sup>2+</sup>>Al<sup>3+</sup>>Na<sup>+</sup>>H<sup>+</sup>
- B.Al<sup>3+</sup>>Ca<sup>2+</sup>>Fe<sup>3+</sup>>Na<sup>+</sup>>H<sup>+</sup>
- C.Al<sup>3+</sup>>Fe<sup>3+</sup>>Ca<sup>2+</sup>>Na<sup>+</sup>>H<sup>+</sup>
- D.Fe<sup>3+</sup>>Al<sup>3+</sup>>Ca<sup>2+</sup>>Na<sup>+</sup>>H<sup>+</sup>
- A.现场加入醋酸锌和氢氧化钠,并在2~5℃情况下保存
- B.现场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冷暗处保存
- C.加硝酸调pH=1~2
- D.加HCl调pH≤2
- A.hf<sub>AB</sub>=hf<sub>1</sub>=hf<sub>2</sub>=hf<sub>3</sub>
- B.hf<sub>AB</sub>=hf<sub>1</sub>+hf<sub>2</sub>+hf<sub>3</sub>
- C.hf<sub>AB</sub>=hf<sub>1</sub>+hf<sub>2</sub>
- D.hf<sub>AB</sub>=hf<sub>2</sub>+hf<sub>3</sub>
- A.去除废水中的颗粒状有机物,减轻后续生物处理的负担
- B.调节水质、水量、水温等,保证后续生物处理的顺利进行
- C.大量去除胶体状和溶解状有机物,保证出水达标排放
- D.脱氮、除磷
- A.H2可还原CO<sub>2</sub>合成CH<sub>4</sub>
- B.乙酸脱羧生成CH<sub>4</sub>和CO<sub>2</sub>
- C.甲酸、甲醇及甲基胺可裂解生成CH<sub>4</sub>
- D.大部分的甲烷来自氢的氧化和二氧化碳的还原
- A.减小
- B.增大
- C.不变
- D.不确定
- A.环境影响评价大纲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总体设计和行动指南
- B.评价大纲应在开展评价工作之前编制,它是具体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文件
- C.也是检查报告书内容和质量的主要判据
- D.以上全部
- A.古生菌的细胞壁很厚
- B.古生菌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异染颗粒
- C.古生菌体内的酶能够在其所生存的极端条件下正常发挥作用
- D.古生菌细胞内含有大量的2,6-吡啶二羧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