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
- B.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
- C.建设项目的用地性质
- D.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
- A.单复合
- B.双复合
- C.双层
- D.三复合
- A.软化只能去除水中的Ca2+和Mg2+,除盐可以去除水中的各种溶解离子
- B.离子交换软化工艺只需使用阳离子交换树脂
- C.软化处理后的水满足电子工业的用水要求
- D.离子交换法可以用于除盐处理
- A.迟滞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 B.迟滞期、稳定期、衰亡期、对数期
- C.对数期、迟滞期、衰亡期、稳定期
- D.潜伏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 A.TSP是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μm的颗粒物
- B.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主要分为四级
- C.Pb是指存在于可吸入颗粒物中的铅及其化合物
- D.氟化物是以气态和颗粒态形式存在的无机氟化物
- A.流动水层
- B.好氧层和厌氧层
- C.生物滤料
- D.附着水层
- A.有机物的分解
- B.有机物的合成
- C.有机物的贮存
- D.有机物的迁移
- A.史里希丁
- B.福斯特
- C.阿勃拉莫维奇
- D.弗斯曼
- A.软木隔震垫和压缩型橡胶隔震器
- B.金属弹簧和剪切橡胶隔震器
- C.空气弹簧和凸台橡胶垫
- D.金属弹簧和毛毡
- A.工业用水
- B.农业用水
- C.生活饮用水地表水
- D.畜牧业用水
- A.pH
- B.氨氮
- C.生化需氧量
- D.总硬度
- A.物理吸附是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引起的,可以是单层吸附,也可以是多层吸附
- B.温度升高时物理吸附的气体可能逸出
- C.化学吸附比物理吸附速率快,参与吸附的各相间迅速达到平衡
- D.化学吸附需要一定活化能
- A.P/H指数B
- B.ODC
- C.IP
- D.氧浓度昼夜变化幅度
- A.多污带
- B.α-中污带
- C.β-中污带
- D.寡污带
- A.左、右各一条
- B.左、中、右各一条
- C.5条以上等距离垂线
- D.一条中泓垂线
- 16
-
马赫数Ma等于()。
- A.A
- B.B
- C.C
- D.D
- A.1
- B.2
- C.3
- D.4
- A.9.70~4.30
- B.4.30~9.70
- C.7.70~9.70
- D.9.70~7.70
- A.目的是杀灭水中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全部病原微生物
- B.使处理后饮用水的微生物学指标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把饮水导致的水致疾病的风险降到零
- C.消毒处理能杀灭水中所有微生物
- D.埃希氏大肠菌、总大肠杆菌和耐热大肠菌群是肠道微生物的指示菌,以衡量消毒处理的效果
- A.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制造、销售和进口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船
- B.在用机动车不符合在用当时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不得上路行驶
- C.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停止生产、进口、销售含铅汽油
-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机动车停放地对在用机动车的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抽测
- A.两者都是由蛋白质组成的
- B.两者都是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发挥催化作用的
- C.两者都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 D.两者都具有高度的催化专一性
- A.隔断作用
- B.阻滞作用
- C.去除作用
- D.迁移渗透作用
- A.该废水的有机物能够初步生物降解
- B.该废水的有机物难生物降解
- C.可生化性较差,不宜采用生物处理工艺进行处理
- D.可生化性较好,可采用生物处理工艺进行处理
- A.一条水平直线
- B.一条向上直线
- C.一条向上凹的二次曲线
- D.一条向下凹的二次曲线
- A.1
- B.0.5
- C.2
- D.4
- A.分析和预测
- B.评估
- C.预测和评估
- D.分析、预测和评估
- A.A
- B.B
- C.C
- D.D
- A.重富营养型
- B.贫营养型
- C.富营养型
- D.弱富营养型
- A.a=1,b=2,c=3
- B.a=1,b=1,c=1
- C.a=2,b=2,c=2
- D.a=3,b=2,c=1
- A.混凝土
- B.玻璃窗(关闭时)
- C.木板
- D.硬质纤维板
- A.建筑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制度
- B.竣工验收制度
- C.安全承诺制度
- D.质量保修制度
- A.易评估和暂时性
- B.分散性和持续性
- C.无形性和多发性
- D.危害大和复杂性
- A.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类比法、物料衡算法、资料复用法
- B.再采用类比法的时候,应充分注意分析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的相似性
- C.物料恒算法,由于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的结果最能体现实际情况,对结果不需修正
- D.资料复用法一般在评价等级较低的建设项目的评价中使用
- A.通知产权所属部门
- B.要求设计单位变更设计
- C.采取专项保护措施
- D.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 A.10min;微生物、氧化水中有机物
- B.30min;微生物、氧化水中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
- C.30min;微生物、氧化水中有机物
- D.10min;微生物、氧化水中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
- A.雷诺准则
- B.弗劳德准则
- C.欧拉准则
- D.柯西准则
- A.建设项目不论对环境影响的大小,都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
- B.只有建设项目可能造成重大或轻度环境影响时,要求提交环境影响技术文件,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不用提交任何形式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文件
- C.科研单位、设计院等研究与设计部门均可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
- D.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程度的不同,环境评价技术文件的形式不同
- A.环境影响报告书
- B.环境影响登记表
- C.环境影响报告表
- D.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 A.了解气象因素
- B.换算标况体积
- C.判断污染水平
- D.以上都对
- A.在阳光照射下,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氧化剂之间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
- B.主要成分含臭氧、过氧乙酰硝酸脂、酮类和醛类
- C.刺激性和危害比一次污染物强烈得多
- D.无色,对大气能见度没有影响
- A.贮存样品的容器应用铬酸洗液浸泡过夜
- B.在酸性溶液中,六价铬和三价铬能与二苯碳酰二肼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
- C.次氯酸钠对测定无干扰
- D.水样采集后,加入NaOH调pH约为8
- A.破碎
- B.筛选
- C.干燥
- D.破碎和筛选
- A.一个
- B.两个
- C.三个
- D.四个
- 44
-
水力最优断面是指()。
- A.造价最低的渠道
- B.流速最大的渠道
- C.对一定流量具有最大断面积的渠道
- D.对一定面积具有最小湿周的断面
- A.作为回用水
- B.引入河湖
- C.排入GB3838地表水Ⅲ类功能区域
- D.排入GB3097海水二类功能水域
- A.由于颗粒污泥的形成,有很高的污泥浓度,可高达50
- B.VSS/L
- C.三相分离器的设置是其主要特征
- D.填料层的厚度约为1~4m
- E.内部无须设置搅拌设备
- 47
-
条件电极电位是()。
- A.在特定条件下氧化形和还原形的总浓度均为1mol·L-1或它们的浓度比为1时,在校正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后所得的实际电极电位
- B.标准电极电位
- C.任意浓度下的电极电位
- D.任意温度下的电极电位
- A.大分子有机物被吸附并水解为小分子有机物
- B.溶解性有机物和小分子有机物被吸收进入体内
- C.被吸收的有机物全部氧化分解为CO<sub>2</sub>和H<sub>2</sub>O
- D.老化的生物膜不断脱落并作为剩余污泥被去除
- A.只与雷诺数有关
- B.只与管壁相对粗糙度有关
- C.与雷诺数和管壁相对粗糙度均有关
- D.与雷诺数和管长有关
- A.重新备案
- B.重新报批
- C.重新审核
- D.报废
- A.控制酸度法
- B.沉淀掩蔽法
- C.氧化还原掩蔽法
- D.络合掩蔽法
- A.仅限于农业固体废物
- B.仅限于生活垃圾
- C.仅限于生活垃圾,农业固体废物等有机固体废物
- D.可以是有机固体废物、也可以是无机固体废物
- A.催化剂
- B.掩蔽剂
- C.活化剂
- D.络合剂
- A.衰减一倍
- B.衰减6dB
- C.不变
- D.衰减3dB
- A.判断功能
- B.预测功能
- C.选择功能
- D.决策功能
- A.减小
- B.增大
- C.不变
- D.不确定
- A.天然气的组成一般为甲烷85%、乙烷10%、丙烷3%
- B.原油中的硫含量有些会高于煤中的硫含量
- C.灰分是煤中不可燃矿物质的总称,我国煤炭的平均灰分约为10%
- D.氢是燃料中发热量最高的元素
- A.不可容忍阈
- B.不舒服阈
- C.疲劳阈
- D.危险阈
- A.好氧呼吸、厌氧呼吸、发酵
- B.氧化、还原、产能
- C.释氢、受氢、同化
- D.同化、异化、发酵
- A.单纯混合模型
- B.完全混合模型
- C.多河段模型
- D.托马斯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