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与雷诺数有关
- B.管壁相对粗糙度有关
- C.管壁形状有关
- D.与以上三者都有关
- A.一条水平直线
- B.一条向上直线
- C.一条向上凹的二次曲线
- D.一条向下凹的二次曲线
- A.100.325kPa和0℃
- B.101.325kPa和0℃
- C.100.325kPa和25℃
- D.101.325kPa和25℃
- A.0~10μm
- B.0~50μm
- C.0~100μm
- D.10~100μm
- A.悬浮物
- B.化学需氧量
- C.生化需氧量
- D.DO
- A.逐步升温,每次升高1℃
- B.逐步升温,每次升高5℃
- C.将固体废物点燃,测定火焰温度
- D.将固体废物点燃,测定室温
- A.0.62
- B.1.32
- C.0.75
- D.0.82
- A.颗粒度
- B.碳氮比
- C.空隙率
- D.堆体容重
- A.减小
- B.增大
- C.不变
- D.不确定
- A.只有获得注册执业资格的专业人员才能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
- B.勘察单位超越其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承揽业务时,须与符合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的其他勘察单位协作
- C.每个注册的资格人员只能受聘于一个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
- D.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统一制作执业人员的注册证书
- A.微生物
- B.泥沙
- C.有机污染物
- D.噬菌体
- A.67μg/m<sup>3</sup>
- B.103.5μg/m<sup>3</sup>
- C.55.6μg/m<sup>3</sup>
- D.78.1μg/m<sup>3</sup>
- A.异染颗粒
- B.聚β-羟基丁酸
- C.肝糖
- D.淀粉粒
- A.肝
- B.肾
- C.胃
- D.肠
- 15
-
碳循环以()为中心。
- A.CO<sub>2</sub>
- B.C
- C.CO
- D.(CH<sub>2</sub>O)<sub>n</sub>
- A.A
- B.B
- C.C
- D.D
- A.h
- B.l-h
- C.l+h
- D.h-l
- A.碳源
- B.氮源
- C.水
- D.温度
- A.0类适用于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位于城郊和乡村的这一类区域可参照执行该类标准
- B.1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乡村居住环境可参照执行该类标准
- C.2类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 D.4类标准适用于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河道两侧区域
- A.一次方
- B.二次方
- C.三次方
- D.不变化
- A.中频振动,10~50Hz
- B.高频振动,50~200Hz
- C.中频振动,6~100Hz
- D.高频振动,100~600Hz
- A.好氧微生物
- B.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
- C.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
- D.兼性厌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
- A.禁止向大气排放含有毒物质的废气和粉尘
- B.禁止向大气排放含放射性物质的气体和气溶胶
- C.在人口集中地区,禁止焚烧垃圾
- D.禁止生产和进口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产品,但已有产品在规定期限内可以使用
- 24
-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泥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遵循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 B.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遵循综合排放标准与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原则
- C.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设置的三项指标,均指任何1天平均值不得超过的限值
- D.通过排气筒排放的污染物只有同时超过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最高允许排放速度才能算超标排放
- A.COD
- B.挥发酚
- C.六价铬
- D.pH
- A.膜生物反应器是由膜分离与生物反应器相结合的生化反应系统
- B.膜的材料可以是陶粒、活性碳和核桃壳等
- C.膜生物反应器的沉淀池较小,一般采用竖流式
- D.膜生物反应器的SRT和HRT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 A.80%
- B.99%
- C.98%
- D.99.6%
- A.工厂
- B.公用事业工程
- C.国际组织贷款工程
- D.住宅小区
- A.吸附
- B.好氧
- C.厌氧
- D.缺氧
- A.1/2
- B.1/4
- C.1/8
- D.1/32
- A.较大
- B.较小
- C.相等
- D.一倍
- A.蒸汽压力
- B.过热器温度
- C.垃圾热值
- D.汽轮机效率
- A.粉尘的堆积密度用于研究尘粒在气体中的运动、分离和去除
- B.荷电可以增加袋式除尘器的捕集效率
- C.粉尘的流动性是设计除尘器灰斗的重要参数
- D.低温条件下,主要依靠粉尘表面吸附的水分或其他化学物质中的离子导电
- A.原核生物
- B.真核生物
- C.微型后生动物
- D.非细胞形态
- A.固体废物的名称、组分、形态、数量等内容的调查清单,并分别列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
- B.根据工业过程、各个产出环节提出防治措施并论证其可行性
- C.生活垃圾焚烧厂、危险废物填埋场和危险废物焚烧厂的污染控制标准
- D.提出最终处置措施方案
- A.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
- B.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实验室问协作实验
- C.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现场评价考核
- D.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实验室外部合作交流
- A.格栅
- B.筛网
- C.沉砂
- D.调节池
- A.0.9倍
- B.0.95倍
- C.0.81倍
- D.0.79倍
- A.理想流体运动方程式的局部阻力为零,沿程阻力不为零
- B.理想流体运动方程式的沿程阻力为零,局部阻力不为零
- C.理想流体运动方程式的局部阻力、沿程阻力均为零
- D.二者没有区别
- A.内水
- B.领海
- C.大陆架
- D.部分公海
- A.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
- B.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氟化物
- C.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和臭氧
- D.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颗粒物和铅
- A.国家禁止开采含放射性和砷等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煤炭
- B.国家禁止高硫分、高灰分煤炭的开采
- C.在人口集中地区存放煤炭、煤矸石、煤渣、煤灰、砂石、灰土等物料、必须采取防燃、防尘措施,防止污染大气
- D.在集中供热管网覆盖的地区,不得新建燃煤供热锅炉
- A.属名
- B.种名
- C.亚属
- D.均不是
- A.原料、产品或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或毒性大、难以在环境中降解的建设项目
- B.对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有一定影响,但不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建设项目
- C.可能对脆弱生态系统产生较大影响或可能引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建设项目
- D.容易引起跨行政区环境影响纠纷的建设项目
- A.填埋
- B.生物降解
- C.向他国转移
- D.填埋焚烧
- A.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是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而确定的
- B.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 C.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以边长50km的矩形区域
- D.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10km
- A.枯草芽孢杆菌
- B.R型肺炎双球菌
- C.放线菌
- D.S型肺炎双球菌
- A.类比法
- B.物料衡算法
- C.资料复用法
- D.专家判断法
- 49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环境影响评价(法):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 B.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1)判断功能、(2)预测功能、(3)选择功能、(4)导向功能。
- C.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基础:环境监测技术、污染物扩散规律、环境质量对人体健康影响、自然界自净能力。
- D.《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是促进法,可以参照执行。
- A.氧化还原性物质
- B.防止重金属沉淀
- C.作为指示剂
- D.破坏有机物、把低价汞全部氧化成二价汞离子
- A.碱土、稀土金属氧化物/Al<sub>2</sub>O<sub>3</sub>
- B.V<sub>2</sub>O<sub>5</sub>/SiO<sub>2</sub>
- C.V<sub>2</sub>O<sub>5</sub>/Al<sub>2</sub>O<sub>3</sub>
- D.碱土、稀土金属氧化物/蜂窝陶瓷
- A.“碧水蓝天”就是人类追求的环境目标
- B.每个环境质量标准值就是一个具体的环境目标值
- C.环境目标是一个区域、城市、地区、国家制定环境规划、进行环境建设和管理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 D.环境目标是各级政府规定的在一定阶段内必须达到的各种环境质量指标值的总称
- A.二类二级
- B.二类三级
- C.三类三级
- D.三类二级
- A.慢性毒性的监测、易燃性试验、腐蚀性试验、反应性试验、浸出毒性试验
- B.急性毒性的监测、慢性毒性的监测、腐蚀性试验、反应性试验、浸出毒性试验
- C.急性毒性的监测、易燃性试验、腐蚀性试验、反应性试验、浸出毒性试验
- D.急性毒性的监测、慢性毒性的监测、易燃性试验、腐蚀性试验、浸出毒性试验
- A.拮抗关系
- B.共生关系
- C.寄生关系
- D.互生关系
- A.1.32倍
- B.1.5倍
- C.2倍
- D.0.75倍
- A.亚硝酸盐氮
- B.总氮
- C.凯氏氮
- D.非离子氮
- A.整体性与价值性,变动性与资源性,区域性与稳定性
- B.整体性与区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资源性与环境价值性
- C.整体性与稳定性,区域性与变动性,资源性与价值性
- D.整体性与区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资源性与价值性
- A.破碎是利用外力克服固体废物间的的凝聚力使大块固体废物分裂变碎的过程。磨碎是使小块固体废物颗粒分裂成细粉的过程
- B.破碎可使固体废物的容积减小,便于运输和贮存;为同体废物的下一步加工作准备;提高了焚烧、热分解、熔融等作业的稳定性和热效率
- C.破碎设备主要考虑破碎比这个技术指标
- D.常用的破碎机有鄂式破碎机、冲击式破碎机、剪切式破碎机、锟式破碎机等
- A.可以吞食细菌和有机颗粒
- B.吞食食物无选择,也吞食菌胶团
- C.原生动物的存在对出水水质有明显改善
- D.不能摄食溶解性有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