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生活环境
- B.资源环境
- C.生境环境
- D.生态环境
- A.混凝土
- B.玻璃窗(关闭时)
- C.木板
- D.硬质纤维板
- A.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 B.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 C.所在行政区域公众的意见
- D.所在地有关单位和居民的意见
- A.噬菌体
- B.大肠杆菌
- C.SARS
- D.烟草花叶病毒
- A.1370W
- B.1443W
- C.1507W
- D.986W
- A.一半
- B.四分之一
- C.八分之一
- D.不变化
- A.NaCl
- B.EDTA
- C.K<sub>2</sub>Cr<sub>2</sub>O<sub>2</sub>
- D.CaCO<sub>3</sub>
- A.3
- B.4
- C.5
- D.6
- A.气膜阻力和液膜阻力在总阻力中占相当比例
- B.气膜阻力
- C.液膜阻力
- D.界面阻力和液膜阻力
- A.类毒素
- B.内毒素
- C.外毒素
- D.抗生素
- A.一般地下水
- B.矿泉水
- C.地下热水
- D.回注水
- 12
-
A/O脱氮工艺中()。
- A.A池为厌氧池
- B.O池仅用于去除有机物
- C.A池比O池体积大
- D.同时有污水和污泥循环系统
- A.比浊法
- B.对氨基二甲基苯胺分光亮度法
- C.电位滴定法
- D.碘量法
- A.5类
- B.4类
- C.3类
- D.6类
- A.红色刚好褪去为止
- B.黄色刚好褪去为止
- C.蓝色刚好褪去为止
- D.棕色刚好褪去为止
- A.酶蛋白与辅助因子单独存在时无催化活性
- B.一种酶蛋白只能与一种辅助因子结合形成全酶
- C.一种辅助因子只能与一种酶蛋白结合成全酶
- D.辅助因子可以作用底物直接参加反应
- A.5320kN
- B.6320kN
- C.7320kN
- D.8320kN
- A.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
- B.1989年《环境保护法》
- C.1998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 D.2002《环境影响评价法》
- A.产氢产乙酸阶段,水解、发酵阶段,产甲烷阶段,同型产乙酸阶段
- B.水解、发酵阶段,产甲烷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
- C.同型产乙酸阶段,水解、发酵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产甲烷阶段
- D.水解、发酵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同型产乙酸阶段,产甲烷阶段
- A.能量的量纲
- B.效率的量纲
- C.质量的量纲
- D.长度的量纲
- A.固体废物没有使用价值
- B.固体废物可能呈固态、半固态或置于容器中呈气态
- C.固体废物也可成为宝贵的资源
- D.固体废物可能来源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
- A.气泡吸收管
- B.多孔筛板吸收管
- C.冲击式吸收管
- D.滤性材料过滤夹
- A.环境综合质量评价
- B.环境现状评价
- C.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 D.环境总体质量评价
- A.分段进水法或多点进水法
- B.2阶段法
- C.3阶段法
- D.5阶段法
- A.采用好氧堆肥处理污泥时,有机物降解率不是控制指标
- B.城镇污水厂噪声控制按《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执行
- C.非重点控制流域的建制镇污水厂,采用一级强化处理工艺时,执行二级标准
- D.新建(包括改、扩建)城镇污水厂周围应建设绿化带,并设有一定的防护距离
- A.好氧消化耗能大,厌氧消化设备简单
- B.都能达到降低污泥中的有机物含量,污泥稳定化的目标
- C.好氧消化能够回收污泥中的部分能源
- D.厌氧消化的机理是活性污泥的内源呼吸作用
- A.在河流横向断面上立即与河水充分混合
- B.在河流横向断面上只经横向混合一定距离后与河水充分混合
- C.经垂向混合、横向混合后与河水充分混合
- D.当河流断面上任意一点的污染物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差小于平均浓度的10%,可以认为此污染物的浓度已达到均匀分布
- A.1.32倍
- B.1.5倍
- C.2倍
- D.0.75倍
- A.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 B.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 C.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 D.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试行标准
- A.只能沿程下降
- B.只能沿程上升
- C.只能保持水平
-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 A.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
- B.纯氧曝气活性污泥法
- C.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
- D.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
- A.湿式消解法和干灰法
- B.消解、富集和分离
- C.溶剂萃取、离子交换、吸附
- D.过滤、挥发、蒸馏
- A.一级标准
- B.二级标准
- C.三级标准
- D.四级标准
- A.蕃红、结晶紫
- B.结晶紫、蕃红
- C.结晶紫、品红
- D.品红、结晶紫
- A.沿程下降
- B.沿程上升
- C.保持水平
-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 36
-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泥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遵循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 B.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遵循综合排放标准与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原则
- C.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设置的三项指标,均指任何1天平均值不得超过的限值
- D.通过排气筒排放的污染物只有同时超过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最高允许排放速度才能算超标排放
- A.杀死一切微生物
- B.杀死病原微生物
- C.抑制所有微生物生长
- D.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
- A.A
- B.B
- C.C
- D.D
- A.干基回流比为0.777,干基物料总量为44.4t/dB干基回流比为0.856,干基物料总量为35.4t/d
- B.湿基回流比为0.567,湿基物料总量为44.4t/d
- C.湿基回流比为0.333,湿基物料总量为84.4t/d
- A.尼古拉兹实验
- B.达西实验
- C.帕斯卡实验
- D.雷诺实验
- A.用作土壤改良剂
- B.生产水泥
- C.制砖
- D.生产硫酸铵化肥
- A.内源呼吸期
- B.对数增殖期
- C.减速增长期
- D.稳定增殖期
- A.pH为7.0,BOD5应小于0.5mg/L
- B.pH为7.2.BOD5应小于0.5mg/L
- C.pH为7.5,BOD5应小于0.2mg/L
- D.pH为7.2.BOD5应小于0.2mg/L
- 44
-
压强的量纲为:()。
- A.[ML1T2]
- B.[ML-1T-2]
- C.[ML-2T-1]
- D.[ML2T-1]
- A.在人口集中地区,禁止焚烧沥青、油毡等产生有毒有害烟尘的物质
- B.城市市区建设施工,必须采取防治扬尘的措施
- C.禁止向大气排放含有毒物质的废气
- D.城市人民政府应加强城市绿化,防治城市扬尘污染
- A.92%
- B.93%
- C.102%
- D.103%
- A.结构的整体性
- B.系统的开放性
- C.区域分异性
- D.区域的稳定不变性
- A.hf<sub>AB</sub>=hf<sub>1</sub>=hf<sub>2</sub>=hf<sub>3</sub>
- B.hf<sub>AB</sub>=hf<sub>1</sub>+hf<sub>2</sub>+hf<sub>3</sub>
- C.hf<sub>AB</sub>=hf<sub>1</sub>+hf<sub>2</sub>
- D.hf<sub>AB</sub>=hf<sub>2</sub>+hf<sub>3</sub>
- A.减小
- B.增大
- C.不变
- D.不确定
- A.杀死一切微生物
- B.杀死病原微生物
- C.抑制所有微生物生长
- D.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
- 51
-
水跌是指()。
- A.急流向急流过渡的水力现象
- B.急流向缓流过渡的水力现象
- C.缓流向急流过渡的水力现象
- D.缓流向缓流过渡的水力现象
- A.各个截面的动量守恒
- B.各个截面的能量守恒
- C.各个截面的无量纲速度是相等
- D.各个截面的动量矩守恒
- A.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
- B.硫酸和碱性碘化钾
- C.硫酸锰和碱性氯化钾
- D.硫酸和碱性氯化钾
- A.具有持久性
- B.具有毒性
- C.具有易燃性、爆炸性
- D.具有反应性、腐蚀性
- A.BOD值
- B.测定其中的营养物质含量
- C.毒性大小
- D.淀粉含量
- A.α-D-1,4
- B.β-D-1,4
- C.α-D-1,6
- D.β-D-1,6
- 57
-
环境预测内容不包括()。
- A.环境质量预测
- B.污染产生与排放预测
- C.生态环境预测
- D.环保投资预测
- A.中心进水管和整流筒
- B.承托层
- C.配水系统
- D.冲洗排水槽和集水渠
- A.厌氧环境
- B.好氧环境
- C.缺氧或无氧环境
- D.常温下
- A.重金属
- B.分散油
- C.悬浮物
- D.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