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沿直径200mm、长4000m的油管输送石油,流量为2.8×10-2m3/s,冬季石油运动黏度为1.01cm2/s,夏季为0.36cm2/s。选择冬、夏两季输油管道中的流态和沿程损失均正确的是()。
- A.夏季为素流,hf=29.4m油柱
- B.夏季为层流,hf=30.5m油柱
- C.冬季为紊流,hf=30.5m油柱
- D.冬季为层流,hf=29.4m油柱
- A.45.0m<sup>3</sup>/d
- B.53.3m<sup>3</sup>/d
- C.83.3m<sup>3</sup>/d
- D.120.0m<sup>3</sup>/d
- A.微波
- B.短波
- C.中波
- D.长波
- A.90%,72%,87%
- B.90%,99%,72%
- C.72%,99%,87%
- D.72%.90%,72%
- A.37.60t/d
- B.117.00t/d
- C.52.76t/d
- D.17.44t/d
- A.pH为7.2,BOD5应小于0.5mg/L
- B.pH为7.5,BOD5应小于0.2mg/L
- C.pH为7.2,BOD5应小于0.2mg/L
- D.pH为7.0,BOD5应小于0.5mg/L
- A.真菌
- B.细菌
- C.原生质体
- D.原生动物
- A.振动加速度级
- B.铅垂向Z振级
- C.振动级
- D.累计百分Z振级
- A.COD升高
- B.细菌总数升高
- C.溶解氧降低
- D.轮虫出现
- A.在晴朗的夜间到清晨,较易形成辐射逆温,污染物不易扩散
- B.逆温层是强稳定的大气层,污染物不易扩散
- C.空气污染事件多数发生在有逆温层和静风的条件下
- D.电厂烟囱等高架源因污染物排放量大,逆温时一定会造成严重的地面污染
- A.硫酸和高锰酸钾
- B.硝酸
- C.硫酸和磷酸
- D.硝酸和高氯酸
- A.COD值
- B.测定其营养物质含量
- C.毒性大小
- D.淀粉含量
- A.3.9d
- B.5.7d
- C.7.3d
- D.12.2d
- A.约25%
- B.约31%
- C.约37%
- D.约43%
- A.35V/m
- B.20V/m
- C.60V/m
- D.30V/m
- A.NO<sup>-</sup><sub>3</sub>
- B.SO<sup>2-</sup><sub>4</sub>
- C.O<sub>2</sub>
- D.NK<sup>+</sup><sub>4</sub>
- A.甲烷化阶段适宜的pH值在6.8~7.2
- B.高温消化相对于中温消化,消化速度加快,产气量提高
- C.厌氧消化微生物对基质同样有一定的营养要求,适宜C/N为(10~20):1
- D.消化池搅拌越强烈,混合效果越好,传质效率越高
- A.63.5dB(A)
- B.127dB(A)
- C.66.8dB(A)
- D.66.5dB(A)
- A.固氮作用
- B.硝化作用
- C.反硝化作用
- D.氨化作用
- A.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原生动物和微型动物
- B.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和微型动物
- C.真菌、放线菌、细菌、藻类、原生动物和微型动物
- D.真菌、细菌、放线菌、藻类、原生动物和微型动物
- A.不变
- B.减小
- C.增大
- D.不定
- A.330m/s
- B.335m/s
- C.340m/s
- D.345m/s
- A.硫粒
- B.肝糖粒
- C.糖元
- D.异染粒
- A.278.0mg/L
- B.255.5mg/L
- C.287.0mg/L
- D.248.3mg/L
- A.0.15mg/m<sup>3</sup>
- B.0.075mg/m<sup>3</sup>
- C.0.13mg/m<sup>3</sup>
- D.0.30mg/m<sup>3</sup>
- A.特殊保护区
- B.—般保护区
- C.历史保护区
- D.重点治理区
- A.功率
- B.频率
- C.场强
- D.辐射
- A.水样中的难氧化有机物含量过高
- B.Fe<sup>3+</sup>转变为Fe<sup>2+</sup>
- C.水样中的可氧化有机物含量过高
- D.没有加入硫酸银催化剂
- A.≤100um
- B.≤150um
- C.≤200um
- D.≤250um
- A.杀灭微生物
- B.避免氯离子干扰
- C.沉淀钡离子、钙离子等
- D.作为催化剂
- A.—个为急变流断面,另一个为均匀流断面
- B.—个为急变流断面,另一个为渐变流断面
- C.都是渐变流断面
- D.都是急变流断面
- A.评价因子浓度超标倍数
- B.区域自然环境特征
- C.超标因子个数
- D.对环境影响(人群健康、生态效应)大小
- A.最大流量
- B.最大扬程
- C.最大功率
- D.最高效率
- A.浓度标准可保证受纳水体的环境质量,总量标准指标明确统一,方便执行
- B.浓度标准规定了排出口的浓度限值,总量标准规定了与水环境容量相适应的排放总量或可接纳总量
- C.浓度标准和总量标准都可以通过稀释来达到相应标准
- D.地方标准一般都是浓度标准,便于执行,国家标准一般都是总量标准,便于控制流域水环境质量
- A.环境质量指数是一个有代表性的、综合性的数值
- B.环境质量指数表征着环境质量整体的优劣
- C.有单因子指数评价、多因子指数评价和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评价等方法
- D.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通常采用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评价法
- A.发酵细菌群
- B.产氢产乙酸细菌群
- C.同型产乙酸细菌群
- D.产甲烷细菌
- A.废水的生物除磷过程是利用聚磷菌从废水中过量摄取磷,并以聚合磷酸盐贮存在体内,形成高含磷污泥,通过排放剩余污泥将高含磷污泥排出系统,达到除磷目的
- B.聚磷菌只有在厌氧环境中充分释磷,才能在后续的好氧环境中实现过量摄磷
- C.普通聚磷菌只有在好氧环境条件下,才能过量摄取废水中的磷;而反硝化除磷菌则可以在有硝态氮存在的条件下,实现对废水中磷的过量摄取
- D.生物除磷系统中聚磷菌的数量对于除磷效果至关重要,因此,一般生物除磷系统的污泥龄越长,其除磷效果就越好
- A.原子吸收法
- B.沉淀法
- C.电极法
- D.气相色谱法
- A.按流域或者按区域进行统一规划
- B.按相关行政区域分段管理进行统一规划
- C.按多部门共同管理进行统一规划
- D.按流域或者季节变化进行统一规划
- A.L10为测定时间内,9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
- B.L90为测定时间内,1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
- C.将测定的一组数据(例如100个数)从小到大排列,第10个数据即为L10
- D.将测定的一组数据(例如100个数)从大到小排列,第10个数据即为L10
- A.估算模式系统
- B.AERMOD模式系统
- C.ADMS模式系统
- D.CALPUFF模式系统
- A.碘化汞和碘化钾的强酸溶液
- B.碘化汞和碘化钾的强碱溶液
- C.氯化汞和氯化钾的强酸溶液
- D.氯化汞和氯化钾的强碱溶液
- A.单位重量液体的位能守恒
- B.单位重量液体的动能守恒
- C.单位重量液体的压能守恒
- D.单位重量液体的机械能守恒
- A.水泵提升水的几何高度
- B.水泵出口的压强水头
- C.单位重量流体所获得的能量
-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 A.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 B.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 C.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 D.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制度
- A.大于3.5m
- B.小于3.5m
- C.小于3m
- D.无法确定
- A.10d
- B.15d
- C.一项表示噪声变化幅度的量
- D.两项表示噪声变化幅度的量
- A.多污带、a-中污带、寡污带
- B.多污带、a-中污带、β-中污带、寡污带
- C.多污带、a-中污带、β-中污带、r-中污带、寡污带
- D.多污带、中污带、寡污带
- A.指环境系统的状态对人类及生物界的生存和繁殖的适宜性
- B.指与环境质量标准之间的关系
- C.指环境中污染物的含量的状态
- D.指环境各要素的丰富程度
- A.A计权声级
- B.B计权声级
- C.C计权声级
- D.D计权声级
- A.污水处理厂的最大时设计流量加污泥回流量
- B.污水处理厂的最大时设计流量加污泥回流量和污泥排放量
- C.污水处理厂的最大时设计流量
- D.污水处理厂的最大时设计流量加混合液内回流量
- A.输入功率
- B.输出功率
- C.轴功率
- D.有效功率
- A.有毒有害物质的浸出率
- B.稳定化药剂的残留量
- C.固化/稳定化产品的可利用性
- D.以上三者都是
- A.增加
- B.减小
- C.不变
- D.不确定
- A.Q=0.0750m<sup>3</sup>/s;H=15.28m,N=3.50kW
- B.Q=0.0766m<sup>3</sup>/s;H=14.96m,N=3.50kW
- C.Q=0.0750m<sup>3</sup>/s;H=14.96m,N=3.37kW
- D.Q=0.0766m<sup>3</sup>/s;H=15.28m,N=3.44kW
- A.124d
- B.62d
- C.65d
- D.154d
- A.指示作用
- B.去除有机物
- C.促进絮凝和沉淀
- D.去除有毒物质
- 58
-
环境背景值的定义是()。
- A.未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物质组成量
- B.未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社会环境组成
- C.任何时候环境质量的评价值
- D.—项活动开始前相对清洁区域的环境质量的平均值
- A.1.0倍
- B.1/3倍
- C.1/4倍
- D.1/2倍
- A.沿程下降
- B.沿程上升
- C.保持不变
-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