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基础考试试题专项练习卷二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7

关于水环境区域性综合防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污染综合防治是流域、区域总体开发规划的组成部分
  • B.厉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方针
  • C.制定流域、区域的水质管理规划并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 D.重点保护饮用水水源,堵截水源周围的一切经济带
11

()是每一座污水处理厂每日例行的工作。

  • A.水质监测
  • B.调试观察
  • C.观察记录
  • D.运行管理
12

生态学研究的中心课题是( )

  • A.生态系统
  • B.生物圈
  • C.食物链
  • D.生态平衡
13

生态系统能量的流动就是通过( )进行的。

  • A.消费者
  • B.食物链和食物网
  • C.生产者
  • D.分解者
14

目前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主管机构是( )

  • A.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 B.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 C.国务院发展计划委员会
  • D.国土资源部
15

《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被淘汰的设备,( )。

  • A.转让给他人使用的,不得收费
  • B.转让给他人使用的,应当防止产生污染
  • C.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
  • D.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
16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是( )

  • A.二氧化碳
  • B.甲烷
  • C.二氧化硫
  • D.氮氧化合物
17

世界各国都将环境污染损害作为一种( )行为来对待,中国的立法也不例外。

  • A.普通侵权行为
  • B.特殊侵权行为
  • C.刑事犯罪行为
  • D.特殊违约行为
21

西方国家为加强环境管理而采用的一种卓有成效的行政管理制度是( )

  • A.许可证
  • B.“三同时”制度
  • C.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D.征收排污许可证制度
23

目前我国针对矿产品和生产盐的开采采用的收费方式是( )

  • A.生态税
  • B.开发税
  • C.自然资源税
  • D.排污费
24

确认某排污行为是否合法的根据是( )

  • A.环保方法标准
  • B.污染物排放标准
  • C.环境基准
  • D.环境质量标准
26

确认环境是否已被污染的根据是( )

  • A.环保方法标准
  • B.污染物排放标准
  • C.环境质量标准
  • D.环境基准
29

我国国家自然资源所有权取得的最主要方式是( )。

  • A.法定取得
  • B.强制取得
  • C.天然孳息
  • D.自然添附
30

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必须以( )为基础。

  • A.区域环境功能
  • B.环境基准
  • C.国家经济技术条件
  • D.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31

城市污水的最佳处理办法是( )

  • A.排放出城区
  • B.各排污单位建造处设施
  • C.集中处理
  • D.回灌地下水
32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开始施行的日期是( )。

  • A.1995年8月29日
  • B.1987年9月5日
  • C.1991年5月24日
  • D.1996年8月29日
33

在我国负责主管防止船舶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环境保护工作的机关是( )。

  • A.军队环境保护部门
  • B.国家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
  • C.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
  • D.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34

我国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大气污染防治作出了原则性规定的法律是( )。

  • A.《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 B.《环境保护法(试行)》
  • C.《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 D.《关于防治煤烟型污染技术政策的规定》
35

以下关于无过错责任原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无过错责任是指因污染环境而给他人造成财产或人身损害的单位或个人即使主观上没有故意或过失也要对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 B.在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诉讼中,无过错责任是一项普遍适用的民事归责原则
  • C.无过错责任原则体现了公平原则
  • D.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规定,在遭遇不可抗力的情况下即免除排污单位的民事责任
3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环境污染防治专门法律的是( )。

  • A.《水土保持法》
  • B.《海洋环境保护法》
  • C.《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 D.《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37

在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中,( )判断行为者行为是否违法的界限,是承担行政责任的第一个必要条件。

  • A.危害结果
  • B.行为人的过错
  • C.行为的违法性
  • D.违法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39

在各种环境破坏和污染中,故意的收理状态在( )中较为常见。

  • A.自然资源的破坏
  • B.环境污染行为
  • C.噪声污染行为
  • D.水污染行为。
40

人类环境的中心事物是( )。

  • A.人类
  • B.人类和其他生物
  • C.人类、其他生物和无生命物质
  • D.其他生物、无生命物质和外部空间
41

环境科学主要研究( )。

  • A.第一环境问题
  • B.科学技术问题
  • C.环境与资源问题
  • D.第二环境问题
42

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环境与资源管理经历的第二个阶段,是( )时期。

  • A.综合防治
  • B.早期限制
  • C.保护大自然,全面调整人类同环境的关系
  • D.治理
43

1974年5月,国务院建立了由20多个有关部、委组成的( ),下设办公室。

  • A.环保局
  • B.国家环保局
  • C.环境保护领导小组
  • D.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44

狭义的环境与资源污染破坏,主要来自( )

  • A.污染防治
  • B.污染控制
  • C.自然保护
  • D.水土保持
45

我国当前的环境污染破坏,主要来自( )

  • A.居民生活活动
  • B.商业活动
  • C.交通运输活动
  • D.经济生产活动
46

( ),扩大了“三同时”的适用范围。

  • A.1973年《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
  • B.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
  • C.1981年国务院《关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定》
  • D.1984年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
47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首创于( )

  • A.中国
  • B.美国
  • C.日本
  • D.瑞典
49

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由( )制订。

  • A.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 B.省级环境保护专门机构
  • C.国家环保局
  • D.省级人民政府
50

为了弥补国家或有关单位为保护、管理自然资源所支出的费用是( )

  • A.保护管理费
  • B.惩罚性收费
  • C.补偿费
  • D.开发使用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