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氢氧化钠
- B.氢氧化钙
- C.洗提
- D.洗脱
- A.污泥的性质
- B.固体浓度
- C.污泥的数量
- D.消化程度
- A.农业养殖用水
- B.工业用水
- C.生活饮用水
- D.农田灌溉用水
- A.环境纳量
- B.水体纳量
- C.水体容量
- D.环境容量
- A.气候
- B.河流情况
- C.地形
- D.水厂的位置
- A.雨水井
- B.跌水井
- C.压水井
- D.检查井
- A.水污染综合防治是流域、区域总体开发规划的组成部分
- B.厉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方针
- C.制定流域、区域的水质管理规划并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 D.重点保护饮用水水源,堵截水源周围的一切经济带
- A.质量
- B.性能
- C.产地
- D.外观
- A.挂膜
- B.运行
- C.接种
- D.驯化活性污泥
- A.警告
- B.罚款
- C.责令限期治理
- D.缴纳排污费
- A.水质监测
- B.调试观察
- C.观察记录
- D.运行管理
- A.生态系统
- B.生物圈
- C.食物链
- D.生态平衡
- A.消费者
- B.食物链和食物网
- C.生产者
- D.分解者
- A.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 B.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 C.国务院发展计划委员会
- D.国土资源部
- A.转让给他人使用的,不得收费
- B.转让给他人使用的,应当防止产生污染
- C.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
- D.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
- A.二氧化碳
- B.甲烷
- C.二氧化硫
- D.氮氧化合物
- A.普通侵权行为
- B.特殊侵权行为
- C.刑事犯罪行为
- D.特殊违约行为
- A.资金不足
- B.科技水平不高
- C.认识不足
- D.管理体制上
- A.中国
- B.美国
- C.日本
- D.英国
- A.70
- B.50
- C.60
- D.80
- A.许可证
- B.“三同时”制度
- C.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D.征收排污许可证制度
- A.10天内
- B.15天内
- C.20天内
- D.25天内
- A.生态税
- B.开发税
- C.自然资源税
- D.排污费
- A.环保方法标准
- B.污染物排放标准
- C.环境基准
- D.环境质量标准
- A.1年
- B.2年
- C.3年
- D.20年
- A.环保方法标准
- B.污染物排放标准
- C.环境质量标准
- D.环境基准
- A.法定取得物
- B.强制取得物
- C.天然孳息物
- D.自然添附物
- A.占有权
- B.使用权
- C.收益权
- D.处分权
- A.法定取得
- B.强制取得
- C.天然孳息
- D.自然添附
- A.区域环境功能
- B.环境基准
- C.国家经济技术条件
- D.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 A.排放出城区
- B.各排污单位建造处设施
- C.集中处理
- D.回灌地下水
- A.1995年8月29日
- B.1987年9月5日
- C.1991年5月24日
- D.1996年8月29日
- A.军队环境保护部门
- B.国家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
- C.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
- D.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 A.《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 B.《环境保护法(试行)》
- C.《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 D.《关于防治煤烟型污染技术政策的规定》
- A.无过错责任是指因污染环境而给他人造成财产或人身损害的单位或个人即使主观上没有故意或过失也要对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 B.在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诉讼中,无过错责任是一项普遍适用的民事归责原则
- C.无过错责任原则体现了公平原则
- D.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规定,在遭遇不可抗力的情况下即免除排污单位的民事责任
- A.《水土保持法》
- B.《海洋环境保护法》
- C.《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 D.《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 A.危害结果
- B.行为人的过错
- C.行为的违法性
- D.违法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 A.10日
- B.15日
- C.30日
- D.45日
- A.自然资源的破坏
- B.环境污染行为
- C.噪声污染行为
- D.水污染行为。
- A.人类
- B.人类和其他生物
- C.人类、其他生物和无生命物质
- D.其他生物、无生命物质和外部空间
- 41
-
环境科学主要研究( )。
- A.第一环境问题
- B.科学技术问题
- C.环境与资源问题
- D.第二环境问题
- A.综合防治
- B.早期限制
- C.保护大自然,全面调整人类同环境的关系
- D.治理
- A.环保局
- B.国家环保局
- C.环境保护领导小组
- D.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 A.污染防治
- B.污染控制
- C.自然保护
- D.水土保持
- A.居民生活活动
- B.商业活动
- C.交通运输活动
- D.经济生产活动
- A.1973年《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
- B.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
- C.1981年国务院《关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定》
- D.1984年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
- A.中国
- B.美国
- C.日本
- D.瑞典
- A.协调发展
- B.可持续发展
- C.预防为主
- D.综合利用
- A.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 B.省级环境保护专门机构
- C.国家环保局
- D.省级人民政府
- A.保护管理费
- B.惩罚性收费
- C.补偿费
- D.开发使用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