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溢流井
- B.排空井
- C.跌水井
- D.检查井
- A.一次
- B.二次
- C.三次
- D.四次
- A.挂膜
- B.运行
- C.接种
- D.驯化活性污泥
- A.平均分配、排放标准加权分配、分区加权分配、行政强制分配
- B.等比例分配、排放标准加权分配、分区加权分配、行政协商分配
- C.平均分配、排放标准加权分配、分区加权分配、行政协商分配
- D.等比例分配、排放标准加权分配、分区加权分配、行政强制分配
- A.工程方案
- B.工程量
- C.设计说明书
- D.材料与设备量
- A.每周
- B.每月
- C.每日
- D.每年
- A.正交布置形式
- B.分散布置形式
- C.截流式布置形式
- D.分区布置形式
- A.1
- B.2
- C.3
- D.4
- A.1
- B.2
- C.3
- D.4
- A.不断地更新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
- B.不断提高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规模
- C.不断提高污水处理厂操作工人的污水处理基本知识和技能
- D.不断购买当前最为先进的监测分析仪器
- A.生活污水排水系统和雨水排水系统
- B.污水排水系统和雨水排水系统
- C.生活污水排水系统和工业废水排水系统
- D.废水排水系统和雨水排水系统
- A.0.2
- B.0.15
- C.0.3
- D.0.25
- A.平均日流量一般用以表示污水处理厂的公称规模
- B.平均日流量用于计算污水处理厂的占地面积及单位土地费用
- C.平均日流量用以表示处理总水量
- D.平均日流量用于计算产生并处理的污泥总量
- A.排除积水
- B.排除工业废水
- C.排除生活污水
- D.排除雨水
- A.1/2
- B.1/3
- C.1/4
- D.2/3
- A.每周
- B.每年
- C.每月
- D.每季
- A.设计说明书
- B.处理后污水的出路
- C.城市的总体规划
- D.城市排水系统的走向和布置
- A.按照自己的经验来确定
- B.按水体的水质标准确定
- C.按城市污水处理厂所能达到的处理程度确定
- D.考虑受纳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
- A.30
- B.60
- C.90
- D.120
- A.16~25
- B.25~40
- C.40~50
- D.50~60
- A.12~15
- B.2~5
- C.22~25
- D.32~35
- A.当地的各项条件
- B.污水的处理程度
- C.工程造价与运行费用
- D.原污水的水量与污水流入工况
- A.系统的及时更新
- B.系统的定期检修
- C.系统的正常运行
- D.系统的优化管理
- A.好氧消化能耗大,卫生条件差,长时间曝气会使污泥指数减小而容易浓缩
- B.剩余污泥的消化时间不应大于5d
- C.好氧消化适用于气温较高地区的中小型废水处理厂,尤其适用于低泥龄的剩余污泥
- D.处理对象是高浓度的有机工业废水、城镇污水的污泥、动植物残体及粪便
- 25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污水处理厂必须设有设备齐备的水质监测中心
- B.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在城市污水中多是微量的或超微量的。因此,有或没有条件的污水厂都可不监测
- C.在城市污水中工业废水多占有一定的比例,而工业废水中往往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等
- D.每日对每座处理构筑物的水温、pH值、电导率、溶解氧、COD、BOD、TOD、TOC、氨氮以及曝气池内混合液的浓度等参数应进行测定,并进行记录
- A.反应体积更小
- B.可以回收沼气
- C.无需后续阶段处理
- D.能够应用的规模更广泛
- A.2
- B.3
- C.4
- D.5
- A.投配率系指每日加入消化池的新鲜污泥体积与消化池体积的比率,以百分数计
- B.对于投配率的范围,要求产气量多时,采用上限,以处理污泥为主,则可采用下限
- C.中温消化的新鲜污泥投配率以6%~8%为好,高温消化的投配率以10%~16%为好
- D.投配率少,污泥中有机物分解程度提高,产气量增加,所需的消化池容积大,基建费用增加
- A.大于
- B.小于
- C.等于
- D.远大于
- A.30
- B.50
- C.70
- D.90
- A.堆肥
- B.化学消毒法
- C.辐射处理法
- D.消化处理法
- A.检查井
- B.闸阀
- C.倒虹管
- D.跌水井
- A.排放的各类废水
- B.酸雨
- C.固体废物渗滤液
- D.大气中有害沉降物
- A.厌氧生物
- B.好氧生物
- C.厌氧微生物
- D.兼氧生物
- A.0.1mg/L和0.01mg/L
- B.0.2mg/L和0.02mg/L
- C.0.02mg/L和0.2mg/L
- D.0.01mg/L和0.1mg/L
- A.0.8
- B.1.0
- C.0.9
- D.1.1
- A.雨水管道
- B.溢流管道
- C.空气管道
- D.污水管道
- A.汽提法
- B.萃取法
- C.电渗析
- D.吹脱法
- A.TOD
- B.TOC
- C.TLM
- D.TS
- A.5m/s
- B.10m/s
- C.6m/s
- D.2m/s
- A.加热处理
- B.消毒处理
- C.沉淀处理
- D.过滤处理
- A.SS和TS
- B.DS和TS
- C.DS和SS
- D.COD和BOD
- A.小于1nm
- B.1~100nm
- C.大于100nm
- D.大于10000nm
- A.mg/L
- B.kg/m3
- C.g/L
- D.g/mL
- A.65%~80%
- B.60%~80%
- C.65%~90%
- D.50%~80%
- A.0.5m
- B.0.6m
- C.0.7m
- D.0.8m
- A.酸雨
- B.大气中有害沉降物
- C.固体废物渗滤液
- D.排放的各类废水
- A.设计地面集水时间
- B.设计地面渗水时间
- C.设计管内流水时间
- D.设计管内渗水时间
- A.0.15
- B.0.3
- C.0.6
- D.1.0
- A.0.55
- B.0.65
- C.0.75
- D.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