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再生胶防水卷材
- B.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
- C.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 D.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 E.PVC改性焦油沥青防水卷材
- A.基础的定位放样
- B.基坑开挖
- C.基础的结构尺寸
- D.基底处理
- E.基坑排水
- A.砖墙是用砂浆将砖按一定技术要求砌筑成的砌体,其主要材料是砖和砂浆
- B.普通砖是指孔洞率小于25%的砖,空心砖是指孔洞率大于或等于25%的砖
- C.砖的强度用强度等级来表示,分MU7.5、MU10、MU15、MU20、MU30五级
- D.砂浆按其成分有水泥砂浆、石灰砂浆、混合砂浆等
- E.砂浆的强度等级分为M0.4、M1、M2.5、M5、M10、M15
- A.进行预测
- B.估计风险量
- C.进行风险控制
- D.分析风险程度
- E.进行风险转移
- A.混凝土的抗冻性
- B.混凝土的抗蚀性
- C.混凝土的抗折性
- D.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
- E.混凝土的抗渗性
- A.按设计图的纵向、横向尺寸与水平面夹角进行钻孔施工
- B.钢筋要平直、除锈、除油
- C.注浆材料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水泥砂浆配合比为1:2~1:3,水灰比宜为0.4~O.5
- D.注浆管插到距孔底250~400 mm,为保证注浆饱满,在孔口设止浆塞
- E.土钉应设定定位器,以保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 A.空心板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扣除空心板空洞体积
- B.不带肋的预制遮阳板,应按平板项目编码列项
- C.槽形板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铁件所占体积
- D.单肋板和带反挑檐的雨篷板应按带肋板项目编码列项
- E.沟盖板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所占体积
- A.列出项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清单
- B.对风险出现的可能性(概率)以及如果出现将会造成的损失作出估计
- C.对各种风险作出确认,根据风险量列出风险管理的重点
- D.对所有风险均应用防范措施
- E.落实风险管理责任人
- A.聚四氟乙烯支座
- B.橡胶支座
- C.固定支座
- D.单向活动支座
- E.钢支座
- A.集水坑应设置在基础范围以外,地下水走向的上游
- B.根据地下水量大小、基坑平面形状及水泵能力,集水坑每隔10~30 m设置一个
- C.集水坑的直径或宽度,一般为0.5~1.0 m
- D.集水坑的深度,随着挖土的加深而加深,要低于挖土面0.7~1.0 m
- E.集水坑的坑壁可用竹、木或钢筋笼等简易加固
- 11
-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1)和《混凝土构件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的规定,关于纵向受力钢筋和受压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要求,说法正确的有( )。
- A.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
- B.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5l(l2为搭接长度)
- C.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应根据钢筋强度、外形、直径及混凝土强度等指标计算确定
- D.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无具体设计要求时,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15%
- E.受压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 mm
- A.挑阳台
- B.转角阳台
- C.凹阳台
- D.凸阳台
- E.半挑阳台
- A.压实法
- B.换土法
- C.打桩法
- D.热熔法
- E.化学处理法
- A.横道图计划
- B.双代号网络计划
- C.甘特图计划
- D.单代号网络计划
- E.时标网络计划
- A.筒式塔身应以筒座上表面或基础底板下表面为界
- B.柱式塔身应以柱脚与基础底板或梁顶为界,与基础板连接的梁应并入基础体积内
- C.塔身与水箱应以箱底相连接的圈梁下表面为界,以上为水箱,以下为塔身
- D.依附于塔身的过梁、雨篷、挑檐等,应并入塔身体积内
- E.依附于水箱壁的柱、梁,不并入水箱壁体积内
- A.执行并细化项目管理规划大纲
- B.作为中标后签订合同的依据
- C.指导项目的过程管理
- D.为项目经理指导项目管理提供依据
- E.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是项目管理的重要档案资料,为后续工程提供借鉴
- A.碎屑结构
- B.泥质结构
- C.晶粒结构
- D.碎裂结构
- E.生物结构
- A.屋盖结构
- B.吊车梁
- C.钢筋混凝土梁
- D.柱子
- E.外墙围护系统
- A.应在浇筑完毕后的24 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 B.当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时,不得少于14 d
- C.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 D.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 E.混凝土强度达到1.2 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 A.高跨结构外边线
- B.高跨结构净长线
- C.低跨结构外边线
- D.低跨结构净长线
- A.平开木窗的窗扇高度为800~1 200 mm
- B.固定窗的宽度不宜大于500 mm
- C.上下悬窗的窗扇高度为300~600 mm
- D.中悬窗窗扇高度不宜大于1 200 mm
- E.推拉窗高、宽度均不宜大于1 500 mm
- A.高强混凝土中的孔隙较少,水泥石强度、水泥浆与骨料三者之间的界面强度、骨料强度的差异很小
- B.高强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大,早期强度发展较快
- C.高强混凝土的初期收缩大,最终收缩量与普通混凝土是不同的
- D.高强混凝土在抗渗性、抗冻性、耐磨性及抗侵蚀性等性能均明显优于普通混凝土
- A.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长度计算
- B.按设计图示长度乘以高度以面积计算
- C.按设计图示尺寸以数量计算
- D.按设计图示长度乘以高度乘以厚度以体积计算
- A.普通硅酸盐水泥
- B.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 C.矿渣硅酸盐水泥
- D.粉煤类硅酸盐水泥
- A.防水卷材应铺设在表面平整、干燥的找平层上
- B.找平层一般设在结构层或保温层上面,用1:3水泥砂浆进行找平,其厚度为8~ 10 mm
- C.当屋面坡度小于3%时,卷材平行于屋脊,由檐口向屋脊一层层地铺设
- D.为了防止屋面防水层出现龟裂现象,应阻断来自室内的水蒸气或者是在屋面防水层下 保温层内设排汽通道
- A.地下人防工程
- B.地下国防工程
- C.地下商业工程
- D.地下市政工程
- A.一般设置在易燃建筑物(木材、仓库等)附近,并设有通畅的出口和消防车道
- B.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宜小于6 m,与拟建房屋的距离不得大于25 m,也不得小于5 m
- C.沿道路布置消火栓时,其间距不得大于100 m
- D.消火栓到路边的距离不得大于3 m
- A.基本烈度
- B.建筑场地烈度
- C.设计烈度
- D.标准烈度
- A.并列推土能减少土的散失
- B.并列推土一般可使每台推土机的推土量增加30%
- C.并列推土时,铲刀间距15~30 cm
- D.并列台数不宜超过4台,否则互相影响
- A.有效面积
- B.结构面积
- C.建筑面积
- D.辅助面积
- A.保温轻骨料混凝土,干表观密度等级≤0.8 t/m<sup>3</sup>
- B.结构保温轻骨料混凝土,干表观密度等级为0.8~1.4 t/m<sup>3</sup>
- C.结构轻骨料混凝土,干表观密度等级为1.4~2.0 t/m<sup>3</sup>
- D.人造轻骨料混凝土,干表观密度等级为2.o~3.1 t/m<sup>3</sup>
- A.双向行驶的汽车道宽度应大于5.5 m,单向行驶车道可采用3.5 m以上
- B.在车道位置梁下有效高度要求不低于2.3 m,在停车位置应不低于2.0 m
- C.单向行驶的车道有效宽度应在3.5 m以上,双向行驶在6.5 m以上进行设计
- D.斜道的纵坡,一般规定在17%以下
- A.木模板
- B.组合模板
- C.大模板
- D.滑升模板
- A.5%~10%
- B.5%~15%
- C.10%~15%
- D.10%~25%
- A.技术经济指标的名称、内容、统计口径应符合国家、行业、企业的统计要求
- B.与项目目标有一致性
- C.与合同、承包人的要求相一致
- D.能够进行实际与计划的对比,可以进行定量考核
- A.按设计图示尺寸以质量计算
- B.按设计图示尺寸以数量计算
- C.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面积计算
- D.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 A.长×高为600 mm×200 mm
- B.长×高为600 mm×250 mm
- C.长×高为600 mm×300 mm
- D.长×高为600 mm×350 mm
- A.算至钢筋混凝土板底
- B.算至屋架下弦底另加200 mm
- C.算至屋面板底
- D.算至屋架下弦底另加300 mm
- A.项目经理签字后报企业管理层审批
- B.与各相关组织的工作协调一致
- C.进行跟踪检查和必要的调整
- D.项目结束后,形成总结文件
- A.明沟适用于降水量大于900 mm的地区
- B.散水适用于年降水量小于900 mm的地区
- C.散水宽度一般为500~800 mm,坡度为3%~5%
- D.明沟和散水可用混凝土现浇,并用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嵌缝,以防渗水
- A.尽量多用主规格的砌块或整块砌块,减少非主规格砌块的规格与数量
- B.砌筑应符合错缝搭接的原则,搭砌长度不得小于块高的1/3,且不应小于150 mm
- C.外墙转角处及纵横墙交接处,应交错咬槎砌筑
- D.局部必须镶砖时,应尽量使砖的数量达到最低限度,镶砖部分应集中布置
- A.高速
- B.一级
- C.二级
- D.三级
- A.瓦本身具有防水性
- B.瓦块间搭接构造简单
- C.施工比较方便
- D.屋面接缝少
- A.行走装置
- B.工作装置
- C.专用装置
- D.传动装置
- A.选上一层的自然层计算
- B.按自然层计算
- C.选下一层的自然层计算
- D.按建筑层计算
- A.横道图
- B.网络图
- C.地形图
- D.基础图
- A.在受拉区不宜大于50%
- B.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 C.对等强度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70%
- D.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
- A.净高为2.20 m的部位应计算全面积
- B.净高在1.40 m的部位应计算1/2面积
- C.净高在1.80 m的部位应计算1/2面积
- D.净高在1.30m的部位不应计算面积
- A.有永久性顶盖的室外楼梯
- B.有永久性顶盖无围护结构的场馆、看台
- C.层高在2.20 m及以上设有围护结构不垂直于水平面而超出底板外沿的建筑物
- D.有永久性顶盖无围护结构的架空走廊
- A.按设计图示尺寸以数量计算
- B.按设计图示尺寸铺设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 C.按设计图示尺寸以质量计算
- D.按设计图示尺寸铺挂面积计算
- A.100~150
- B.120~200
- C.150~280
- D.180~300
- A.2%~5%
- B.3%~5%
- C.4%~6%
- D.5%~6%
- A.硅酸三钙
- B.硅酸二钙
- C.铝酸三钙
- D.铁铝酸四钙
- A.强度高
- B.整体性好
- C.自重轻
- D.难于加工
- A.平屋顶最常用的排水坡度为2%~3%
- B.平屋顶具有屋面面积小、构造简便的特点,且不需专设屋面防水层
- C.坡屋顶的屋面坡度大,屋面排水速度快
- D.曲面屋顶施工工艺较复杂,但外部形状独特
- A.单向板的板厚一般为跨度的1/40~1/35,且不小于80 mm
- B.长短边比值大于或等于2且小于3时,一般按双向板设计
- C.悬挑板只有一边支承,其主要受力钢筋摆在板的下方
- D.房屋中跨度较小的房间及雨篷、遮阳等常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板
- A.烟道道口靠墙下部
- B.烟道道口距楼地面500 mm
- C.通风道道口靠墙上部
- D.通风道道口离楼板底约300 mm
- A.色白质轻
- B.耐水性好
- C.凝结硬化快
- D.抗冻性差
- A.5%
- B.10%
- C.15%
- D.20%
- A.硅酸盐水泥、粉煤类硅酸盐水泥
- B.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
- C.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 D.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 A.工程实体尺寸的测量量
- B.工程测量尺寸的预算量
- C.工程实体尺寸的净量
- D.工程测量尺寸的净量
- A.0.4
- B.0.6
- C.0.8
- D.1.0
- A.为了减轻疲劳,梯段的踏步步数一般不宜超过18级,且一般不宜少于3级,以防行走时踩空
- B.楼层平台可以用来分配从楼梯到达各楼层的人流
- C.栏杆是布置在楼梯梯段和平台边缘处有一定安全保障度的围护构件
- D.扶手一般只能附设于栏杆顶部,起依扶作用
- A.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
- B.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
- C.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
- D.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 A.压缩性和抗压强度
- B.压缩性和抗剪强度
- C.透水性和抗剪强度
- D.透水性和抗压强度
- A.指导工程投标与签订工程承包合同
- B.作为投标书的内容和合同文件的一部分
- C.指导施工前的多次性准备和工程施工中的部分工作
- D.作为项目管理的规划性文件
- A.0.4~0.8
- B.0.5~1.0
- C.0.6~1.2
- D.0.7~1.4
- A.按实砌高度
- B.算至钢筋混凝土板底
- C.按其平均高度
- D.算至压顶下表面
- A.外窗台表面可抹2:8水泥砂浆,并应有10%左右的坡度
- B.外窗台挑出尺寸大多为50 mm
- C.内窗台一般是在窗台上表面抹20 mm厚的水泥砂浆
- D.内窗台应突出墙面60 mm为好
- A.路基
- B.垫层
- C.基层
- D.面层
- A.统筹程序,合理安排
- B.利用基数,分项计算
- C.一次算出,多次使用
- D.结合实际,灵活机动
- A.10%~30%
- B.30%~40%
- C.10%~50%
- D.30%~50%
- A.计划→处置→检查→实施
- B.计划→检查→处置→实施
- C.计划→检查→实施→处置
- D.计划→实施→检查→处置
- A.耐久性好
- B.价格低
- C.密闭性好
- D.耐潮湿
- A.水化速度慢
- B.水化热小
- C.强度高
- D.体积收缩最大
- A.四级建筑适用于次要的建筑
- B.三级建筑适用于一般性建筑
- C.二级建筑适用于临时性建筑
- D.一级建筑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
- A.D
- B.E
- C.F
- D.G
- A.窗帘盒
- B.窗帘轨
- C.门窗套
- D.窗台板
- A.首先要用预算的方法得到资源需要量,再列出资源计划矩阵
- B.首先结合进度计划进行编制,再列出资源数据表
- C.首先列出资源数据表,再画出资源横道图、资源负荷图和资源累积曲线图
- D.首先列出资源计划矩阵,再画出资源横道图、资源负荷图和资源累积曲线图
- A.80
- B.60
- C.30
- D.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