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节约模板和支撑材料
- B.加快施工速度
- C.施工时宜连续作业
- D.保证结构的整体性
- E.一次性投资多,但耗钢量小
- A.模板支撑牢固、接缝严密
- B.保持施工环境干燥,避免带水施工
- C.防水混凝土应标准养护
- D.防水混凝土浇筑时的自落高度不得大于1.5 m
- E.防水混凝土应采用人工振捣
- A.进度计划的支持性
- B.项目管理的规划性
- C.施工过程的规律性
- D.施工技术的先进性
- E.组织管理的科学性
- A.微震
- B.轻震
- C.中震
- D.强震
- E.烈震
- A.单侧布置
- B.跨内单行布置
- C.双侧布置
- D.跨内双行布置
- E.跨内环形布置
- A.第一皮石块应大面向上,以上各皮石块应相互搭接
- B.墙的外角和纵横交接处要选棱角整齐的石块,使石块衔接牢固、外观平整
- C.墙每砌一步架要找平一次,将要平口时,应根据剩余高度,选用适当的石块结顶
- D.石墙每天的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2 m,分段砌筑时所留踏步槎高度不超过一步架
- E.石墙的灰缝应在最后用1:1水泥砂浆统一勾缝,勾缝前先将灰缝刮深10~40 mm
- A.墙面基层含水率应小于6%
- B.墙面平整度达到用2 m靠尺检查,高低差不超过1.5 mm
- C.拼缝时先对图案后拼缝,使上下图案吻合
- D.禁止在阳角处拼缝,墙纸要裹过阳角20 mm以上
- E.裱贴玻璃纤维墙布和无纺墙布时,背面不能刷胶粘剂
- A.涵管施工的基槽开挖一般采用无支撑梯形断面
- B.涵管基础的标高、厚度由打入槽底的木桩控制
- C.涵管需用吊车下管
- D.涵管接缝一般采用柔性接口,并设有预制钢筋混凝土套环
- E.涵洞周围填土均须用砂土或砂质黏土回填
- A.砌筑前应清除砌块表面的污物及黏土,并对砌块作外观检查
- B.砌块应底面朝上正砌于墙上
- C.砌块墙与后砌隔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400 mm在水平灰缝内设置不少于2φ4、横筋间 距不大于200 mm的焊接钢筋网片
- D.砌块建筑在相邻施工段之间或临时间断处的高度差不应超过两个楼层
- E.砌块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竖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90%
- A.外墙中心线
- B.内墙净长线
- C.外墙外边线
- D.内墙中心线
- E.外墙净长线
- A.一顺一丁式
- B.多顺多丁式
- C.全顺式
- D.一平两侧式
- E.十字式
- A.人工施工
- B.复杂机械化施工
- C.爆破法施工
- D.风力机械化施工
- E.机械化施工
- A.工程的现场条件
- B.工程的范围、特点、性质
- C.信息管理体系的建立
- D.招标文件规定的承包人责任
- E.对施工工程的实施方案
- A.施工方案
- B.施工期限
- C.施工技术
- D.施工程序
- E.施工进度计划
- A.空间面积
- B.占地面积
- C.使用面积
- D.辅助面积
- E.结构面积
- A.符合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
- B.合理划分施工段和安排施工顺序
- C.应对施工方案作技术经济比较
- D.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措施
- E.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和文明施工
- A.防腐涂料等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面积计算
- B.聚氯乙烯面层、块料防腐面层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面积计算
- C.保保温隔热屋面、隔热楼地面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面积计算,扣除柱、垛所占面积
- D.保温隔热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面积计算,不扣除门窗洞口所占面积
- E.保温柱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 A.爆扩法
- B.钢管抽芯法
- C.套管式水冲法
- D.胶管抽芯法
- E.预埋波纹管法
- A.顶棚可以沿屋架下弦表面做成平天棚,也可沿屋面坡向做成斜天棚
- B.屋面设有吊顶,保温层可铺设于屋面板与屋面面层之间
- C.屋面做成双层,从檐口处进风带走屋面的热量,以降低屋面的温度
- D.屋面上设置通风窗,使吊顶层内空气有效流通,带走热量,降低室内温度
- A.布料机
- B.捣实机
- C.平地机
- D.挖掘机
- E.表面修光机
- A.桥墩
- B.墩台基础
- C.桥台
- D.桥梁支座
- E.桥跨
- A.坡屋面的砖挑檐一般不超过墙体厚度的1/2,且不大于120mm
- B.双坡屋面的悬山是把屋面挑出山墙之外
- C.坡屋面的房屋平面形状有凸出部分,屋面上会出现斜天沟
- D.坡屋面房屋采用有组织排水时,需在檐口处设檐沟,并布置落水管
- A.可以大幅度降低建筑物的自重
- B.可以降低地基基础工程费用和材料运输费用
- C.可以改善建筑物绝热性,节约能源,降低建筑产品的使用费用
- D.可减小构件或结构尺寸,节约原料,减少使用面积
- A.裂隙和断层
- B.褶曲和断层
- C.裂隙和向斜
- D.背斜和向斜
- A.横撑式
- B.重力式
- C.隧洞式
- D.板桩式
- A.计算全面积
- B.计算1/4面积
- C.不计算面积
- D.计算1/3面积
- A.硅在钢中的含量较低(小于1%)时,随着含量的加大可提高钢材的强度
- B.硫化物造成的低熔点使钢在焊接时易于产生热裂纹,显著降低可焊性
- C.锰是有害的元素,呈非金属硫化物夹杂物存于钢中,具有强烈的偏析作用,降低各种机械性能
- D.磷为有害元素,含量提高,钢材的强度提高,塑性和韧性显著下降
- A.水泥强度等级较高,主要用于重要结构的高强度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 B.凝结硬化较快、抗冻性好,适用于早期强度要求高、凝结快,冬期施工及严寒地区受反复冻融的工程
- C.水泥中含有较多的氢氧化钙,抗软水侵蚀和抗化学腐蚀性差,所以不宜用于经常与流 动软水接触及有水压作用的工程,但宜用于受海水和矿物等作用的工程
- D.因水化过程放出大量的热,故不宜用于大体积混凝土构筑物
- A.70
- B.80
- C.90
- D.100
- A.100
- B.150
- C.200
- D.300
- A.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保持室内干燥卫生
- B.保护墙面,美化建筑外观
- C.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保护墙面
- D.保证室内干燥,美化建筑外观
- A.正铲挖土机
- B.反铲挖土机
- C.拉铲挖土机
- D.抓铲挖土机
- A.土的压缩性是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特性
- B.透水性大的饱和无黏性土,其压缩过程很长
- C.黏性土的透水性低,其压缩稳定所需的时间要比砂土长得多
- D.土体中某一个曲面上产生的剪应力值达到了土对剪切破坏的极限抗力时,土体就会沿着该曲面发生相对滑移而失稳
- A.稳定性和完整性
- B.连续性和稳定性
- C.连续性和完整性
- D.阶段性和稳定性
- A.设计文件
- B.合同文件
- C.招标文件
- D.技术文件
- A.内部振动器
- B.外部振动器
- C.表面振动器
- D.振动台
- A.55%
- B.65%
- C.75%
- D.85%
- A.施工平面图分析
- B.全面分析
- C.进度计划分析
- D.综合分析
- A.楼板主、次梁交错
- B.肋与肋问的跨距较小,通常只有1.5~3 m
- C.肋高只有180~250 mm,肋宽120~200 mm
- D.当房间的平面形状近似正方形,跨度在10 m以内时,常采用这种楼板
- A.进度指标
- B.质量指标
- C.安全指标
- D.成本指标
- A.按设计图示筒壁平均中心线长度乘以厚度以面积计算
- B.按设计图示筒壁平均中心线周长乘以厚度乘以高度以体积计算
- C.按设计图示筒壁中心线长度乘以厚度乘以高度以体积计算
- D.按设计图示筒壁平均中心线周长乘以高度以面积计算
- A.20~40
- B.30~50
- C.40~60
- D. 50~70
- A.天沟
- B.无梁板
- C.拱板
- D.阳台板
- A.当需要修建更多孔连续梁时,通常可按2~5孔为一联分联布置
- B.连续梁等跨布置时,各孔布置成对称于中央孔的不等跨径
- C.三跨连续梁应用最为广泛,其边跨与中间跨跨径的比值常为0.6~0.8
- D.对于多跨连续梁桥,常取比值为0.65~0.9,其跨度从中孔向两侧逐孔增大
- A.涂膜应根据防水涂料的品种分层分遍涂布,不得一次涂成
- B.需铺设胎体增强材料时,屋面坡度大于15%时,可平行屋脊铺设
- C.胎体长边搭接宽度不应小于50 mm,短边搭接宽度不应小于70 mm
- D.采用二层胎体增强材料时,上下层不得相互垂直铺设,搭接缝应错开,其间距不应小于幅宽的1/3
- A.1%
- B.2%
- C.3%
- D.4%
- A.迅速发挥投资效益
- B.保证拟建工程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
- C.节约施工期限
- D.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和均衡性
- A.层理构造
- B.结核的构造
- C.层面构造
- D.生物成因构造
- A.塑性
- B.触变性
- C.张性
- D.蠕变性
- A.1.2~2.6
- B.1.8~3.8
- C.2.2~3.0
- D.2.4~3.3
- A.供料、控制和供水
- B.供料、供风和控制
- C.供料、供风和供水
- D.输送、成品储存和控制
- A.基础垫层底面
- B.自然地面
- C.基础基层底面
- D.室外地面
- A.定性
- B.定量
- C.全面
- D.综合
- A.减水剂
- B.引气剂
- C.早强剂
- D.泵送剂
- A.陶瓷地面砖必须浸泡后阴干
- B.基层必须处理合格,不得有浮土、浮灰
- C.铺贴完成后,2~3 h内不得上人
- D.陶瓷锦砖应养护5~7 d才可上人
- A.2~4
- B.3~5
- C.4~6
- D.5~7
- A.包气带水
- B.潜水
- C.孔隙水
- D.承压水
- A.淤泥、冻土、膨胀性土及有机物含量大于8%的土不能做填土
- B.含水量大的黏土宜可做填土材料
- C.分层检查填土压实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填筑上层
- D.当填方位于倾斜的地面时,应先将斜坡挖成阶梯状,然后分层填筑
- A.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只有抗压强度的1/10~1/20
- B.混凝土在工作时,一般不依靠其抗拉强度
- C.在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时,不是由钢筋承受拉力,而是由混凝土承受拉力
- D.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有时用来间接衡量混凝土与钢筋的黏结强度
- A.停放场的最大纵坡与通道平行方向为1%
- B.停放场的最大纵坡与通道垂直方向为3%
- C.出入通道的最大纵坡为7%,一般以小于或等于4%为宜
- D.停放场及通道的最小纵坡以满足雨、雪水及时排除及施工可能高程误差水平为原则,一般取0.4%~0.5%
- A.基础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其传递到地基上
- B.屋面层起着抵御自然界风、雨、雪及保温、隔热等作用
- C.墙起着承重、围护和分隔作用
- D.门主要用作紧急疏散及内外交通联系
- A.200~450
- B.220~500
- C.350~550
- D.400~600
- A.1
- B.1.25
- C.1.5
- D.2
- A.实体墩台均为大体积混凝土,水泥应优先选用普通水泥
- B.当墩台截面小于或等于100 m<sup>2</sup>时应连续灌注混凝土,以保证混凝土的完整性
- C.为了节省水泥,墩台大体积圬工中可采用片石混凝土。
- D.所填放石块的数量、最大及最小尺寸、抗压强度都应有所限制
- A.普通平板玻璃
- B.磨砂玻璃
- C.压花玻璃
- D.彩色玻璃
- A.工程量大
- B.劳动繁重
- C.施工条件复杂
- D.施工的目标性明确
- A.未受风化作用的岩浆岩和某些变质岩,软化系数大都接近于1
- B.弱软化的岩石,其抗水、抗风化和抗冻性弱
- C.软化系数小于0.75的岩石是软化性较强的
- D.软化系数小于0.75的岩石,工程性质比较差
- A.管井直径为150~250 mm
- B.管井的间距,一般为20~50 m
- C.管井的深度为8~15 m
- D.井内水位降低,可达3~8 m
- A.混凝土基础具有坚固、耐久、刚性较大,可根据需要任意改变形状的特点
- B.混凝土基础常用于地下水位低,受冰冻影响的建筑物
- C.混凝土基础台阶宽高比为1:1~1:1.5
- D.混凝土基础在实际使用时可把基础断面做成锥形或阶梯形
- A.梁与柱连接时,梁长算至柱侧面
- B.主梁与次梁连接时,次梁长算至墙侧面
- C.粱与柱连接时,梁长算至梁侧面
- D.主梁与次梁连接时,次梁长算至次梁侧面
- A.1:300
- B.1:500
- C.1:800
- D.1:1 000
- A.无结构层的应按一层计算
- B.有结构层的应按其结构层面积分别计算
- C.层高在2.20 m者应计算1/2面积
- D.层高在2.20 m者应计算全面积
- A.工程量清单项目的工程内容是以施工过程为对象的
- B.工程量清单计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工程造价计价方式
- C.基础定额项目主要是以最终产品为对象
- D.基础定额项目工程量计算规则是复合的工程内容
- A.振动桩锤
- B.单动气锤
- C.双动气锤
- D.柴油桩锤
- A.板状构造
- B.层面构造
- C.生物成因构造
- D.层理构造
- A.空心砖是指孔洞率小于15%的砖
- B.水泥砂浆属水硬性材料,强度高,适合砌筑处于潮湿环境下的砌体
- C.石灰砂浆属气硬性材料,强度不高,多用于砌筑次要的建筑地面上的砌体
- D.混合砂浆由水泥、石灰膏、砂和水拌和而成,强度较高,和易性和保水性较好
- A.单线式
- B.单环式
- C.多线式
- D.网格式
- A.屈服点、抗拉强度和伸长率
- B.稳定性、抗拉强度和伸长率
- C.屈服点、抗剪强度和延伸率
- D.稳定性、抗折强度和延伸率
- A.正断层
- B.斜断层
- C.逆断层
- D.平推断层
- A.15%~30%
- B.20%~40%
- C.25%~50%
- D.3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