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路基
- B.底基层
- C. 垫层
- D.联结层
- E.面层
- A.上部减重
- B.削缓斜坡
- C.下部防护
- D. 锚固措施
- E.修建支挡建筑
- A.要充分利用城市现有道路网
- B.做好工程建设费用的可行性研究
- C.必须考虑城市的发展远景
- D.基本走向要满足城市交通的需要
- E.应考虑技术水平和施工能力
- A.砖砌体应清除表面杂物、尘土,抹灰前应养护
- B.大面积抹灰前应设置标筋
- C.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抹灰时,应待前一抹灰层凝结后方可抹后一层
- D.底层的抹灰层强度不得低于中层的抹灰层强度
- E.水泥砂浆拌好后,应在初凝前用完,凡结硬砂浆不得继续使用
- A.保证质量措施
- B.安全施工措施
- C.降低成本措施
- D.周期性施工措施
- E.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
- A.履带式起重机
- B.塔式起重机
- C.汽车式起重机
- D.自升式塔式起重机
- E.轮胎式起重机
- A.实心平板
- B.槽形板
- C.叠合楼板
- D.空心板
- E.密肋填充块板
- A.施工周期指标
- B.安全指标
- C.进度计划指标
- D.机械指标
- E.劳动生产率指标
- A.能改善混凝土拌和物的强度、增加劳动强度、有利于机械化作业
- B.能减少养护时间或缩短预制构件的蒸养时间
- C.能提高或改善混凝土质量
- D.在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之后,掺加外加剂能适当地节约水泥
- E.可以使水泥混凝土具备一些特殊性能
- A.耐碱性良好
- B.耐磨性良好
- C.装饰性良好
- D.色彩细腻调和
- E.涂刷施工方便
- A.圆形
- B.拱形
- C.方形
- D.箱形
- E.六角形
- A.底层是墙体基层的表面处理,作用是与基层黏结和初步找平
- B.基层的施工操作和材料选用对饰面质量影响很大
- C.中层砂浆主要起找平的作用,根据设计和质量要求只能一次抹成
- D.中层抹灰厚度一般为5~9 mm
- E.面层的基本要求是表面平整、色泽均匀、无裂缝
- A.采用两端张拉,长度等于或小于12 m的直线预应力筋
- B.对配有多根预应力筋的构件,应分批对称地张拉
- C.为便于施工,平卧重叠浇筑的构件宜先上后下逐层进行张拉
- D.在预应力筋张拉时,往往需要采取超张拉的方法来弥补多种预应力损失
- E.当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校核预应力筋的伸长值
- A.最上层楼梯无永久性顶盖的,上层楼梯计算1/2面积
- B.有永久性顶盖无围护结构的车棚应按其顶盖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
- C.以幕墙作为围护结构的建筑物,应按幕墙中心线计算建筑面积
- D.建筑物外墙外侧有保温隔热层的,应按保温隔热层外边线计算建筑面积
- E.建筑物内的变形缝,应按其自然层合并在建筑物面积内计算
- A.碎屑岩
- B.生物化学岩
- C.黏土岩
- D.物理化学岩
- E.化学岩
- A.当基坑宽度小于或等于10 m时,井点可作双排布置
- B.当大于10m时,可作单排布置
- C.当基坑面积较大时,宜采用环形布置
- D.井点间距一般采用2~3 m
- E.每套喷射井点宜控制在20~30根井管
- A.地下水会使岩石软化或溶蚀,导致上覆岩体塌陷,进而发生崩塌或滑坡
- B.地下水产生静水压力或动水压力,促使岩体下滑或崩倒
- C.地下水增加了岩体重量,可使下滑力增大
- D.在寒冷地区,渗入裂隙中的水结冰,产生膨胀压力,促使岩体破坏倾倒
- E.地下水产生浮托力,使岩体有效重量减轻,稳定性增强
- A.通信指挥工程
- B.医疗救护工程
- C.人员掩蔽工程
- D.民用建筑工程
- E.防空专业队工程
- A.弹线分格
- B.刷防腐涂料
- C.拼装木龙骨架
- D.板面安装
- E.钉踢脚线板
- A.地层适用范围广
- B.投资和施工成本高
- C.铺管精度较低
- D.工作坑要求低
- E.对地表的影响较小
- A.5
- B.15
- C.25
- D.35
- A.25%
- B.30%
- C.35%
- D.40%
- A.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 B.在施工现场,应按相关规定对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的外观进行检查
- C.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大处
- D.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
- A.变余结构
- B.变晶结构
- C.碎裂结构
- D.晶粒结构
- A.孔隙比大于1.0的土是疏松的高压缩性土
- B.一般干的粗砂土,其值接近于0
- C.坚硬的黏性土含水量为20%~30%
- D.土的含水量增大时,其强度随之增大
- A.水泥砂浆地面通常是用水泥砂浆抹压而成
- B.水泥砂浆地面一般采用1:2.5的水泥砂浆一次抹成
- C.水泥砂浆地面构造简单,施工方便,不易起灰,且耐水
- D.水泥砂浆地面无弹性,热传导性高,且装饰效果较差
- A.①→④→②→③→⑤
- B.②→①→④→③→⑤
- C.②→①→④→⑤→③
- D.④→①→②→⑤→③
- A.地粱
- B.构造柱所占体积
- C.圈梁
- D.嵌入基础内的钢筋
- A.按其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 B.按其结构层面积分别计算
- C.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的1/2计算
- D.按其顶盖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 A.200
- B.300
- C.500
- D.600
- A.配箍率
- B.强度等级
- C.配筋率
- D.荷载能力
- A.含水量高
- B.孔隙性高
- C.渗透性高
- D.压缩性高
- A.在建筑物中的位置
- B.所用材料
- C.构造方式
- D.受力情况
- A.15~20
- B.25~30
- C.35~50
- D.50~100
- A.合理选用水泥品种
- B.控制水灰比及保证足够的水泥用量
- C.改善粗细骨料的颗粒级配
- D.提高孔隙的构造要求
- A.按设计图示扶手中心线以长度(不包括弯头长度)计算
- B.按设计图示扶手外边线以长度(包括弯头长度)计算
- C.按设计图示扶手中心线以长度(包括弯头长度)计算
- D.按设计图示扶手外边线以长度(不包括弯头长度)计算
- A.后退向下,强制切土
- B.挖掘力比正铲小
- C.适宜开挖深度6 m以内的基坑
- D.能开挖停机面以下的工~Ⅲ级的砂土或黏土
- A.天棚保温隔热工程量内
- B.保温柱体工程量内
- C.保温墙体工程量内
- D.墙面积工程量内
- A.1/5~1/3
- B.1/4~1/3
- C.1/4~1/2
- D.1/3~1/2
- A.24
- B.25
- C.26
- D.27
- A.地质构造
- B.岩体结构
- C.地下水
- D.地貌条件
- A.主粱沿房屋的长跨方向布置
- B.主梁的经济跨度为5~8 m
- C.主梁的梁高为跨度的1/14~1/8
- D.主梁的梁宽为梁高的1/3~1/2
- A.硅酸盐水泥
- B.普通硅酸盐水泥
- C.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 D.粉煤类硅酸盐水泥
- A.桥面的纵坡,一般都做成双向纵坡
- B.桥面的纵坡一般以不超过5%为宜
- C.桥面的横坡,一般采用1.5%~3%
- D.桥面的横坡通常是在桥面板顶面铺设混凝土三角垫层来构成
- A.细度比表面积≥300 m<sup>2</sup>/kg
- B.水泥初凝时间≥60 min
- C.胶砂强度是抗压/抗折
- D.水泥终凝时间≤6 h
- A.提高硬度
- B.提高强度
- C.提高工效
- D.提高质量
- A.预制钢筋混凝土桩按设计图示尺寸以桩长(包括桩尖)计算
- B.混凝土灌注桩按设计图示尺寸以根数计算
- C.接桩按设计图示规定以接头数量计算
- D.板桩按接头数量计算
- A.应用泵送剂温度不宜高于35℃
- B.掺泵送剂可能造成堵泵现象
- C.泵送混凝土水灰比为0.45~0.60,砂率宜为38%~45%
- D.最小水泥用量应大于0.1 t/m<sup>3</sup>
- A.项目工程师
- B.设计单位
- C.项目经理
- D.施工单位
- A.工业建筑
- B.农业建筑
- C.民用建筑
- D.公共建筑
- A.聚苯乙烯
- B.聚碳酸
- C.聚氯乙烯
- D.泡沫
- A.屋面板
- B.屋架
- C.天窗架
- D.托架
- A.砌体的水平灰缝应平直,竖向灰缝应垂直对齐,不得游丁走缝
- B.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要达到80%以上,水平灰缝和竖缝的厚度为8 mm±2 mm
- C.为保证墙体的整体性和传力有效,砖块的排列方式应遵循内外搭接、上下错缝原则
- D.接槎方式的合理与否,对砌体质量和建筑物整体性影响极大,要求接槎可靠
- A.普通钢筋
- B.预应力钢绞线
- C.热处理钢筋
- D.预应力钢丝
- A.确定工程量和施工方法
- B.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流程
- C.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设备
- D.施工工艺流程和施工机械设备
- A.5~10
- B.8~15
- C.10~20
- D.12~25
- A.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的1/2计算
- B.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计算
- C.按其顶盖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
- D.按其顶盖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 A.单排布置
- B.环形布置
- C.Z形布置
- D.双排布置
- A.填土
- B.填石
- C.护肩
- D.护脚
- A.桥梁
- B.桥跨
- C.桥墩
- D.涵洞
- A.有围护结构的应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 B.无围护结构的应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计算
- C.层高在2.40 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
- D.层高在2.10 m者应计算1/2面积
- A.整体性好,但墙体交接处砍砖较多
- B.墙体整体性较好,外形美观
- C.整体性差,且墙体交接处砍砖较多
- D.墙体整体性较差,外形美观
- A.60~80
- B.70~90
- C.80~100
- D.90~120
- A.单桩承载力高,结构受力明确,沉降量大
- B.可直接检查桩直径、垂直度和持力层情况,桩质量可靠
- C.施工机具设备简单,工艺操作简单,占场地小
- D.施工无振动、无噪声、无环境污染,对周边建筑无影响
- A.交通标志应设置在驾驶人员和行人易于见到,并能准确判断的醒目位置
- B.交通标志一般安设在车辆行进方向道路的左侧或分隔带上
- C.交通标志通常距人行道路缘石(或路肩)0.3~0.5 m处
- D.交通标志的高度应保证标志牌下缘至地面高度有1.8~2.5 m
- A.20%
- B.30%
- C.40%
- D.50%
- A.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
- B.条形基础和独立基础
- C.片筏基础和箱形基础
- D.柔性基础和片筏基础
- A.釉面砖
- B.墙地砖
- C.陶瓷锦砖
- D.瓷质砖
- A.抛物线
- B.屋顶线
- C.直线
- D.折线
- A.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大纲
- B.项目条件和环境分析资料
- C.工程合同及相关文件
- D.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 A.设备构造简单
- B.适用范围较窄
- C.所消耗的动力少
- D.宜用于黏性土
- A.板状构造
- B.千枚状构造
- C.片状构造
- D.块状构造
- A.阳角找平
- B.分层赶平
- C.修整
- D.表面压光
- A.300
- B.400
- C.500
- D.600
- A.高温高压
- B.常温常压
- C.高温常压
- D.常温高压
- A.砖地坪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 B.砖散水按设计图示以中心线长度计算
- C.砖地沟按设计图示以外边线长度计算
- D.砖明沟按设计图示以中心线长度计算
- A.2 000~2 550
- B.2 250~2 650
- C.2 450~2 750
- D.2 550~2 850
- A.沥青复合胎柔性防水卷材
- B.三元乙丙(EPDM)橡胶防水卷材
- C.聚氯乙烯(PVC)防水卷材
- D.氯化聚乙烯—橡胶共混型防水卷材
- A.大模板
- B.滑升模板
- C.隧道模板
- D.爬升模板
- A.流向和程序
- B.方法和要求
- C.工艺和程序
- D.工艺和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