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有梁板的柱高,应自柱基下表面至上一层楼板上表面之间的高度计算
- B.无梁板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至柱帽下表面之间的高度计算
- C.框架柱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至柱顶高度计算
- D.构造柱按全高计算,嵌接部分的体积并入柱身体积
- E.依附柱上的牛腿和升板的柱帽,并入柱身体积内计算
- A.泥质结构
- B.变余结构
- C.晶粒结构
- D.变晶结构
- E.碎裂结构
- A.柱面抹灰按设计图示柱断面周长乘以高度以面积计算
- B.柱面镶贴块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实贴面积计算
- C.墙饰面按设计图示墙外围尺寸乘以净高以面积计算
- D.柱(梁)饰面按设计图示饰面外围尺寸以相应面积计算
- E.隔断按设计图示框外围尺寸以面积计算
- A.条形基础
- B.独立基础
- C.刚性基础
- D.箱形基础
- E.毛石基础
- A.场地清理
- B.排除地面及地下水
- C.做好土方工程测量、放线工作
- D.修筑好临时道路及供水、供电等临时设施
- E.做好材料、机具及土方机械的进场工作
- A.冲断层
- B.逆掩断层
- C.叠瓦断层
- D.辗掩断层
- E.阶状断层
- A.施工全盘机械化,速度快、精度高,并且振动小、噪声低
- B.可以在各种复杂的条件下施工
- C.开挖基坑需放坡,但土方量小,浇混凝土无需支模和养护
- D.用触变泥浆保护孔壁和止水,施工安全可靠,不会引起水位降低
- E.每段连续墙之间的接头质量易控制,往往不形成结构的薄弱点
- A.当桥面纵坡大于2%而桥长小于50 m时,需要设置泄水管
- B.当桥面纵坡大于2%而桥长大于50 m时,桥上可以不设泄水管
- C.一般顺桥长方向每隔12~15m设置一个泄水管
- D.桥面纵坡小于2%时,泄水管就需设置更密一些,一般顺桥长方向每隔6~8 m设置一个泄水管
- E.泄水管可以沿行车道两侧左右对称排列,也可交错排列,其离缘石的距离为200~ 500 mm
- A.建筑线与红线之间的地带,用于敷设电缆
- B.人行道用于敷设热力管网或通行式综合管道
- C.分车带用于敷设自来水、污水、煤气管及照明电缆
- D.街道宽度超过60 m时,自来水和污水管道都应设在街道外两侧
- E.在小区范围内,地下工程管网多数应走专门的地方
- A.水泥材料的强度等级不低于C35
- B.采用石屑代砂的粒径宜为3~6 mm,含泥量不大于2%,可拌制成水泥砂浆
- C.地面垫层中各种预埋管线已完成,穿过楼面的方管已安装完毕,管洞已落实
- D.施工前应在四周墙身弹好+150 cm的水平墨线
- E.门框已立好,再一次核查找正
- A.使用内部振动器时,要使振动棒垂直插入混凝土中
- B.为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整体,振动棒插入下层尚未初凝的混凝土中40~80 mm
- C.振捣时要按“慢插快拔”的原则
- D.振捣棒各插点的间距应该均匀布置
- E.振捣棒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8倍
- A.可以利用地形,方便预制构件
- B.施工期间不影响桥下交通
- C.节省木材,节省施工用料
- D.施工设备多,容易制作
- E.施工工序简单,施工迅速
- A.不包括附墙垛基础宽出部分体积,靠墙暖气沟的挑檐体积并入石基础工程量内
- B.基础与勒脚应以设计室外地坪为界,勒脚与墙身应以设计室内地坪为界
- C.石围墙内外地坪标高不同时,应以较低地坪标高为界,以下为基础
- D.以内外标高之差为挡土墙时,挡土墙以上为墙身
- E.基础垫层包括在基础项目内,不计算工程量
- A.水泥稳定土基层
- B.级配碎(砾)石基层
- C.石灰稳定土基层
- D.填隙砾石基层
- E.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基层
- A.后张法是间接在构件上张拉预应力筋
- B.构件在张拉预应力筋的过程中,进行混凝土的弹性压缩
- C.后张法预应力的传递主要靠预应力筋两端的锚具
- D.后张法宜用于现场生产大型预应力构件、特种结构和构筑物
- E.后张法可作为一种预应力预制构件的拼装手段
- A.集中药包
- B.分散药包
- C.药壶药包
- D.药室药包
- E.坑道药包
- A.挖方路基
- B.填石路基
- C.护肩路基
- D.砌石路基
- E.半填路基
- A.实心砖墙按设计尺寸以体积计算
- B.空斗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空斗墙外形体积计算
- C.空花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空花部分外形体积计算,扣除空洞部分体积
- D.填充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填充墙外形体积计算
- E.实心砖柱、零星砌砖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不扣除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梁垫、梁头、板头所占体积
- A.锥锚式
- B.埋入式
- C.粘贴式
- D.可卸式
- E.拉杆式
- A.对项目管理的全过程进行规划,为全过程的项目管理提出方向和纲领
- B.作为承揽业务、编制投标文件的依据
- C.作为中标后签订合同的依据
- D.作为编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依据
- E.作为对项目经理部考核的重要依据
- A.提高强度
- B.提高硬度
- C.提高硫引起的热脆性
- D.提高氧引起的热脆性
- A.真空泵、离心泵和水汽分离器
- B.真空泵、潜水泵和软抽水泵
- C.真空泵、离心泵和软抽水泵
- D.真空泵、潜水泵和水汽分离器
- A.养护的温度和湿度
- B.施工质量
- C.水灰比及水泥用量
- D.龄期
- A.2~4
- B.3~6
- C.4~8
- D.5~9
- A.锚固技术
- B.支挡技术
- C.衬砌技术
- D.爆破技术
- A.积水井
- B.轻型井点
- C.深井泵
- D.电渗井点
- A.墩身最小壁厚,对于钢筋混凝土不宜小于30 cm,对于素混凝土不宜小于50 cm
- B.墩身内应设横隔板或纵、横隔板,对40 cm以上的高墩,不论壁厚如何,均按6~10 m的间距设置横隔板
- C.墩身周围应设置适当的通风孔与泄水孔,孔的直径不宜小于10 cm
- D.薄壁空心墩的一般配筋率在0.5%左右
- A.避开断层裂谷边坡,尤其是不稳定边坡
- B.避开岩层倾向与坡面倾向一致的顺向坡,尤其是岩层倾角小于坡面倾角的顺向坡
- C.避免路线与主要裂隙发育方向平行,尤其是裂隙倾向与边坡倾向一致的
- D.避免经过大型滑坡体、不稳定岩堆和泥石流地段及其上方
- A.⑤→①→③→⑥→④→⑦→②
- B.⑥→⑤→①→③→④→⑦→②
- C.⑤→①→⑥→③→④→⑦→②
- D.⑥→①→⑤→④→③→⑦→②
- A.1
- B.1.5
- C.2
- D.2.5
- A.减水剂
- B.早强剂
- C.缓凝剂
- D.引气剂
- A.全面分层法
- B.分段分层法
- C.斜面分层法
- D.平面分层法
- A.项目管理规划大纲
- B.项目条件和环境分析资料
- C.同类项目的相关资料
- D.工程合同及相关文件
- A.混凝土基层的凿毛深度应为0.5~1.5 cm,间距3 cm左右
- B.砖墙基体的墙面清扫干净,提前1 d浇水湿润
- C.外墙面砖镶贴前,应根据施工大样图统一弹线分格、排砖
- D.浸水后的瓷砖瓷片应阴干备用,阴干的时间视气温和环境而定,一般为4~6 h
- A.轻骨料
- B.干硬性
- C.塑性
- D.超干硬性
- A.投标性施工组织设计
- B.施工组织总设计
- C.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 D.单位(单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A.2~6
- B.2~8
- C.3~6
- D.3~8
- A.独立
- B.条形
- C.片筏
- D.箱形
- A.施工方案
- B.施工技术
- C.施工工艺
- D.施工设计
- A.Sr<60%是稍湿状态
- B.饱和度S,一越大,表明土孔隙中充水愈多
- C.Sr>90%是饱水状态
- D.Sr在60%~90%之间是很湿状态
- A.无檐口天棚者算至钢筋混凝土板底
- B.有屋架且室内外均有天棚者算至屋架下弦底另加300 mm
- C.无天棚者算至屋架下弦底另加200 mm
- D.出檐宽度超过600 mm时按实砌高度计算
- A.1/2
- B.1/3
- C.2/3
- D.3/4
- A.60
- B.70
- C.80
- D.90
- A.大理石
- B.石英岩
- C.石灰岩
- D.花岗岩
- A.④—⑤—⑥—⑦—①—②—③
- B.⑤—④—⑥—①—⑦—②—③
- C.④—⑥—⑤—①—⑦—②—③
- D.⑤—⑥—④—⑦—①—②—③
- A.抗压
- B.抗渗
- C.抗折
- D.抗拉
- A.抓铲挖土机
- B.拉铲挖土机
- C.反铲挖土机
- D.正铲挖土机
- A.砂率
- B.骨料品种
- C.水泥浆
- D.骨料品质
- A.增加0.15 m
- B.减少0.15m
- C.增加1 m
- D.减少1 m
- A.组织应提出编制成本计划的总体原则
- B.成本目标规划应留有一定的余地,并有一定的浮动区间
- C.成本目标的确定应反映工程的范围、特点及性质
- D.确定成本目标时应考虑承包人的经营战略
- A.破碎带的形状和地面的起伏情况
- B.断层面的形状和地面的起伏情况
- C.破碎带的形状和地下的土质情况
- D.断层面的形状和地下的土质情况
- A.项目管理规划大纲
- B.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文件
- C.施工组织设计
- D.施工技术经济分析
- A.发包方
- B.设计方
- C.供货方
- D.承包方
- A.④—③—②—⑤—①
- B.②—④—③—⑤—①
- C.④—②—③—⑤—①
- D.②—③—⑤—④—①
- A.平面布置紧凑合理,施工场地占用面积少,使其合理有序
- B.合理组织运输,尽量采用二次搬运,保证运输方便畅通
- C.施工区域的划分和场地的临时占用,应符合施工流程的要求
- D.充分利用既有建筑、构筑物和原有设施为施工服务,降低临时设施费用
- A.板、柱框架结构
- B.梁、板、柱框架结构
- C.剪力墙框架结构
- D.框架-筒体结构
- A.抗折强度
- B.抗压强度
- C.抗剪强度
- D.抗冻强度
- A.引气剂和引气减水剂,用于抗冻、防渗、抗硫酸盐混凝土
- B.宜用于蒸养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
- C.不宜用于泌水严重的混凝土、贫混凝土以及对饰面有要求的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
- D.混凝土中掺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其掺量都较大
- A.振冲灌注碎石按设计图示孔深乘以孔截面积以体积计算
- B.地基强夯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面积计算
- C.锚杆支护按设计图示尺寸以支护面积计算
- D. 土钉支护按设计图示尺寸以支护体积计算
- A.槽孔的形式
- B.开挖的方式
- C.施工的方法
- D.墙体的材料
- A.水泥型
- B.聚酯型
- C.复合型
- D.烧结型
- A.建筑规模大
- B.耗资多
- C.影响较大
- D.兴建数量多
- A.结构体力学性质
- B.结构体工程性质
- C.结构面工程性质
- D.结构面力学性质
- A.外墙按中心线,内墙也按中心线计算
- B.外墙按中心线,内墙按净长线计算
- C.外墙按净长线,内墙也按净长线计算
- D.外墙按净长线,内墙按中心线计算
- A.实体桥墩由墩帽、墩身和基础组成
- B.跨径的墩帽厚度一般不小于0.2 m
- C.中小跨梁桥也不应小于0.3 m,并设有50~100 mm的檐口
- D.小跨径桥可不设构造钢筋
- A.足够的稳定性
- B.足够的强度
- C.足够的硬度
- D.水温稳定
- A.净高为2.30 m的部位应计算全面积
- B.净高为1.60 m的部位应计算1/2面积
- C.净高为1.90 m的部位应计算1/2面积
- D.室内净高不足1.60 m时不应计算面积
- A.圆管涵的直径一般为0.5~1.0 m
- B.拱涵在结构形式方面有利于在低路堤上使用
- C.盖板涵便于群众修建,是一种普遍采用的涵洞形式
- D.箱涵适用于软土地基,但因施工困难且造价较高,一般较少采用
- A.井点管是用直径38 mm或51 mm、长5~7 m的钢管,管下端配有滤管
- B.集水总管常用直径80~100 mm的钢管,每节长3 m
- C.一套抽水设备能带动的总管长度,一般为100~120 m
- D.一般每隔0.8 m或1.2 m设一个连接井点管的接头
- A.自动扶梯
- B.自动人行道
- C.独立烟囱
- D.室内楼梯
- A.满足战略上、总体控制上和经营上的需要
- B.满足工程项目管理的设置要求
- C.满足施工工艺及施工设计要求
- D.满足各种不同的社会过程的需要
- A.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特性
- B.含有大量的强亲水性黏土矿物成分
- C.一般处于硬塑或坚硬状态
- D. 多分布于1级以上的河谷阶地或山前丘陵地区
- A.项目目标控制
- B.信息管理计划
- C.技术经济指标
- D.施工组织设计
- A.顶升法的网架在结构架上进行总拼,然后用起重设备水平安装到设计标高
- B.提升法的网架在地面进行总拼,然后用起重设备垂直安装到设计标高
- C.顶升法的千斤顶位于网架之上
- D.提升法的起重设备位于网架之下
- A.结构面稀疏
- B.延展性好
- C.整体强度高
- D.承载能力强
- A.冷拉热轧钢筋
- B.冷轧带肋钢筋
- C.热轧钢筋
- D.冷拔低碳钢筋
- A.色彩丰富、细腻、调和
- B.耐碱性、耐水性、耐粉化性良好
- C.耐候性良好、耐污染性良好
- D.涂刷方便、重涂容易
- A.0.5
- B.0.6
- C.0.7
- D.0.8
- A.细度
- B.体积安定性
- C.水化速度
- D.水化热
- A.表观密度为1.6~1.8 t/m<sup>3</sup>
- B.孔隙率为20%~35%
- C.吸水率为8%~16%
- D.导热系数为0.78 W/(m·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