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填土路基
- B.填石路基
- C.砌石路基
- D.护肩路基
- E.护脚路基
- A.室外台阶一般包括踏步和平台两部分
- B.通常情况下台阶的坡度比楼梯大
- C.踏步高度一般为90~150mm
- D.踏步宽度为250~400mm
- E.台阶一般由垫层、面层和基层组成
- A.应设在地质条件好的地区
- B.设在郊区的军用库、洞口附近多布置绿化
- C.与城市关系不大的转运库应布置在城市上游
- D.位于市中心的一般性库、出入口建筑形式应与周围环境协调
- E.有江河的城市可沿江河布置一些贮库
- A.建筑物内的钢筋混凝土上料平台
- B.B.建筑物内≤50mm的沉降缝
- C.建筑物顶部有围护结构的水箱间
- D.2.10m宽的雨篷
- E.空调机外搁箱
- A.组合模板
- B.大模板
- C.滑升模板
- D.压型钢板永久式模板
- E.爬升模板
- A.HPB235钢筋
- B.HRB400钢筋
- C.HRB335钢筋
- D.HRB500钢筋
- E.HPB300钢筋
- A.表观密度小
- B.耐久性明显改善
- C.弹性模量小
- D.导热系数大
- E.节约能源
- A.承重、防爆
- B.边坡支护
- C.防渗、截水
- D.浅基坑支护
- E.深基坑支护
- A.适应水流条件
- B.外形美观
- C.建造费用较低
- D.特别适用于圆管涵
- E.适用于斜度小的拱涵
- A.组合楼板
- B.现浇整体式楼板
- C.装配整体式楼板
- D.钢衬板楼板
- E.预制装配式楼板
- A.基础
- B.墙与柱
- C.楼底层和屋顶
- D.楼梯与门窗
- E.散水勒脚
- A.顶力施加技术
- B.方向控制技术
- C.泥浆排放
- D.控制正面塌方技术
- E.工期要求
- A.裂隙水
- B.孔隙水
- C.承压水
- D.包气带水
- E.岩溶水
- 14
-
桥面铺装的形式有( )。
- A.细石混凝土铺装
- B.水泥混凝土铺装
- C.沥青混凝土铺装
- D.防水混凝土铺装
- E.防水砂浆铺装
- A.针对工程环境合理选择水泥品种
- B.添加加气剂或膨胀剂
- C.提高浇筑和养护的施工质量
- D.改善骨料的级配
- E.控制好湿度和温度
- A.板式楼板分为单向板、双向板和悬挑板
- B.单向板的厚度一般为跨度的1/30~1/25,且厚度不小于100mm
- C.单向板按双向配置受力钢筋
- D.悬挑板的主要受力钢筋布置在板的下方,分布钢筋布置在主要受力筋的上方
- E.悬挑板的板厚为挑长的1/35,且根部厚度不小于80mm
- A.烟道与风道构造基本相同,因此可以共用
- B.烟道道口距楼地面500mm~800mm
- C.通风道道口靠墙上方,比楼板低约300mm
- D.垃圾道常常设置在公共卫生间或楼梯间两侧
- E.烟道与通风道宜设在室内十字形或丁字形墙体交接处,不宜设在外墙内
- A.悬索结构适合大跨度建筑,悬索屋盖的跨度可达160m
- B.悬索结构主要包括三部分:索网、边缘构件和下部支承结构
- C.索的拉力取决于跨中的垂度,垂度越大拉力越大;垂度一般为跨度的1/25
- D.单曲拉索体系构造简单,屋面稳定性好
- E.双曲拉索体系由承重索和稳定索组成
- A.计算混凝土试配强度
- B.计算水灰比
- C.选用单位用水量
- D.确定养护条件、方式
- E.选定合理砂率,确定砂、石单位用量
- A.轻骨料混凝土搅拌可选用自落式搅拌机
- B.搅拌时间不应小于最小搅拌时间
- C.选择二次投料法搅拌可提高混凝土强度
- D.施工配料的主要依据是混凝土设计配合比
- E.混凝土强度相同时,-次投料法比二次投料法节约水泥
- A.按设计图示槽横断面面积乘以槽深以体积计算
- B.按设计图示尺寸以支护面积计算
- C.按设计图示以墙中心线长度计算
- D.按设计图示墙中心线长乘以厚度乘以槽深,以体积计算
- A.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
- B.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
- C.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 D.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
- A.25年以上
- B.50年以上
- C.100年以上
- D.150年以上
- A.门、窗油漆按展开面积计算
- B.木扶手油漆按平方米计算
- C.金属面油漆按构件质量计算
- D.抹灰面油漆按图示尺寸以面积和遍数计算
- A.1:1~1:1.2
- B.1:1~1:1.3
- C.1:1~1:1.5
- D.1:1~1:2
- A.向斜核部
- B.背斜核部
- C.两者都可以
- D.褶皱的两侧
- A.雨篷的悬挑长度通常为0.9~1.2m
- B.梁式雨篷通常为变截面形式,一般根部厚度≥70mm,端部厚度≥50mm
- C.雨篷上表面向外侧或向滴水管处或向地漏处应做有1%的排水坡度
- D.雨篷顶面通常采用刚性防水
- A.按建筑物自然层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 B.不计算建筑面积
- C.按建筑物自然层的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
- D.按上层楼梯底板面积计算
- A.1000~1100
- B.1100~1200
- C.1200~1300
- D.1300~1400
- A.砂砾石松软地基
- B.松散砂地基
- C.粘土软弱地基
- D.碎石土软弱地基
- A.100m
- B.基本物理计量单位
- C.100 m<SUP>3</SUP>
- D.自然计量单位
- A.抵抗变形能力强
- B.有利于基层形状不规则部位的施工
- C.施工时不需加热
- D.使用年限长
- A.软化系数>;0.25,工程性质良好
- B.软化系数<;0.25,工程性质良好
- C.软化系数<;0.75,工程性质较差
- D.软化系数>;0.75,工程性质较差
- A.勘查资料的准确性
- B.对特殊不良工程地质问题的认识不足
- C.施工过程中才发现不良地质的现象
- D.选择工程地质条件有利的路线
- A.硅酸盐水泥
- B.普通硅酸盐水泥
- C.矿渣硅酸盐水泥
- D.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 A.有围护结构的按底板水平面积计算
- B.无围护结构的不计算建筑面积
- C.层高超过2.10m计算全面积
- D.层高不足2.20m计算1/2面积
- A.80m
- B.100m
- C.120m
- D.150m
- A.钢材屈强比越小,工作的安全性越大
- B.冷拉钢筋经人工时效后屈服点提高,伸长率降低
- C.钢材中含硫引起冷脆,含磷引起热脆
- D.钢材的工艺性能包括冷弯性和可焊性
- A.单根粗钢筋锚固方法
- B.钢丝束锚固方法
- C.先张法
- D.后张法
- A.6~10m
- B.10~15m
- C.15~20m
- D.20~30m
- A.面积(m<SUP>2</SUP>)
- B.厚度(mm)
- C.长度(m)
- D.体积(m<SUP>3</SUP>)
- A.0.5m
- B.0.75m
- C.1.0m
- D.1.5m
- A.2台
- B.3台
- C.4台
- D.5台
- 44
-
褶皱构造是( )。
- A.岩层受构造力作用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且未丧失连续性的构造
- B.岩层受构造力作用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而丧失连续性的构造
- C.岩层受水平挤压力作用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而丧失连续性的构造
- D.岩层受垂直力作用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而丧失连续性的构造
- A.膨胀蛭石
- B.玻化微珠
- C.聚苯乙烯板
- D.矿渣棉
- A.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面积计算,扣除设备基础、地沟所占面积,门洞开口部分
- B.按内墙净面积计算,设备基础、间壁墙、地沟所占面积不扣除,门洞开口部分不再增加
- C.按设计净面积计算,扣除设备基础、地沟、间壁墙所占面积,门洞开口部分不再增加
- D.按设计图示尺寸面积乘以设计厚度以体积计算
- A.乙级冷拔低碳钢丝
- B.CRB550冷拔带肋钢材
- C.HPB235级钢材
- D.热处理钢材
- A.舒乐舍板墙
- B.轻钢龙骨石膏板墙
- C.预制混凝土板墙
- D.加气混凝土板墙
- A.带梁天棚、梁两侧抹灰面积不计算
- B.板式楼梯底面抹灰按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 C.锯齿形楼梯底板抹灰按展开面积计算
- D.间壁墙、附墙柱所占面积应予扣除
- A.建筑物外墙外侧保温隔热层
- B.建筑物内的变形缝
- C.无永久性顶盖的架空走廊
- D.有围护结构的屋顶水箱间
- A.95%~80%
- B.92%~70%
- C.100%~90%
- D.80%~55%
- A.隔热层
- B.结合层
- C.防水层
- D.隔汽层
- A.矿渣硅酸盐水泥
- B.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 C.普通硅酸盐水泥
- D.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 A.栏杆刷涂料
- B.线条刷涂料
- C.木扶手油漆
- D.金属面油漆
- A.中频
- B.低频
- C.高频
- D.极宽频
- A.条形基础
- B.独立基础
- C.箱型基础
- D.柱下十字交叉基础
- A.碎块崩落
- B.碎块坍塌
- C.墙体滑塌
- D.岩体塌方
- A.松弛
- B.流变
- C.蠕变
- D.软化
- A.抹灰应分层进行,抹石灰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每遍厚度宜为5~7mm
- B.当抹灰总厚度大于25mm时,应采取加强措施
- C.底层的抹灰层强度不得低于面层的抹灰层强度
- D.用石灰砂浆抹灰时,应待前-抹灰层凝结后方可抹后-层
- A.堆积材料
- B.地貌条件
- C.地下水
- D.地层岩性
- A.10h
- B.15h
- C.18h
- D.6h
- A.200
- B.250
- C.300
- D.350
- A.100m
- B.100 m<SUP>3</SUP>
- C.10 m<SUP>3</SUP>
- D.m<SUP>3</SUP>
- 64
-
框架结构的优点是( )。
- A.建筑平面尺寸灵活
- B.造价低
- C.强度高
- D.延性好
- A.花岗石
- B.陶瓷锦砖
- C.瓷质砖
- D.合成石面板
- A.不超过3%
- B.不小于1%
- C.不小于3%
- D.不超过1%
- A.采用精凿加工石料砌筑可节省水泥且经久耐用
- B.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应优先选用强度等级较高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 C.当墩台截面面积大于100m<SUP>2</SUP>时,可分段浇筑
- D.大体积圬工中可采用片石混凝土,以节省水泥
- A.大、中型停车场的出人口至少要设置3个
- B.小型停车场只有一个出入口时,其宽度不得小于9m
- C.机动车出入口距学校、医院应大于50m
- D.机动车出入口距人行天桥应大于30m
- A.醋酸乙烯-丙烯酸酯乳液涂料
- B.聚醋酸乙烯乳液涂料
- C.聚氨酯涂料
- D.聚乙烯醇水玻璃涂料
- A.按实砌体积并入基础工程量中计算
- B.按砌筑纵向长度以米计算
- C.按水平投影面积以平方米计算
- D.按设计尺寸体积以立方米计算
- A.物理性质
- B.光学性质
- C.化学性质
- D.力学性质
- A.城市人口50万,干道单向客流量≥1万人次/h
- B.城市人口100万,干道单向客流量≥2万人次/h
- C.城市人口100万,干道单向客流量≥1万人次/h
- D.城市人口50万,干道单向客流量≥2万人次/h
- A.按设计图示尺寸以质量计算
- B.按设计图示尺寸铺挂面积计算
- C.包角、包边部分按设计尺寸以质量计算
- D.窗台泛水部分按设计尺寸以面积计算
- A.与“三线-面”有共性关系的分部分项工程量用“册”或图示尺寸计算
- B.统筹图主要由主次程序线、基数、分部分项工程量计算式及计算单位组成
- C.主要程序线是指分部分项项目上连续计算的线
- D.次要程序线是指在“线”“面”基数上连续计算项目的线
- A.先砌墙后浇构造柱
- B.从每层柱脚开始,马牙槎先进后退
- C.先浇构造柱后砌墙
- D.构造柱浇筑和砖墙砌筑同时进行
- A.按不同施工方法的实际数量计算
- B.按不同施工数量和加工余量之和计算
- C.按工程实体尺寸净量和加工余量之和计算
- D.按工程实体尺寸的净量计算
- A.满足早期强度要求
- B.保证体积安定性
- C.确保养护时间
- D.保证水化反应充分
- A.建筑界限就是隧道的横断面
- B.建筑界限就是隧道衬砌内轮廓范围
- C.建筑界限是车辆、人员通过的最小尺度
- D.隧道净空是建筑界限的一部分
- A.圈梁外边线
- B.圈梁内边线
- C.外墙外边线
- D.板内边线
- A.红粘土
- B.软岩
- C.砂土
- D.湿陷性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