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对于钢筋混凝土墩身最小壁厚不宜小于40em
- B.薄壁空心墩按计算配筋,一般配筋率在0.5%左右。
- C.对于40em以上的高墩,不论壁厚如何,均按6~10m的间隔设置横隔板
- D.墩身周围应设置适当的通风孔与泄水孔,孔径不宜小于20em
- E.墩顶实体段以下应设置带门的进入洞或相应的检查设备
- A.开行路线短,停机点少
- B.吊索、吊具变换频繁
- C.以房屋全高为一个施工层
- D.工作效率较低
- E.装配式结构吊装中主要采用综合吊装法
- A.大型钢管
- B.钢筋
- C.H型钢
- D.钢索
- E.格构式钢
- A.结构自防水
- B.表面防水层防水
- C.防排结合
- D.内部防水
- E.外部防水
- A.“围海造地”地基、工业废渣、垃圾地基等的处理
- B.防止粉土及粉砂的液化,消除或降低大孔土的湿陷性等级
- C.不允许对工程周围建筑物和设备有一定振动影响的地基加固
- D.采取一定技术措施的高饱和度淤泥、软黏土、泥炭、沼泽土
- E.加固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粉土、黏性土、湿陷性黄土、高填土、杂填土
- A.悬挑雨篷
- B.墙面抹灰
- C.无围护结构的挑阳台
- D.挑出墙外1.3m宽的檐廊
- E.无顶盖的室外楼梯
- A.尽可能掺外加剂
- B.满足施工要求的和易性
- C.满足设计的强度等级
- D.满足使用要求的耐久性
- E.满足以上要求后尽量节约水泥用量
- A.基本走向要满足城市交通的需要
- B.要充分利用城市现有道路网
- C.必须考虑建设费用和城市人口数量
- D.应考虑技术水平和施工能力
- E.必须考虑城市的发展远景
- A.分部吊装法
- B.整体吊装法
- C.平移法
- D.顶升法
- E.提升法
- A.窗帘盒
- B.窗帘轨
- C.门窗套
- D.锯齿形楼梯底板抹灰
- E.窗台板
- A.面层
- B.基层
- C.磨耗层
- D.底基层
- E.垫层
- A.沼泽地区
- B.沟底纵坡大于3%
- C.经常有水的河沟
- D.洞顶填土高度超过6m
- E.最大流量时,涵前积水深度超过2.5m者
- A.客流集中
- B.运送能力大
- C.换乘设备复杂
- D.市中区换乘负担大
- E.辐射线路与环形线路组合而成
- A.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
- B.掺入化学外加剂
- C.使用膨胀水泥
- D.提高吸水率
- E.延长养护时间
- A.孔隙性
- B.吸水性
- C.软化性
- D.抗冻性
- E.抗压性
- A.0.3m<sup>2</sup>以外孔洞所占
- B.踢脚线所占
- C.墙与构件交界处的
- D.挂镜线所占
- E.门窗洞口
- A.粉喷桩
- B.灰土桩
- C.砂桩
- D.碎石桩
- E.旋喷桩
- A.先张法的成本高于后张法
- B.多根预应力钢筋的放张可逐根依次放松
- C.先张法与后张法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钢筋是否放张
- D.后张法要求钢筋张拉时混凝土的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的75%
- E.混凝土的浇筑可分次进行,但必须留施工缝,且其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30
- A.弯钩增加长度,应根据钢筋弯钩形状来确定。半圆弯钩增加长度为6.25d;直弯钩增加长度为3.9d;斜弯钩增加长度为5.9d
- B.弯起钢筋增加长度,应根据弯起的角度和弯起的高度计算求出
- C.钢筋搭接增加长度,按设计规定计算;设计未规定搭接的,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另计算搭接长度
- D.钢筋锚固增加长度,是指不同构件交接处彼此的钢筋应相互锚入
- E.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用具,钢筋按预留孔道长度减0.35m计算,螺杆另计算
- A.水泥的碱含量越低越好
- B.体积安定性是指水泥在硬化过程中体积不收缩的特性
- C.水泥的净浆强度是评定水泥强度等级的依据
- D.水泥的终凝时间指从加水拌合到水泥浆达到强度等级的时间
- E.硅酸盐水泥不宜用于海岸堤防工程
- A.分层压实厚度不应超过00mm
- B.遭受雨淋的沥青混凝土应降低摊铺厚度
- C.压实成型应采用振动压路机分两遍完成
- D.为了避免开裂,压路机应从路中心向两侧碾压
- A.正循环钻孔灌注桩
- B.反循环钻孔灌注桩
- C.钻孔扩底灌注桩
- D.冲击成孔灌注桩
- A.全断面掘进机开挖
- B.独臂钻开挖
- C.天井钻开挖
- D.带盾构的掘进机开挖
- A.5.65
- B.6.00
- C.6.15
- D.6.30
- A.电弧焊
- B.闪光对焊
- C.电阻点焊
- D.埋弧压力焊
- A.构件重量
- B.起重机数量
- C.房屋平面形状
- D.施工现场环境条件
- A.卵石
- B.碎石或卵石
- C.抵抗压碎的能力
- D.岩石立方体
- A.阳台
- B.永久性顶盖的楼梯
- C.建筑物的门厅、大厅
- D.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夹层
- A.4%
- B.6%
- C.12%
- D.16%
- A.压实法
- B.换土法
- C.化学处理法
- D.沉管灌注桩法
- A.防渗
- B.排水
- C.锚固
- D.稳定边坡
- A.双排布置
- B.单排布置
- C.环形布置
- D.方形布置
- A.3mm
- B.4mm
- C.5mm
- D.6mm
- A.箱形简支梁桥
- B.肋梁式简支梁桥
- C.装配式简支梁桥
- D.整体式简支梁桥
- A.设置高大的拼装支架
- B.将起重机布置在网架两侧
- C.搭设满堂或部分拼装支架
- D.合理确定网架吊点的位置
- A.强度、刚度和水稳定性
- B.刚度、耐磨性和不透水性
- C.强度、水稳定性和扩散荷载能力
- D.抗冻性、耐污染性和水稳定性
- A.正铲挖土机
- B.反铲挖土机
- C.拉铲挖土机
- D.抓铲挖土机
- A.碾压法
- B.振动压实法
- C.夯实法
- D.振动压实法和夯实法
- A.水泥浆
- B.水泥砂浆
- C.建筑石膏
- D.普通混凝土
- A.100~250
- B.100~300
- C.200~350
- D.200—450
- A.简支梁桥
- B.等截面连续梁桥
- C.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梁桥
- D.预应力混凝土刚构桥
- A.钢桥
- B.轻型桥
- C.变截面桥梁
- D.等截面桥梁
- A.固化剂
- B.填料
- C.增塑剂
- D.合成树脂
- A.沥青嵌缝油膏
- B.聚氨酯密封膏
- C.丙烯酸类密封膏
- D.聚氯乙烯接缝膏
- A.22.65
- B.24.00
- C.67.95
- D.72.00
- A.镭射玻璃
- B.彩色玻璃
- C.玻璃空心砖
- D.光致变色玻璃
- A.组合模板
- B.大模板
- C.木模板
- D.永久式模板
- A.增加混凝土中游离水
- B.增加混凝土抗渗能力
- C.延缓混凝土凝结时间
- D.使水泥水化作用正常进行
- A.以面积计算
- B.扣除门的面积
- C.扣除0.3m<sup>2</sup>以上孔洞面积
- D.按设计图示框外围尺寸计算
- A.扣除斜沟所占的面积
- B.计算伸缩缝弯起部分的面积
- C.扣除风帽底座所站的面积
- D.不计算女儿墙弯起部分的面积
- A.普通压路机
- B.振动压路机
- C.手扶振动压路机
- D.关闭振动装置的振动压机
- A.喷射井点降水
- B.明排水法
- C.轻型井点降水
- D.深井泵降水
- A.基础
- B.地基
- C.屋顶
- D.门窗
- A.一皮一收
- B.两皮一收
- C.三皮一收
- D.二一间隔收
- A.KR>0.6
- B.KR>0.7
- C.KR>0.8
- D.KR>0.9
- A.160
- B.192
- C.200
- D.240
- A.附加梁的搭接长度不小于1m,大于两梁高差的2倍
- B.附加梁的截面应小于圈梁的截面
- C.附加梁的搭接长度不小于圈梁的截面高
- D.附加梁的搭接长度应小于两梁高差的2倍
- A.垂直挡土板
- B.深层搅拌桩
- C.连续式挡土板
- D.间断式水平挡土板
- A.排除窗上的凝结水
- B.室内美观、卫生需要
- C.与外窗台对应
- D.满足建筑节点设计需要
- A.从室外设计地面到基础顶面的垂直距离
- B.从室内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
- C.从室外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
- D.从室内设计地面到基础顶面的垂直距离
- A.宜与变形缝结合
- B.不应设在剪力最小处
- C.连续浇筑少留施工缝
- D.不宜设在底板与侧墙交接处
- A.横撑式支撑
- B.重力式支护结构
- C.板桩式支护结构
- D.地下连续墙结构
- A.一10℃
- B.一15℃
- C.10℃
- D.15℃
- A.屋架
- B.外墙维护结构
- C.柱子
- D.支撑系统
- A.标高+0.3m处
- B.室外地坪为一0.2m处
- C.室内地坪为±0.00m处
- D.基础顶面标高一0.3m处
- A.氯盐
- B.石油磺酸盐
- C.硫酸盐
- D.三乙醇胺
- A.屈强比越小,表明钢筋的安全性越高
- B.屈服强度表征了钢筋的塑性变形能力
- C.在外力作用下,钢筋经过弹性阶段后进入强化阶段
- D.钢筋的抗拉性能指标包括屈服强度、冲击韧性和伸长率
- A.孔隙性
- B.吸水性
- C.软化性
- D.抗冻性
- A.高级路面的基层
- B.三级公路路面的基层
- C.二级公路路面的底基层
- D.一级公路路面的底基层
- A.桥面伸缩缝处的防水层应连续铺设
- B.在设置伸缩缝处,栏杆与桥面铺装都要断开
- C.伸缩缝只要求在平行于桥梁轴线的方向自由伸缩
- D.在变形量较小的大跨度桥上,可以采用橡胶和钢板组合的伸缩缝
- A.勘察资料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工程造价
- B.选择工程地质条件有利的路线,对工程造价起着决定作用
- C.在设计阶段对特殊不良工程地质问题认识不足导致的工程造价增加
- D.在施工阶段对特殊不良工程地质问题认识不足导致的工程造价增加
- A.预应力张拉后
- B.预应力张拉前
- C.预应力张拉同时
- D.预应力张拉后3小时内
- A.包括踏步和休息平台
- B.包括500mm以内的楼梯井
- C.楼梯与楼地面相连时,算至梯口梁内侧边沿
- D.无梯口梁者,算至梯口梁外侧边沿
- A.对基层变形适应性强、耐酸碱腐蚀
- B.高弹性、高延伸性和良好的低温柔性
- C.稳定性、耐热性、耐腐蚀性、耐细菌性等均较好
- D.耐候、耐臭氧和耐油、耐化学药品以及阻燃
- A.0.5-1.0m
- B.1.0~1.5m
- C.1.5—2.0m
- D.2.0~2.5m
- A.拉伸强度高,延伸率大
- B.价格便宜,可单层铺贴
- C.高温不流淌,低温不脆裂
- D.具有优异的耐臭氧和耐老化性能
- A.应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的体积
- B.梁与柱连接时,梁长算至柱的侧面
- C.次梁与主梁连接时,次梁长算至主梁的侧面
- D.伸入墙内的粱头、梁垫体积并入梁体积内计算
- A.视情况而定
- B.高跨结构内边线
- C.低跨结构外边线
- D.高跨结构外边线
- A.防潮层
- B.钢筋、铁件
- C.0.3m<sup>2</sup>的孔洞
- D.钢筋混凝地圈梁
- A.已完工程及设备保护的费用
- B.更新施工安全防护用具的费用
- C.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的费用
- D.购置施工安全防护设施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