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Ⅰ级结构面
- B.Ⅱ级结构面
- C.Ⅲ级结构面
- D.Ⅳ级结构面
- E.V级结构面
- A.一般的短肢剪力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 B.直形墙、挡土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 C.弧形墙按墙厚不同以展开面积计算
- D.墙体工程量应扣除预埋铁件所占体积
- E.墙垛及突出墙面部分的体积不计算
- A.露天游泳池按设计图示外围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
- B.建筑物内的储水罐按平台投影面积计算
- C.有永久顶盖的室外楼梯,按楼梯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 D.建筑物主体结构内的阳台按其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 E.宽度超过2.10m的雨篷按结构板的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
- A.现浇混凝土整体楼梯按设计图示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包括休息平台、平台梁、斜梁和连接梁
- B.散水、坡道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面积计算。不扣除单个面积在0.3m<sup>2</sup>以内的孔洞面积
- C.电缆沟、地沟和后浇带均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长度计算
- D.混凝土台阶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 E.混凝土压顶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 A.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夹层
- B.屋顶有围护结构的水箱问
- C.地下人防通道
- D.层高不足2.20m的建筑物大厅回廊
- E.层高不足2.20m有围护结构的舞台灯光控制室
- A.不影响通航和桥下交通
- B.模架可多次周转使用
- C.施工准备和操作比较简单
- D.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
- E.可上下平行作业,缩短工期
- A.提高桥面铺装层的刚度
- B.提高桥面铺装层的强度
- C.提高桥面铺装层的耐磨耗性
- D.提高桥面铺装层的整体性
- E.连系各主梁共同受力
- A.粉性土
- B.重黏土
- C.亚黏土
- D.粗砂
- E.碎石
- A.加强层
- B.底基层
- C.垫层
- D.联结层
- E.过渡层
- A.梁板式楼板的主梁沿房屋的长跨方向布置,经济跨度5~8m
- B.主梁高为跨度的1/15~1/9,梁宽为梁高的1/2
- C.次梁的跨度一般为4~6m,高为跨度的1/12~1/6,宽为高的1/3~1/2
- D.板厚一般为板跨的1/40~1/35,常用厚度60~80mm
- E.板的搁置长度不小于120mm,梁的搁置长度不小于240mm
- A.减小水灰比,降低孔隙率
- B.水泥用量不得高于320kg/m<sup>3</sup>
- C.掺加减水剂,增强抗渗性
- D.尽量不留施工缝
- E.掺入引气剂
- A.门、窗
- B.木地板
- C.金属面
- D.水泥地面
- E.木扶手及板条
- A.按管沟宽乘以挖土深度再乘以管道中心线长度计算
- B.按设计管道中心线长度计算
- C.按设计管底垫层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
- D.按管道外径水平投影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
- E.按管沟开挖断面乘以管道中心线长度计算
- A.节约基础挖方量
- B.节约基础钢筋用量
- C.增加基础钢筋用量
- D.减小基础埋深
- E.增加基础埋深
- A.锯床锯断
- B.手动剪切器切断
- C.氧—乙炔焰割切
- D.钢筋剪切机切断
- E.电弧割切
- A.水平风荷载
- B.吊车制动冲切力
- C.屋盖自重
- D.抗风柱重量
- E.墙梁自重
- A.宾馆大厅的回廊
- B.单层建筑物内设有局部楼层,无围护结构的二层部分
- C.多层建筑物坡屋顶内和场馆看台下的空间
- D.设计加以利用的坡地吊脚架空层
- E.建筑物间有围护结构的架空走廊
- A.根据相对位移情况,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推断层
- B.正断层一般是受水平张应力或垂直作用力形成的,多在垂直于张应力或沿已有剪节理方向发生
- C.逆断层受水平挤压力作用形成,断层线方向常和岩层走向或褶皱轴方向垂直,和挤压力作用方向平行
- D.平推断层受水平扭应力形成,与褶皱轴平行,与“X”节理斜交或沿该节理形成,倾角近于直立
- E.正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逆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
- A.计算混凝土试配强度
- B.计算水灰比
- C.选用单位用水量
- D.确定养护条件、方式
- E.选定合理砂率,确定砂、石单位用量
- A.梁承式
- B.板承式
- C.墙承式
- D.板肋式
- E.悬挑式
- A.建筑物顶部有围护结构的楼梯间层高不足2.2m按1/2计算面积
- B.建筑物凹阳台计算全部面积,挑阳台按1/2计算面积
- C.设计不利用的深基础架空层层高不足2.2m按1/2计算面积
- D.建筑物雨篷外挑宽度超过1.2m按水平投影面积1/2计算
- A.耐水性、耐高温性、抗霉性
- B.耐水性、抗冻性、抗霉性
- C.耐水性、耐磨性、耐碱性
- D.耐高温性、耐污染性、透气性
- A.3%
- B.5%
- C.15%
- D.10%
- A.桥墩
- B.墩台基础
- C.桥台
- D.桥梁支座
- A.按建筑物自然层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 B.最上层楼梯不计算面积,下层楼梯应计算面积
- C.最上层楼梯按建筑物自然层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
- D.按建筑物底层的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
- A.舒乐舍板墙
- B.轻钢龙骨石膏板墙
- C.预制混凝土板墙
- D.加气混凝土板墙
- A.地下连续墙
- B.地下沉井
- C.固结灌浆
- D.锚杆加固
- A.1.0m
- B.1.5m
- C.2.0m
- D.2.5m
- A.砂土
- B.砂质黏土
- C.亚黏土
- D.黏性土
- A.斜屋面卷材防水按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 B.女儿墙、伸缩缝等处卷材防水弯起部分不计
- C.屋面排水管按设计图示数量以根计算
- D.屋面变形缝卷材防水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长度计算
- A.砌石路基,为保证其整体性不宜设置变形缝
- B.护肩路基,其护肩的内外侧均应直立
- C.护脚路基,其护脚内外侧坡坡度宜为1:5
- D.用粗粒土作路基填料时,不同填料应混合填筑
- A.34
- B.54.4
- C.88.2
- D.113.8
- A.镀锌薄钢板伸缩缝
- B.U形钢板伸缩缝
- C.梳型钢板伸缩缝
- D.橡胶伸缩缝
- A.设计图示尺寸以支护面积计算
- B.设计土钉数量以根数计算
- C.设计土钉数量以质量计算
- D.设计支护面积×土钉长度以体积计算
- A.小桥
- B.中桥
- C.大桥
- D.特大桥
- A.1d
- B.3d
- C.5d
- D.7d
- A.平整场地
- B.挖一般土方
- C.挖沟槽土方
- D.挖基坑土方
- A.≤100mm
- B.≤120mm
- C.≤150mm
- D.≤180mm
- A.8%
- B.9%
- C.10%
- D.12%
- A.顶管法
- B.TMB法
- C.盾构法
- D.明挖法
- A.1%
- B.3%
- C.4%
- D.2%
- A.阳台面积
- B.墙体所占面积
- C.柱所占面积
- D.会议室所占面积
- A.不超过3%
- B.不小于1%
- C.不小于3%
- D.不超过1%
- A.灯带(槽)按设计图示尺寸以框外围面积计算
- B.灯带(槽)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延长米计算
- C.送风口按设计图示尺寸以结构内边线面积计算
- D.回风口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面积计算
- A.平、斜屋面卷材防水均按设计图示尺寸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 B.屋面女儿墙、伸缩缝等处弯起部分卷材防水不另增加面积
- C.屋面排水管设计未标注尺寸的,以檐口至地面散水上表面垂直距离计算
- D.铁皮、卷材天沟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长度计算
- A.寒冷地区
- B.强烈太阳辐射地区
- C.防水防潮工程
- D.停车场的防水工程
- A.按模板与现浇混凝土构件的接触面积计算,单位:“m<sup>2</sup>”
- B.原槽浇筑的混凝土基础应计算模板工程量
- C.柱、梁、墙、板相互连接的重叠部分,不计模板面积
- D.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板单孔面积≤0.3m<sup>2</sup>的孔洞不予扣除,洞侧壁模板亦不增加
- A.50
- B.70
- C.90
- D.100
- A.室内地面均为实铺时,外墙防潮层设在室内地坪处
- B.墙体两侧地坪不等高时,应在较低一侧的地坪处设置
- C.室内采用架空木地板时,外墙防潮层设在室外地坪以上、地板木搁栅垫木之下
- D.钢筋混凝土基础的砖墙墙体不需设置水平和垂直防潮层
- A.雨篷的悬挑长度通常为0.9~1.2m
- B.梁式雨篷通常为变截面形式,一般根部厚度≥70mm,端部厚度≥50mm
- C.雨篷上表面向外侧或向滴水管处或向地漏处应做有1%的排水坡度
- D.雨篷顶面通常采用刚性防水
- A.掺人适量的引气剂和速凝剂
- B.在规范允许条件下选用较小的水灰比
- C.适当提高砂率和水泥浆体量
- D.合理选用水泥品种
- A.一般情况下,花篮梁属于板搁置在梁的顶面
- B.板的侧缝有U形缝和V形缝两种
- C.为使板与墙连接可靠,应先坐浆,厚度不小于15mm
- D.当板之间的缝隙为100mm时,可沿墙边挑两皮砖解决
- A.沥青混凝土面层
- B.水泥混凝土面层
- C.级配碎石
- D.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 A.基础范围以内
- B.地下水走向的上游
- C.基础附近
- D.地下水走向的下游
- A.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
- B.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
- C.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 D.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
- A.200
- B.250
- C.300
- D.350
- A.水泥砂浆楼地面整体面层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面积计算,不扣除设备基础和室内地沟所占面积
- B.石材楼地面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面积计算,不增加门洞开口部分所占面积
- C.金属复合地板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面积计算,门洞、空圈部分所占面积不另增加
- D.水泥砂浆楼梯面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面积计算
- A.转体施工法
- B.顶推法施工
- C.移动模架逐孔施工法
- D.提升与浮运施工法
- A.有永久性顶盖的按自然层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 B.无永久性顶盖的按自然层水平面积的1/2计算
- C.顶层无永久顶盖的室外楼梯各层均不计算建筑面积
- D.无永久顶盖的上层不计算建筑面积
- A.大跨度结构高空拼装法施工
- B.大跨度结构整体吊装法施工
- C.大跨度结构整体顶升法施工
- D.大跨度结构滑移法施工
- A.15m
- B.20m
- C.25m
- D.30m
- A.按设计图示尺寸以斜面积计算
- B.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长度计算
- C.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需要覆盖的水平面积计算
- D.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面积计算
- A.1/3
- B.1/4
- C.1/2
- D.2/3
- A.石膏凝固时体积发生膨胀
- B.表面加工打磨
- C.石膏中加入了有机材料
- D.石膏中加入了元机材料
- A.普通硅酸盐水泥
- B.矿渣硅酸盐水泥
- C.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 D.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 A.0.5%
- B.1.0%
- C.1.5%
- D.2.0%
- A.热力管网
- B.自来水管
- C.电缆
- D.煤气管
- A.防护铁丝门按设计数量以质量计算
- B.金属格栅门按设计图示门框以面积计算
- C.钢质花饰大门按设计图示数量以质量计算
- D.全钢板大门按设计图示洞口尺寸以面积计算
- A.大、中型停车场的出人口至少要设置3个
- B.小型停车场只有一个出入口时,其宽度不得小于9m
- C.机动车出入口距学校、医院应大于50m
- D.机动车出入口距人行天桥应大于30m
- A.地下水产生动水压力,增强了岩体的稳定性
- B.地下水增加了岩体重量,减小了边坡下滑力
- C.地下水产生浮托力,减轻岩体自重,增加边坡稳定
- D.地下水产生的静水压力,容易导致岩体崩塌
- A.划分抹灰范围
- B.提高整体强度
- C.增大与基层的结合作用
- D.控制抹灰厚度
- A.节约模板,造价较低
- B.机械化程度高,造价较低
- C.用钢量小,造价较低
- D.不用大型机械,适宜狭地施工
- A.L·SAC
- B.S·SAC
- C.R·SAC
- D.P·W
- A.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 B.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保温层外边线展开长度乘以其高度计算
- C.按设计图示尺寸以柱体积计算
- D.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保温层中心线展开长度乘以其高度计算
- A.沉积岩
- B.页岩
- C.泥灰岩
- D.板岩
- A.拱涵地基为较密实的砂土
- B.拱涵地基为较松散的砂土
- C.孔径小于2m的涵洞
- D.允许承载力200~300kPa的地基
- A.基础受温度变化影响小
- B.伸缩缝比沉降缝窄
- C.基础受房屋构件伸缩影响小
- D.沉降缝已将基础断开29.
- A.全断面掘进机
- B.独臂钻机
- C.天井钻机
- D.TBM设备
- A.1.5~8.0m
- B.6.0~13.0m
- C.8.0~16.0m
- D.6.0~16.0m
- A.以斜面积计算
- B.扣除宽度小于500mm的楼梯井
- C.伸入墙内的部分不计算
- D.整体楼梯不包括连续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