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位于屋架下弦者,高度算至屋架底
- B.坡屋面无檐口顶棚者算至屋面板底
- C.有屋架无顶棚者算至屋架下弦底
- D.平屋面算至钢筋混凝土板底
- E.出檐宽度超过600mm时按实砌高度计算
- A.高强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很高,并且早期强度高的,后期强度增加也大
- B.抗拉强度随着抗压强度的提高而提高,并且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的比值随着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 C.高强混凝土的初期收缩较大,但是最终收缩量与普通混凝土大体相同
- D.高强混凝土的耐久性要好于普通混凝土
- E.高强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60的混凝土
- A.桥梁支座
- B.桥墩
- C.栏杆
- D.桥台
- E.墩台基础
- A.碎石
- B.砾石
- C.粉性土
- D.粗砂
- E.粘性土
- A.接头质量较难控制
- B.墙面比较粗糙
- C.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差
- D.制浆及处理系统占地大
- E.现场管理不易,场地多泥泞或被污染
- A.盾构法
- B.明挖法
- C.盖挖法
- D.钻爆法
- E.浅埋暗挖法
- A.洞身
- B.洞口
- C.端墙
- D.基础
- E.附属工程
- A.灌浆法
- B.辊涂法
- C.抹面法
- D.喷涂法
- E.刷涂法
- A.石台阶
- B.石基础
- C.石勒脚
- D.石地沟
- E.石坡道
- A.周围地层的土压力
- B.切口受到土层的阻力
- C.千斤顶的顶力
- D.切削刀盘的切削力
- E.衬砌拼装时传来的施工荷载
- A.桥塔的形式
- B.桥面标高
- C.主缆索的截面大小
- D.主缆索的垂跨比
- E.吊索的根数
- A.硼酸
- B.柠檬酸
- C.皮胶
- D.酒石酸钾钠
- E.聚乙烯醇
- A.高级路面
- B.中级路面
- C.快速路
- D.主干路
- E.支路
- A.较好的弹塑性
- B.较好的耐候性
- C.较好的耐老化性
- D.较好的耐高低温性
- E.较好的拉伸.压缩循环性能
- A.位于屋架下弦者,其高度算至屋架下弦底
- B.坡屋面无檐口顶棚者算至屋面板底
- C.无屋架者算至顶棚底另加100mm
- D.平屋面算至钢筋混凝土板底
- E.有框架梁算至梁顶
- A.按根计算
- B.按设计桩长(不包括桩尖)以m计算
- C.按设计桩长(算至桩尖)以m计算
- D.按设计桩长(算至桩尖)+0.25m计算
- E.按设计桩长(算至桩尖)×设计图示截面积以m3计算
- A.明涵
- B.暗涵
- C.无压力式涵洞
- D.半压力式涵洞
- E.压力式涵洞
- A.门窗洞口面积
- B.0.3m2以内孔洞所占面积
- C.踢脚板所占面积
- D.墙与构件交接处的面积
- E.挂镜线所占面积
- A.粉性土
- B.重黏土
- C.亚黏土
- D.粗砂
- E.碎石
- A.高抗剪强度特征
- B.低含水量、高孔隙性特征
- C.高渗透性、高压缩性防水特征
- D.较显著的触变性和蠕变性特性
- A.路肩排水
- B.路拱排水
- C.边沟排水
- D.路肩横坡
- E.中央分隔带排水
- A.石膏板主要用作室内吊顶及内墙饰面
- B.陶瓷耐久性高,抗冲击性能差
- C.釉面砖可以用于室外装饰
- D.陶瓷锦砖主要用于室内地面铺装
- A.耐久性
- B.拌合物流变性能
- C.凝结时间、硬化性能
- D.抗冻性能
- A.普通螺栓连接
- B.高强螺栓连接
- C.铆接
- D.焊接
- A.0.5m
- B.1.5m
- C.3m
- D.5m
- A.聚硅氧烷封膏
- B.聚氨酯密封膏
- C.沥青嵌缝油膏
- D.丙烯酸类密封膏
- A.排除窗上的凝结水
- B.室内美观、卫生需要
- C.与外窗台对应
- D.满足建筑节点设计需要
- A.0.25m
- B.0.5m
- C.1m
- D.2~3m
- A.挑脚手架
- B.外装饰吊篮
- C.整体提升架
- D.悬空脚手架
- A.窗帘盒
- B.木墙裙
- C.踢脚板
- D.木栏杆
- A.排水沟
- B.截水沟
- C.喷射混凝土护面
- D.地下排水廊道
- A.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 B.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 C.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
- D.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
- A.基本烈度
- B.建筑场地烈度
- C.设计烈度
- D.地震等级
- A.施工图样的净量
- B.施工消耗工程量
- C.考虑施工方法的施工量
- D.考虑合理损耗的施工量
- A.虚方体积
- B.夯实后体积
- C.松填体积
- D.挖掘前天然密实体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 B.①②③⑥⑤④⑦
- C.①⑤②⑥③④⑦
- D.①②③⑤⑥④⑦
- A.帘幕
- B.悬挂空间
- C.柔性
- D.薄板振动
- A.各单位工程量
- B.各单项工程量
- C.各分项工程量
- D.各分部分项工程量
- A.2.0m
- B.2.1m
- C.2.2m
- D.2.5m
- A.碳
- B.硅
- C.锰
- D.磷
- A.2~3m
- B.4~6m
- C.3~5m
- D.5~7m
- A.3.5m
- B.5.5m
- C.7.0m
- D.9m
- A.手动剪切
- B.机械剪切
- C.气割
- D.等离子切割
- A.用精凿加工石料砌筑可节省水泥且经久耐用
- B.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应优先考虑强度等级较高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 C.当墩台面积大于100m2时分段浇筑
- D.大面积圬工中可采用片石混凝土,节省水泥
- A.单独基础
- B.条形基础
- C.刚性基础
- D.箱形基础
- A.以樘为单位的木质门的洞口尺寸
- B.以m2为单位的木质门的洞口尺寸
- C.现浇混凝土柱的高度
- D.石方工程的弃渣运距
- A.明排水法设备简单,排水方便
- B.明排水法宜用于粗粒土层
- C.根据地下水量大小、基坑平面形状及水泵能力,集水坑每隔20~40m设置1个
- D.集水坑的直径或宽度一般为0.5~0.7m
- A.应用工程量计算软件通常需要预先设置工程量计算规则
- B.预制构件、钢门窗、木构件等工程量不能利用"线”和"面”基数计算
- C.工程量计算应先主后次,只与基数有关而与其他项目无关的可不分主次
- D.统筹法有主次程序线等构成,主要程序线是指分部分项项目上连续计算的线
- A.基坑不大时,打桩应从中间开始分头向两边或四周进行
- B.当桩基的设计标高不同时,应先深后浅
- C.当桩的规格不同时,应先大后小,先长后短
- D.当桩基的设计标高不同时,应先浅后深
- A.软化系数
- B.抗冻性
- C.含水率
- D.孔隙率
- A.落距
- B.夯实遍数
- C.土的含水量
- D.起重机械
- A.短向跨度的1%~3%
- B.短向跨度的2%~4%
- C.长向跨度的1%~3%
- D.长向跨度的2%~4%
- A.为了应对地质缺陷造成的受力和变形问题,有时要加大承载和传力结构的尺寸,提高钢筋混凝土的配筋率
- B.为了应对地质缺陷造成的受力和变形问题,有时要减小承载和传力结构的尺寸,降低钢筋混凝土的配筋率
- C.工程所在区域的地震烈度越高,构造柱和圈梁等抗震结构的布置密度越要相应减小,但断面尺寸和配筋率要相应增大
- D.工程所在区域的地震烈度越高,构造柱和圈梁等抗震结构的布置密度、断面尺寸和配筋率越要相应减小
- A.缓凝剂
- B.引气剂
- C.泵送剂
- D.膨胀剂
- A.150
- B.120
- C.100
- D.50
- A.框架结构模板的拆除顺序一般是梁侧模-÷梁底模_÷柱一楼板
- B.悬臂构件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100%以上
- C.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保证构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 D.模板的拆除顺序一般是先拆非承重模板,再拆承重模板
- A.15
- B.25
- C.30
- D.35
- A.爆破起爆方式
- B.爆破岩石块度大小
- C.机械进出现场条件
- D.工期要求的生产能力
- A.32.5
- B.42.5
- C.52.5
- D.62.5
- A.400mm
- B.350mm
- C.300mm
- D.250mm
- A.正常状态下抗压强度标准值
- B.正常状态下抗压强度平均值
- C.吸水饱和状态下的抗压极限强度标准值
- D.吸水饱和状态下的抗压极限强度平均值
- A.标高-0.300
- B.室外地坪-0.100
- C.室内地坪±0.000
- D.基础顶面标高+0.250
- A.找坡层厚度最薄处不小于10mm
- B.找坡方法有结构找坡和材料找坡两种
- C.平屋顶材料找坡坡度宜为2%
- D.采用材料找坡,当屋顶无保温层时,利用屋面找平层找坡
- A.防水层与山墙、女儿墙交接处应留缝隙,并做柔性密封处理
- B.防水层应设分格缝,其位置在屋面板支承处及屋面分水线处
- C.防水层与基层间应设隔离层
- D.细石混凝土厚度不应大于4cm
- A.降低黏度便于施工
- B.溶解成膜物质,影响成膜过程
- C.赋予涂料美观的色彩,并提高涂膜的耐磨性
- D.将其他成分粘成整体,并形成坚韧的保护膜
- A.长度
- B.体积
- C.垂直投影面积
- D.数量
- A.屋面集水面积大小
- B.屋面坡度大小
- C.每小时最大降雨量
- D.排水管管径
- A.常用于层高大的公共建筑
- B.由斜梁、踏步板组成
- C.传递荷载的顺序为:踏步板一斜梁一休息平台梁一墙体或柱子
- D.当荷载或梯段跨度不大时,采用梁式楼梯比较经济
- A.釉面砖
- B.墙地砖
- C.玻化砖
- D.同质砖
- 70
-
湿拌砂浆不包括( )。
- A.湿拌砌筑砂浆
- B.湿拌抹灰砂浆
- C.湿拌防水砂浆
- D.湿拌特种砂浆
- A.地下水
- B.岩石的成因
- C.地质构造
- D.岩体结构
- A.防水等级为Ⅰ级的屋面
- B.承受动荷载的屋面
- C.防水等级为Ⅲ级的屋面
- D.坡度大于15%的屋面
- A.按设计图示尺寸以桩长(包括桩尖)计算
- B.按设计根数计算
- C.按设计图示尺寸以接头数量计算
- D.按设计图示尺寸以质量计算
- A.8t
- B.6t
- C.10t
- D.11t
- A.层铺法施工工艺和设备简单,造价低,但速度慢,工效低
- B.路拌法要求沥青稠度较高,但成形期短
- C.厂拌法一次性投资较高
- D.厂拌法有利于就地取材
- A.板面
- B.板底
- C.板中间
- D.支座处
- A.水化作用
- B.气化作用
- C.结晶作用
- D.碳化作用
- A.1:20
- B.1:15
- C.1:10
- D.1:5
- A.当设计加以利用时,净高超过2.10m的部位应计算全面积
- B.设计不利用的空间,净高不足2.10m的部位应计算全面积
- C.设计不利用的空间,净高不足2.10m的部位应计算1/2面积
- D.净高在1.20~2.10m的部位应计算全面积
- A.自重轻
- B.防潮性能好
- C.导热性能好
- D.耐蚀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