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全面适当履行
- B.依法履行
- C.国家标准履行
- D.公平公正
- E.诚实信用
- A.房产税的计税方法分为从价计征和从租计征
- B.房地产开发企业建造商品房,在出售前就应征收房产税
- C.以房产联营投资,不担风险的,按房租收入计征
- D.以房产联营投资,共担风险的,按房产余值计征
- E.房产税的征税对象为转让房地产的增值额
- A.总价合同
- B.单价合同
- C.成本加酬金合同
- D.总承包合同
- E.分包合同
- A.ABC分析法
- B.专家意见法
- C.强制确定法
- D.加权评分发
- E.价值指数法
- A.R≥Re
- B.Pt≥Pe
- C.ICR>1,并满足债权人要求
- D.NPV≥0
- E.IRR≥0
- A.初始注册申请表
- B.执业资格证件
- C.工程造价岗位工作证明
- D.与聘用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复印件
- E.前一个注册期内的工作业绩证明
- A.只有在方案的功能、建设标准等条件相同或基本相同时才能采用综合费用法
- B.全寿命期费用法评价设计方案时,以年度费用最大者为最优方案
- C.多因素评分法只具有定量评价方法的优点
- D.应用价值工程法评价设计方案时,价值系数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 E.价值工程法中,功能重要性系数一般通过打分法来确定
- A.可以在较广范围内选择承包商
- B.投标竞争激烈,择优率更高
- C.节约招标费用,缩短招标时间
- D.不进行资格预审,简化了招标程序
- E.招标准备工作量小
- A.在同一个工程项目的不同阶段可以采用不同类型的合同
- B.在同一个工程项目的不同部分可以采用不同类型的合同
- C.在同一个工程项目的不同阶段必须采用相同类型的合同
- D.在同一个工程项目的不同部分必须采用相同类型的合同
- E.只完成了初步设计的工程项目,工程量清单不够明确的,可选择单价合同或成本加酬金合同
- A.注册资本不少于人民币100万元
- B.专职从事工程造价专业工作的人员不少于20人
- C.近3年工程造价咨询营业收入累计不低于人民币600万元
- D.已取得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乙级资质证书满5年
- E.在申请核定资质等级之日前3年内无违规行为
- A.无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
- B.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订立的合同
- C.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的合同
- D.因发生不可抗力导致其无法履行的合同
- E.被代理人予以追认的无代理权人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
- A.C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是第4天
- B.D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是第6天
- C.D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是第7天
- D.G、J工作的时间间隔是2周
- E.G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是第7周
- A.投标人之间约定部分投标人放弃中标
- B.投标人之间约定中标人
- C.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由同一单位编制
- D.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载明的项目管理成员为同一人
- E.属于同一协会的组织成员的投标人协同投标
- 14
-
邀请招标的优点有( )。
- A.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避免招标过程中的贿标行为
- B.投标竞争激烈,择优率更高
- C.节约招标费用,缩短招标时间
- D.不进行资格预审,简化了招标程序
- E.有利于招标人将工程项目交予可靠的承包商实施,并获得有竞争性的商业报价
- A.合同协议书
- B.履约担保
- C.预付款担保
- D.通用条款
- E.专用条款
- A.对总承包商要求高,业主选择范围小
- B.总包合同价格可较早确定,合同金额较低
- C.业主的合同结构简单,组织协调工作量小
- D.工程设计与施工有机结合,有利于缩短建设工期
- E.分包单位多,简化了工程质量控制工作
- A.投标人少于5个的,招标人应当重新招标
- B.评标委员会中,技术、经济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二分之一
- C.由评标委员会认定该投标人以低于成本报价竞标,其投标应作为废标
- D.开标时间就是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
- E.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的期限不得少于20日
- A.按工程造价构成编制资金使用计划
- B.按工程项目组成编制资金使用计划
- C.按工程质量计划编制资金使用计划
- D.按工程安全计划编制资金使用计划
- E.按工程进度计划编制资金使用计划
- A.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有效期满而未申请延续
- B.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转包所承接的工程造价咨询业务
- C.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被撤销
- D.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被撤回
- E.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出借其资质证书
- A.海外的成交价
- B.海外交货地点到我国边境口岸卸货前的运输及相关费用
- C.海外交货地点到我国内陆工地的运输及相关费用
- D.国际运输保险费
- E.消费税
- A.正常生产年份的年税前利润或运营期年平均税前利润
- B.正常生产年份的年税后利润或运营期年平均税后利润
- C.正常生产年份的年息税前利润或运营期内年平均息税前利润
- D.投产期和达产期的盈利总和
- A.9.65
- B.9.74
- C.9.85
- D.9.23
- A.计算过程比盈亏平衡分析复杂
- B.不能说明不确定因素发生变动的可能性大小
- C.需要主观确定不确定性因素变动的概率
- D.不能找出不确定因素变动的临界点
- A.项目后评价的基本方法是对比法
- B.项目后评价的基本方法是敏感性分析法
- C.项目后评价只进行效益后评价
- D.项目后评价只进行过程后评价
- A.0
- B.1
- C.2
- D.3
- A.定额使用
- B.工程量
- C.设备材料价格
- D.人工、机械使用价格
- A.多次性
- B.组合性
- C.多样性
- D.复杂性
- A.50
- B.80
- C.100
- D.120
- A.12.55%
- B.6%
- C.6.O9%
- D.12%
- A.头脑风暴法
- B.哥顿法
- C.专家意见法
- D.专家检查法
- A.投标报价低的中标
- B.综合评分相等时,投标报价高的优先
- C.综合评分相等,投标报价也相等的,评标委员会重新投票
- D.投标报价相等时,综合评分高的优先
- A.静态投资与动态投资之和
- B.固定资产投资与铺底流动资金之和
- C.固定资产总投资
- D.建筑安装工程总造价
- A.缺陷责任自实际竣工日期起计算
- B.发包人已接收使用的工程由承包人负责日常维护
- C.发包人已接收的工程在使用中发现存在新的缺陷的,应该由承包人负责修复
- D.缺陷责任期最长不超过2年
- A.S曲线法
- B.香蕉曲线法
- C.网络计划法
- D.排列图法
- A.合作体承包模式
- B.CM模式
- C.Partnering模式
- D.EPC模式
- A.计算营业收入时,不考虑产品库存,即当期产品产量等于销量
- B.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计入补贴收入
- C.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计入补贴收入
- D.先征后返的增值税计人补贴收入
- 38
-
某技术方案寿命期为7年,各年现金流量见下表,该技术方案静态回收期为
年末
1
2
3
4
5
6
7
现金流入
900
1200
1200
1200
1200
现金流出
800
700
500
600
600
600
600
- A.4.4年
- B.4.8年
- C.5.0年
- D.5.4年
- A.3
- B.5
- C.7
- D.15
- A.基本预备费
- B.涨价预备费
- C.建设期贷款利息
- D.建设工程有关税费
- A.0.8
- B.0.48
- C.0.72
- D.0.288
- A.132
- B.143
- C.144
- D.156
- A.头脑风暴法
- B.歌顿法
- C.专家意见法
- D.专家检查法
- A.对比审查法
- B.分解对比审查法
- C.主要问题复核法
- D.全面审查法
- A.总时差
- B.最迟开始时间
- C.自由时差
- D.最迟完成时间
- A.以横轴为时间轴,零表示时间序列的起点
- B.多次支付的箭线与时间轴的交点即为现金流量发生的时间单位初
- C.在箭线上下注明现金流量的数量
- D.垂直箭线箭头的方向是对特定的系统而言的
- A.该施工网络计划有三条线路
- B.①②工作和②④工作之间的先后顺序关系是组织关系
- C.③④工作不消耗时间,但消耗资源
- D.该施工网络计划的总工期是9天
- A.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与当期应付利息
- B.净利润与当期应付利息
- C.息税前利润与当期应付利息
- D.息税前利润与当期应还本付息
- 49
-
某化工建设项目设计年生产能力5万t,预计年固定总成本为800万元,产品销售价格1500元/t,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为销售收入的10%,产品变动成本1150元元/t,则该项目的盈亏平衡销售额是( )万元。
- A.4500
- B.6000
- C.7500
- D.9000
- A.项目建议书
- B.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C.项目初步设计和概算
- D.项目申请报告
- 51
-
施工总进度计划的编制需要①确定各单位工程的施工期限;②计算工程量;③编制初步施工总进度计划;④确定各单位工程的开竣工时间和相互搭接关系;⑤编制正式的施工总进度计划。以上工作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⑤
- B.②①③④⑤
- C.②①④③⑤
- D.①②④③⑤
- A.资金成本不具有一般产品成本的基本属性
- B.企业融资规模越大,资金成本就越小
- C.资金成本是企业进行资金结构决策的基本依据
- D.个别资金成本是追加筹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 A.建筑产品使用过程中的电力消耗
- B.工程施工对原有植被可能造成的破坏
- C.产品使用阶段的人力资源消耗建设工程造价管理
- D.工程建设征地拆迁可能引发的不安定因素
- A.合同成立时的价格
- B.标的物交付时的价格
- C.交付期限内的最低价格
- D.交付期限内的平均价格
- A.产品功能保持不变前提下的最低生产成本
- B.产品功能与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最佳匹配
- C.产品功能保持不变前提下的最低使用成本
- D.产品成本不变前提下的最佳产品功能
- A.无论价格升降,均按新价格执行
- B.遇价格上涨时,按照新价格执行
- C.无论价格升降,均按原价格执行
- D.遇价格上涨时,按照原价格执行
- A.提出项目开工报告
- B.审核项目初步设计和概算文件
- C.组织工程招标工作
- D.提出项目竣工验收申请报告
- A.多因素评分法
- B.设备系数法
- C.单指标法
- D.多指标法
- A.实际结算的工程价格
- B.最终决算的工程造价
- C.有加价的工程价格
- D.施工合同确定的工程造价
- A.29天
- B.43天
- C.44天
- D.62天
- A.建设项目
- B.单项工程
- C.单位工程
- D.分部工程
- A.16.17%
- B.16.41%
- C.16.67%
- D.18.57%
- A.两个施工班组工人打架致伤
- B.施工单位拆除临边防护未及时恢复导致工人摔伤
- C.工人上班时间突发疾病死亡
- D.企业提供的物料因突降冰雹受损
- A.11.84
- B.15.00
- C.15.79
- D.20.00
- A.甲单位应向乙单位承担违约责任
- B.丙单位应向乙单位承担违约责任
- C.甲、乙两单位均可向丙单位提出索赔
- D.乙单位无权解除合同
- A.典型BOT方式中,项目公司没有项目的所有权
- B.BOOT融资形式中,项目公司没有项目的所有权
- C.BOT合同中通常规定,如果项目公司通过正常经营未达到合同规定的收益,可以继续保持运营权
- D.BOT合同是一种服务合同而不是特许经营合同
- 67
-
某企业有三个独立的投资方案,各方案有关数据见下表。若基准收益率为10%,则投资效益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
方案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初始投资/万元
3600
5000
6600
年末净收益/万元
1300
1200
1500
估计寿命/年
4
6
8
- A.方案1→方案2→方案3
- B.方案3→方案1→方案3
- C.方案3→方案1→方案2
- D.方案3→方案2→方案1
- 68
-
某化工建设项目设计年生产能力5万t,预计年固定总成本为800万元,产品销售价格1500元/t,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为销售收入的10%,产品变动成本1150元/t,则该项目的盈亏平衡价格是( )元/t。
- A.1435.56
- B.1445.56
- C.1455.56
- D.1465.56
- A.格式条款合同类似于合同示范文本,应由政府主管部门拟定
- B.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遵循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 C.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采用格式条款
- D.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按通常理解予以解释
- A.3
- B.4
- C.5
- D.6
- A.如果工作尚有总时差与原有总时差相等,说明该工作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一致
- B.如果工作尚有总时差大于原有总时差,说明该工作实际进度超前
- C.如果工作尚有总时差小于原有总时差,说明该工作实际进度拖后
- D.如果工作尚有总时差小于原有总时差,该工作实际进度是否拖后,应根据工作尚有总时差是否为负值确定
- A.建设单位在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领取施工许可证或者开工报告
- B.房屋建筑使用者在装修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变动房屋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
- C.由建设单位负责提供与建设工程有关的原始资料,但不必对其真实准确性负责
- D.由建设单位采购建筑材料的,建设单位应当保证建筑材料符合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
- A.招标单位发出中标通知书之日起30天内
- B.中标单位收到中标通知书之日起30天内
- C.招标单位发出中标通知书之日起28天内
- D.中标单位收到中标通知书之日起28天内
- A.工程项目策划
- B.工程项目设计
- C.工程项目发承包
- D.工程项目施工
- A.工程设计
- B.建设准备
- C.生产准备
- D.施工安装
- A.人为调节的可能性较大
- B.核算范围较大
- C.对核算人员的专业要求不高
- D.核算债权债务等较为困难
- A.1
- B.2
- C.3
- D.4
- A.25000
- B.25500
- C.30000
- D.30600
- A.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
- B.债权人下落不明
- C.债权人死亡未确定继承人
- D.债权人出国定居
- A.净值分析法
- B.时间序列分析法
- C.回归分析法
- D.百分比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