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 B.一方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合同
- C.一方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
- D.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 E.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合同
- A.工作1—3的总时差为1
- B.工作2—5的总时差为1
- C.工作2—6的总时差为2
- D.工作4—7的总时差为1
- E.工作5—7为关键工作
- A.申请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从业的
- B.逾期登记且未达到继续教育要求的
- C.已取得注册造价工程师证书,且在有效期内的
- D.受刑事处罚未执行完毕的
- E.未在工程造价成果文件上签字的
- A.招标人明示或暗示投标人压低或抬高投标报价
- B.招标人授意投标人撤换、修改投标文件
- C.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相互混装
- D.投标人之间约定部分投标人放弃投标
- E.招标人向投标人泄露评标委员会成员信息
- A.如果是单纯报计日工单价,且不计入总报价中,则可报低一些
- B.招标单位规定了暂定金额的分项内容和暂定总价款,要求在总报价中加入这笔固定金额,同时要求报单价以便实际结算时按实际量和所报单价结算时,单价报高一些
- C.招标单位列出了暂定金额的项目和数量,但没有限制这些工程量的估算总价,要求投标单位报单价,也按暂定数量报总价时,单价采用正常单价
- D.对可供选择项目的报价,将来有可能被选择的规格应适当降低其报价
- E.对可供选择项目的报价,对技术难度大、难以实现的规格应有意抬高其报价
- A.目标规划法
- B.方案评分法
- C.层次分析法
- D.灰色理论分析法
- E.经验判断法
- A.注册资本
- B.技术装备
- C.专业技术人员
- D.已完成的建筑工程业绩
- E.管理人员
- A.银行贷款
- B.国外借款
- C.融资租赁
- D.可转换债券
- E.组建股份制公司发行股票方式
- A.能够直接反映项目单位投资的使用效率
- B.能够全面考虑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的经济状况
- C.能够直接说明项目运营期各年的经营成果
- D.能够全面反映项目投资过程的收益程度
- E.能够直接以金额表示项目的盈利水平
- A.借用国外资金
- B.发行股票
- C.自筹投资
- D.利用外资直接投资
- E.银行贷款
- A.考虑资金时间价值
- B.计算方便
- C.适用于方案的初步评价
- D.适用于短期投资项目的评价
- E.适用于运营期各年收益差异较大的项目的评价
- A.购销差价
- B.批零差价
- C.利税差价
- D.地区差价
- E.季节差价
- A.价值工程法
- B.工期一成本同步分析法
- C.回归分析法
- D.挣值分析法
- E.成本分析表法
- A.对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评标委员会应确定排名第一的中标人为中标单位
- B.招标单位可授权评标委员会直接确定中标单位
- C.中标单位确定后,招标单位应向中标单位发出中标通知书
- D.招标单位向中标单位发出中标通知书后5日内,将中标结果通知所有未中标的投标单位
- E.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放弃中标的,招标单位可确定排名第二的中标候选人为中标单位
- A.同一专业工作队在各个施工段上的劳动量应大致相等
- B.施工段的数量应尽可能多
- C.每个施工段内要有足够的工作面
- D.施工段的界限应尽可能与结构界限相吻合
- E.多层建筑物应既分施工段又分施工层
- A.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可以将部分主体结构的施工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分包单位
- B.联合体共同承包的各方对承包合同的履行承担连带责任
- C.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就所施工的部分各自对建设单位负责
- D.分包单位可以将其承包工程中的技术难点部分再分包
- E.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就整个承包工程对建设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 A.合同约定了预付款保函时,发包人应在合同生效及收到承包人提交的预付款保函后10日内,根据约定的预付款金额,分次支付给承包人
- B.合同约定了预付款保函时,发包人应在合同生效及收到承包人提交的预付款保函后10日内,根据约定的预付款金额,一次支付给承包人
- C.合同未约定预付款保函时,发包人应在合同生效后14日内,根据约定的预付款金额,分次支付给承包人
- D.合同未约定预付款保函时,发包人应在合同生效后14日内,根据约定的预付款金额,一次支付给承包人
- E.合同未约定预付款保函时,发包人应在合同生效后10日内,根据约定的预付款金额,一次支付给承包人
- A.结算条款
- B.清理条款
- C.仲裁条款
- D.担保条款
- E.保密条款
- A.项目后评价应在竣工验收阶段进行
- B.项目后评价的基本方法是对比法
- C.项目效益后评价就是经济效益后评价
- D.过程后评价是项目后评价的重要内容
- E.项目后评价全部采用实际运营数据
- A.承接工程造价咨询业务
- B.订立工程造价咨询合同
- C.委托工程造价咨询项目负责人
- D.组建工程造价咨询项目管理机构
- E.出具工程造价成果文件
- A.经济计算法
- B.净现值法
- C.年费用比较法
- D.静态差额投资回收期法
- A.凡生产单一产品的项目,一般按产品的设计生产能力划分
- B.生产多种产品的项目,一般按其主要产品的设计生产能力划分
- C.更新改造项目可按投资额划分,也可按生产能力划分
- D.产品分类较多,难以按产品的设计能力划分时,可按投资总额划分
- A.初始风险清单
- B.风险溢价表
- C.初始风险流程
- D.风险后果表
- A.建设工程开工之日起15日内
- B.建设工程开工之日起30日内
- C.开工报告批准之日起15日内
- D.开工报告批准之日起30日内
- A.投资单位
- B.总包单位
- C.监理单位
- D.招标单位
- A.回归分析法
- B.横道图法
- C.计划评审技术法
- D.流程图法
- A.3
- B.2
- C.1
- D.0
- A.进行节能设计,节省运行费用
- B.采用整体式结构,减少安装费用
- C.采用计划预修,减少停机损失
- D.改善原设计材质,降低维修频率
- A.撤回承诺的通知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到达要约人
- B.撤回承诺的通知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要约人
- C.撤回承诺的通知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后到达要约人
- D.撤回承诺的通知于合同成立之前到达要约人
- A.1;3:1
- B.2;2;2
- C.3;2;3
- D.6;3;3
- A.债券发行手续费
- B.债券利息
- C.股息和红利
- D.银行贷款利息
- A.总价合同
- B.单价合同
- C.百分比酬金合同
- D.固定酬金合同
- A.关系国家安全的项目
- B.一般项目
- C.国土开发项目
- D.特别重大的工程项目
- A.直接费增加,间接费减少
- B.直接费和间接费均增加
- C.直接费减少,间接费增加
- D.直接费和间接费均减少
- A.1.08万元
- B.2.25万元
- C.2.92万元
- D.3.54万元
- A.预防计划、灾难计划和应急计划
- B.回避计划、自留计划和转移计划
- C.非保险转移计划和保险转移计划
- D.损失控制计划和合同转移计划
- A.招标文件中不公正的条款
- B.招标文件中的设计和施工方案
- C.招标文件中过于苛刻的技术规范
- D.招标文件中规定的施工范围
- A.8
- B.10
- C.12
- D.16
- A.项目申请报告
- B.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C.项目开工报告
- D.项目初步设计文件
- A.2
- B.3
- C.4
- D.5
- A.有利于公共服务的产出大众化
- B.项目的控制权必须由公共部门掌握
- C.项目融资成本低、手续简单
- D.政府无需对私营企业作出特许承诺
- A.各年的筹资现金流量满足投资活动要求
- B.拥有比较大的财务效益
- C.合理安排还本付息期
- D.各年累计盈余资金不出现负值
- A.制定工作考核标准
- B.拟订合同条款
- C.发现和预测目标偏差
- D.对工程概、预算进行审核
- A.0.035
- B.0.105
- C.0.150
- D.0.187
- A.评标价
- B.投标报价
- C.招标控制价
- D.标底价
- A.直线制
- B.职能制
- C.直线职能制
- D.矩阵制
- A.调查分析外部环境条件
- B.揭示目标实现和计划实施的影响因素
- C.及时反馈计划执行的偏差程度
- D.落实目标控制的任务和管理职能
- A.工程项目总进度计划表
- B.工程项目进度平衡表
- C.工程项目施工总进度表
- D.单位工程总进度计划表
- A.承诺期限自要约发出时开始计算
- B.承诺通知一经发出不得撤回
- C.承诺可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
- D.承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一致
- A.合同管理
- B.组织协调
- C.信息管理
- D.环保与节能
- A.总价合同
- B.单价合同
- C.成本加酬金合同
- D.单价加酬金合同
- A.国家发展战略
- B.市场需求、资金时间价值
- C.国家风险因素
- D.政府资源、宏观调控意图
- A.单代号网络计划中总的工作持续时间最长的线路
- B.双代号网络计划中由关键节点组成的线路
- C.单代号网络计划中总时差最小的工作构成的线路
- D.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工作持续时间最短的线路
- A.企业资质证书复印件
- B.分支机构固定办公场所的租赁合同
- C.分支机构营业执照复印件
- D.分支机构聘请的2名注册造价工程师的注册证书复印件
- A.工程参建各方建立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协同工作机制
- B.协调和平衡工期、质量、安全、环保与成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 C.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工程变更和索赔
- D.做好前期策划和方案设计,实现建设工程全寿命期成本最小化
- A.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
- B.向银行支付的短期借款利息
- C.由公益性赞助支出
- D.税收滞纳金
- A.1
- B.2
- C.4
- D.5
- A.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
- B.施工项目负责人
- C.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
- D.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
- A.仲裁委员会代其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 B.仲裁委员会强制执行
- C.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重新作出裁定
- D.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 A.2
- B.4
- C.3
- D.5
- A.5
- B.10
- C.15
- D.20
- A.报价失误风险属于责任风险
- B.合同履行过程中,协调工作不力属于人为风险
- C.合同履行过程中,管理手段落后,缺乏索赔技巧属于缔约和履约风险
- D.保标与买标风险属于责任风险
- A.基准收益率
- B.投资收益率
- C.投资报酬率
- D.内部收益率
- A.有注册证书失效情形发生的
- B.因特殊原因需要暂停执业的
- C.依法被吊销注册证书的
- D.受到刑事处罚的
- A.风险衡量
- B.风险识别
- C.风险评价
- D.风险分类
- A.向下的现金流量,数额30万元
- B.向下的现金流量,数额50万元
- C.向上的现金流量,数额50万元
- D.向上的现金流量,数额30万元
- A.工程设计
- B.工程施工
- C.工程项目策划
- D.工程发承包
- A.能源建设项目
- B.综合技术服务事业建设项目
- C.水利建设项目
- D.企业管理机关的办公用房
- A.竞争性项目一代建制
- B.公益性项目一项目法人责任制
- C.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一代建制
- D.基础性项目一代建制
- A.工作量法
- B.平均年限法
- C.年数总和法
- D.双倍余额递减法
- A.适用于公益性项目
- B.适用于私营企业独立出资的项目
- C.项目的控制权须由私营企业掌握
- D.项目的设计风险须由政府承担
- A.专家评审
- B.公示
- C.咨询评估
- D.听证
- A.增加功能
- B.增加成本
- C.降低成本
- D.无需改进
- A.银行贷款
- B.国外借款
- C.可转换债券
- D.融资租赁
- A.增量投资收益率法和净现值法
- B.增量内部收益率法和净年值法
- C.增量投资回收期法和净年值法
- D.年折算费用法和年费用现值法
- A.工程经济纠纷的调解与仲裁
- B.投标报价的编制和审核
- C.工程投资估算的审核与批准
- D.工程概算的审核与批准
- A.招标人可以从投标保证金中支出评标的费用
- B.投标保证金必须是现金的形式
- C.投标保证金有效期应当与投标有效期一致
- D.不参加现场踏勘
- A.投资估算方法有设备系数法、生产能力指数估算法
- B.概预算方法有单价法和实物法
- C.工程项目多次计价有不同的计价依据,每次计价的精确度要求也各不相同
- D.工程计价需在不同阶段多次进行,以保证工程造价计算的准确性和控制的有效性
- 79
-
某产品各个零部件功能重要程度采用0~4评分法的结果见下表。在不修正各功能累计得分的前提下,零部件Ⅲ的功能重要性系数为( )。
零部件
I
Ⅱ
Ⅲ
Ⅳ
I
×
Ⅱ
1
×
Ⅲ
2
3
×
Ⅳ
0
4
2
×
- A.0.167
- B.0.375
- C.0.292
- D.0.208
- A.建设单位;工程所在地
- B.施工单位;合同签订地
- C.施工单位;工程所在地
- D.监理单位;合同签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