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与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相一致的《计量检定员证》
- B.《注册计量师资格证书》和相应项目的注册证
- C.相应专业的学历证书
- D.相应技术职称证书
- A.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i
- B.A类标准不确定度uA
- C.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
- D.扩展不确定度U
- A.经核验人员检查,在检定规程中要求的检定项目都已完成,核验人员就在原始记录上签名
- B.核验人员发现数据和结论有问题,不能签字并向检定人员指出问题
- C.由于对检定人员的信任,核验人员即刻在原始记录上签字
- D.核验人员发现检定未依据最新有效版本的检定规程进行,原始记录如实填写了老版本,核验人员要求检定员在原始记录中改写为新版本
- A.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
- B.标准物质
- C.列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
- D.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器具
- A.测量基准
- B.实物量具
- C.测量标准
- D.累积式测量仪器
- E.工作用测量仪器
- A.溯源性
- B.统一性
- C.一致性
- D.准确性
- E.法制性
- A.行政处分
- B.行政处罚
- C.行政强制措施
- D.行政拘留
- A.对照原始记录检查证书上的信息是否与原始记录一致
- B.对数据的计算或换算进行验算并检查结论是否正确
- C.检查数据的有效数字和计算单位是否正确
- D.检查被测件的功能是否正常
- A.对照原始记录检查证书上的信息是否与原始记录一致
- B.对数据的计算或换算进行验算并检查结论是否正确
- C.检查数据的有效数字和计算单位是否正确
- D.检查被测件的功能是否正常
- A.经核验人员检查,在检定规程中要求的检定项目都已完成,核验人员就在原始记录上签名
- B.核验人员发现数据和结论有问题,不能签字并向检定人员指出问题
- C.由于对检定人员的信任,核验人员即刻在原始记录上签名
- D.核验人员发现检定未依据最新有效版本的检定规程进行,原始记录中如实填写了老版本,核验人员要求检定员在原始记录中改写为新版本号。
- A.观测值中存在异常值
- B.观测值中不存在异常值
- C.观测值中有一个值存在粗大误差
- D.观测值中不存在粗大误差
- A.开展计量认证,实施仲裁检定和调整计量纠纷
- B.进行计量监督管理
- C.销售进口计量器具
- D.使用教学用计量器具
- A.基础性
- B.探索性
- C.公正性
- D.先行性
- E.可靠性
- A.环境监测
- B.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 C.贸易结算
- D.家用计量仪器
- E.教学示范用计量仪器
- A.科学计量
- B.法制计量
- C.贸易计量
- D.实验计量
- E.工程计量
- A.计量标准器机配套设备能满足开展计量检定或校准工作的需要
- B.具有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环境和设施
- C.具有一定数量高级职称的计量技术人员
- D.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 A.检定合格证
- B.产品合格证
- C.准用证
- D.检定证
- A.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能满足开展计量检定或校准工作的需要
- B.具有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及设施
- C.具有一定数量高级职称的计量技术人员
- D.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 A.观测值中存在异常值
- B.观测值中不存在异常值
- C.观测值中有一个值存在粗大误差
- D.观测值中不存在粗大误差
- A.在仪器使用时尽可能仔细调整
- B.改变测量中的某些条件,列入测量方向、电压极性等,使两种条件下的测量结果中的误差符号相反,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 C.将测量中某些条件适当交换,例如被测物的位置交换,设法使两次测量中的误差源对测量结果的作用相反,从而抵消系统误差
- D.增加测量次数,用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 A.示值
- B.计量特性
- C.复现值
- D.测量范围
- A.合格
- B.不合格
- C.不能下不合格结论
- D.不能下合格结论
- A.误差
- B.测量准确度
- C.测量不确定度
- D.测量精密度
- A.显示式
- B.比较式
- C.积分式
- D.累积式
- A.10
- B.15
- C.18
- A.测量模型代表了所使用的测量程序和评定方法,它描述如何从输入量的值求得输出量的值
- B.测量模型,又称为测量过程的数学模型,它不是惟一的,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和不同的测量程序,就可能有不同的数学模型
- C.数学模型可用已知的物理公式求得,也可用实验的方法确定,有时甚至只能用数值方程给出
- D.若数据表明,测量模型未能将测量过程模型化至测量所要求的准确度,则必须在测量模型中减少某些输入量,即减少影响量
- A.5
- B.3
- C.1
- D.2
- A.报主持考核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核批准
- B.申请计量标准复查考核
- C.重新申请考核
- D.办理变更手续
- A.新建3年,复查5年
- B.新建5年,复查3年
- C.4年
- D.5年
- A.具有相关能力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
- B.本市某产品检测所
- C.另外一家建立了二等量块计量标准的企业
- D.另外一家建立了一等量块计量标准的企业
- A.经实验室最高领导批准后可修改
- B.不得再修改
- C.只有经过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才能修改
- D.必要时由检定员负责对错误之处作修改
- A.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 B.国家计量校准规程
- C.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
- D.国家测试标准
- A.0.ImV
- B.0.2mV
- C.0.4mV
- D.0.8mV
- A.0.02mm
- B.0.01mm
- C.0.015mm
- D.0.005mm
- A.计量器具管理
- B.计量法制监督
- C.计量法律责任
- D.计量监督
- A.可以与其他参加实验室交流比对数据,但不得在刊物上公布
- B.不得泄漏本实验室参加比对的标准器规格型号
- C.不得泄漏比对结果
- D.不得泄漏参加比对的人员情况
- A.1/10
- B.1/5
- C.1/2
- D.1/20
- A.0.079
- B.0.10
- C.0.0025
- D.0.025
- A.实用量
- B.工程量
- C.物理量
- D.算术量
- A.分辨力
- B.灵敏度
- C.稳定性
- D.漂移
- A.新建3年,复查5年
- B.4年
- C.新建5年,复查3年
- D.5年
- A.算术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差
- B.单次测量值的实验标准差
- C.加权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差
- D.B类估计的标准差
- A.将证书错误之处打电话告诉用户,请用户自行修改
- B.收回原证书并在原证书上划改和盖章后重新发出
- C.将原证书收回,重新出具一份正确的证书并重新编号,在新出的证书上声明原证书和原证书作废
- D.按原证书号重新出具一份正确的证书
- A.方差
- B.标准差
- C.标准差的倍数
- D.协方差
- A.y=f(Xi)
- B.y=f(X)
- C.Y=X
- D.Y=FX
- A.测量标准
- B.测时真值
- C.测量基准
- D.测量仪器示值
- A.示值
- B.复现值
- C.计量特性
- D.测量范围
- A.随机误差
- B.测量误差
- C.系统误差
- D.平均误差
- A.产品标准
- B.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 C.检定规程
- D.包装商品检验大缸
- A.0.31
- B.0.32
- C.0.33
- D.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