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 B.适用范围应按照校准实际需要规定,力求完整
- C.必须规定被校仪器的计量要求和使用的计量标准的型号
- D.应充分考虑采用先进技术和为采用最新技术留有空间
- A.对照原始记录检查证书上的信息是否与原始记录一致
- B.对数据的计算或换算进行验算并检查结论是否正确
- C.检查数据的有效数字和计量单位是否正确
- D.检查被测件的功能是否正常
- A.检定合格证
- B.产品合格证
- C.准用证
- D.检定证
- A.加强计量监督管理,保障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额准确可靠
- B.促进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计量保证
- C.保证广大消费者免受不准确或不诚实测量所造成的危害
- D.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财产的安全,保护国家利益不受侵犯
- A.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
- B.标准物质
- C.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
- D.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
- A.每项计量标准都应当建立一个文件集,适用时,文件集要包括《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等18 个方面的文件
- B.计量标准文件集的目录中应当注明各种文件保存的地点和方式
- C.文件集中的所有文件均应归档,并永久保存
- D.申请考核单位应当保证文件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正确性
- A.若计量标准在使用中采用标称值或示值,则稳定性应当小于计量标准的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 B.若计量标准需要加修正值使用,则稳定性应当小于计量标准修正值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 C.经常在用的计量标准,可不必进行稳定性考核
- D.新建计量标准一般应当经过半年以上的稳定性考核,证明其所复现的量值稳定可靠后。方能申请计量标准考核
- A.更换
- B.撤销
- C.暂停使用
- D.恢复使用
- A.法定计量检定机构
- B.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授权的计量技术机构
- C.具有计量标准的计量机构
- D.知名的检测机构
- A.具有相应测量能力的计量技术机构
- B.法定计量检定机构
- C.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授权的计量技术机构
- D.具有测量能力的高等院校
- 11
-
额定操作条件是指( )。
- A.测量仪器的规定计量特性不受损也不降低,其后仍可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运行所能承受的极端条件
- B.使测量仪器的规定计量特性处于给定极限内的使用条件
- C.测量仪器在性能试验或进行检定、校准时的使用条件
- D.确定测量仪器本身性能所规定的标准条件
- A.3
- B.4
- C.5
- D.6
- A.参考条件
- B.标准条件
- C.使用条件
- D.极限条件
- A.0~10.00Ω
- B.0~100Ω
- C.0~1kΩ
- D.0~10kΩ
- A.示值范围
- B.标称范围
- C.量程
- D.测量范围
- A.显示范围
- B.示值范围
- C.计量范围
- D.测量值
- A.标称范围
- B.测量范围
- C.标尺范围
- D.工作范围
- A.国家法律
- B.政府机关
- C.政府计量行政部门
- D.国家政策
- A.-2V
- B.+2V
- C.2V
- D.1-2VI
- A.0.188kΩ
- B.0.192kΩ
- C.0.19kΩ
- D.0.18824kΩ
- A.72μg
- B.80μg
- C.83μg
- D.90μg
- A.包括型式批准、检定、检验,三项内容缺一不可
- B.型式批准是由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作出的承认测量仪器的型式符合法定要求的决定
- C.其目的是要确定测量仪器的特性是否符合相关技术法规中规定的要求
- D.检定是查明和确认测量仪器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
- A.数据分析
- B.系统分析
- C.统计分析
- D.误差分析
- A.测量仪器确认
- B.测量仪器检验
- C.测量仪器检定
- D.测量仪器控制
- A.特定要求
- B.国际标准
- C.规范要求
- D.国家标准
- A.测量设备
- B.测量仪器
- C.测量基准
- D.测量标准
- A.测量仪器
- B.测量机组
- C.测量实物
- D.测量设备
- A.辅助基准
- B.辅助仪器
- C.辅助设备
- D.辅助技术
- A.测量设备
- B.测量仪器
- C.测量基准
- D.测量标准
- A.显示式
- B.比较式
- C.微分式
- D.累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