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60%
- B.70%
- C.80%
- D.90%
- A.60%
- B.70%
- C.80%
- D.90%
- A.1/2
- B.1/3
- C.1/4
- D.1/4
- A.3m/min
- B.5m/min
- C.8m/min
- D.10m/min
- A.0.2~0.3m
- B.0.3~0.4m
- C.0.4~0.5m
- D.0.5~0.6m
- A.5m
- B.8m
- C.10m
- D.12m
- A.0.3m
- B.0.5m
- C.0.8m
- D.1.0m
- A.10m
- B.20m
- C.50m
- D.100m
- A.项目经理
- B.项目技术负责人
- C.现场监理
- D.管理单位
- A.1m
- B.2m
- C.3m
- D.4m
- A.项目经理
- B.项目技术负责人
- C.现场监理
- D.管理单位
- A.1m
- B.2m
- C.3m
- D.4m
- A.模版或成材的堆垛高一般不高于1.8m
- B.场地的设置应避开高压线路
- C.模板施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向有关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
- D.在支架模板上施工作业时堆物不宜过多
- A.5m
- B.10m
- C.15m
- D.20m
- A.2m
- B.3m
- C.4m
- D.5m
- A.2m
- B.3m
- C.4m
- D.5m
- A.1.0m
- B.1.5m
- C.1.8m
- D.2.0m
- A.1.0m
- B.1.5m
- C.1.8m
- D.2.0m
- A.四
- B.五
- C.六
- D.七
- A.1.2m
- B.1.5m
- C.1.8m
- D.2.0m
- A.脚手架用钢管应采用外径不小于48mm的钢管
- B.钢管的壁厚不小于3.5mm
- C.必须选用无锈蚀的钢管
- D.钢管不允许有裂纹
- A.脚手架杆件不得钢木混搭
- B.扣件可采用锻造铸铁制作
- C.不得使用镀锌钢丝和其他材料绑扎
- D.每块脚手板的重量不得大于20kg
- A.项目经理
- B.项目技术负责人
- C.建设单位
- D.企业技术负责人
- A.42
- B.44
- C.46
- D.48
- A.起重安装作业
- B.整体升降作业
- C.高处作业
- D.拆除作业
- A.5m
- B.8m
- C.10m
- D.18m
- A.现场周边围挡防护
- B.高处作业
- C.现场场地和障碍物
- D.临建和施工设施
- A.临时建筑
- B.脚手架
- C.高处作业
- D.临建和施工设施
- A.加固处理
- B.返工处理
- C.限制使用
- D.不作处理
- A.5m
- B.8m
- C.10m
- D.20m
- A.表面密封法
- B.嵌缝密闭法
- C.灌浆修补法
- D.置换混凝土法
- A.加固处理
- B.返工处理
- C.限制使用
- D.报废处理
- A.加固处理
- B.返工处理
- C.限制使用
- D.报废处理
- A.表面密封法
- B.嵌缝密闭法
- C.灌浆修补法
- D.置换混凝土法
- A.表面密封法
- B.嵌缝密闭法
- C.灌浆修补法
- D.置换混凝土法
- A.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 B.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
- C.伤亡人数
- D.事故初步认定的责任人
- A.修补处理
- B.加固处理
- C.返工处理
- D.报废处理
- A.事故项目及各参建单位概况
- B.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 C.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 D.事故的赔偿方式
- A.第一发现人
- B.旁站监理
- C.项目技术负责人
- D.项目经理
- A.1
- B.2
- C.24
- D.48
- A.技术原因
- B.管理原因
- C.人为事故
- D.社会与经济原因
- A.技术原因
- B.管理原因
- C.人为事故
- D.社会与经济原因
- A.5
- B.8
- C.10
- D.20
- A.技术原因
- B.管理原因
- C.人为事故
- D.偶然事故
- A.技术原因
- B.管理原因
- C.人为事故
- D.偶然事故
- A.50
- B.80
- C.100
- D.200
- A.50
- B.80
- C.100
- D.200
- A.超声波探测
- B.小应变检测
- C.混凝土强度回弹检测
- D.焊缝质量检测
- A.关键部位、工序、环节及隐蔽工程
- B.施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 C.业主有特殊要求的部位
- D.对下道工序有较大影响的上道工序
- 50
-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进场的水泥应按要求进行强度和安定性的复验
- B.预应力钢筋超张拉的目的是为了加速钢筋松弛的早发展,减少钢筋松弛的应力损失
- C.冷拉钢筋,一定要先对焊后冷拉
- D.蜂窝、麻面、渗水等都与工艺操作有关
- A.开工前检查
- B.验收批和分项工程交接检查
- C.隐蔽工程检查
- D.已完工程检查
- A.抗拉强度
- B.含水量
- C.安定性
- D.抗腐蚀性
- A.超声波探测
- B.X射线探测
- C.γ射线探测
- D.小应变检测
- A.确保各工程项目质量合格
- B.坚持质量标准
- C.对验收批和质量控制点的控制
- D.按施工合同的约定完成施工任务
- A.确保各工程项目质量合格
- B.坚持质量标准
- C.对验收批和质量控制点等的控制
- D.按施工合同的约定完成施工任务
- A.生产和生活临时设施
- B.测量控制网布设
- C.计量器具的维修和校验
- D.施工机械设备
- A.确保各工程项目质量合格
- B.坚持质量标准
- C.对验收批和质量控制点的控制
- D.按施工合同的约定完成施工任务
- A.验收批的自检、互检
- B.监理工程师的旁站检查和验收
- C.隐蔽工程验收
- D.准备竣工验收资料
- A.施工现场自然环境因素
- B.施工质量管理环境因素
- C.施工作业环境因素
- D.施工安全管理因素
- A.技术准备
- B.施工现场准备
- C.物资准备
- D.人员准备
- A.控制材料的性能、标准、技术参数与设计文件的相符性
- B.控制材料的成本与施工合同的相符性
- C.控制材料、构配件及半成品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与标准规范要求的相符性
- D.控制材料、构配件及半成品进行验收程序的正确性及质量文件资料的完备性
- A.人员
- B.材料
- C.机械
- D.环境
- A.适用性
- B.耐久性
- C.安全性
- D.结构性
- A.全面交底、发动群众
- B.编制月作业计划
- C.签发施工任务书
- D.跟踪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
- A.跟踪检查实际施工进度
- B.收集施工资料
- C.整理统计检查数据
- D.对比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
- A.横道图比较法
- B.S形曲线比较法
- C.“香蕉”形曲线比较法
- D.网络图比较法
- A.6
- B.8
- C.10
- D.12
- A.6
- B.8
- C.10
- D.11
- A.580
- B.600
- C.620
- D.640
- A.分部分项工程工程量的计算单位应与相应定额标准的计算单位相一致
- B.工程量的计算应结合施工方法和安全技术要求
- C.按分区、分项等计算工程量
- D.工程量的计算应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 A.工程量
- B.施工方法
- C.预算定额
- D.施工定额
- A.工程的施工图纸
- B.施工合同文件
- C.工程项目施工总进度计划
- D.施工方案
- A.施工阶段的划分应与施工方法相一致
- B.施工阶段划分的粗细程度主要根据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所起的客观作用
- C.适当简化施工进度计划内容,突出重点,施工过程划分应尽量细
- D.所有施工阶段应大致按照施工顺序先后排列
- A.控制单位工程的施工进度
- B.确定单位工程的各个施工过程的施工顺序
- C.为编制年度等计划生产作业计划提供依据
- D.控制不同时段的工程成本
- 75
-
标准管理工作由( )主持
- A.项目技术负责人
- B.项目经理
- C.总监理工程师
- D.项目资料员
- A.建设单位
- B.监理单位
- C.施工总承包单位
- D.市政工程管理单位
- A.延度
- B.针入度
- C.老化
- D.强度
- A.力学性能试验
- B.可焊性试验
- C.抗腐蚀性能试验
- D.化学成分检验
- A.强度
- B.耐久性
- C.凝结时间
- D.安定性
- A.施工测量
- B.施工检验
- C.施工质量检查验收
- D.工程变更
- A.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
- B.项目经理
- C.现场监理工程师
- D.总监理工程师
- A.施工组织设计
- B.施工检验
- C.施工质量检查验收
- D.施工测量
- A.会议
- B.现场讲授
- C.书面
- D.书面和现场讲授
- A.会议
- B.现场讲授
- C.书面
- D.会议或现场讲授
- A.会议
- B.现场讲授
- C.书面
- D.会议或书面
- A.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
- B.专项方案技术交底
- C.分部分项工程技术交底
- D.应急预案技术交底
- A.项目经理
- B.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
- C.企业技术负责人
- D.总监理工程师
- 88
-
应急预案不包括( )
- A.应急指挥体系
- B.应急准备
- C.应急处理措施
- D.善后处理
- A.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
- B.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
- C.总监理工程师
- D.项目监理工程师
- A.高支架模板工程
- B.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
- C.深基坑工程
- D.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工程
- A.基坑支护
- B.承重支架
- C.高支架模板
- D.大型脚手架
- A.技术负责人
- B.项目经理
- C.总监理工程师
- D.项目监理工程师
- A.质量保证措施
- B.安全保证措施
- C.文明施工措施
- D.进度保证措施
- A.深基坑工程
- B.高支架模板工程
- C.脚手架工程
- D.起重吊装工程
- A.模板支护
- B.基坑支护
- C.现浇箱梁
- D.施工便桥
- A.应尽量选用施工单位现有机具
- B.机具类型应符合施工现场的条件
- C.在同一个工地上施工机具的种类和型号应尽可能多
- D.考虑所选机械的运行成本是否经济
- A.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 B.价格合理
- C.与施工机具配合
- D.运输储存成本
- A.工程特点
- B.工期要求
- C.施工组织条件
- D.施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