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基坑四周临边
- B.墩台临边
- C.桥面板临边
- D.脚手架临边
- E.构筑物平台临边
- A.通道口
- B.预留洞口
- C.桩孔口
- D.检查井口
- E.安全出口
- A.现场周边围挡防护
- B.临时建筑
- C.现场场地和障碍物
- D.临建和施工设施
- E.洞口和临边防护设施
- A.搭设高度在10m以上的落地式脚手架
- B.搭设高度在20m以上的落地式脚手架
- C.悬挑脚手架
- D.高度在6.5m以上的满堂红脚手架
- E.附着式整体提升脚手架
- A.深基坑指开挖深度超过5m的沟槽和基坑
- B.高度超过8m的模板支护工程属于超高跨、超重、大跨度模板支护工程
- C.搭设高度在20m以上的落地式脚手架属于脚手架工程
- D.火灾属于市政施工的“五大伤害”之一
- E.脚手架工程的主要危害为坍塌、高处坠落、物体打击
- A.修补处理
- B.加固处理
- C.返工处理
- D.限期整改
- E.报废处理
- A.高空坠落事故
- B.触电伤害事故
- C.物体打击事故
- D.机械伤害事故
- E.中毒
- A.不影响结构安全、生产工艺和使用要求的
- B.下道分项工程可以弥补的质量缺陷
- C.法定检测单位鉴定合格的
- D.经过建设单位检查后同意的
- E.构筑物出现的质量缺陷,经检测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仍能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
- A.事故项目及各参建单位概况
- B.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 C.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 D.事故的赔偿方式
- E.整改措施
- A.质量事故的处理应以经济合理为主要目的
- B.重视消除造成事故的原因,注意综合治理
- C.正确确定处理的范围
- D.加强事故处理的检查验收工作
- E.确保事故处理期间的安全
- A.特别重大事故
- B.重大事故
- C.较大事故
- D.一般事故
- A.技术原因
- B.管理原因
- C.人为事故
- D.偶然事故
- E.自然灾害原因
- A.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 B.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
- C.伤亡人数
- D.事故的初步原因
- E.事故初步认定的责任人
- A.特别重大事故
- B.重大事故
- C.较大事故
- D.一般事故
- A.特别重大事故
- B.重大事故
- C.较大事故
- D.一般事故
- A.关键部位、工序、环节及隐蔽工程
- B.施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 C.业主有特殊要求的部位
- D.对下道工序有较大影响的上道工序
- E.有过返工返修不良记录的工序
- A.特别重大事故
- B.重大事故
- C.较大事故
- D.一般事故
- 18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进场的水泥应按要求进行强度和安定性的复验
- B.预应力钢筋超张拉的目的是为了加速钢筋松弛的早发展,减少钢筋松弛的应力损失
- C.冷拉钢筋,一定要先对焊后冷拉
- D.蜂窝、麻面、渗水等都与工艺操作有关
- E.砖墙砌筑后,一定要有6~10d时间让墙体充分沉陷、稳定、干燥,然后才能抹面
- A.四
- B.五
- C.六
- D.七
- A.项目经理
- B.项目技术负责人
- C.建设单位
- D.企业技术负责人
- A.1.2m
- B.1.5m
- C.1.8m
- D.2.0m
- A.脚手架杆件不得钢木混搭
- B.扣件可采用锻造铸铁制作
- C.不得使用镀锌钢丝和其他材料绑扎
- D.每块脚手板的重量不得大于20kg
- A.脚手架用钢管应采用外径不小于48mm的钢管
- B.钢管的壁厚不小于3.5mm
- C.必须选用无锈蚀的钢管
- D.钢管不允许有裂纹
- A.42
- B.44
- C.46
- D.48
- A.现场周边围挡防护
- B.高处作业
- C.现场场地和障碍物
- D.临建和施工设施
- A.临时建筑
- B.脚手架
- C.高处作业
- D.临建和施工设施
- A.5m
- B.8m
- C.10m
- D.20m
- A.5m
- B.8m
- C.10m
- D.18m
- A.加固处理
- B.返工处理
- C.限制使用
- D.报废处理
- A.加固处理
- B.返工处理
- C.限制使用
- D.报废处理
- A.加固处理
- B.返工处理
- C.限制使用
- D.不作处理
- A.表面密封法
- B.嵌缝密闭法
- C.灌浆修补法
- D.置换混凝土法
- A.表面密封法
- B.嵌缝密闭法
- C.灌浆修补法
- D.置换混凝土法
- A.修补处理
- B.加固处理
- C.返工处理
- D.报废处理
- A.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 B.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
- C.伤亡人数
- D.事故初步认定的责任人
- A.事故项目及各参建单位概况
- B.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 C.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 D.事故的赔偿方式
- A.1
- B.2
- C.24
- D.48
- A.第一发现人
- B.旁站监理
- C.项目技术负责人
- D.项目经理
- A.技术原因
- B.管理原因
- C.人为事故
- D.社会与经济原因
- A.技术原因
- B.管理原因
- C.人为事故
- D.社会与经济原因
- A.技术原因
- B.管理原因
- C.人为事故
- D.偶然事故
- A.技术原因
- B.管理原因
- C.人为事故
- D.偶然事故
- A.5
- B.8
- C.10
- D.20
- A.50
- B.80
- C.100
- D.200
- A.50
- B.80
- C.100
- D.200
- 46
-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进场的水泥应按要求进行强度和安定性的复验
- B.预应力钢筋超张拉的目的是为了加速钢筋松弛的早发展,减少钢筋松弛的应力损失
- C.冷拉钢筋,一定要先对焊后冷拉
- D.蜂窝、麻面、渗水等都与工艺操作有关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