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3~5cm
- B.4~6cm
- C.5~7cm
- D.6~8cm
- E.7~9cm
- A.排列图
- B.直方图
- C.控制图
- D.相关图
- A.偶然性因素
- B.系统性因素
- C.正常波动
- D.标准允许范围内的波动
- A.建筑物的性质
- B.钢筋的含量
- C.混凝土运输
- D.混凝土的浇筑方法
- E.水泥的品种
- A.6;3;1;15
- B.3;6;1;15
- C.6;3;1;10
- D.3;6;1;10
- A.正确
- B.错误
- A.项目法人
- B.设计单位
- C.施工单位
- D.监理单位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直接经济损失的大小,是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 B.检查、处理事故对工期的影响时间长短对水利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没有影响
- C.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分为一般质量事故、较大质量事故、重大质量事故、特大质量事故四类
- D.一般质量事故是指对工程造成一定经济损失, 经处理后不影响正常使用并不影响使用寿命的事故
- E.重大质量事故是指对工程造成重大经济损
- A.不能
- B.能
- A.发生质量事故,必须坚持"事故原因不查清楚不放过"的原则,认真调查事故原因,查明事故责任,做好事故处理工作
- B.发生质量事故后,针对事故原因提出工程处理方案, 必须经有关单位审定后实施
- C.事故处理需要进行设计变更,必须由原设计单位提出设计变更方案。 需要进行重大设计变更的,必须经原设计审批部门审定后实施
- D.事故部位处理完毕后,必须按照管理权限经过质量评定与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或进入下一阶段施工
- E.根据水利部《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 (水利部令第9号),水利工程应当实行质量缺陷备案制度
- A.是由于当地高含水量粘土不适合直接填筑压实
- B.造成该工程质量事故的主观原因是未能认识此客观因素的影响, 采取了不适宜的施工万案和工艺万法,即直接开挖运输上坝填筑,施工单位在制定施工方案前,对所使用的当地材料能否达到设计的质量要求,没有事先进行填筑试验,应负直接责任
- C.在该工程质量事故中,设计单位只提出了对填筑土方的质量要求, 而未对当地土质情况及其使用提出技术上的建议, 更未提请施工单位予以重视,是设计上的不足与缺陷故设计单位应负主要责任
- D.监理单位应负一定的责任。因为监理单位在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方面,没有遵守有关规定,对使用当地材料未提出填筑试验的要求,是一种失误,应按照监理合同承担一定的责任
- A.一个月
- B.二个月
- C.三个月
- D.六个月
- A.由于没有约定劳动期限,则小李的劳动合同属于无固定期限合同
- B.小李的劳动期限应为三个月
- C.小李的劳动期限应为六个月
- D.小李的劳动期限应为一年
- A.2009年9月1日
- B.2009年11月1日
- C.2010年2月1日
- D.2010年8月1日
- A.2009年6月1日
- B.2009年7月5日
- C.2009年8月1日
- D.2010年1月1日
- A.随工期的缩短而增加的费用是直接费
- B.随工期的缩短而减少的费用是直接费
- C.随工期的缩短而减少的费用是间接费
- D.随工期的缩短而增加的费用是间接费
- E.随工期的变化,直接费和间接费均不变
- A.10
- B.11
- C.13
- D.14
- E.12
- A.组织
- B.工艺
- C.既有组织,又有工艺
- D.既无组织,又无工艺
- E.施工组织
- A.铺料为整平的紧前工作,压实为整平的紧后工作
- B.整平为压实的紧前工作,铺料为压实的紧后工作
- C.整平为压实的紧前工作,铺料为整平的紧前工作
- D.铺料为整平的紧前工作,压实为铺料的紧前工作
- A.可提高施工效率
- B.可提高施工质量
- C.可避免各工种之间互相干扰
- D.可增加施工场地
- E.可降低工作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