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工作
- B.总时差
- C.节点
- D.线路
- E.自由时差
- A.ESi,j
- B.E-Fj
- C.LSi,j
- D.LFi,j
- E.
- A.320
- B.380
- C.390
- D.420
- A.A.单代号
- B.B.双代号
- C.C.单代号时标
- D.D.双代号时标
- 正确
- 错误
- A.水准管轴不平行视准轴的误差
- B.地球曲率产生的误差
- C.大气折光产生的误差
- D.阳光照射产生的误差
- E.估读数差
- A.89°59'30"
- B.89°59'48”
- C.90°00'06"
- D.90°01'06"
- A.
- B.
- C.
- D.
- A.89°59'30"
- B.89°59'48"
- C.89°59'57"
- D.90°00'06"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板块编号
- B.板厚
- C.贯通纵筋
- D.钢筋保护层厚度
- E.混凝土强度等级
- A.14.800
- B.14.900
- C.15.300
- D.15.975
- A.单层单向
- B.单层双向
- C.双层单向
- D.双层双向
- A.分层分段挖土
- B.放坡挖土
- C.中心岛式挖土
- D.盆式挖土
- E.逆作法挖土
- A.A.楼面
- B.B.屋面
- C.C.悬挑
- D.D.折板
- A.沉降缝
- B.后浇带
- C.变形缝
- D.温度缝
- A.基坑中心点
- B.基坑边角处
- C.受力较大的部位
- D.最后开挖的部位
- A.200
- B.250
- C.300
- D.350
- A.设计要求焊透的
- B.所有一级
- C.设计要求全焊透的一、二级
- D.所有一级以及设计要求全焊透的二级
- A.最小拉力载荷
- B.摩擦面抗滑移系数
- C.紧固轴力
- D.预拉力
- A.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
- B.钢网架用高强度螺栓
- C.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
- D.机械性锚栓
- E.化学试剂型锚栓
- A.1
- B.2
- C.3
- D.4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从低处砌起,由高处向低处搭接
- B.从高处砌起,由低处向高处搭接
- C.搭砌长度不应小于砖基础大放脚的高度
- D.搭砌长度不小于基础垫层厚度
- E.搭接长度范围内下层基础应扩大砌筑
- A.特种作业人员
- B.项目安全技术负责人
- C.新进场作业人员
- D.项目执行经理
- E.变换工种的作业人员
- A.采取对称安装、对称固定的工艺
- B.一般按吊装程序先划分作业区域,按划分的区域平等顺序同时进行
- C.钢柱通常以2~4层为一节,吊装一般采用二点正吊
- D.每节钢柱的定位轴线应从地面控制轴线直接引上
- E.同一节柱、同一跨范围内的钢梁,宜从下向上安装
- A.当基坑不大时,打桩应逐排打设或从中间分头向四周或两边进行
- B.对于密集桩群,从中间分头向四周或两边对称打设
- C.当一侧毗邻建筑物时,由另一方向向毗邻建筑物施打
- D.当基坑较大时,宜将基坑分为数段,然后在各段范围内分别施打
- E.对于基础标高不一的桩,宜先浅后深
- A.防护栏杆
- B.挡脚板
- C.挂立网
- D.里面采取软封闭措施
- E.采取荆笆等硬封闭措施
- A.基坑深度较大,且不具备自然放坡施工条件
- B.基坑开挖危及邻近建筑物的安全与使用
- C.基坑开挖危及邻近道路的安全与使用
- D.拟建工程临近国防工程
- E.地基土质坚实,但有丰富的上层滞水
- A.接缝处模板拼缝不严,漏浆
- B.模板局部沉浆
- C.拆模过早
- D.养护时间过短
- E.混凝土养护期间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
- A.环境保护费
- B.文明施工费
- C.工程排污费
- D.已完工程保护费
- E.研究试验费
- A.表面抹浆修补
- B.敲掉混凝土重新浇筑
- C.细石混凝土填补,
- D.水泥灌浆
- E.化学灌浆
- A.200
- B.300
- C.400
- D.500
- A.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 B.用手代替工具操作
- C.未正确使用个人安全防护用品
- D.个人防护用品缺失
- E.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不当
- A.斜面分层法
- B.自然沉实
- C.二次振捣
- D.提前拆模
- A.隔离层
- B.保护层
- C.防潮层
- D.基层
- A.10
- B.20
- C.30
- D.40
- A.负责分包工程施工资料的收集
- B.负责分包工程施工资料的整理
- C.负责施工项目资料的汇总
- D.对分包工程施工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负责
- A.④一②一③
- B.②一③一①
- C.③一①一②
- D.③一②一①
- A.A.在纵向,柱内边缘距A轴线120mm
- B.B.在纵向,柱中心与A轴线重合
- C.C.在横向,柱内边缘与1轴线重合
- D.D.在横向,1轴线与柱中心重合
- A.变更文件应由施工单位制定并签章
- B.变更文件应委托原勘察设计单位制定并签章
- C.变更文件可委托其他具有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单位制定并签章,但需经原勘察设计单位书面同意
- D.重大变更范围的需重新委托原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合格
- A.A.石材
- B.B.空心砖
- C.C.金属
- D.D.玻璃
- A.增长
- B.缩短
- C.不变
- D.不能确定
- A.加工厂生产各种预制构件
- B.各种材料及构件、配件、半成品的运输
- C.直接在工程对象上操作的施工过程
- D.大型施工机具安置及脚手架搭设
- A.不得打乱原计划的逻辑关系
- B.应重新计算时间参数
- C.局部逻辑关系不能调整
- D.应考虑对原网络计划的影响
- A.钢筋的规格和数量
- B.受力钢筋间距
- C.受力钢筋排距
- D.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
- A.分析进度偏差产生的原因
- B.分析进度偏差对后续工作和总工期的影响
- C.确定后续工作和总工期的限制条件
- D.实施调整后的进度计划
- A.等节奏施工流水
- B.成倍节拍施工流水
- C.不等节拍施工流水
- D.无节奏施工流水
- A.A.1-2-4-9-10-11-12-13-15-16
- B.B.1-2-3-5-6-11-12-14-15-16
- C.C.1-2-3-7-8-13-15-16
- D.D.1-2-4-9-10-14-15-16
- A.关键工作的自由时差为零
- B.关键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与最迟完成时间相等
- C.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最长
- D.关键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与最迟开始时间相
- A.继续观测下半测回
- B.整平后观测下半测回
- C.整平后全部重测
- D.影响不大
- A.0.5
- B.0.6
- C.0.7
- D.1.5
- A.角度交会法
- B.极坐标法
- C.直角坐标法
- D.距离交会法
- A.三角网
- B.水准网
- C.建筑基线
- D.导线网
- A.绑扎钢筋一支模板一浇筑混凝土一养护
- B.支模板一绑扎钢筋一浇筑混凝土一养护
- C.支模板一浇筑混凝土一绑扎钢筋一养护
- D.绑扎钢筋一浇筑混凝土一支模板一养护
- A.石子一水泥一砂一水
- B.水泥一砂一石子一水
- C.砂一水泥一石子一水
- D.水一水泥一石子一砂
- A.距离变化值
- B.高差变化值
- C.角度变化值
- D.垂直度变化值
- A.板的在上,次梁的居中,主梁的在下
- B.板的在上,主梁的居中,次梁的在下
- C.主梁的在上,次梁的居中,板的在下
- D.主梁的在上,板的居中,次梁的在下
- A.上层梁一中层梁一下层梁一上柱与下柱焊接
- B.上层梁一中层梁一上柱与下柱焊接一下层梁
- C.上层梁一下层梁一中层梁一上柱与下柱焊接
- D.上层梁一上柱与下柱焊接一中层梁一下层梁计要求的
- A.20
- B.30
- C.40
- D.60
- A.3
- B.5
- C.8
- D.10
- A.组织
- B.技术
- C.经济
- D.其他配套
- A.必须由施工总承包单位
- B.必须由专业承包单位
- C.可以由专业承包单位
- D.可以由监理单位
- A.全力灭火
- B.切断电源
- C.转移物资
- D.拨打119火灾报警电话 1 1
- A.2
- B.3
- C.4
- D.5
- A.加设锚杆
- B.增设坑内降水设备
- C.支护墙背卸土
- D.采用配筋垫层
- A.高度超过16m的交叉作业,通道口设单层防护
- B.高度超过16m的交叉作业,通道口设双层防护
- C.高度超过24m的交叉作业,通道口设单层防护
- D.高度超过24m的交叉作业,通道口设双层防护
- A.以贯人度为主,以标高作为参考
- B.仅控制贯入度,不控制标高
- C.以标高为主,以贯人度作为参考
- D.仅控制标高,不控制贯入度
- A.1.0
- B.1.2
- C.1.8
- D.2.0
- A.设计单位
- B.建设单位
- C.监理单位
- D.有资质的检测单位
- A.违背基本建设程序
- B.违反法规行为
- C.地质勘察失真
- D.施工与管理不到位
- A.不安全装束
- B.设备有缺陷
- C.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 D-个人防护用品有缺陷
- D.-个人防护用品有缺陷
- A.施工单位违反了有关夜间施工作业的法律规定
- B.该施工单位的夜间作业不属于抢修、抢险作业
- C.该施工单位排放的建筑施工噪声没有超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 D.该施工单位应当接受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罚款的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