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监视点即为DDC输出信号至驱动执行器,是输出点
- B.监视点是由传感器接人到DDC的输入信号,是输入点
- C.控制点是由DDC输出信号至驱动执行器,是输出点
- D.控制点是由传感器输m信号至DDC,是输入点
- A.设备间、管理问设备型号及容量
- B.垂直干线线缆型号及容量
- C.水平布线线缆型号及容量
- D.设备间、管理问设备接线原理
- A.首层发生火灾.应先接通本层、二层及地下一层
- B.二层及以上楼层发生火灾,应先接通着火层、二层及相邻的上、下层
- C.地下室发生火灾,应先接通地下各层及首层
- D.首层发生火灾,应先接通本层、二层及地下各层
- A.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两侧应设置感烟、感温探测器组及手动控制按钮
- B.疏散通道上防火卷帘两侧感烟探测器动作后,防火卷帘应下降到距地(楼)面1.8 m;感温探测器动作后卷帘下降到底
- C.疏散通道上防火卷帘两侧感烟、感温探测器动作后,防火卷帘应下降到距地(楼)面1.8 m;由手动控制按钮控制下降到底
- D.用作防火分隔的防火卷帘两侧感烟探测器动作后.防火卷帘应下降到底
- A.根据独立的房间划分
- B.一个探测区域的面积不宜超过500 m2
- C.防烟楼梯间前室应单独划分
- D.一个防火分区应划分为一个探测区域
- A.水、电、气基表
- B.流量控制器
- C.数据采集器
- D.系统服务器
- A.应具有对末端设备进行控制的功能
- B.具有独立于控制分站完成控制操作的功能
- C.具有独立于中央管理机完成控制操作的功能
- D.程序不可修改的功能
- A.总线制
- B.多线制
- C.单线制
- D.总线多线制
- A.采用数字编码技术
- B.楼层设置解码器,主机与楼层解码器总线连接
- C.解码电路设于用户室内机中,主机与用户室内机总线连接
- D.楼层设置解码器.解码器与用户室内机为多线连接
- A.背景音乐
- B.事故广播
- C.多功能厅音响
- D.会议室音响
- A.应按疏散楼层或报警区域划分分路配线
- B.各输出分路应设有输出显示信号和保护、控制装置
- C.火灾应急广播线路应和火警信号、联动控制线路同导管或同线槽敷设
- D.火灾应急广播用扬声器不宜加开关
- A.安装在轿厢门左侧上角
- B.安装在轿厢门右侧上角
- C.安装在轿厢顶部中间
- D.安装在轿厢门内侧的左或右上角
- A.直接控制
- B.间接控制
- C.总线控制
- D.调压控制
- A.宜采用星形分配方式,减少串接分支器
- B.整个系统应选择相同规格的电缆
- C.不得将分配线路的终端直接作为用户终端
- D.每户信号功率应相似
- A.耐腐蚀、重量轻
- B.有一定的柔韧性
- C.管壁光滑,摩擦小
- D.承压性好
- A.系统选用的分支器的分支损耗都应相同
- B.分支器的分支损耗有大有小
- C.插入损耗大的分支器分支损耗大
- D.插入损耗小的分支器分支损耗大
- A.不宜与用户电话线合穿一根导管
- B.可以和电视电缆合穿一根导管
- C.不得与其他非通信线缆合穿一根导管
- D.不得与配电线缆合穿一根导管
- A.直接配线
- B.复接配线
- C.间接配线
- D.交接配线
- A.光纤的连通性
- B.光纤的衰减
- C.反射损耗
- D.近端串音
- A.总线制
- B.多线制
- C.总线一多线制
- D.混合线制
- A.直接控制
- B.间接控制
- C.总线控制
- D.多线控制
- A.星形结构
- B.总线形结构
- C.树形结构
- D.混合形结构
- A.2根截砸积为1.5 mm2聚氯乙烯塑料绝缘铜芯线穿直径为20mm的钢管沿墙暗敷设
- B.2根截面积为1.5 mm2阻燃型聚氯乙烯塑料绝缘铜芯线穿直径为20 mm的钢管沿墙暗敷设
- C.2根截面积为1.5 mm2耐火型聚氯乙烯塑料绝缘铜芯线穿直径为20 mm的钢管沿墙暗敷设
- D.2根截面积为1.5 mm2耐火型聚氯乙烯塑料绝缘铜芯线穿直径为20 mm的阻燃塑料管沿墙暗敷设
- A.0.6 m
- B.0.8 m
- C.1.2 m
- D.1.5 m
- A.弱电工程系统图
- B.工程平面图
- C.安装详图作队
- D.设备原理图
- A.建筑物配线架
- B.楼层配线间
- C.建筑群配线架
- D.工作区配线架
- A.电源插座
- B.电视插座
- C.电话插座
- D.数据插座
- A.会议室
- B.配电房
- C.发电机房
- D.电梯机房
- A.离子感烟探测器的工作电压为直流48 V
- B.离子感烟探测器为无源器件
- C.离子感烟探测器的工作电压为交流220 V
- D.离子感烟探测器的T作电压为直流24 V
- A.由光束发射器、光接收器和开有小孔的暗室组成检测室
- B.当没有烟雾粒子进入暗室时,光源发出的光直接照射到光接收器
- C.当有烟雾粒子进入暗室时,光源发出的光散射到光接收器
- D.有大量粉尘或水雾滞留的场所不宜选用
- A.离子感烟探测器
- B.光电感烟探测器
- C.感温探测器
- D.火焰探测器
- A.光电感烟探测器
- B.膜盒定温探测器
- C.离子感炯探测器
- D.电子差定温探测器
- A.15 mm<SUP>3</SUP>
- B.20 mm
- C.25 mm
- D.30 mm
- A.不大于50 V
- B.不大于110 V
- C.不大于220 V
- D.不大于380 V
- A.不应与火警信号、联动控制线路同管或同线槽敷设
- B.应与火警信号线路同管或同线槽敷设
- C.可以与消防设备配电线路同管或同线槽敷设
- D.应与火警信号、联动控制线路同管或同线槽敷设
- A.不大于2 W
- B.不小于2 W
- C.不大于3 W
- D.不小于3 W
- A.楼层数指示标志
- B.联动控制模块
- C.火灾报警按钮
- D.灯光与警报装置
- A.15 m
- B.20 m
- C.25 m
- D.30 m
- A.建筑自动化
- B.通信自动化
- C.办公自动化
- D.火灾自动报警
- A.在每个车位设置探测器
- B.使用较多的是超声波探测器
- C.车位探测器可对车库车辆进行计数
- D.相邻两车位可合用一个探测器
- A.系统服务器是将三表的信号转变成电脉冲信号并传送至物管中心微机
- B.系统服务器接收数据采集器的数据信号并传送至物管中心微机
- C.系统服务器与采集器是多线连接,与物管中心微机是总线连接
- D.系统服务器是无源设备
- A.1.O~1.2
- B.1.2~1.5
- C.1.5~2.0
- D.2.O~3.0
- A.不小于测点可能m现的最大压力(压差)
- B.大于测点可能出现的最大压力(压差)的1.2倍
- C.不大于测点可能出现的最大压力(压差)的1.5倍
- D.大于测点可能出现的最大压力(压差)的1.5倍
- A.可编写修改程序
- B.能独立完成控制操作
- C.能接受中央管理机统一控制
- D.不可编写修改程序
- A.计算机集中控制系统
- B.计算机分散控制系统
- C.集散型控制系统
- D.直接控制系统
- A.水、电、气三基表的电脉冲信号直接由各自的线路送至物管中心微机
- B.水、电、气三基表电脉冲信号由数据采集器直接送至物管中心微机
- C.水、电、气三基表电脉冲信号由数据采集器再由总线传输至物管中心微机
- D.水、电、气三基表电脉冲信号通过数据采集器由总线传输至系统服务器再传输至物管中心微机
- A.干簧管安装在门或窗页上.永久磁铁块安装在门框或窗框上
- B.永久磁铁块安装在门或窗页上,干簧管安装在门框或窗框上
- C.永久磁铁块和干簧管均安装在门或窗页l:
- D.永久磁铁块和干簧管均安装在门框或窗框上
- A.微波探测器对非金属材料具有穿透性,可以安装在非金属伪装物后面
- B.微波探测器对金属材料具有穿透性,可以安装在金属伪装物后面
- C.微波探测器对任何材料都不具备穿透性,探测器前不应有阻挡物
- D.微波探测器对任何材料都具有穿透性,可以安装在任何伪装物后面
- A.点控制型探测器
- B.面控制型探测器
- C.空间控制型探测器
- D.线控制型探测器
- A.内下侧
- B.内左侧
- C.内右侧
- D.内上侧
- A.入侵报警与出人口控制系统
- B.电子巡查系统
- C.停车场管理系统
- D.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 A.应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
- B.紧急情况下应能自动释放出入口控制系统
- C.安全疏散门在出入口控制系统释放后应能随时开启
- D.安全疏散门在出入口控制系统释放后应由安防控制中心控制开启
- A.通话线、开门线、电源线、接地线共用.每户再增加一条门铃线
- B.门铃线、开门线、电源线、接地线共用.每户再增加一条通话线
- C.门铃线、通话线、电源线、接地线共用,每户再增加一条开门线
- D.门铃线、通话线、开门线、接地线共用,每户再增加一条电源线
- A.采用数字编码技术
- B.将解码电路设置在用户室内机中
- C.楼层设置解码器
- D.整个系统完全采用总线连接
- A.电能变换
- B.声音放大
- C.将电信号转换成声音
- D.将声音转换成电信号
- A.电离式
- B.压电式
- C.静电式
- D.电动式
- A.动圈式
- B.压电式
- C.电容式
- D.晶体式
- A.定阻抗式
- B.定功率式
- C.定电压式
- D.定电流式
- A.阻抗变换
- B.声音放大
- C.电信号转换成声音
- D.声音转换成电信号
- A.扬声器负载阻抗应小于功放的输出阻抗
- B.扬声器负载阻抗应大于功放的输出阻抗
- C.扬声器负载阻抗应等于功放的输出阻抗
- D.扬声器额定电压应等于功放的输出额定电压
- A.240V/lOV
- B.240V/20V
- C.240V/30V
- D.240V/40V
- A.4只扬声器全部采用并联连接在扩音机0t‘1~8t-1端
- B.4只扬声器全部采用串联连接在扩音机0n~16Q端
- C.分别将2只并联后再串联连接在扩音机oQ~8Q端
- D.将2只并联、2只串联后再串联连接在扩音机0t-1~16Q端
- A.10 dB
- B.20 dB
- C.30 dB
- D.40 dB
- A.均衡器是一个有源器件
- B.均衡器是一个衰减量随频率升高而升高的器件
- C.均衡器是一个衰减量随频率升高而降低的器件
- D.均衡器是一个衰减量与频率变化无关的器件
- A.1Ω
- B.4Ω
- C.10Ω
- D.20Ω
- A.电缆补偿器
- B.频率均衡器
- C.短路隔离器
- D.过压保护器
- A.500 m左右
- B.1000 m左右
- C.1500m左右
- D.2000 m左右
- A.基带传输是将视频信号调制到高频载波上通过同轴电缆传输
- B.基带传输可以实现同一条同轴电缆传输多路视频信号
- C.调制传输可以实现同一条同轴电缆传输多路视频信号
- D.调制传输是将视频信号直接通过同轴电缆传输
- A.由于继电器绕组的阻抗很高.所以控制电流很小
- B.继电器控制箱内需安装一个220 v/24 V变压器
- C.间接控制与直接控制相比使用控制线数量减少
- D.间接控制与直接控制使用的控制线数量相同
- A.同轴电缆中只有一根导体
- B.电视信号为单向传输,不需形成回路
- C.绝缘层外的编制铜丝主要起屏蔽作用
- D.编制铜丝与内导体组成传输回路,铝箔主要起屏蔽作用
- A.视频信号分配器
- B.视频信号放大器
- C.视频信号切换器
- D.视频信号均衡器
- A.黑白摄像机比彩色摄像机灵敏度低
- B.黑白摄像机比彩色摄像机灵敏度高
- C.黑自摄像机比彩色摄像机分解力低
- D.黑白摄像机比彩色摄像机的图像真实
- A.电视机比图像监视器价格高,所以使用少
- B.电视机比图像监视器视频通道带宽要宽,显示效果比图像显示器好
- C.电视机比图像监视器视频通道带宽要窄,显示效果不如图像显示器
- D.电视机比图像监视器价格低,显示效果相当,所以普遍采用
- A.金属氧化物器件
- B.电荷注人器件
- C.电荷耦合器件
- D.视像管器件
- A.3 MHz
- B.6 MHz
- C.8 MHz
- D.10 MHz
- A.40 dB以上
- B.40 dB以下
- C.越大越好
- D.越小越好
- A.一个输出电视信号,一个输出调频广播信号
- B.可以连接两台电视机
- C.一个输出电视信号,一个输出计算机网络信号
- D.一个输出电视信号,一个输出电话语音信号
- A.50Ω负载电阻
- B.751Ω负载电阻
- C.100Ω飞负载电阻
- D.150Ω负载电阻
- A.市话交换机
- B.长话交换机
- C.用户交换机
- D.人工交换机
- A.连接的正确性
- B.链路长度
- C.链路衰减
- D.近端串音
- A.50
- B.90
- C.150
- D.200
- A.设备间应尽可能设在位于干线综合体的中间位置
- B.尽量远离强噪声源和强震动源
- C.不能与用水设备间、卫生间相邻或在其楼下
- D.尽量设置在建筑物的顶层或地下层
- A.雷击过电压
- B.感应过电压
- C.电力线接触过电压
- D.短路保护
- A.白色
- B.蓝色
- C.绿色
- D.黄色
- A.电缆标记
- B.场标记
- C.插入标记
- D.时间标记
- A.将光信号变成电信号以及将电信号变成光信号的设备
- B.将电信号变成电信号以及将光信号变成光信号的设备
- C.将一路输入光信号分成几路光信号输出的设备
- D.用于光纤传输线路光信号放大的设备
- A.信息插座
- B.信息模块
- C.终端设备与信息插座连接线
- D.配线架至信息插座的连接线
- A.220 V单相交流带保护接地的电源插座
- B.380 V三相交流带保护接地的电源插座
- C.380 V三相四孔电源插座
- D.220 V单相交流两孔电源插座
- A.铜芯聚乙烯绝缘、聚乙烯护套、200对线径为0.5 mm市话配线电缆
- B.铜芯聚苯乙烯绝缘、聚苯乙烯护套、200对线径为0.5 mm市话配线电缆
- C.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200对线径为0.5 mm局用电话电缆
- D.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200对线径为0.5 mm市话配线电缆
- A.0.8 m
- B.1 m
- C.1.5 m
- D.2 m
- A.0.8~1.0
- B.1.O~1.1
- C.1.2~1.5
- D.1.6~2.0
- A.单杆架空式
- B.落地式
- C.双杆架空式
- D.壁龛式
- A.分线箱带有保险装置,分线盒没有
- B.分线盒带有保险装置,分线箱没有
- C.分线箱为直接接线.分线盒为跳接接线
- D.分线盒为直接接线.分线箱为跳接接线
- A.双回路交流380 v/2zo V电源供电
- B.一路市电加柴油发电机备用电源供电
- C.一路市电加干电池组供电
- D.采用交换机整流器对本机供电,并以全浮充制对蓄电池电
- A.跳线连接
- B.直接连接
- C.焊接连接
- D.绞接连接
- A.中继线路
- B.用户线路
- C.配线线路
- D.传输线路
- A.电压与电流
- B.发电与配电
- C.电机与控制
- D.信息与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