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重要环节
- B.突出重点
- C.复杂环节
- D.简明扼要
- 正确
- 错误
- A.技术上的先进性
- B.经济上的合理性
- C.安全上的可靠性
- D.使用上的耐久性
- E.实施上的可操作性
- A.模板及支架自重、新浇筑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
- B.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
- C.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混凝土下料产生的水平荷载
- D.泵送混凝土或不均匀堆载等因素产生的附加水平荷载、风荷载等
- A.标准不只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已有水平的总结和提高”,而应将新技术和先进的科技成果,在生产中加以应用,通过制定先进的技术标准,使其成为推动技术发展的动力。
- B.制定标准既要有利于当前的生产,又要为提创造条件
- C.把技术标准制定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推广应用结合起来,做到先制定出标准,再应用
- D.把技术标准规定和技术创新加以区别,在缺乏反复试验的情况下,不宜将技术创新纳入标准,不能无把握的去超越客观条件
- E.要选好标准的制定时机
- A.管理业务的任务
- B.完成管理业务的数量和质量要求
- C.管理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 D.与其他部门配合要求
- A.试件取样频率的规定
- B.C60及以上高强混凝土非标准尺寸试件确定折算系数的方法
- C.评定方法中标准差已知方案中的标准差计算公式
- D.评定方法中标准差未知方案的评定条纹
- A.检验体系
- B.检验类型
- C.检验等级
- D.质量要求
- A.结构形式
- B.荷载大小
- C.地基土类别
- D.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
- A.指导全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协调和处理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 B.组织实施标准
- C.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 D.参与组织有关的国际标准化工作
- A.设计单位
- B.施工单位
- C.工程监理单位
- D.及以上单位的注册职业人员
- A.负责全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归口管理工作的国务院工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 B.负责本部门或本行业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的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
- C.政府主管部门委托的负责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机构;
- D.负责本行政区域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的省、市、县人民政府的工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 A.保修承诺书
- B.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 C.竣工备案申请表
- D.竣工验收报告
- A.稠度
- B.坍落度
- C.含水量
- D.含气量
- A.负责汇总标准执行确认资料;
- B.负责记录工程项目执行标准的情况,并进行评价
- C.为工程建设标准的修订提供意见、建议;
- D.负责收集对工程建设标准的意见、建议,并提交企业标准化委员会
- A.工作标准
- B.专用标准
- C.综合标准
- D.经济标准
- A.标准科学性
- B.标准推广状况
- C.标准执行状况
- D.标准的执行率
- A.50t
- B.100t
- C.150t
- D.30t
- A.监督
- B.检查
- C.纠正
- D.整改
- A.坍落度
- B.和易性
- C.稠度
- D.粘聚性
- A.单项
- B.综合
- C.整体
- D.分别
- A.岗位人员
- B.操作人员
- C.管理人员
- D.作业人员
- A.适用范围
- B.使用范围
- C.有效性
- D.实施效果
- 62
-
工程技术环境不包括( )
- A.工程地质
- B.水文
- C.气象
- D.工程毗邻的地下管线
- A.质量标准
- B.经济标准
- C.通用标准
- D.专用标准
- A.可操作性
- B.协调性
- C.先进性
- D.针对性
- A.单位应用状况
- B.工程应用状况
- C.技术人员掌握标准状况
- D.管理人员掌握标准状况
- A.是否将所评价的标准纳入到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中
- B.是否开展了相关的宣贯、培训工作
- C.在工程中是否有准确、有效应用
- D.技术人员是否掌握了所评价标准的内容
- A.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
- B.人民法院
- C.人民检察院
- D.工会
- A.参与
- B.参加
- C.负责
- D.委派人员
- A.实施状况和科学性评价
- B.经济效果
- C.社会效果
- D.环境效果
- A.标准发行状况
- B.标准宣贯培训状况
- C.管理制度要求
- D.标准衍生物状况
- A.施工技术规范中
- B.质量验收规范中
- C.工程质量标准中
- D.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
- A.标准内容是否得到行业的广泛认同,达成共识
- B.标准是否满足其他标准和相关使用的需求
- C.标准是否与其他基础类标准相协调
- D.是否符合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
- A.0.02%
- B.0.01%
- C.0.05%
- D.0.04%
- A.2.50%
- B.2.00%
- C.3.00%
- D.1.00%
- A.全部检查
- B.工序检查
- C.抽检
- D.专业检查
- A.1000
- B.500
- C.2000
- D.1500
- A.直径的2倍
- B.直径的4倍
- C.直径
- D.直径的3倍
- A.引气剂
- B.减水剂
- C.外加剂
- D.泵送剂
- A.标准的实施
- B.标准的评价
- C.标准的执行
- D.标准的说明
- A.经济效果
- B.社会效果
- C.环境效果
- D.安全、适量效果
- A.技术员
- B.质量员
- C.技术负责人
- D.施工员
- A.经济评价
- B.环境效果
- C.社会效果
- D.经济效果
- A.甲乙两公司的负责人为同一人
- B.乙公司是甲公司的子公司
- C.甲乙两公司均由同一法人控股
- D.甲乙两公司是具有独立法人的两个分公司
- 84
-
基础标准不包括( )
- A.技术语言标准
- B.互换配合标准
- C.技术通用标准
- D.施工工艺标准
- A.部分强制性
- B.全文强制性
- C.部分推荐性
- D.全文推荐性
- A.沉入度
- B.分层度
- C.坍落度
- D.标准稠度
- A.M
- B.T
- C.J
- D.G
- A.掌握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设备的基本知识
- B.熟悉国家工程建设相关法律法规
- C.熟悉工程建设标注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国家、行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
- D.了解施工方案、质量目标和质量保证措施编制及实施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