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开工前的检查,主要检查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开工后是否能连续正常施工,能否保证工程质量
- B.工序交接检查,对于重要的工序或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应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专检),未经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检查认可,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 C.隐蔽工程的检查,施工中凡是隐蔽工程必须检查认证后方可进行隐蔽掩盖
- D.停工后复工的检查,因客观因素停工或处理质量事故等停工复工时,经检查认可后方能复工
- E.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的检查,应经检查认可,并签署验收记录后,才能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 A.为了取得预期的结果,系统地识别所有活动
- B.建立一个最佳效果和最高效率的体系
- C.理解体系内部过程的相互依赖关系
- D.明确管理活动的职责和权限
- E.分析和测量关键活动的能力
- A.每组试样最小粘结强度不应小于0.4MPa
- B.每组可有一个试样的粘结强度小于0.4MPa,但不应小于0.3MPa
- C.每组试样平均粘结强度不应小于0.4MPa
- D.每组试样平均粘结强度不应小于0.3MPa
- E.每组可有两个试样的粘结强度小于0.4MPa,但不应小于0.3MPa
- A.人、材料
- B.机械设备、施工方法
- C.施工工艺、人员调度
- D.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
- E.自然因素
- A.放射性
- B.商检证
- C.耐污染性
- D.相容性
- E.剥离粘接性
- A.企业缺乏施工技术标准和施工工艺规程
- B.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不了解施工验收规范
- C.施工过程控制不到位,未做到施工按工艺、操作按规程、检查按规范标准,对分项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批的检查评定流于形式,缺乏实测实量
- D.违背客观规律,盲目增长工期和提高成本
- E.工业化程度高
- A.气、水同向流动的热水采暖管道和气、水同向流动的蒸汽管道及凝结水管道,坡度应为3‰,不得小于2‰
- B.气、水逆向流动热水采暖管道和气、水逆向流动的蒸汽管道,坡度不应小于5‰
- C.散热器支管的坡度应为1%,坡向应有利于排气和泄水
- D.散热器干管的坡度应为1%,坡向应有利于排气和泄水
- E.气、水逆向流动热水采暖管道和气、水逆向流动的蒸汽管道,坡度不应小于3‰
- A.石材弯曲强度
- B.石材抗拉强度
- C.石材耐冻性
- D.石材放射性
- E.石材抗折强度
- A.强度试验
- B.气密性试验
- C.真空试验
- D.压力试验
- E.通球试验
- A.工程项目的质量特性较少
- B.工程项目形体庞大,高投入,周期长,牵涉面广,具有风险性
- C.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因素较多
- D.工程项目质量管理难度较大
- E.工程项目质量具有可视性
- A.质量控制资料
- B.技术控制资料
- C.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
- D.观感质量检查记录
- E.施工人员资料
- A.防护
- B.覆盖
- C.封闭
- D.包裹
- E.保温
- A.基层处理
- B.石材色差,加工尺寸偏差
- C.石材铺装空鼓,裂缝,板块之间高低差
- D.骨架安装高低差、平整度
- E.石材铺装平整度、缺棱掉角,板块之间缝隙不直或出现大小头
- A.质量证明文件
- B.外观质量
- C.复验报告
- D.订购合同
- E.采购计划
- A.顶棚内管道、设备的安装及水压试验
- B.木龙骨防火、防腐处理
- C.预埋件或拉结筋
- D.吊杆安装
- E.面板安装
- A.抗变形性能
- B.气密性性能
- C.水密性性能
- D.抗风压性能
- E.抗冲击性能
- A.违背建设程序
- B.地质勘察失误
- C.设计差错
- D.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制品及设备
- E.自然环境因素
- A.质量控制资料
- B.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
- C.观感质量检查记录
- D.施工进程和记录
- E.人员资料
- A.保证项目
- B.主控项目
- C.基本项目
- D.一般项目
- E.允许偏差项目
- A.电加热器与钢结构间的绝热层必须为不燃材料
- B.接线柱外露的应加设防护罩
- C.电加热器的金属外壳接地必须良好
- D.连接电加热器的风管的法兰垫片,应采用耐热不燃材料
- E.电加热器与钢结构间的绝热层可以为可燃材料
- A.建设单位或房屋所有人在保修期内发现质量缺陷,向施工单位发出保修通知书
- B.施工单位接保修通知后到现场检查确认
- C.在保修书约定时间内施工单位实施保修修复
- D.保修完成后,建设单位或房屋所有人进行验收
- E.支付保修费用
- A.工程报建日期
- B.施工许可证号
- C.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意见
- D.备案机关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 E.市政基础设施的有关质量检测和功能性试验资料
- A.人、机械
- B.设计图纸
- C.机械、材料
- D.施工方法
- E.环境条件
- A.建设单位
- B.监理单位
- C.设计单位
- D.事业单位
- E.施工单位
- A.骨架隔墙中设备管线的安装及水管试压
- B.木龙骨防火、防腐处理
- C.预埋件或拉结筋
- D.人造木板的甲醛含量进行复验
- E.填充材料的设置
- A.热弯,不小于管道外径的3.5倍
- B.冷弯,不小子管道外径的4倍
- C.焊接弯头,不小于管道外径的1.5倍
- D.冲压弯头,不小于管道外径的1.5倍
- E.冷弯,不小于管道外径的3倍
- A.建设法律法规的健全程度及其执法力度
- B.建设工程项目法人或业主的理性化程度
- C.建设工程项目的进度
- D.建设工程经营者的经营理念
- E.施工单位的安全意识
- A.门窗洞口预留尺寸
- B.铰链、螺钉、铰链槽
- C.抹灰平整度,阴阳角垂直、方正度
- D.上下层门窗顺直度,左右门窗安装标高
- E.石材挑选,色差,返碱,水渍
- A.一级分级指标值100≤AP<150
- B.二级分级指标值150≤AP<250
- C.三级分级指标值250≤AP<350
- D.四级分级指标值350≤AP<450
- E.五级分级指标值450≤AP<550
- 50
-
电能的单位包括()。
- A.焦耳J
- B.千瓦时kWh
- C.兆瓦时MWh
- D.瓦特W
- E.安培A
- A.基础工程
- B.抹灰工程
- C.钢筋工程
- D.预埋管线
- A.决策能力
- B.质量意识
- C.安全意识
- D.大局观能力
- A.施工者
- B.技术人员
- C.管理者
- D.购买者
- A.30
- B.40
- C.50
- D.55
- A.设计单位
- B.施工方
- C.监理单位
- D.管理单位
- A.满水实验
- B.灌水实验
- C.水压实验
- D.注水实验
- A.50~100
- B.75~125
- C.100~150
- D.125~150
- A.一樘
- B.二樘
- C.三樘
- D.四樘
- A.工程量
- B.楼层
- C.施工段
- D.变形缝
- A.位置、标高、尺寸
- B.预埋件的位置
- C.预留洞孔的位置
- D.基础垫层标高
- A.1
- B.2
- C.3
- D.6
- A.min
- B.s
- C.h
- D.d
- A.压力试验
- B.密封性试验
- C.强度试验
- D.灌水试验
- A.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 B.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 C.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
- D.不确定因素
- A.基层处理不好,清扫不干净,墙面浇水不透或不匀,影响该层砂浆与基层的粘结性能
- B.一次抹灰太厚或各层抹灰层间隔时间太短收缩不匀,或表面撒水泥粉
- C.夏季施工砂浆失水过快或抹灰后没有适当浇水养护以及冬期施工受冻
- D.墙体根部与地面的转角处找平层应做成钝角
- A.质量检测
- B.施工作业活动
- C.进度检查
- D.安全检查
- A.涂刷底釉涂料前,对基层缺陷进行修补平整;刷除表面油污、浮灰
- B.检查基层是否干燥,含水率应小于9%
- C.外墙过干,施涂前可稍加湿润,然后涂抗碱底漆或封闭底漆
- D.当基层表面太光滑时,要适当敲毛,出现小孔、麻点可用108胶水配滑石粉作腻子刮平
- A.动态追踪
- B.动态监测
- C.动态设置
- D.动态检查
- A.1.5
- B.1.852
- C.2
- D.2.5
- A.影响因素多,质量波动大
- B.质量隐蔽性,终检的局限性
- C.评价方法的特殊性
- D.质量检测的连续性
- A.泛碱、咬色
- B.流坠、疙瘩
- C.空鼓、脱层
- D.透底、起皮
- A.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 B.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 C.可行性和适用性
- D.制度性和可行性
- A.决策因素和组织因素
- B.人为因素和社会因素
- C.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
- D.决策因素和人为因素
- A.修补处理
- B.让步处理
- C.降级处理
- D.不做处理
- A.1
- B.2
- C.5
- D.7
- A.基层处理不符合质量要求
- B.对板材质量的检验不严格
- C.镶贴前试拼不认真
- D.施工操作不当,特别是分次灌浆时,灌浆高度过低
- A.预留洞孔的位置、尺寸
- B.预埋件的位置
- C.水泥品种等级
- D.基坑尺寸、标高图纸、地基承载力
- A.凝结时间
- B.安定性
- C.细度
- D.抗压强度
- A.压力试验
- B.冲洗
- C.强度试验
- D.灌水试验
- A.1
- B.5
- C.7
- D.10
- A.强度试验
- B.刚度试验
- C.充气试验
- D.压力试验
- A.所在地点的水文
- B.所在地点的地质
- C.所在地点的气象
- D.施工现场的通风
- A.施工单位
- B.项目监理机构
- C.设计单位
- D.质检机构
- A.12
- B.24
- C.48
- D.72
- A.检验试验
- B.隐蔽验收
- C.见证取样
- D.监督备案
- A.目测法
- B.假设法
- C.实测法
- D.试验法
- A.2
- B.3
- C.7
- D.15
- A.纤维板或胶合板,在使用中要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特别是纤维板不是均质材料,各部分吸湿程度差异大,故易产生凹凸变形
- B.板块较大,装钉时没能使板块与顶棚格栅全部贴紧,又从四角或四周向中心排钉装钉,板块内储存有应力,致使板块凹凸变形
- C.加强技术培训和质量管理
- D.顶棚格栅分格过大,板块易产生挠度变形
- A.水压实验,满水实验
- B.水压实验,灌水实验
- C.满水实验,灌水实验
- D.灌水实验,满水实验
- A.重点部位
- B.裂缝处
- C.接口部位
- D.保温部位
- A.1.0
- B.1.5
- C.2.0
- D.2.5
- A.质量控制点质量控制
- B.管理控制点管理控制
- C.质量控制点管理控制
- D.管理控制点质量控制
- A.1
- B.2
- C.3
- D.4
- A.0.9
- B.1.0
- C.1.2
- D.1.5
- A.5
- B.10
- C.15
- D.20
- A.土样检测
- B.坐标确定
- C.试块检测
- D.工程测量放线
- A.可燃材料
- B.不燃材料
- C.非易燃材料
- D.耐热材料
- A.抽样检验
- B.全数检验
- C.见证检验
- D.实体检验
- A.2
- B.12
- C.24
- D.48
- A.3%
- B.4%
- C.5%
- 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