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见证人员由建设单位及工程监理机构中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
- B.送检的试验室应具备经国家或地方工程检验检测主管部门核准的相关资质
- C.见证取样送检必须严格按执行规定的程序进行
- D.改变建筑节点构造、管线位置或走向
- E.见证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 22
-
施工技术准备包括()。
- A.熟悉施工图
- B.组织设计交底和图纸审查
- C.进行工程项目检查验收的项目划分和编号
- D.审核相关质量文件
- E.细化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人员、机具的配置方案
- A.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子分部工程的分项工程施工质量每检验批抽查数量应按其房间总数随机检验不应少于3间,不足3间,应全数检查
- B.相同材料、工艺和施工条件的室内抹灰工程每50个自然间(大面积房间和走廊按抹灰面积30m2为一间)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50间也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
- C.同一品种的顶棚工程每50间(大面积房间和走廊按顶棚面积30m2,不足50间也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
- D.同一单位工程的不连续的幕墙工程应单独划分检验批
- E.细部工程的各分项工程的检验批应按同类制品每30间(处)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30间(处)也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
- A.EPS供电的应急灯具安装完毕后,应检验EPS供电运行的最少持续供电时间,并符合设计要求
- B.疏散指示标志灯安装高度及设置部位应符合设计要求
- C.安全出口指示标志灯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 D.室内安装高度不小于1.8m
- E.室外安装高度不小于1.5m
- A.抗风压变形性能
- B.水密性能
- C.气密性能
- D.隔声性能
- E.保温性能
- A.蝴蝶试验
- B.胶杯试验
- C.剥离试验
- D.主要物理性能检测
- E.后置埋件拉拔试验
- A.质量总目标及其分解目标
- B.确定施工工艺与操作方法的技术方案和施工组织方案
- C.对发现的安全生产违章违规行为或安全隐患,应予以纠正或作出处理决定
- D.施工质量检验、检测、试验工作的计划安排及其实施方法与接收准则
- E.质量记录的要求
- A.施工方对施工图纸的某些要求不甚明白
- B.图纸内部存在某些矛盾
- C.工程材料调整与代用
- D.改变建筑节点构造、管线位置或走向
- E.施工单位人员调整问题
- A.自然环境
- B.社会环境
- C.家庭环境
- D.劳动作业环境
- E.管理环境
- A.与工程质量事故有关的施工图
- B.与工程施工有关的资料、记录
- C.事故调查分析报告
- D.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对事故处理的意见和要求
- E.施工合同
- A.空鼓、开裂和烂根
- B.铰链、螺钉、铰链槽
- C.抹灰平整度,阴阳角垂直、方正度
- D.踢脚板和水泥墙裙等上口出墙厚度控制
- E.接槎,颜色
- A.便于管理部门审查企业资格是否符合从事活动要求
- B.审查安装的设备是否由合法企业制造
- C.便于及时掌握特种设备的动态和安排现场监督和检验工作
- D.便于审查施工人员是否符合要求
- E.便于计算支出费用
- A.不得越级
- B.不得挂靠
- C.不得转包
- D.严禁无证设计
- E.严禁无证施工
- A.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试压记录
- B.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过程质量检查记录
- C.自动喷水灭火系绕管网冲洗记录
- D.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联动试验记录
- E.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安装记录
- A.适用性
- B.耐久性
- C.安全性
- D.可靠性
- E.经济性
- A.有项目签署的质量承诺书
- B.完成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
- C.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
- D.有工程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试验报告
- E.有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分别签署的质量合格文件
- A.技术要求高
- B.施工工作量大
- C.施工难度大
- D.对工程质量影响大
- E.发生质量问题时危害大
- A.通风、空调系统试运行记录
- B.风量、温度测试记录
- C.洁净室洁净度测试记录
- D.剑冷机组试运行调试记录
- E.湿度测试记录
- A.产品质保书
- B.出厂证明
- C.合格证
- D.合格产品检验书
- E.发票
- A.要调查识别并处理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还要使企业的目标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相结合
- B.要在组织内部沟通,确定全体员工都能理解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并努力实现这些需求和期望
- C.要预测顾客的满意程度,根据预测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活动
- D.系统地管理好与顾客的关系,良好的关系有助于保持顾客的忠诚,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
- E.顾客的一切需求应尽量满足,不应给顾客造成不良影响
- A.因果图、调查表
- B.分层法、直方图
- C.调查表、分层法
- D.控制图、散布图
- E.抽样调查表
- A.石材挑选,色差,返碱,水渍
- B.石材选样后进行封样,按照选样石材,对进场的石材检验挑选,对于色差较大的应进行更换
- C.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骨架固定方式,固定牢固,后置埋件应作现场拉拔试验,必须按要求刷防锈漆处理
- D.安装石材应吊垂直线和拉水平线控制,避免出现高低差
- E.石材在运输、二次加工、安装过程中注意不要磕碰
- A.对工程质量形成过程产生直接影响的关键部位、工序、环节及隐蔽工程
- B.施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或者质量不稳定的工序、部位或对象
- C.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部位或环节
- D.对下道工序有较大影响的上道工序
- E.施工质量无把握的、施工条件困难的或技术难度大的工序或环节
- A.特别重大事故
- B.重大事故
- C.较大事故
- D.一般事故
- E.普通事故
- A.严重缺陷项(A)
- B.轻缺陷项(C)
- C.重缺陷项(B)
- D.无缺陷项(D)
- E.重大缺陷(E)
- A.新建筑物的混凝土或抹灰基层墙面在刮腻子前应涂刷界面剂
- B.旧墙面在裱糊前应清除疏松的旧装修层,并涂刷抗碱封闭底漆
- C.混凝土或抹灰基层含水率不得大于12%
- D.裱糊前应用封闭底胶涂刷基层
- A.材料、构配件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及检测报告是否齐全
- B.实际进场材料和构配件数量、规格及型号等是否满足设计和施工计划要求
- C.材料、构配件外观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
- D.按规定需抽检的材料、构配件是否及时抽检
- E.是否符合最优采购批量
- A.技术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 B.优化技术方案
- C.发挥技术因素
- D.技术的引进
- E.项目优化
- A.计量控制
- B.测量控制
- C.工程质量控制
- D.施工平面图控制
- E.工程质量检查验收的划分项目
- A.10%
- B.15%
- C.20%
- D.25%
- A.抹灰前,应将基层表面清扫干净,脚手眼等孔洞填堵严实
- B.不同基层材料交会处宜铺钉钢板网,每边搭接长度应大于250px
- C.门洞每侧墙体内预埋木砖不少于三块,木砖尺寸应与标准砖相同,并经防腐处理,预埋位置正确
- D.门窗框塞缝宜采用混合砂浆,塞缝前先浇水湿润,缝隙过大时,应分层多次填嵌,砂浆不宜太稀
- E.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与门窗框联结时,应先在墙体内钻深lOcm、孔直径100px左右,再用相同尺寸的圆木沾上108胶水后打人孔内
- A.领导作用
- B.全员参与
- C.质量控制
- D.持续改进
- A.安装不牢固、开门不灵活
- B.金属吊杆、龙骨的接缝不均匀,角缝不吻合
- C.扇的橡胶密封条或毛毯密封条托槽
- D.划痕、碰伤、漆膜或保护层不连续
- A.裁口内的胶渍、灰砂颗粒、木屑渣等未清除干净
- B.未铺垫底油灰,或底油灰厚薄不均、漏铺;或铺底油灰后,未及时安装玻璃,底油灰已结硬失去作用
- C.玻璃裁制的尺寸偏大,影响钉子(或卡子)钉牢
- D.钉子钉人数量不足或钉子没有贴紧玻璃,出现浮钉,不起作用
- A.抹灰前,应将基层表面清扫干净,脚手眼等孔洞填堵严实
- B.混凝土墙表面凸出较大的地方应事先剔平刷净
- C.蜂窝、凹洼、缺棱掉角处,应先刷一道1:4-108胶:水的胶水溶液,再用1:3水泥砂浆分层填补
- D.加气混凝土墙面缺棱掉角和板缝处,宜先刷掺水泥重量10%的108胶的素水泥浆一道,再用1:1:1混合砂浆修补抹平
- A.5
- B.15
- C.28
- D.30
- A.50
- B.60
- C.70
- D.80
- A.12
- B.24
- C.36
- D.72
- A.水压试验
- B.满水试验
- C.灌水试验
- D.通球试验
- A.1
- B.2
- C.3
- D.4
- A.IS014000
- B.产品合格证
- C.IS09000
- D.CCC
- A.工程质量缺陷
- B.工程质量通病
- C.工程质量事故
- D.工程质量延误
- A.第三方认证机构
- B.质量监督机构
- C.国家政府部门
- D.检测试验机构
- A.10,1.5
- B.10,2
- C.20,1.5
- D.20,2
- A.顶棚格栅材质不好,变形大,不顺直、有硬弯,施工中又难于调直;木材含水率过大,在施工中或交工后产生收缩翘曲变形
- B.当出现安装好的玻璃有不平整、不牢固,程度轻微时,可以挤入底油灰,达到不松动即可
- C.不按规程操作,施工中顶棚格栅四周墙面上不弹平线或平线不准,中间不按平线起拱,造成拱度不匀
- D.受力节点结合不严,受力后产生位移变形
- A.确定施工工艺与操作方法的技术方案和施工组织方案
- B.基于事实分析,作出决策并采取措施
- C.通过测量和评估,持续改进体系
- D.设定目标,并确定如何运行体系中的特殊活动
- A.陶瓷锦砖粘贴时,粘结层砂浆厚度小(3~4mm),对基层处理和抹灰质量要求均很严格
- B.施工前,没有按照设计图纸尺寸核对结构施工实际情况,进行排砖、分格和绘制大样图,抹底子灰时,各部位挂线找规矩不够,造成尺寸不准,引起分格缝不均匀
- C.陶瓷锦砖粘贴揭纸后,没有及时对砖缝进行检查和认真拨正调直
- D.砂浆配合比不准,稠度控制不好,砂子中含泥量过大,在同一施工面上,采用不同的配合比砂浆,引起不同的干缩率而开裂、空鼓
- A.基层处理不当
- B.操作不当:预埋木砖(件)位置不当,数量不足
- C.砂浆品种选择不当
- D.底子灰过分干燥
- A.工程成本管理
- B.工程质量管理
- C.工程工艺管理
- D.工程工期管理
- A.1
- B.2
- C.3
- D.4
- A.5~105
- B.10~155
- C.5~1010
- D.10~1510
- A.防火
- B.防腐
- C.防开裂
- D.防污染
- A.吊杆、龙骨和饰面材料安装牢固
- B.金属吊杆、龙骨的接缝均匀,角缝不吻合,表面不平整、翘曲、有锤印;木质吊杆、龙骨不顺直、劈裂、变形
- C.顶棚内填充的吸声材料无防散落措施
- D.饰面材料表面干净、色泽不一致,有翘曲、裂纹及缺损
- A.必须采用柔性防水套管
- B.必须采用刚性防水套管
- C.刚性、柔性防水套管均可使用
- D.可以不使用套管
- A.混凝土工程的蜂窝、麻面、空洞
- B.墙、地面工程的渗水、漏水、空鼓
- C.屋面工程起砂、裂缝
- D.混凝土工程中钢筋腐蚀
- A.企业缺乏施工技术标准和施工工艺规程
- B.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不了解施工验收规范
- C.施工过程控制不到位,未做到施工按工艺、操作按规程、检查按规范标准,对分项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批的检查评定流于形式,缺乏实测实量
- D.违背客观规律,盲目增长工期和提高成本
- A.空鼓、开裂和烂根
- B.铰链、螺钉、铰链槽
- C.抹灰面平整度,阴阳角垂直、方正度
- D.踢脚板和水泥墙裙等上口出墙厚度控制
- A.3
- B.不少于3
- C.4
- D.不少于4
- A.2.2
- B.2.3
- C.2.4
- D.2.5
- A.经济性
- B.隐蔽性
- C.不可复制性
- D.连续性
- A.施工现场的通风
- B.多单位、多专业交叉协同施工的管理关系
- C.组织协调方式
- D.质量控制系统
- A.可燃材料
- B.不燃材料
- C.非易燃材料
- D.耐热材料
- A.门窗洞口预留尺寸
- B.铰链、螺钉、铰链槽
- C.抹灰面平整度,阴阳角垂直、方正度
- D.上下层门窗顺直度,左右门窗安装标高
- A.工程勘察技术
- B.工程检测检验技术
- C.设计技术
- D.施工技术
- A.阴角防火
- B.阳角防水
- C.阳角防火
- D.阴角
- A.A
- B.kA
- C.mA
- D.pA
- A.吸水率
- B.粘结强度
- C.抗冻性
- D.抗压强度
- A.项目经理
- B.项目技术负责人
- C.项目质量总监
- D.项目生产经理
- A.营业执照
- B.经营业绩
- C.设计图纸
- D.施工方案
- A.所在地点的水文
- B.所在地点的地质
- C.所在地点的气象
- D.施工现场的通风
- A.质量
- B.过程
- C.改进
- D.决策
- A.点支承幕墙
- B.明框幕墙
- C.隐框幕墙
- D.半隐框幕墙
- A.质检报告
- B.施工许可证
- C.施工进度表
- D.财务报表
- A.质量监督
- B.质量自检
- C.重点控制
- D.重点预防
- A.尺寸、位置
- B.位置、间距、规格
- C.大小、方向
- D.抗拉、弯性能
- A.产品策划
- B.服务策划
- C.管理和作业策划
- D.编制质量计划和作出质量改进规定
- A.一道
- B.两道
- C.三道
- D.四道
- A.0.1
- B.0.3
- C.0.5
- D.0.7
- A.相同
- B.基本相同
- C.不同
- D.完全不同
- A.工程勘察技术
- B.工程检测技术
- C.设计技术
- D.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