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计算平距、高差
- B.计算二维坐标
- C.按垂直角和距离进行放样测量
- D.按坐标进行放样
- E.将任一方向的水平角置为0°00′00″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22
-
经纬仪使用步骤( )。
- A.仪器的安置
- B.对中
- C.粗略整平
- D.照准目标
- E.读数
- A.光学对点器对中
- B.垂球对中
- C.目估对中
- D.物镜对中
- E.目镜对中
- A.必须做好安置仪器,粗略整平,瞄准标尺的工作
- B.必须做好安置仪器,瞄准标尺,精确整平的工作
- C.必须做好精确整平的工作
- D.必须做好粗略整平的工作
- 25
-
建筑物破坏的类型( )。
- A.次生灾害
- B.结构丧失整体性
- C.承重结构承载力不足而引起的破坏
- D.地基失效
- E.地面下沉
- 26
-
水准仪使用步骤( )。
- A.仪器的安置
- B.对中
- C.粗略整平
- D.瞄准目标
- E.精平
- A.面层水泥砂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15,面层厚度30~45mm
- B.面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宜采用C20,面层厚度大于45mm
- C.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7.5
- D.当组合砌体一侧受力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附加箍筋和拉结筋
- E.钢筋直径3~4mm
- A.水泥砂浆
- B.水泥混合砂浆
- C.防冻水泥砂浆
- D.非水泥砂浆
- E.混凝土砌块砌筑砂浆
- A.砌体抗压强度
- B.砌体环境
- C.偏心距
- D.高厚比
- E.砂浆强度等级
- A.材料找坡
- B.结构找坡
- C.人工找坡
- D.垫置找坡
- E.搁置找坡
- 31
-
截面形式选择依据( )。
- A.能提供强度所需要的截面积
- B.壁厚厚实
- C.制作比较简单
- D.截面开展
- E.便于和相邻的构件连接
- A.在寒冷地区要用泡沫塑料发泡剂嵌缝填实,并用玻璃胶封闭
- B.框料与砖墙连接时应采用射钉的方法固定窗框
- C.当框与墙体连接采用“立口”时,每间隔5m左右在边框外侧安置木砖
- D.当采用“塞口”时,一般是在墙体中预埋木砖
- E.木框与墙体接触部位及预埋的木砖均自然处理
- A.铝合金门的开启方式多采用地弹簧自由门
- B.铝合金门窗玻璃的固定有空心铝压条和专用密封条两种方法
- C.现在大部分铝合金门窗玻璃的固定采用空心铝压条
- D.平开、地弹簧、直流拖动都是铝合金门窗的开启方式
- E.采用专用密封条会直接影响窗的密封性能
- A.门在建筑中的作用主要是正常通行和安全疏散,但没有装饰作用
- B.门的最小宽度应能满足两人相对通行
- C.大多数房间门的宽度应为900~1000mm
- D.当门洞的宽度较大时,可以采用双扇门或多扇门
- E.门洞的高度一般在1000mm以上
- A.液压电梯
- B.乘客电梯
- C.消防电梯
- D.客货电梯
- E.杂物电梯
- A.行车坡道是为了解决车辆进出或接近建筑而设置的
- B.普通行车坡道布置在重要办公楼、旅馆、医院等
- C.光滑材料面层坡道的坡度一般不大于1:3
- D.回车坡道通常与台阶踏步组合在一起,可以减少使用者下车之后的行走距离
- E.回车坡道的宽度与车道的回转半径及通行车辆的规格无关
- A.坡道和爬梯是垂直交通设施
- B.一般认为28°左右是楼梯的适宜坡度
- C.楼梯平台的净宽度不应小于楼梯段的净宽,并且不小于1.5m
- D.楼梯井宽度一般在100mm左右
- E.非主要通行的楼梯,应满足两个人相对通行
- A.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整体性好、承载力高、刚度大,因此需要大型起重设备
- B.小型构件装配式楼梯具有构件尺寸小,重量轻,构件生产、运输、安装方便的优点
- C.中型、大型构件装配式楼梯装配容易,施工时不需要大型起重设备
- D.金属板是常见的踏步面层
- E.室外楼梯不应使用木扶手,以免淋雨后变形或开裂
- A.部分大型公共建筑经常把行车坡道与台阶合并成为一个构件,使车辆可以驶入建筑入口
- B.台阶坡度宜平缓些,并应大理石地面
- C.公共建筑的踏步的踏面宽度不应小于150mm
- D.在严寒地区,应把台阶下部一定深度范围之内的原土换掉,并设置砂垫层
- E.通常在台阶尺寸较大时采用实铺台阶
- A.正常型
- B.孤岛型
- C.双峰型
- D.偏向性
- A.轴向拉伸与压缩
- B.弯曲
- C.翘曲
- D.剪切
- E.扭转
- A.总体数量
- B.样本数量
- C.基本原理
- D.统计量
- A.全面、丰富
- B.完善、具体
- C.深度、广博
- D.浅显、易懂
- A.与第几次抽样有关,第一次抽到的可能性最大
- B.与第几次抽样有关,第一次抽到的可能性最小
- C.与第几次抽样无关,每一次抽到的可能性相等
- D.与第几次抽样无关,与样本容量无关
- A.普遍性
- B.控制意义
- C.特殊性
- D.研究意义
- A.沉降
- B.倾斜
- C.裂缝
- D.水平位移
- A.厚40mm,宽约20~50mm
- B.厚30mm,宽约30~60mm
- C.厚20mm,宽约40~70mm
- D.厚10mm,宽约50~80mm
- A.1
- B.2
- C.3
- D.4
- A.0.5
- B.1.0
- C.1.5
- D.2.0
- A.柱顶
- B.牛腿面
- C.吊车梁
- D.±0.000
- A.2
- B.5
- C.8
- D.10
- A.50
- B.80
- C.100
- D.150
- A.伸缩缝基础埋于地下,虽然受气温影响较小,但必须断开。
- B.沉降缝从房屋基础到屋顶全部构件断开。
- C.一般情况下抗震缝以基础断开设置为宜。
- D.不可以将上述三缝合并设置。
- A.ⅠⅡⅢ
- B.ⅠⅢⅤ
- C.ⅡⅢⅣ
- D.ⅡⅢⅤ
- A.抗震缝不可以代替沉降缝。
- B.抗震缝应沿建筑的全高设置。
- C.一般情况下抗震缝以基础断开设置。
- D.建筑物相邻部分的结构刚度和质量相差悬殊时应设置抗震缝。
- A.荷载过大
- B.地基不均匀沉降
- C.地震
- D.温度变化
- A.温度变化
- B.地基不均匀沉降
- C.地震
- D.荷载过大
- A.温度变化
- B.地基不均匀沉降
- C.地震
- D.荷载过大
- A.沉降缝
- B.伸缩缝
- C.抗震缝
- D.温度缝
- A.1:1
- B.1:2
- C.1:3
- D.1:4
- A.100
- B.200
- C.250
- D.300
- A.炉渣
- B.珍珠岩
- C.苯板
- D.油毡
- 63
-
散水的宽度一般为( )。
- A.300~500mm
- B.500~800mm
- C.600~1000mm
- D.800~1000mm
- 64
-
散水的坡度一般为( )。
- A.3%~5%
- B.1%~2%
- C.0.5%~1%
- D.无坡度
- A.承重能力
- B.砌墙材料
- C.墙体在建筑中的位置
- D.墙体的施工方式
- A.100~200
- B.250~350
- C.150~250
- D.50~100
- A.桩身,承台
- B.桩身,承台梁
- C.基桩,桩顶
- D.基桩,桩底
- A.拉应力
- B.拉应变
- C.压应力
- D.压应变
- A.低,低
- B.低,高
- C.高,低
- D.高,高
- A.基础
- B.大地
- C.建筑上部结构
- D.地面一切荷载
- A.部分荷载,荷载
- B.全部荷载,荷载
- C.混凝土强度,强度
- D.混凝土耐久性,耐久性
- A.大
- B.小
- C.相同
- D.不同
- A.中填保温材料复合墙体
- B.内保温复合墙体
- C.外保温复合墙体
- D.双侧保温材料复合墙体
- A.有应力一定有应变,有应变不一定有应力;
- B.有应力不一定有应变,有应变不一定有应力;
- C.有应力不一定有应变,有应变不一定有应力;
- D.有应力一定有应变,有应变一定有应力。
- A.矩形
- B.正方形
- C.T形
- D.L形
- A.矩形
- B.正方形
- C.T形
- D.L形
- A.60
- B.120
- C.180
- D.240
- A.油毡
- B.防水砂浆
- C.细石砼
- D.碎砖灌浆
- A.-0.030m
- B.-0.040m
- C.-0.050m
- D.-0.060m
- A.103N/m2
- B.106N/m2
- C.109N/m2
- D.1012N/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