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审核有关技术文件和报告
- B.工程现场进行质量检验
- C.必要的试验
- D.作业施工技术交底
- E.排查作业人员的性别年龄
- A.环境
- B.资金
- C.材料
- D.机械
- E.方法
- A.2
- B.3
- C.4
- D.5
- A.钢筋的外观、物理力学性能
- B.钢筋原材的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
- C.钢筋的进场复检报告
- D.钢筋的接头力学性质
- A.2
- B.3
- C.5
- D.7
- A.20~25
- B.30~40
- C.10~20
- D.20~30
- A.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 B.建设集团公司
- C.工程监理公司
- D.质量监督站
- A.工程承包合同、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 B.投标预算书
- C.施工企业的《质量手册》及相应的程序文件
- D.施工操作规程及作业指导书
- E.施工安全管理条例
- A.施工企业质量员培训
- B.编制依据
- C.工程概况及施工条件分析
- D.质量总目标及其分解目标
- E.确定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案
- A.质量策划
- B.质量分析
- C.质量调研
- D.质量检查
- A.分包机构
- B.质检站机构
- C.安检站机构
- D.项目监理机构
- A.自检
- B.互检
- C.复检
- D.交接检
- A.施工员
- B.技术负责人
- C.质量员
- D.安全员
- A.检验批
- B.隐蔽工程
- C.分项工程
- D.单项工程
- A.为建筑施工企业站稳国内、走向国际建筑市场奠定基础
- B.有利于提高建筑产品的质量、降低成本
- C.有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 D.有利于承接更多的项目
- E.有利于保证用户的利益
- A.项目经理
- B.项目工程师
- C.项目副经理
- D.施工员
- A.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 B.领导作用
- C.全员参与
- D.持续改进
- E.基于数据的决策方法
- A.质量管理体系
- B.等级
- C.质量要求
- D.顾客满意
- A.特性
- B.等级
- C.质量特性
- D.可信性
- A.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 B.领导作用
- C.全员参与
- D.过程方法
- A.管理体系
- B.组织结构
- C.质量特性
- D.顾客满意
- A.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 B.领导作用
- C.全员参与
- D.过程方法
- 正确
- 错误
- A.管理体系
- B.组织结构
- C.质量特性
- D.顾客满意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与工程质量事故有关的施工图
- B.与工程施工有关的资料、记录
- C.事故调查分析报告
- D.事故原因分析
- E.事故处理依据
- A.确定防止不合格产品并消除其产生原因的措施
- B.建立和应用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
- C.质量管理体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数据和信息分析是事实的高度提炼
- D.实施测量确定过程的有效性
- E.确定实现目标的过程和职责
- A.施工缝渗漏
- B.地基不均匀下沉
- C.挖方边坡塌方
- D.基坑(槽)回填土沉陷
- E.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身断裂
- A.设计单位
- B.施工单位
- C.监理单位
- D.工程质量监督站
- E.建筑管理处(站)
- A.墙体应砌成马牙槎
- B.马牙槎凹凸尺寸不宜小于60mm
- C.马牙槎高度不应超过500mm
- D.马牙槎应先进后退
- E.马牙槎尺寸偏差每一构造柱不应超过9处
- A.雨天
- B.雪天
- C.五级风及其以上
- D.阴天
- E.四级风及其以上
- 51
-
卷材防水层的基面应()。
- A.坚实
- B.平整
- C.清洁
- D.阴阳角处应做圆弧或折角
- E.毛化处理
- A.无支护土方子分部工程
- B.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
- C.钢结构
- D.地下防水子分部工程
- E.基坑降水工程
- A.环境
- B.人
- C.材料
- D.方法
- E.标准和规范
- A.施工技术准备
- B.编制工程纠正预防措施
- C.编制工程应急预案
- D.编制工程质量控制预案
- E.编制工程防护措施
- A.质量管理体系
- B.等级
- C.质量要求
- D.顾客满意
- E.要求
- A.耐水性
- B.耐久性
- C.耐刺穿性
- D.耐腐蚀性
- E.耐磨性
- A.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 B.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 C.有关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主要使用功能的抽样检验结果应符合相应规定
- D.观感质量应符合要求
- E.主要功能项目的抽查结果应符合相关专业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 A.作业标准
- B.作业流程
- C.作业方法
- D.作业记录
- E.监督检查组织机构
- 59
-
砂浆的组成材料包括()。
- A.碎石
- B.胶凝材料
- C.细集料
- D.掺合料
- E.水和外加剂
- A.混凝土强度
- B.钢筋保护层厚度
- C.结构位置
- D.尺寸偏差
- E.隐蔽工程
- A.透明缝
- B.瞎缝
- C.假缝
- D.通缝
- E.冷缝
- A.楼层
- B.施工段
- C.变形缝
- D.专业性质
- E.施工程序
- A.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 B.建设单位负责人
- C.监理工程师
- D.政府质量监督机构
- E.施工单位项目经理
- 64
-
技术交底的内容包括()。
- A.施工方法、质量要求和验收标准
- B.施工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 C.可能出现意外的措施及应急方案
- D.安全方面的技术保障措施
- E.质量保证措施
- A.MU
- B.C
- C.M
- D.P
- A.监理工程师
- B.施工员
- C.专业监理员
- D.专业质量检查员
- A.管理体系
- B.组织结构
- C.质量特性
- D.顾客满意
- A.检查鉴定
- B.现场检查
- C.上级检查
- D.方案论证
- A.项目经理
- B.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
- C.总监理工程师
- D.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 A.强度
- B.体积安定性
- C.稳定性
- D.抗渗性
- A.监理单位
- B.施工单位
- C.设计单位
- D.鉴定检测单位
- A.0.2m
- B.0.3m
- C.0.4m
- D.0.5m
- A.安装单位
- B.施工单位
- C.检测单位
- D.设计单位
- A.同条件养护试件所对应的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应由施工单位确定
- B.同条件养护试件应在混凝土浇筑入模处见证取样
- C.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不宜少于10组,且不应少于3组
- D.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取样宜均匀分布于施工周期内
- A.对主要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要求,所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要求,以及施工中应特别注意的事项等
- B.对建设单位、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提出的对施工图的意见和建议的答复
- C.设计主导思想、建筑艺术构思和要求、采用的设计规范、确定的抗震等级、防火等级,基础、结构、内外装修及机电设备设计(设备造型)等
- D.在设计交底会上确认的设计变更上会签
- A.质量方案
- B.质量计划
- C.质量方针
- D.质量目标
- A.8mm
- B.10mm
- C.12mm
- D.14mm
- A.I
- B.Ⅱ
- C.Ⅲ
- D.Ⅳ
- A.变形缝的位置和宽度以及填缝质量应符合规定
- B.室内建筑地面工程按各子分部工程经抽查分别作出评价
- C.楼梯、踏步等工程项目经抽查分别作出评价
- D.地面平整度的观感质量作出评价
- A.1.0
- B.1.2
- C.1.3
- D.1.5
- A.水泥砂浆
- B.细石混凝土
- C.密封胶
- D.腻子粉
- A.M2.5
- B.M5
- C.M7.5
- D.Ml0
- A.直螺纹套筒
- B.套筒挤压
- C.锥螺纹套筒
- D.电渣压力焊
- A.二
- B.三
- C.四
- D.五
- A.10日
- B.15日
- C.20日
- D.25日
- A.70%及以上
- B.80%及以上
- C.85%及以上
- D.90%及以上
- A.架力筋
- B.受力筋
- C.分布筋
- D.箍筋
- A.质量报验
- B.质量检测
- C.质量整改
- D.质量复检
- A.水泥
- B.石灰
- C.石膏
- D.砂子
- A.检测单位
- B.施工单位
- C.监理单位
- D.设计单位
- A.技术员
- B.质量检查员
- C.项目经理
- D.监理
- A.≥200,≥C30
- B.≥300,≥C20
- C.≥200,≥C20
- D.≥300,≥C30
- A.质量管理和技术管理体系、质量保证措施是否健全且切实可行
- B.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审查和批准应符合规定的程序
- C.施工组织设计应符合施工合同要求
- D.在满足合同和法规要求的前提下,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应尊重承包单位的自主技术决策和管理决策
- A.钢筋混凝土结构
- B.砌体结构
- C.砖混结构
- D.钢结构
- A.复杂的不良地质情况
- B.泥浆黏度不够、护壁效果不佳
- C.下钢筋笼及升降机具时碰撞孔壁
- D.钻头振动过大
- A.0.95
- B.0.90
- C.0.85
- D.0.80
- A.1P
- B.2P
- C.3P
- D.4P
- A.1
- B.3
- C.4
- D.5
- 100
-
环刀法测定土的密度适用于()。
- A.粗粒土
- B.细粒土
- C.冻土
- D.砂砾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