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经过其法定代理人追认的合同,即为有效合同
- B.纯获利益的合同,只需获得利益而不需其承担任何义务的合同,经其法定代理人追认,即为有效合同
- C.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
- D.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其法定代理人追认,即为有效合同
- E.纯获利益的合同,即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接受奖励、赠与、报酬等只需获得利益而不需其承担任何义务的合同,不必经其法定代理人追认,即为有效合同
- A.措施费用调整
- B.综合单价的调整
- C.材料价格调整
- D.工程变更的价格调整
- E.人工费用的调整
- A.分部分项工程费
- B.措施项目费
- C.其他项目费
- D.暂列金额
- E.安装费用
- A.考核建设项目投资效果
- B.控制施工图设计和施工图概算
- C.签订建设工程承发包合同和贷款合同
- D.衡量设计方案技术经济合理性和选择最佳设计方案
- E.编制流动资产投资计划,确定和控制建设项目投资
- A.有关计量和估价方法可以在合同通用条款中约定
- B.合同价格可以采用按月支付或分期(工程阶段)支付方式
- C.发生任何未预见到的困难和费用,合同价格调整
- D.采用分期支付方式,合同应包括一份支付表,列明合同价款分期支付的详细情况
- E.合同价格要随劳务、货物和其他工程费用的变化进行调整,应在合同专用条款中约定
- A.流动资金不足
- B.按规定的内容已建完,但因外部条件的制约
- C.少数主要设备或某些特殊材料短期内不能解决
- D.生产所需原材料不能满足
- E.某些工程项目已形成部分生产能力,但近期内不能按原设计规模续建
- A.若无过错,则不承担责任
- B.若无损失,亦不承担责任
- C.若无过错,有损失,则不承担责任
- D.当事人的过错行为与造成的损失有因果关系
- E.缔约过失责任不是发生于合同不成立或者合同无效的缔约过程
- A.编制前的准备工作
- B.熟悉图纸和概算定额以及单位估价表
- C.了解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现场情况
- D.划分工程项目和计算工程量
- E.套单价计算直接工程费
- A.建设单位管理费
- B.工程监理费
- C.工程质量监督费
- D.施工单位管理费
- E.企业管理费
- A.不可抗力
- B.检查检验
- C.重新检验
- D.工程变更和工程量增加
- E.因承包商原因一周内停水、停电、停气造成停工累计超过8 h
- A.设计变更通知单
- B.工程现场签证单
- C.可行性研究报告
- D.材料价格变更文件
- E.承包商提出,由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会签的施工技术问题核定单
- A.因素分析法
- B.年度成本分析
- C.月(季)度成本分析
- D.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
- E.竣工成本的综合分析
- A.给排水、采暖工程概算
- B.通风、空调工程概算
- C.特殊构筑物工程概算
- D.电气、照明工程概算
- E.热力设备及安装工程概算
- A.企业注册资本不少于人民币50万元
- B.具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人均办公建筑面积不少于lom2
- C.技术档案管理制度、质量控制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齐全
- D.企业近3年工程造价咨询营业收入累计不低于人民币500万元
- E.技术负责人已取得造价工程师注册证书,并具有工程或工程经济类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且从事工程造价专业工作15年以上
- A.作为项目中评价的依据
- B.作为编制设计任务书的依据
- C.作为投资主体投资估算的依据
- D.作为安排项目计划和实施方案的依据
- E.作为环保部门审查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依据
- A.设备原价×安装费率
- B.设备吨重×每吨安装费
- C.安装工程实物量×安装费用指标
- D.(设备原价+设备运费)×安装费率
- E.(设备吨重+设备运费)×每吨安装费
- A.可行性研究资料
- B.工程变更及施工现场签证
- C.工程造价信息
- D.设备价格、运杂费率
- E.初步设计、扩大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图纸和资料
- A.承包方对项目提出新的要求
- B.由于现场施工环境发生了变化
- C.由于使用新技术有必要改变原设计
- D.由于设计上的错误,必须对图纸作出修改
- E.由于招标文件和工程量清单不准确引起工程量增减
- A.便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
- B.使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工作更主动
- C.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和投资控制效率
- D.在决策和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效果最显著
- E.有利于决策和技术相融合
- A.管理
- B.控制
- C.计划、
- D.组织
- A.新建项目
- B.扩建项目
- C.改建项目
- D.迁建项目
- E.引进项目
- A.目标利润法
- B.技术进步法
- C.按实计算法
- D.定率估算法
- A.129.7%
- B.162.6%
- C.187.2%
- D.196.8%
- A.55
- B.56
- C.56.2
- D.57.( )
- A.时点造价指数
- B.年指数
- C.定基指数
- D.环比指数
- A.单项工程
- B.单位工程
- C.分部工程
- D.分项工程
- A.规费
- B.税金
- C.措施项目费
- D.管理工程费
- A.有利于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克服和防止预算超概算现象发生
- B.有利于加强流动资产投资管理,合理使用建设资金
- C.有利于施工承包合同价的合理确定和控制
- D.有利于积累和分析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 A.7
- B.14
- C.15
- D.28
- A.项目范围管理
- B.项日成本管理
- C.项目质量管理
- D.项目风险管理
- A.技术
- B.市场
- C.环境
- D.政策
- A.0.319
- B.0.320
- C.0.323
- D.O.324
- A.来源
- B.可否管理
- C.影响范围
- D.涉及的当事人
- A.2
- B.3
- C.5
- D.6
- A.要约
- B.承诺
- C.新要约
- D.要约邀请
- A.根据施工图预算确定投标报价
- B.根据施工图预算确定招标控制价
- C.根据施工图预算进行施工准备和工程分包
- D.根据施工图预算拟定降低成本措施
- A.单价合同
- B.总价合同
- C.成本加奖金合同
- D.成本加酬金合同
- A.14
- B.15
- C.28
- D.30
- A.暂停施工索赔
- B.拖延付款索赔
- C.工期延长索赔
- D.终止合同索赔
- A.造价指数
- B.月指数
- C.季指数
- D.年指数
- A.提出工程变更→分析有关的合同条款和会议、通信记录→分析提出的工程变更对项目目标的影响→初步确定处理变更所需的费用、时间范围和质量要求→确认工程变更
- B.提出工程变更→初步确定处理变更所需的费用、时间范围和质量要求→分析提出的工程变更对项目目标的影响→分析有关的合同条款和会议、通信记录→确认工程变更
- C.提出工程变更→初步确定处理变更所需的费用、时间范围和质量要求→析有关的合同条款和会议、通信记录→分析提出的
- D.提出工程变更→分析提出的工程变更对项目目标的影响→分析有关的合同条款和会议、通信记录→初步确定处理变更所需的费用、时间范围和质量要求→确认工程变更
- A.标准条件
- B.专用条件
- C.补充条件
- D.修正条件
- A.决策
- B.设计
- C.施工
- D.竣工验收
- A.项目预算
- B.项目实施
- C.项目管理
- D.项目监理
- A.投资的费用性质
- B.定额的不同用途
- C.定额的编制单位和执行范围
- D.定额反映的生产要素消耗内容
- A.设备购置费
- B.安装工程费
- C.预备费
- D.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 A.竞争机制
- B.供求机制
- C.价格机制
- D.垄断机制
- A.41
- B.43
- C.45
- D.48
- A.预算定额
- B.概算定额
- C.估算指标
- D.概算指标
- A.4 250
- B.4 430
- c.4 550
- D.5 050
- A.预算定额、概算定额
- B.施工定额、预算定额
- C.预算定额、概算指标
- D.概算定额、概算指标
- A.生产性项目和辅助公用设施已按设计要求建完,能满足生产要求
- B.主要工艺设备已安装配套,经联动负荷试车合格,形成生产能力
- C.生产准备工作能适应投产末期的需要
- D.环境保护设施、劳动安全卫生设施、消防设施已按设计要求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使用
- A.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 B.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 C.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半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 D.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
- A.根据施工图预算确定招标控制价
- B.根据施工图预算确定投标报价
- C.根据施工图预算进行施工准备和工程分包
- D.根据施工图预算拟定降低成本措施
- A.计划控制
- B.过程控制
- C.调节控制
- D.纠偏控制
- A.复核计算过程
- B.根据施工图纸、设计说明和做法说明选择定额项目
- C.分项工程项目名称和计量单位要与预算定额相一致
- D.要从工程内容、技术特征和施工方法上仔细核对,才能准确地确定相对应的定额项目
- A.固定单价合同
- B.固定总价合同
- C.可调总价合同
- D.成本加酬金合同
- A.投资预算定额
- B.工程建设定额
- C.竣工结算定额
- D.计价定额
- A.签署页及目录
- B.总概算表
- C.单项工程概算表及附件
- D.编制说明
- A.设备出厂价和设备原价
- B.设备成本价和设备运费
- C.设备预算价格和设备运杂费
- D.设备原价和设备运杂费
- A.要约
- B.新要约
- C.承诺
- D.要约邀请
- A.调节
- B.协商
- C.起诉
- D.仲裁
- A.估算单价法
- B.扩大单价法
- C.设备价值百分比法
- D.综合吨位指标法
- A.相关比率法
- B.动态比率法
- C.会计核算法
- D.构成比率法
- A.文字说明
- B.分项定额消耗量指标
- C.附录
- D.定额说明
- A.建设规模、技术方案和设备方案
- B.建设规模、技术方案和环境保护措施
- C.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环境保护措施
- D.建设规模、设备方案和环境保护措施
- A.燃料动力供应
- B.协作及土地条件
- C.运输及通信条件
- D.国家和地区及行业经济发展规划条件
- A.原因
- B.目的
- C.合同依据
- D.有关当事人
- A.建设性质
- B.投资作用
- C.项目规模
- D.投资来源
- A.2.43%
- B.2.45%
- C.2.48%
- D.2.50%
- A.对承包人已完成工程量的核实确认,是发包人支付工程款的前提
- B.通用条款规定,承包人应按专用条款约定的时间,向工程师提交已完工程量的报告
- C.工程师不按约定时间通知承包人,致使承包人未能参加计量,计量结果无效
- D.对承包人超出设计图纸范围和因为承包人原因造成返工的工程量,工程师给予计量
- 72
-
某建设项目,建设期为2年,第1年计划投资1 000万元,第2年贷款600万元,第3年没有贷款。贷款在年度内均衡发放,年利率为6%。贷款本息均在项目投产后偿还,
则该项目第3年贷款利息是( )万元。
- A.36.00
- B.54.54
- C.56.73
- D.58.38
- A.直接费、间接费和利润
- B.直接费、间接费和税金
- C.直接费、间接费和管理费
- D.直接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
- A.施工定额
- B.预算定额
- C.概算定额
- D.劳动定额
- A.EPC承包合同
- B.工程施工合同
- C.监理合同
- D.特殊专业工程承包合同
- A.反映的生产要素消耗的内容
- B.不同用途
- C.编制单位和执行范围
- D.投资的费用性质
- A.集成化
- B.国际化
- C.信息化
- D.系统化
- A.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
- B.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
- C.5 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
- D.5 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
- A.正常
- B.附加
- C.额外
- D.特殊
- A.措施费
- B.直接工程费
- C.规费
- D.企业管理理费